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6843U -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6843U
CN218896843U CN202223087827.XU CN202223087827U CN218896843U CN 218896843 U CN218896843 U CN 218896843U CN 202223087827 U CN202223087827 U CN 202223087827U CN 218896843 U CN218896843 U CN 218896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ion
rear connection
protruding
conne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78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峻
曾艮富
李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hina Invest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hina Invest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hina Invest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hina Investment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0878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6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6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6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包括能够相互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端部用于与配对端子相配合并且与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从该另一端部的端面向外突出的连接突头部。第二连接本体部的一个端部用于压接于电线并且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为筒部。第一连接部的突头部插入至第二连接部的筒部内,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组装。前后连接式端子能够使端子和电线进行切断处理,即所有电线集成在一个连接器壳体内,所有端子安装在另一个组品内,安装时,只需要将装好电线的连接器壳体整体直接插入另一个组品内即可,降低操作难度,简化装配步骤;而且该前后连接式端子便于清洁维护、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属于机电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于电池的充电,通常采用将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插入到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中使得公母端子电气导通来实现。
母端子的一端连接于电线,公端子的一端也连接于电线。将连接有电线的母端子装配到插座连接器中,从而可以形成充电插口。将连接有电线的公端子装配到插头连接器中,从而可以形成充电插头。
现有的充电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的这种母端子的一端(后端)和电线的连接方式一般都是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螺丝连接来进行。对于超声波焊接这种连接方式,对母端子的后端的平面与电线施加超声波,进而完成超声波焊接。对于螺丝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对母端子的后端开孔,进而利用螺栓或螺丝将母端子与电线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两种母端子各存在缺点。当采用超声波焊接来实现母端子与电线的连接时,一般只适用于电线较粗的情形,因为超声波焊接细电线的效率远远低于其他连接方式,对于例如使用细电线的AC插座而言,该超声波焊接方式并不适用,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当采用螺丝固定来实现母端子与电线的连接器时,组装难度增加从而使工时增加,成本上升,同时影响空间,导致整体设计尺寸无法达到要求。
此外,对于现有技术的这种母端子,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缺点是,即,无论是超声波焊接还是螺丝连接,这两种技术都没办法使母端子和电线进行切断处理,必须使得母端子和电线成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安装,导致布线设计逻辑上具有局限。
另外,对于传统的这种一体式母端子,该母端子的用于与公端子配合的一端由于是开口的且经常与公端子插接,随着使用,该母端子的与公端子配合的一端的内部比较容易积灰,进而会导致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的接触不良电阻变大且导通性劣化甚至故障。此时,由于该一体式母端子已经整体压接于电线,只能同时更换压接有该一体式母端子的整条电线才解决这种问题,成本高且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端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以及具有该端子的端子连接结构,其能够使端子和电线可以进行切断处理,即所有电线集成在一个连接器壳体内,所有端子安装在另一个组品内,安装时,只需要将装好电线的连接器壳体整体直接插入另一个组品内即可,降低操作难度,简化装配步骤。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后连接式端子,该前后连接式端子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于与配对端子相配合,使得所述配对端子能够装配于所述第一端部从而使得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与所述配对端子相连接,并且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的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电线相连接。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包括相互独立的且能够相互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端部为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从该另一端部的端面向外突出的突头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个端部为所述第二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为筒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插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筒部内,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与传统的端子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是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这两部分组装而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直接通过突头部与筒部之间的对插就即可安装,组装方便,分体式的设计能够适应更多的排线和组装模式。