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7972U -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7972U
CN218897972U CN202223305470.8U CN202223305470U CN218897972U CN 218897972 U CN218897972 U CN 218897972U CN 202223305470 U CN202223305470 U CN 202223305470U CN 218897972 U CN218897972 U CN 218897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balone
parent
pond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54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生
马庆涛
林壮炳
赖向生
杨晓
江锐海
郭丽纯
洪伟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Station
Huilai County Huashen Aqua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Station
Huilai County Huashen Aqua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Station, Huilai County Huashen Aqua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22233054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7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7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7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绿鲍亲鲍养殖池,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池底放置有供绿鲍亲鲍附着的鲍鱼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还包括过滤池和配水池;配水池设有用于引入新鲜海水的海水进水口,配水池配置有用于控制养殖用水水温的自动控温系统和用于监测养殖用水水质的水质监测仪器;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输送至绿鲍亲鲍养殖池,绿鲍亲鲍养殖池回送的养殖池回水经过滤池过滤后回送至配水池。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培育绿鲍亲鲍,能够为绿鲍亲鲍养殖池提供水质稳定的养殖用水,有利于绿鲍亲鲍性腺的正常发育。

Description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背景技术
绿鲍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是美国加州最有经济价值的鲍之一。为了开发利用绿鲍资源,我国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进行绿鲍引种的试验,但未见有成功的报道。1985年大连水产学院从美国加州带回的绿鲍,于当年5月初和6月中旬分别在大连石庙海水养殖产下了后代。1985年11月由美国同行空运到湛江来的绿鲍经驯化培育后亦于1987年1月29日在湛江外海的硇洲岛多批次地产下了后代。由于绿鲍属于亚热带种类,对于我国北方海域生态条件难以适应,所以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生产;在我国南方沿岸海域,由于不适应藻类食物,也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养殖。
绿鲍的繁殖时期因种类和海区而异。在南加州,绿鲍的繁殖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至仲夏和早秋至仲秋,它们繁殖时的适温约在18-22℃之间。然而绿鲍的性腺发育往往不是同步进行的,一般是雄性发育较快雌性稍慢,就是同性别的绿鲍,其性腺发育也是先后参差不齐的。
近年来,我国采用皱纹盘鲍与绿鲍进行杂交育苗,培育出杂交优势明显的绿盘鲍新品种(皱纹盘鲍♀×绿鲍♂),为了实现绿盘鲍大规模的人工养殖,需要研究一套促进绿鲍亲鲍在绿盘鲍育苗生产季节里(如10-11月)性腺成熟(与皱纹盘鲍性腺同步成熟)方法,以提高绿盘鲍杂交育苗的成功率。另外,为了实现绿鲍保种和人工养殖,也需促进雄性、雌性绿鲍亲鲍在绿鲍育苗生产季节里(如10-11月)性腺同步成熟,以提高绿鲍人工育苗的成功率。
目前使用的绿鲍亲鲍培育设施,主要包括绿鲍亲鲍养殖池(一般为室外水泥池,具备抗台风、控光、充气、流水、通风培育等条件),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池底放置鲍鱼专用附着器供亲鲍附着,引入海水作为养殖用水进行培育。将绿鲍亲鲍移入绿鲍亲鲍养殖池中第三天后,每天冲池一次,冲池方法是:先排干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池水,然后用新鲜海水冲洗池底,清除池底的污染物(鲍鱼粪便、饲料海藻残渣等);然后再向绿鲍亲鲍养殖池加入新鲜海水,并投喂洗干净的新鲜海藻(龙须菜和菊花心江蓠)、配合饲料等,流水充气,重新进入正常养殖管理。