CN218907494U -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7494U
CN218907494U CN202222555464.1U CN202222555464U CN218907494U CN 218907494 U CN218907494 U CN 218907494U CN 202222555464 U CN202222555464 U CN 202222555464U CN 218907494 U CN218907494 U CN 218907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and
gravity
wheel
ope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54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5554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7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7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7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转动设置于车架的第二安装部上;重力转向模块,安装设置在车架的第三安装部上,配置为响应于车架左右两侧不平衡力作用时,重力转向模块转动产生偏角驱使车架转向;重力转向模块包括后轮、支撑管、轮轴座和拉杆,支撑管贯穿固定在第三安装部上,轮轴座转动安装在支撑管两端,且轮轴座与支撑管之间的转动枢轴相对水平面斜向设计,后轮转动安装于轮轴座外侧,拉杆两端和轮轴座内侧间相铰接。通过对车把以及人体同时往车架一侧偏置,促使轮轴座往车架偏置的另一侧进行偏转,以此使后轮产生摆动的趋势实现转向操作。

Description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今属于成熟的阶段,基本款式都相差无异,设计也平平无奇,市面上自行车的转向机构基本一致,均在车架前端设置成转动的模式,通过对车把进行摆动来使前轮倾斜摆动,完成对自行车的转向操作,此种模式设计平庸,车把以及前轮的摆动幅度较大,受较大的空间限制,同时转动的过程人体逐渐形成一个一侧向前一侧向后的姿势,造成重心不稳,存在一定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包括:
车架,具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之间;
前轮,转动设置于车架的第二安装部上;
重力转向模块,安装设置在车架的第三安装部上,配置为响应于车架左右两侧不平衡力作用时,重力转向模块转动产生偏角驱使车架转向;
重力转向模块包括后轮、支撑管、轮轴座和拉杆,支撑管贯穿固定在第三安装部上,轮轴座转动安装在支撑管两端,且轮轴座与支撑管之间的转动枢轴相对水平面斜向设计,后轮转动安装于轮轴座外侧,拉杆两端和轮轴座内侧间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成型在第一管体两端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各自轴线呈垂直,轮轴座与第二管体两端转动连接,第二管体的轴线与水平面形成45°夹角。
进一步的,拉杆和支撑管的第一管体相平行并两端铰接在轮轴座内侧之间,以约束后轮呈现同角度倾斜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上靠挨第三安装部处固定设置有可供站立的踏板,踏板居于车架两外侧,受两外侧踏板不平衡力的作用以使车架产生倾向力配合轮轴座转动带后轮产生偏转摆动,形成转向的趋势。
进一步的,还包括手摇模块,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用于驱使前轮转动,且手摇模块配合给予车架往车架两侧产生偏向力。
进一步的,所述手摇模块包括摇架、连杆、曲柄、转轴、主动盘、从动盘及链条;
摇架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外,第二连接端与连杆一端转动连接,连杆另一端和曲柄一端转动连接,转轴固定在曲柄的另一端之间,主动盘中心被转轴所贯穿固定,从动盘固定安装在前轮中心外侧上,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由链条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为弧形杆件,其长度大于曲柄长度,且小于摇架上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中心距。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的外侧设有防护块,防护块和摇架内侧面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摇架的第三连接端上固定车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上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
实用新型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站立在车架上的踏板上,双手同时持住车把,通过对车把以及人体同时往车架一侧偏置,车架受到左右两侧不平衡的偏向力时,由于轮轴座和支撑管之间的转动枢轴是非竖直呈与水平面45°夹角的,此时由于后轮与地面同时挤压,促使轮轴座往车架偏置的另一侧进行偏转,拉杆对两侧后轮进行同角度、同向的约束,以此使后轮产生摆动的趋势实现转向操作,转向的操作过程简便有趣,对空间限制要求低,且可以保持完全竖直站立控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D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E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5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具体包括:车架1、前轮2、重力转向模块和手摇模块。
其中,如图5,车架1具有第一安装部1A、第二安装部1B和第三安装部1C,第二安装部1B位于第一安装部1A和第三安装部1C之间,前轮2转动设置于车架1的第二安装部1B上。
进一步的,重力转向模块安装设置在车架1的第三安装部1C上,配置为响应于车架1左右两侧不平衡力作用时,重力转向模块转动产生偏角驱使车架1转向,同时在所述车架1上靠挨第三安装部1C处固定设置有可供站立的踏板3,踏板3居于车架1两外侧,受两外侧踏板3不平衡力的作用以使车架1产生倾向力形成转向的趋势。
上述的转向具体是这样实现的,重力转向模块包括后轮4、支撑管5、轮轴座6和拉杆7。
上述,如图5,支撑管5贯穿固定在第三安装部1C上,所述支撑管5包括第一管体5A以及成型在第一管体5A两端的第二管体5B,第一管体5A与第二管体5B各自轴线呈垂直,轮轴座6转动安装在支撑管5两端,具体轮轴座6与第二管体5B两端转动连接,且轮轴座6与支撑管5之间的转动枢轴相对水平面斜向设计,本实施例中,尤其优选第二管体5B的轴线与水平面形成45°夹角,后轮4转动安装于轮轴座6外侧,可以理解的,轮轴座6转动枢轴设计为非垂直方位,在车架1受到倾向力时,后轮4配合地面的挤压作用下,轮轴座6发生偏转从而带动后轮4发生摆动,以此来实现重力的转向。
同时,如图3,为了保证使两侧的后轮4能够呈现同个角度的偏转,将拉杆7两端和轮轴座6内侧间相铰接,尤其是拉杆7和支撑管5的第一管体5A相平行并两端铰接在轮轴座6内侧之间,以约束后轮4呈现同角度倾斜摆动,提高转向的精确性。
如图1,以上实施例解决的是重力的转向手段,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手摇模块,其转动设置在车架1上第一安装部1A与第二安装部1B之间,用于驱使前轮2转动,且手摇模块配合给予车架1往车架1两侧产生偏向力,共同完成对转向的控制。
上述,所述手摇模块包括摇架8、连杆9、曲柄10、转轴11、主动盘12、从动盘13及链条14。