另外,在组装期间,还可以先将第二连接部与电线压接,将压接有电线的该第二连接部安装至对应的组件例如连接器壳体中,然后在将第一连接部组装至第二连接部,因此实现了端子和电线之间的切断处理,并非如现有技术那样必须使得端子和电线成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安装,设计上的自由度提高。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尽管随着使用而使第一连接部的内侧积灰,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从组装状态相互拆卸,即具有可拆卸性,因此通过将第一连接部从第二连接部拆离,就可以对第一连接部进行后续的维护清理,而不需要对压接有该端子的整根电线进行更换,大幅降低了成本以及操作难度。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具有扁平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扁平状的突头部易于其向第二连接部的筒部的插入操作,在减小插入力的同时,提高了筒部对该扁平状突头部的包裹性以及挤压摩擦,能够更可靠地将该突头部保持在筒状部内。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突头部的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突出的根部为增厚部,所述增厚部为倾斜曲面状,越靠近所述端面厚度越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由于突头部的根部设置有增厚部,因此能够改善突头部的强度。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突头部的末端部为锥形部,随着靠近末端而逐渐变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利用突头部的逐渐变细的末端部,在将第一连接部的突头部插入至第二连接部的筒部时,该末端部能够平顺地进入至筒部中,有利于插入操作。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一个端部具有压接片,电线经由压接片而压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第二连接部采用压接片利用压接方式与电线相连,因此端子与电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超声波焊接和螺丝连接相比降低了组配难度,增加了工厂组配的效率,从而达到减少工时和成本的目的。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筒部的内侧设置有弹片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整体插入在所述筒部的内侧,并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插入至所述筒部的内侧的状态,所述弹片部挤压所述突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利用第二连接部中设置的弹片部,能够对所插入的突头部施加挤压力,从而能够牢固将突头部保持在筒部中而不会移动。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贯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能够利用沿轴向排列的多个贯通孔实现排灰,而且还能够实现挂镀。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一个端部为空心筒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另一个端部为实心筒部,并且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空心筒部的靠近所述实心筒部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由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个端部为实心筒部,并且贯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空心筒部的靠近所述实心筒部的位置,因此,可以让流入该第一连接部内侧的水顺利从贯通孔中流出。
优选地,在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实心筒部包括沿周向凹入的防水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能够提供良好的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和配对端子。所述配对端子嵌合连接至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端子连接结构,由于其具有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因此也能够实现其对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电线在装配之前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突头部这部分的局部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5是当从图4的左侧(公端子配合侧)观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时的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电线在装配之后的视图。
符号说明
1前后连接式端子
10第一连接部
11突头部
112增厚部
113锥形部
12公端子配合部
13防水圈
14贯通孔
15空心筒部
151小径部
152大径部
16实心筒部
20第二连接部
21连接筒部(筒部)
22芯线压接部
23绝缘外皮压接部
24弹片部
30电线
31芯线
32绝缘外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来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清楚地示出与本发明的方案相关部分而简单示出的示意图,并未示出可能存在的一些非必要部位,因此这些附图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可能与使用时的真实结构不同。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可能出现的表示方位或位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均是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电线在装配之前的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突头部这部分的局部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侧视图;图5是当从图4的左侧(公端子配合侧)观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连接部时的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并且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电线在装配之后的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以母端子为例,其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20,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能够如图7所示装配在一起。对于装配后的该前后连接式端子1,其与现有的母端子具备同样的功能,即,一个端部(图7中的左端)与公端子相配合,另一个端部(图7中的右端)与电线相连接。通过该前后连接式端子1与配对的公端子之间的连接,能够实现端子之间的电气导通,从而能够传输电流,进而能够例如进行充电等。