经过长期试验和研究,我们发现养殖用水的水质控制,是影响绿鲍亲鲍性腺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使用的绿鲍亲鲍培育设施,直接引入新鲜海水作为养殖用水,由于新鲜海水的水温、比重、溶解氧含量、pH值等水质指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会对绿鲍亲鲍的性腺产生不良刺激,不利于绿鲍亲鲍性腺的正常发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采用这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培育绿鲍亲鲍,能够为绿鲍亲鲍养殖池提供水质稳定的养殖用水,有利于绿鲍亲鲍性腺的正常发育。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绿鲍亲鲍养殖池,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池底放置有供绿鲍亲鲍附着的鲍鱼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还包括过滤池和配水池;配水池设有用于引入新鲜海水的海水进水口,配水池配置有用于控制养殖用水水温的自动控温系统和用于监测养殖用水水质的水质监测仪器;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输送至绿鲍亲鲍养殖池,绿鲍亲鲍养殖池回送的养殖池回水经过滤池过滤后回送至配水池。
上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中,配水池用于调配养殖用水,水质达标后输送至绿鲍亲鲍养殖池,用于培育绿鲍亲鲍。配水池将绿鲍亲鲍养殖池回送的养殖池回水与新鲜海水调配成养殖用水,通过调节新鲜海水流量,以及对养殖用水的充气量,结合自动控温系统对养殖用水进行加热或冷却,来控制配水池中养殖用水的水温、比重、溶解氧含量和pH值;在调配过程中,利用水质监测仪器监测养殖用水的比重、溶解氧含量、pH值等水质指标,最终将养殖用水的水温、比重、溶解氧含量、pH值控制在所需范围内。通常,控制配水池中养殖用水的水温为24-25℃、比重为1.022-1.024、溶解氧含量为6.8-7.2㎎/L、pH值为8.1-8.2,再输送给绿鲍亲鲍养殖池。
优选方案中,上述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水位高于过滤池,过滤池的水位高于配水池,绿鲍亲鲍养殖池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或第一自流回水口连通过滤池,过滤池通过第二自流回水管或第二自流回水口连通配水池,配水池通过养殖池进水管道与绿鲍亲鲍养殖池连通,养殖池进水管道上设有循环泵。循环泵抽取配水池中调配好的养殖用水,经养殖池进水管道流入绿鲍亲鲍养殖池;绿鲍亲鲍养殖池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或第一自流回水口自动流入过滤池(流入过滤池的水即养殖池回水);经过滤池处理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第二自流回水管或第二自流回水口自动流入配水池,在配水池中参与调配成水质符合要求的养殖用水,再次由循环泵抽取并经养殖池进水管道流入绿鲍亲鲍养殖池;如此循环。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养殖池进水管道包括进水总管和至少一个进水支管,所述循环泵设于进水总管上,各进水支管均处在循环泵后方,且各进水支管的进水端均与进水总管连通;进水支管与绿鲍亲鲍养殖池一一对应,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与对应的绿鲍亲鲍养殖池连通,进水支管上设有进水开关阀。循环泵开启后,打开相应进水支管上的进水开关阀,即可为对应的绿鲍亲鲍养殖池供应养殖用水。
优选方案中,水质监测仪器包括比重监测仪、溶解氧监测仪和pH值监测仪,其中,比重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比重,溶解氧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含量,pH值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pH值。
可采用罗茨风机或水产充气机对养殖用水充气,以提高或补充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含量,并可提高池中水交换混合均匀度。罗茨风机或水产充气机通过输气管路向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充气,同时还可向各绿鲍亲鲍养殖池中的养殖用水充气。通常,输气管路包括主输气管和多个支输气管,主输气管的进气端与罗茨风机或水产充气机的出气口连通,各支输气管的进气端均与主输气管的出气端连通,配水池和各个绿鲍亲鲍养殖池分别配置有至少一个支输气管;支输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有多个细支输气管,各细支输气管的出气端处在相应的配水池、绿鲍亲鲍养殖池上,细支输气管的出气端用软管连接有气泡石(这有利于均匀释放空气),气泡石通常置于相应的配水池、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池底。
上述自动控温系统可采用常规设备,自动控温系统通常包括控制电路、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配水池中水的温度,并将温度检测值传输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温度检测值与温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温度检测值高于温度预设值则启动冷却装置对水进行冷却,若温度检测值低于温度预设值则启动加热装置对水进行加热。
优选方案中,上述绿鲍亲鲍养殖池为室内水泥池,具备抗台风、防雨、控温、控光、充气、流水、通风的条件。
上述循环水培育系统的容量大小根据绿鲍亲鲍培育数量而定。通常,绿鲍亲鲍养殖池的绿鲍亲鲍养殖密度控制在2公斤/米3以内。配水池的容水量是所有绿鲍亲鲍养殖池总和的1.2-1.5倍。
