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0395U -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0395U
CN218900395U CN202223100550.XU CN202223100550U CN218900395U CN 218900395 U CN218900395 U CN 218900395U CN 202223100550 U CN202223100550 U CN 202223100550U CN 218900395 U CN218900395 U CN 218900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mo
catheter
leg
tightening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005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郑海
孙宝妮
冯晓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31005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0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0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0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具体涉及一种导管固定器。针对目前对于ECMO导管固定中存在的使用粘贴层的敷贴主体造成的皮肤接触处不适、调节机构调整高度后不便于固定以及固定扣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箍紧带的内部设置金属弹片进行扣合,通过箍紧带两端的子母扣进行固定,设置的调节部可对导管的高度按照各部位的实际需要进行高度调整,设置的夹持部可对导管进行限位并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通过改变调节部的高度来使插入皮肤处的针头角度更合理,有效地避免了管路扭曲和成角而造成的针头滑脱出血,保证引流和回血通畅,操作过程更加便捷,使得导管固定过程更加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固定器,特别涉及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ECMO(体外膜氧合)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用于心肺手术时为患者进行体外的呼吸与循环,其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膜肺帮助病人完成肺部氧合交换的工作,血泵即人工心脏,代替心脏完成向肺血管和体循环泵血的作用。在进行重度心肺衰竭、心脏移植等手术中,其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心肺支持,减轻患者心肺负担之外,也能为医疗人员的抢救赢得更多救治时间,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
ECMO通常分为静脉-静脉(veno-venous,缩写VV)和静脉-动脉(veno-arterial,缩写VA)两种方式,需要两根导管,使得血液一进一出。临床上采用将ECMO导管分段式缝合在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导管的移位、松动及扭曲现象,可能需要多次外科缝合,甚至需要重新置管,大大增加了患者缝合处的皮肤溃烂和极度不适。为适应以上需求,目前也已出现了一些用于ECMO导管进行固定的装置,如专利号为CN2155376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包括底部具有粘贴层的敷贴主体,其上依次设置下固定座、上固定座,在上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扣,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连接有调节导管高度的调节机构,以调整导管插入皮肤部分翘起的问题。
但是,上述对比文件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1、底部具有粘贴层的敷贴主体长时间粘在皮肤处,会产生皮肤接触处透气性差、血流不通畅等问题。
2、用于对导管高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对调节至一定高度的导管不能进行很好的固定。
3、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扣结构设置较为复杂,使操作过程较为耗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通过设置箍紧带、连接板、至少两组导管限位件,在箍紧带内部设置金属弹片,通过按压箍紧带两端可以使其卷绕在腿部,将箍紧带两端通过子母扣在适当位置卡扣进行固定,在箍紧带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方设置调节部,调节部内通过设置压簧进行高度调整,在调节部上方连接有夹持部,夹持部通过扭簧打开上夹翼将导管放入蝶形夹内部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可将用于输入输出的两根导管分别固定在该固定器上,且对导管可根据需要进行高度调节,使得插入皮肤处的针头角度适宜,能够有效避免管路扭曲和成角,保证引流和回血通畅,本固定器操作便捷,使得导管固定过程更加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包括箍紧带,其内部设有金属弹片;连接板,其设在所述箍紧带的上方,与ECMO患者腿部贴合;至少两组导管限位件,设在连接板的上表面,其中每组导管限位件包括:调节部,其内部具有一调整导管高度的压簧;夹持部,其设在调节部上方,用于对腿部导管进行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箍紧带为长条形的布带,金属弹片位于该布带的内部,在布带的底面设有防压片,防压片可采用硅胶或海绵,在箍紧带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子母扣,用于将箍紧带的两端进行进一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包括外筒、内筒,外筒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上表面,在其外侧设有圆孔,通过压簧将内筒活动连接在外筒的内部,压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筒的上底面与内筒的下底面之间,再通过顶紧螺栓穿入圆孔后将内筒与外筒顶紧后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为蝶形夹结构,用于对导管进行夹持并固定,蝶形夹包括上夹翼和下夹翼,下夹翼固定连接在内筒的上端面,下夹翼的内侧设置有可形变的弧形限位片,下夹翼和上夹翼通过扭簧与销轴铰接,在上夹翼的内侧设置有垫片,用于对导管起到缓冲夹紧的作用。