下面,将参考图2-6详细地描述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第一连接部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的主体大体呈图示的圆柱状,但是这并非是限制性的,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其外部形状。第一连接部10是与配对的公端子相连接的部分。如图所示,第一连接部10的一个端部(图4中左侧的端部)是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第一端部,其被设置为公端子配合部12,用于与未示出的公端子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公端子配合部是空心的空心筒部15,例如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小径部151和大径部152。在与公端子配合连接时,可以将弹簧(未示出)装配到公端子配合部12的大径部152的内周,使得公端子能够穿过该弹簧进入到公端子配合部12的内侧,并且在对弹簧施加一定挤压力的状态下实现与该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相互嵌合连接。
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与第一连接部10的与一个端部即公端子配合部12所在的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从该另一端部的端面(例如图中的平坦端面)向外突出的突头部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的突头部11例如是图2-图3所示的扁平形状。扁平状的突头部易于向后述的第二连接部20的筒部21的插入操作,在减小插入力的同时,提高了筒部对该扁平状突头部的包裹性以及挤压摩擦,能够更可靠地将该突头部保持在筒状部内。然而,该扁平状仅仅是优选的形态,突头部1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例如圆柱形、锥形等等。
此外,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中,突头部11的从第一连接部的端面突出的根部为增厚部112,所述增厚部112为倾斜曲面状,越靠近所述端面厚度越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由于突头部11的根部设置有增厚部112,因此能够改善突头部11的强度。本实施例的增厚部112的形态仅仅是实例而已,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例如不是倾斜曲面装,而是倾斜平面状,例如以同样厚度增厚的环状等等。
另外,同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中,突头部11的末端部为锥形部113,随着靠近末端而逐渐变细。利用突头部11的逐渐变细的末端部即锥形部113,在将第一连接部10的突头部11插入至后述的第二连接部20的筒部21时,该锥形部113能够平顺地进入至筒部21中,有利于插入操作。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中,对于第一连接部10,除了公端子配合部12必要地形成为空心筒部15之外,该第一连接部10还能够形成与该空心筒部邻接的实心筒部16,从而,第一连接部10的一个端部为空心筒部,且第一连接部10的另一个端部为实心筒部。
在本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中,如图2所示,还优选的是,第一连接部10的实心筒部16包括沿周向凹入的防水圈13,例如橡胶塞等的防水部件能够安装在该防水圈中,从而能够提供良好的防水性。此外,还优选的是,第一连接部10的空心筒部15在靠近实心筒部16的位置可以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贯通孔14。能够利用沿轴向排列的多个贯通孔实现排灰,从而在公端子向该公端子配合部12插入时,积累在该公端子配合部12的内周上的灰尘等可以随着公端子的插入而从这些贯通孔14排出。同时,利用这些贯通孔14,还能够实现挂镀。另外,由于实心筒部16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的空心筒部15的靠近实心筒部16的位置,因此,流入该第一连接部内侧的水能够更加顺利地从贯通孔中流出。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第一连接部10。接下来,将描述作为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的第二连接部20。
如图1和图7所示,第二连接部20的一个端部(右侧的端部)是压接部,用于与电线30压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个端部(与一个端部相反的端部,左侧的端部)是连接筒部21,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0的突头部11相连接。
第二连接部20的压接部可以包括芯线压接部22和绝缘外皮压接部23,分别由彼此相对的压接片构成,通过将相应的压接片弯曲并且压接于电线的芯线31和绝缘外皮32,第二连接部20的芯线压接部22压接连接于芯线31且绝缘外皮压接部23压接连接于绝缘外皮32。由此,通过压接方式,能够实现第二连接部20与电线30的连接,进而也实现了前后连接式端子1与电线30的连接。
第二连接部20的连接筒部21例如可以是图示的方筒状,从而适应于第一连接部10的突头部11的扁平形状。然而,连接筒部21的形状并非局限于此,可以根据突头部11的形状来适当地设置。连接筒部21的内侧可以一体地设置有弹片部24。第一连接部10的突头部11可以是整体都插入在所述连接筒部21的内侧,并且在第一连接部10的突头部11插入至连接筒部21的内侧的状态,弹片部24挤压突头部11,从而能够牢固将突头部11保持在连接筒部21中。
以上,已经大体描述了本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构成。接下来,将描述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使用和组装。
在使用时,首先,将前后连接式端子1的第二连接部20的芯线压接部22和绝缘外皮压接部23分别压接于电线30的芯线31和绝缘外皮32,从而第二连接部20压接于电线,形成了一个整体,即压接有电线的第二连接部。
接着,将第一连接部10的突头部11整体插入到压接有电线的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筒部21内,从而第一连接部10与第二连接部20组装在一起,形成了已经压接有电线30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与传统的母端子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是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这两部分组装而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直接通过突头部与筒部之间的对插就即可安装,组装方便,分体式的设计能够适应更多的客户要求。另外,在组装期间,还可以先将第二连接部与电线压接,将压接有电线的该第二连接部安装至对应的组件例如连接器壳体中,然后在将第一连接部组装至第二连接部,因此实现了母端子和电线之间的切断处理,即所有电线集成在一个连接器壳体内,所有端子安装在另一个组品内,安装时,只需要将装好电线的连接器壳体整体直接插入另一个组品内即可,降低操作难度,简化装配步骤,并非如现有技术那样必须使得端子和电线成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安装,设计上的自由度提高。因此,能够在不增加成本和工时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设计来简化安装步骤,而且第一连接部的突头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筒部对配要求紧密接触,并且插入力小,并且整体回路温升保持在低温升水准。此外,第一连接部的突头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筒部内侧弹片部接触,在结构设计上第一连接部的突头部被第一连接部的连接筒部整体包裹住,从而不会发生移动。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前后连接式端子,第二连接部采用压接片利用压接方式与电线相连,因此母端子与电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超声波焊接和螺丝连接相比降低了组配难度,增加了工厂组配的效率,从而达到减少工时和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包括:上面的第一方面所提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和未示出的配对端子。配对端子嵌合连接至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1。在本实施中,由于前后连接式端子1以母端子为例进行说明,因此,该配对端子例示为公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端子连接结构,由于其具有第一方面的前后连接式端子1,因此也能够实现其对应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的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例如是AC充电端子及其端子连接结构,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