优选方案中,上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包括有至少两个绿鲍亲鲍养殖池。可将绿鲍亲鲍雌雄分开,在不同的绿鲍亲鲍养殖池分别培育。
优选方案中,上述过滤池中设有分隔壁,分隔壁将过滤池分隔成过滤室和海藻养殖室,分隔壁底部设有将过滤室与海藻养殖室连通的通水口;过滤室中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处在通水口的上方;绿鲍亲鲍养殖池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或第一自流回水口连通过滤室,海藻养殖室通过第二自流回水管或第二自流回水口连通配水池。海藻养殖室中养殖有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绿鲍亲鲍养殖池回送的养殖池回水进入过滤室过滤后,再经通水口进入海藻养殖室,然后从海藻养殖室回送至配水池。上述过滤网用于滤除养殖池回水中的污染物(鲍鱼粪便、饲料海藻残渣等)。养殖池回水经过滤网过滤后进入海藻养殖室,海藻养殖室中养殖的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可以净化、吸收、利用水中的营养成分,培育的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可以作为绿鲍亲鲍的饵料。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过滤室中填充有珊瑚石或活性炭,珊瑚石或活性炭处在过滤网下方。珊瑚石具有硝化细菌的作用,改善水质。
优选方案中,上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还包括潜水泵和冲池软管,潜水泵置于配水池中,冲池软管的进水端与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冲池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绿鲍亲鲍养殖池所在位置。需要冲池时,启动潜水泵抽取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用水握持冲池软管的出水端,利用冲池软管的出水端流出的养殖用水冲洗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池底。
通常,配水池、绿鲍亲鲍养殖池、过滤池的底部均设有排水排污口,需要排干相应池中的水时,打开相应的排水排污口进行排水。
优选方案中,上述鲍鱼附着器包括砖体和多个支撑脚,各支撑脚的上端均与砖体的下表面连接,砖体上设有多个溢气孔,溢气孔贯穿砖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砖体呈拱形,其中部向上拱起。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培育绿鲍亲鲍,能够为绿鲍亲鲍养殖池提供水质稳定的养殖用水,有利于绿鲍亲鲍性腺的正常发育。结合饵料投喂、养殖管理等技术手段,能促进海捕绿鲍亲鲍性腺成熟,使绿鲍亲鲍在10-11月绿盘鲍育苗生产季节里性腺成熟,达到育苗生产要求,提高人工育苗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鲍鱼附着器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包括过滤池2、配水池3和多个(如两个)绿鲍亲鲍养殖池1;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池底放置有供绿鲍亲鲍附着的鲍鱼附着器5(鲍鱼附着器5供绿鲍亲鲍附着);配水池3设有用于引入新鲜海水的海水进水口32,配水池3配置有用于控制养殖用水水温的自动控温系统和用于监测养殖用水水质的水质监测仪器4;配水池3中的养殖用水输送至绿鲍亲鲍养殖池1,绿鲍亲鲍养殖池1回送的养殖池回水经过滤池2过滤后回送至配水池3。
上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中,配水池3用于调配养殖用水,水质达标后输送至绿鲍亲鲍养殖池1,用于培育绿鲍亲鲍。配水池3将绿鲍亲鲍养殖池1回送的养殖池回水与由海水进水口32引入的新鲜海水调配成养殖用水,通过调节新鲜海水流量,以及对养殖用水的充气量,结合自动控温系统对养殖用水进行加热或冷却,来控制配水池中养殖用水的水温、比重、溶解氧含量和pH值;在调配过程中,利用水质监测仪器监测4养殖用水的比重、溶解氧含量、pH值等水质指标,最终将养殖用水的水温、比重、溶解氧含量、pH值控制在所需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水位高于过滤池2,过滤池2的水位高于配水池3,绿鲍亲鲍养殖池1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6连通过滤池2(第一自流回水管6处在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液面以下),过滤池2通过第二自流回水口7连通配水池3(本实施例中过滤池2与配水池3相邻接,第二自流回水口7设于邻接处的池壁上且位于过滤池2液面以下),配水池3通过养殖池进水管道8与绿鲍亲鲍养殖池1连通,养殖池进水管道8上设有循环泵9;循环泵9抽取配水池3中调配好的养殖用水,经养殖池进水管道8流入绿鲍亲鲍养殖池1;绿鲍亲鲍养殖池1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6自动流入过滤池2(流入过滤池的水即养殖池回水);经过滤池2处理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第二自流回水口7自动流入配水池3,在配水池3中参与调配成水质符合要求的养殖用水(与由海水进水口32引入的新鲜海水调配),再次由循环泵9抽取并经养殖池进水管道8流入绿鲍亲鲍养殖池1;如此循环(图1中的箭头示出水的流向)。