进一步地,连接板的中间开设有膝盖限位孔,在膝盖限位孔的下方设置有膝盖限位器,膝盖限位器包括一左束带和一右束带,左束带的内侧面设有魔术贴的刺面,右束带的外侧面设有魔术贴的绒面,通过刺面与绒面粘合将膝盖限位器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底部设置箍紧带,避免了具有粘贴层的敷贴主体直接贴合在皮肤处造成的不适,而且箍紧带中设置的金属弹片可根据腿部粗细不同进行自适应调节并环抱式卡紧;再通过箍紧带两端设置的子母扣进行配合以起到固定效果;为使箍紧带在腿部固定以防滑脱,通过在箍紧带的中间设置膝盖限位孔与膝盖限位器,起到进一步紧固的作用。
2、通过在箍紧带上方的连接板上设置调节部,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导管的高度进行调整,并通过顶紧螺栓在外筒的外侧进行顶紧,以起到固定调整后高度的作用。
3、通过将夹持部设置为蝶形夹结构,方便对其尾部施加外力就可打开上夹翼,从而将导管放置其中进行限位并夹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箍紧带在工作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部与夹持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箍紧带,11-防压片,12-母扣,13-子扣,2-调节部,21-外筒,22-内筒,23-压簧,24-顶紧螺栓,3-夹持部,31-上夹翼,32-下夹翼,33-销轴,34-扭簧,35-弧形限位片,36-垫片,4-连接板,5-膝盖限位孔,6-膝盖限位器,61-刺面,62-绒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包括箍紧带1、其内部设有金属弹片;连接板4,其粘接在箍紧带1的上方,与ECMO患者腿部贴合;至少两组导管限位件,设在连接板4的上表面,连接板4选用医用级硅胶板,厚度为2~5mm,横向上其能随着箍紧带1向下弯曲发生形变,纵向上可随着人体腿部的弧度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形变,其中每组导管限位件包括:调节部2,其内部具有一调整导管高度的压簧23,调节部2的底端固定粘贴在连接板4的上表面;夹持部3,其固定粘接在调节部2的上方,通过调节部2与夹持部3的设置,起到对腿部导管夹持、固定并进行高度调整的效果。
所述箍紧带1设置为长条形的布带,包裹在其内部的金属弹片为卷尺型设置,如图2所示,通过稍微对金属弹片的两端施以外力,即可发生形变进行自适应环抱式卡紧,在箍紧带1的底面设有防压片11,防压片11可采用硅胶或海绵,为了进一步满足无菌卫生的要求,在箍紧带1的外部可包裹一层无菌医用纱布;在箍紧带的两端设置有子母扣,具体的是,在其中一端的外侧设置母扣12,在另一端的内侧设置若干个与母扣12相匹配的子扣13,将箍紧带1卡绕在腿部后,根据腿部具体粗细情况将子扣13卡扣在适当的母扣12处,用于将箍紧带1的两端进行进一步固定。
所述调节部包括外筒、内筒,外筒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上表面,在其外侧设有圆孔,压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外筒的上底面与内筒的下底面之间,再通过顶紧螺栓穿入圆孔后将内筒与外筒顶紧后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调节部2包括外筒21、内筒22,内筒22的直径略小于外筒21的直径,外筒21的底端固定粘贴在连接板4的上表面,在外筒21的外侧开设圆孔,在外筒21的上底面与内筒22的下底面开设与压簧23相匹配的弧形限位片,用于对压簧23的两端进行卡紧并限位,通过压簧23连接使得内筒22可活动的连接在外筒21的内部,再通过顶紧螺栓24穿入圆孔后将内筒22与外筒21进行顶紧后固定。
如图3所示,夹持部3为蝶形夹结构,蝶形夹包括上夹翼31和下夹翼32,下夹翼32固定粘贴在内筒22的上端面,下夹翼32的内侧设置有可形变的弧形限位片35,弧形限位片35采用如铝合金等的易变形材质,用于对导管进行放置后限位,且可根据导管粗细不同对弧形限位片35进行向外或向内调整,为了避免弧形限位片35对导管进行挤压,可以在弧形限位片35的内表面设置起缓冲作用的硅胶垫片或海绵,下夹翼32和上夹翼31通过扭簧34与销轴33进行铰接,通过对上夹翼31和下夹翼32的端部进行施力,使得上夹翼31绕销轴33向上转动而张开,在上夹翼31的内侧表面固定粘贴垫片36,垫片36设置为弧形与上夹翼31贴合,材质可选用硅胶或海绵,用于起到对导管接触面的缓冲夹紧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连接板4的中间开设有膝盖限位孔5,在膝盖限位孔5的下方设置有膝盖限位器6,膝盖限位器6包括一左束带和一右束带,左束带的内侧面设有魔术贴的刺面61,右束带的外侧面设有魔术贴的绒面62,通过刺面61与绒面62粘合将膝盖限位器6固定。
如图1所示,分布在连接板4上的每组导管限位件为两个,分别对输入导管和输出导管进行夹持并固定,将导管限位件设为两组分别用于固定在大腿部及小腿部的适当位置处,以此来将导管更稳固的固定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导管的高度以改变导管插入腿部的角度,来实现防止导管滑脱、保证引流和回血通畅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考图4、图5,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使固定在腿部的箍紧带1更加稳固,进一步防止因腿部活动使导管发生移动的现象,在连接板2上贯通设置膝盖限位孔5,可将患者的膝盖固定在此处进行卡紧,在膝盖限位孔5的下方两侧固定膝盖限位器6,膝盖限位器6包括一左束带和一右束带,在左束带的内表面缝制魔术贴的刺面61,在右束带的外表面缝制魔术贴的绒面62,将膝盖限位器6绕过患者的腿部下方后通过魔术贴的刺面61与绒面62配合进行粘贴,可起到更好地将连接板4固定在腿部的效果,以防止因患者腿部发生挪动而可能导致的导管移动现象,避免因插入的导管位置异常而造成的(静脉)引流不畅或(动脉)灌注阻力增大,以进一步避免插管崩脱造成的血液破坏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