其中,如图1,摇架8具有第一连接端8A、第二连接端8B和第三连接端8C,第一连接端8A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B外,所述摇架8的第三连接端8C上固定车把15,第二连接端8B与连杆9一端转动连接,连杆9另一端和曲柄10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9为弧形杆件,其长度大于曲柄10长度,且小于摇架8上第一连接端8A与第二连接端8B中心距,转轴11固定在曲柄10的另一端之间,主动盘12中心被转轴11所贯穿固定,从动盘13固定安装在前轮2中心外侧上,主动盘12与从动盘13之间由链条14传动,主动盘12的直径大于从动盘13直径,在连杆9、曲柄10以及摇架8的长度关系限定下,对摇架8进行前后摆动时,连杆9带动曲柄10做整圆的转动,从而使主动盘12转动带动前轮2前行,通过手摇的形式驱动相对于传统脚踩全圆的形式来说,减少了运动的幅度,降低脚踩对肌肉、膝盖的损伤,同时还节省体力,对手部肌肉也能得到锻炼,最后,在所述车架1的外侧设有防护块16,防护块16和摇架8内侧面间隙配合,当对车把15进行一侧倾斜时,摇架8靠近车架1与防护块16接触,限制摇架8的偏转过渡,避免出现倾倒,转向控制的过程中,人体依旧保持竖直站立的姿态,使用安全性高。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将上述实施例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应用起来,使该类型自行车具备上述实施例的手摇驱动功能以及重力转向功能。
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具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之间;
前轮,转动设置于车架的第二安装部上;
重力转向模块,安装设置在车架的第三安装部上,配置为响应于车架左右两侧不平衡力作用时,重力转向模块转动产生偏角驱使车架转向;
重力转向模块包括后轮、支撑管、轮轴座和拉杆,支撑管贯穿固定在第三安装部上,轮轴座转动安装在支撑管两端,且轮轴座与支撑管之间的转动枢轴相对水平面斜向设计,后轮转动安装于轮轴座外侧,拉杆两端和轮轴座内侧间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包括第一管体以及成型在第一管体两端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各自轴线呈垂直,轮轴座与第二管体两端转动连接,第二管体的轴线与水平面形成4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拉杆和支撑管的第一管体相平行并两端铰接在轮轴座内侧之间,以约束后轮呈现同角度倾斜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靠挨第三安装部处固定设置有可供站立的踏板,踏板居于车架两外侧,受两外侧踏板不平衡力的作用以使车架产生倾向力配合轮轴座转动带后轮产生偏转摆动,形成转向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摇模块,转动设置在车架上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用于驱使前轮转动,且手摇模块配合给予车架往车架两侧产生偏向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模块包括摇架、连杆、曲柄、转轴、主动盘、从动盘及链条;
摇架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外,第二连接端与连杆一端转动连接,连杆另一端和曲柄一端转动连接,转轴固定在曲柄的另一端之间,主动盘中心被转轴所贯穿固定,从动盘固定安装在前轮中心外侧上,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由链条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弧形杆件,其长度大于曲柄长度,且小于摇架上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中心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外侧设有防护块,防护块和摇架内侧面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架的第三连接端上固定车把。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
CN202222555464.1U 2022-09-23 2022-09-23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Active CN218907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5464.1U CN218907494U (zh) 2022-09-23 2022-09-23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5464.1U CN218907494U (zh) 2022-09-23 2022-09-23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7494U true CN218907494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5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5464.1U Active CN218907494U (zh) 2022-09-23 2022-09-23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7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56327B2 (ja) 三輪車の操舵方法及びその機構
CA1232626A (en) Tricycle and drive therefor
US4124222A (en) Treadle scooter
JP3082145U (ja) ローラーボードの交換用前輪組立体
US7891686B1 (en) Operator powered vehicle
WO2014100167A1 (en) Articulated two-wheeled vehicles
US4746135A (en) Pedal crank driven tricycle
CA2514207A1 (en) Trike swinger
US7311321B2 (en) Wheel mounting and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cycle, especially for a recumbent bicycle
EP1577203B1 (en) Tricycle with geared auxiliary steering mechanism
US4417743A (en) Self orientable vehicle propelled by a system of pedals actuating a chain
CN218907494U (zh) 具备重力转向的手摇驱动结构及自行车
CA2510361A1 (en) Bicycle wheel mounting
JP2014091436A (ja) 自転車用補助輪及び自転車用補助輪取付装置
EP1893473B1 (en) Vehicle with at least three wheels
CN213473428U (zh) 一种倒三轮代步车用摇摆平衡装置
CN210116596U (zh) 一种摇摆三轮车
JP4755367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314176B1 (ja) 三輪自転車
CN218229277U (zh) 前轮易转向的滑板车
JP7054752B1 (ja) 車体傾斜装置を有した前二輪自転車
US20060214387A1 (en) Hand powered bicycle
CN2558407Y (zh) 后轮控向健身车
CN214913257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转向结构
US8439379B2 (en) Bicy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