养殖池进水管道8包括进水总管81和多个进水支管82,所述循环泵9设于进水总管81上,各进水支管82均处在循环泵9后方,且各进水支管82的进水端均与进水总管81连通;进水支管82与绿鲍亲鲍养殖池1一一对应,进水支管82的出水端与对应的绿鲍亲鲍养殖池1连通,进水支管82上设有进水开关阀83;循环泵9开启后,打开相应进水支管82上的进水开关阀83,即可为对应的绿鲍亲鲍养殖池1供应养殖用水。
水质监测仪器4包括比重监测仪、溶解氧监测仪、pH值监测仪,其中,比重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比重,溶解氧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含量,pH值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pH值。
可采用罗茨风机(也可采用水产充气机)对养殖用水充气。罗茨风机通过输气管路向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充气,同时还可向各绿鲍亲鲍养殖池中的养殖用水充气。输气管路包括主输气管和多个支输气管,主输气管的进气端与罗茨风机或水产充气机的出气口连通,各支输气管的进气端均与主输气管的出气端连通,配水池和各个绿鲍亲鲍养殖池分别配置有至少一个支输气管;支输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有多个细支输气管,各细支输气管的出气端处在相应的配水池、绿鲍亲鲍养殖池上,细支输气管的出气端用软管连接有气泡石104(这有利于均匀释放空气),气泡石104置于相应的配水池3、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池底。
自动控温系统可采用常规设备,自动控温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加热装置101、冷却装置102和温度传感器103,温度传感器103检测配水池3中水的温度,并将温度检测值传输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温度检测值与温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温度检测值高于温度预设值则启动冷却装置102对水进行冷却,若温度检测值低于温度预设值则启动加热装置101对水进行加热。
绿鲍亲鲍养殖池1为室内水泥池,具备抗台风、防雨、控温、控光、充气、流水、通风的条件。
配水池3的容水量是所有绿鲍亲鲍养殖池1容水量总和的1.5倍。
参考图2,过滤池2中设有分隔壁22,分隔壁22将过滤池2分隔成过滤室23和海藻养殖室24,分隔壁22底部设有将过滤室23与海藻养殖室24连通的通水口25;过滤室23中设有过滤网26,过滤网26处在通水口25的上方;绿鲍亲鲍养殖池1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6连通过滤室23,海藻养殖室24通过第二自流回水口7连通配水池3。海藻养殖室24中养殖有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绿鲍亲鲍养殖池1回送的养殖池回水进入过滤室23过滤后,再经通水口进入海藻养殖室24,然后从海藻养殖室24回送至配水池3(第二自流回水口7设于海藻养殖室24与配水池3相邻接的池壁上,海藻养殖室24中的水经第二自流回水口7回送至配水池3)。养殖池回水经过滤网26过滤后(滤除养殖池回水中的鲍鱼粪便、饲料海藻残渣等污染物,污染物处在过滤网26上面),进入海藻养殖室24,海藻养殖室24中养殖的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营养成分,培育的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可以作为绿鲍亲鲍的饵料。
过滤室23中填充有珊瑚石27(珊瑚石也可用活性炭替代),珊瑚石27处在过滤网26下方。
本实施例中,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还包括潜水泵105和冲池软管106,潜水泵105置于配水池3中,冲池软管106的进水端与潜水泵105的出水口连通,冲池软管106的出水端延伸至绿鲍亲鲍养殖池1所在位置。需要冲池时,启动潜水泵105抽取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用水握持冲池软管106的出水端,利用冲池软管106的出水端流出的养殖用水冲洗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池底。
配水池3底部设有排水排污口31,绿鲍亲鲍养殖池1底部设有排水排污口11,过滤池2的底部设有排水排污口21,需要排干相应池中的水时,打开相应的排水排污口进行排水。
参考图3,鲍鱼附着器5包括砖体51和多个支撑脚52,各支撑脚52的上端均与砖体51的下表面连接,砖体51上设有多个溢气孔53,溢气孔53贯穿砖体51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砖体51呈拱形,其中部向上拱起。
采用上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培育绿鲍亲鲍,以促进海捕绿鲍亲鲍性腺成熟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构建上述循环水培育系统
(2)绿鲍亲鲍移入养殖池
在6月份,运输来的海捕绿鲍亲鲍到达育苗场后,解开包装袋,把包装袋中的绿鲍亲鲍和水移入桶(如塑料桶)中,向桶中放入气泡石充气,用管虹吸水温24-25℃、比重1.022-1.024的海水进行适应性流水培育;适应性流水培育24小时后,将绿鲍亲鲍从桶中移入绿鲍亲鲍养殖池1中培育(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绿鲍亲鲍养殖密度控制在2公斤/米3以内);
本步骤(2)中,海捕绿鲍亲鲍是从绿鲍原产地海域(如美国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捕捉的绿鲍,采用装有海水的包装袋容纳绿鲍亲鲍,进行长途运输。将绿鲍亲鲍移入绿鲍亲鲍养殖池时要进行筛选,选择绿鲍外壳标准性状、足部肥满、角状物饱满、无伤病的个体;