的工作原理为:将整个固定器置于所需固定的腿部上方,操作者用手对箍紧带1的端部稍加向下折弯使其发生形变,其内部的金属弹片会根据腿部粗细不同(即大腿与小腿的粗细不同、不同患者的腿部粗细不同),进行自适应环抱式卡紧,再将箍紧带1两端设置的子扣13与适当位置处的母扣12进行卡扣进行固定,结合实施例2中的膝盖限位器6,将膝盖置于连接板4的膝盖限位孔5处,再将膝盖限位器6通过其刺面61与绒面62进行粘贴后固定在患者的膝盖处,使得整个固定器稳固的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上方;随后,依次对蝶形夹的尾部施加压力而打开上夹翼31,使导管沿着大腿向小腿的方向放置在蝶形夹内,根据导管的粗细不同,可对弧形限位片35进行向内或向外调整来对导管进行限位,松开蝶形夹尾部后上夹翼31与下夹翼32进行扣合对导管进行夹紧,上夹翼31内侧的垫片36起到有效的减压和缓冲作用;需要对导管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插入针头的角度时,松开外侧的顶紧螺栓24,内筒22即可在外筒21中上下滑动,通过施加外力改变内筒22与外筒21之间的压簧23的长度来调整高度,而且每个蝶形夹为单独设置,可实现对需要调整部位的单独调整,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再通过顶紧螺栓24进行固定。
应当清楚,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箍紧带(1),其内部设有金属弹片;
连接板(4),其设在所述箍紧带(1)的上方,与ECMO患者腿部贴合;
至少两组导管限位件,设在连接板(4)的上表面,其中每组导管限位件包括,
调节部(2),其内部具有一调整导管高度的压簧(23);
夹持部(3),其设在调节部(2)上方,用于对腿部导管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带(1)为长条形的布带,所述金属弹片位于其内部,所述布带的底面连接有防压片(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带(1)上设置有子母扣,用于固定所述箍紧带(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2)包括外筒(21)、内筒(22),所述外筒(21)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的上表面,其外侧设有圆孔,通过所述压簧(23)将所述内筒(22)活动连接在所述外筒(21)的内部,通过顶紧螺栓(24)与所述圆孔配合将所述内筒(22)与所述外筒(21)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为蝶形夹,用于对两根导管进行夹持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夹包括上夹翼(31)和下夹翼(32),所述下夹翼(32)固定在所述内筒(22)的上端,所述上夹翼(31)与所述下夹翼(32)通过扭簧(34)与销轴(33)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翼(31)的内侧设有垫片(36),所述下夹翼(32)的内侧设有可形变的弧形限位片(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上开设有膝盖限位孔(5),在所述膝盖限位孔(5)的下方设置有膝盖限位器(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膝盖限位器(6)包括一左束带和一右束带,所述左束带与所述右束带通过魔术贴固定。
CN202223100550.X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Active CN218900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0550.XU CN218900395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0550.XU CN218900395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0395U true CN218900395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00550.XU Active CN218900395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0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9138B2 (ja) 多連カフ
CN218900395U (zh) 一种ecmo腿部导管固定器
CN210962167U (zh) 一种穿戴式手臂血管夹
CN213129723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加压止血带
CN211834748U (zh) 一种穿刺固定装置
CN219090745U (zh) 一种可拆卸式ecmo管道固定装置
CN213347204U (zh) 一种基于picc导管和留置针的固定装置
CN219941077U (zh) 一种picc置管术手臂定位辅助器
CN219646106U (zh) 一种保护结构
CN213608788U (zh) 一种人工肝血路管固定装置
CN215916139U (zh) 一种ecmo管道固定装置
CN212788885U (zh) 一种用于肾穿刺的腹带及腰托
CN219921233U (zh) 一种桡动脉刺穿麻醉用手部固定手套
CN219846658U (zh) 一种胸部整形手术用辅助装置
CN217471933U (zh) 一种上肢动脉置管固定器
CN214858242U (zh) 一种防脱落医用敷贴
CN217339722U (zh) 一种用于颈部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装置
CN219804115U (zh) 一种腹带式的移动管道固定器
CN210813375U (zh) Ecmo管道固定装置
CN219557454U (zh) 一种内瘘血管压迫止血装置
CN217960943U (zh) 一种haic后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CN220193740U (zh) 一种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15961061U (zh) 穿戴式心肺复苏机
CN215273740U (zh) 动静脉内瘘术后锻炼包
CN213250377U (zh) 一种卡扣调节式自粘弹性压力绷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