绿鲍亲鲍雌雄分开,在不同的绿鲍亲鲍养殖池1中分别培育;
控制配水池3中养殖用水的水温为24-25℃、比重为1.022-1.024、溶解氧含量为6.8-7.2㎎/L、pH值为8.1-8.2,再输送给绿鲍亲鲍养殖池1;
本步骤(2)中,通过调节新鲜海水流量,以及对养殖用水的充气量,结合自动控温系统对养殖用水进行加热或冷却(温度预设值设定为24-25℃),来控制配水池中养殖用水的水温、比重、溶解氧含量和pH值;在调配过程中,利用水质监测仪器监测养殖用水的比重、溶解氧含量、pH值等水质指标,最终将养殖用水的水温、比重、溶解氧含量、pH值控制在所需范围内;
(3)绿鲍亲鲍的培育
水质控制:控制配水池中养殖用水的水温为24-25℃、比重为1.022-1.024、溶解氧含量为6.8-7.2㎎/L、pH值为8.1-8.2;
饵料投喂:将绿鲍亲鲍移入绿鲍亲鲍养殖池1中后第2天,向绿鲍亲鲍养殖池1内投喂的饵料中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的含量为35%wt,之后投喂的饵料中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的含量每天增加10%wt,从而驯化绿鲍亲鲍摄食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在将绿鲍亲鲍移入绿鲍亲鲍养殖池中5天后,投喂的饵料全部采用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
养殖池清理:将绿鲍亲鲍移入绿鲍亲鲍养殖池1中后第3-10天,每天用管(如塑胶管)虹吸绿鲍亲鲍养殖池1池底的污染物(鲍鱼粪便、饲料海藻残渣等);将绿鲍亲鲍移入绿鲍亲鲍养殖池1中后第11天起,每两天冲池1次;
冲池方法是:先排干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池水,然后用配水池3中的养殖用水冲洗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池底,清除池底的污染物(鲍鱼粪便、饲料海藻残渣等);然后再向绿鲍亲鲍养殖池1加入配水池3中的养殖用水,并投喂洗干净的龙须菜(或菊花心江蓠),重新进入正常养殖管理;
需要冲池时,启动潜水泵105抽取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用水握持冲池软管106的出水端,利用冲池软管106的出水端流出的养殖用水冲洗绿鲍亲鲍养殖池1的池底;
进行正常养殖管理时,配水池3将绿鲍亲鲍养殖池1回送的养殖池回水与新鲜海水调配成养殖用水,利用自动控温系统控制养殖用水的水温,并利用水质监测仪器监测4养殖用水的水质;养殖用水的水质符合要求后,经养殖池进水管道8将配水池3中调配好的养殖用水输送至绿鲍亲鲍养殖池1;绿鲍亲鲍养殖池1回送的养殖池回水经过滤池2过滤后,回送至配水池3;如此循环;
(4)进入10月份后,将养殖用水的水温下调并控制在23-24℃(自动控温系统控制的温度预设值设定为23-24℃;养殖用水的比重仍为1.022-1.024、溶解氧含量仍为6.8-7.2㎎/L、pH值仍为8.1-8.2)。
经4个月(6月份至10月份)的强化培育,绿鲍亲鲍的性腺已经发育成熟,可以在10-11月绿盘鲍育苗生产季节,挑选亲鲍进行人工育苗(杂交育苗或自交育苗)。
采用本实施例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和方法,能使绿鲍亲鲍在10-11月鲍鱼育苗生产季节里,性腺同步成熟,达到生产要求,在合适水温范围内进行杂交育苗和自交育苗。养殖成活率可达70%;雌性、雄性的性成熟率(10-11月)均可达到85%,精子活动力好;与皱纹盘鲍(♀)杂交受精率达到40%;自交受精率达到61%。

Claims (10)

1.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绿鲍亲鲍养殖池,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池底放置有供绿鲍亲鲍附着的鲍鱼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还包括过滤池和配水池;配水池设有用于引入新鲜海水的海水进水口,配水池配置有用于控制养殖用水水温的自动控温系统和用于监测养殖用水水质的水质监测仪器;配水池中的养殖用水输送至绿鲍亲鲍养殖池,绿鲍亲鲍养殖池回送的养殖池回水经过滤池过滤后回送至配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绿鲍亲鲍养殖池的水位高于过滤池,过滤池的水位高于配水池,绿鲍亲鲍养殖池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或第一自流回水口连通过滤池,过滤池通过第二自流回水管或第二自流回水口连通配水池,配水池通过养殖池进水管道与绿鲍亲鲍养殖池连通,养殖池进水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进水管道包括进水总管和至少一个进水支管,所述循环泵设于进水总管上,各进水支管均处在循环泵后方,且各进水支管的进水端均与进水总管连通;进水支管与绿鲍亲鲍养殖池一一对应,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与对应的绿鲍亲鲍养殖池连通,进水支管上设有进水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质监测仪器包括比重监测仪、溶解氧监测仪和pH值监测仪,其中,比重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比重,溶解氧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含量,pH值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用水的pH值。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包括有至少两个绿鲍亲鲍养殖池;配水池的容水量是所有绿鲍亲鲍养殖池总和的1.2-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池中设有分隔壁,分隔壁将过滤池分隔成过滤室和海藻养殖室,分隔壁底部设有将过滤室与海藻养殖室连通的通水口;过滤室中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处在通水口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池中设有分隔壁,分隔壁将过滤池分隔成过滤室和海藻养殖室,分隔壁底部设有将过滤室与海藻养殖室连通的通水口;过滤室中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处在通水口的上方;绿鲍亲鲍养殖池通过第一自流回水管或第一自流回水口连通过滤室,海藻养殖室通过第二自流回水管或第二自流回水口连通配水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室中填充有珊瑚石或活性炭,珊瑚石或活性炭处在过滤网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还包括潜水泵和冲池软管,潜水泵置于配水池中,冲池软管的进水端与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冲池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绿鲍亲鲍养殖池所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鲍鱼附着器包括砖体和多个支撑脚,各支撑脚的上端均与砖体的下表面连接,砖体上设有多个溢气孔,溢气孔贯穿砖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
所述砖体呈拱形,其中部向上拱起;
所述配水池、绿鲍亲鲍养殖池、过滤池的底部均设有排水排污口。
CN202223305470.8U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Active CN218897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5470.8U CN218897972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5470.8U CN218897972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7972U true CN218897972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0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5470.8U Active CN218897972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7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kocy Tank Culture of Tilapia.
US5732654A (en) Open air mariculture system and method of culturing marine animals
CN103004666B (zh) 一种花鳗苗种标粗培育的养殖方法
CN102499154B (zh) 一种可改善鱼类品质的生态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4798698B (zh) 一种适于河口区的海鲈人工育苗方法
CN103960193B (zh)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松江鲈鱼繁养水处理系统及运作管理方法
AU2020102887A4 (en) Industrial three-dimensional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ethod of stichopus japonicus and urechis unicinctus
CN104585081A (zh)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03548737A (zh) 一种低碳、环保养鱼方法
CN1440647A (zh) 一种日本对虾高产养殖方法及养殖池
CN108040932A (zh) 一种养鱼方法
CN105340807A (zh) 一种花斑副沙鳅苗种繁殖方法
CN105613397A (zh)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
CN105532520B (zh) 一种宽体沙鳅苗种繁殖方法
KR101170304B1 (ko) 양식어류와 갯지렁이의 복합양식 시스템 및 방법
JPH02219530A (ja) 海魚およびエビ孵化装置
CN1401225A (zh)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CN112154965A (zh) 一种淡水石斑亚热带综合精养设施
CN218897972U (zh) 一种绿鲍亲鲍的循环水培育系统
CN111165403A (zh) 一种方格星虫和近江牡蛎苗种池塘立体生态培育方法
CN100556829C (zh) 利用深液流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CN210157857U (zh) 观赏鱼过水系统
CN107155965A (zh) 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
CN1183827C (zh) 一种海珍品的环保养殖方法及其养殖设备
CN115735818A (zh) 一种促进海捕绿鲍亲鲍性腺成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