另外,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部是实心筒部,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该第一连接部也可以整体呈空心筒状,只要另一端部的壁厚是一个端部的壁厚以上就可以。在该情况下,进入到第一连接部内侧的积水还能由该第一连接部的通电时所产生的热量烘干。
另外,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前后连接式端子以母端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该前后连接式端子也可以是公端子。在为公端子的情况下,代替上面实施例中提到的配对端子插入至前后连接式端子的第一端部内侧的情况,可以是前后连接式端子的该第一端部插入至配对端子的配合部内侧,且其余部分的结构可以与上面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后连接式端子,该前后连接式端子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于与配对端子相配合,使得所述配对端子能够装配于所述第一端部从而使得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与所述配对端子相连接,并且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的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电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包括相互独立的且能够相互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端部为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从该另一端部的端面向外突出的突头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个端部为所述第二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为筒部,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插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筒部内,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具有扁平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头部的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突出的根部为增厚部,所述增厚部为倾斜曲面状,越靠近所述端面厚度越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头部的末端部为锥形部,随着靠近末端而逐渐变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一个端部具有压接片,电线经由压接片而压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筒部的内侧设置有弹片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整体插入在所述筒部的内侧,并且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突头部插入至所述筒部的内侧的状态下,所述弹片部挤压所述突头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一个端部为空心筒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另一个端部为实心筒部,并且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空心筒部的靠近所述实心筒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实心筒部包括沿周向凹入的防水圈。
10.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后连接式端子;和
配对端子,
其中,所述配对端子嵌合连接至所述前后连接式端子。
CN202223087827.XU 2022-11-17 2022-11-17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Active CN218896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7827.XU CN218896843U (zh) 2022-11-17 2022-11-17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7827.XU CN218896843U (zh) 2022-11-17 2022-11-17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6843U true CN218896843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0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7827.XU Active CN218896843U (zh) 2022-11-17 2022-11-17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6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115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1223674B (zh) 嵌有斜盘簧的电连接器
CN218513727U (zh) 一种插孔及使用该插孔的连接器
CN218896843U (zh) 前后连接式端子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CN211829287U (zh) 插套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1820110B (zh) 线缆连接器
JP2021503153A (ja) 防水接続端子及び電気製品
CN109449693B (zh) 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绝缘体
CN110932009A (zh) 具有引入的绝缘压接
CN201667468U (zh) 一种同轴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220042425U (zh) 母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021681U (zh) 一种电能传输机构
CN220306557U (zh) 一种母型连接器
CN219576000U (zh) 分体式连接器插头端子及连接器插头
CN212725819U (zh) 一种具有低屏蔽电阻的大电流连接器
CN219874143U (zh) 一种多角度连接器插头
CN201708263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9534921U (zh) 一体式端子连接结构及连接器插头
CN217589503U (zh) 新型高压端子组合
CN220172541U (zh) 一种应急套管
CN212784001U (zh) 一种带斜度线卡结构的防水对插线
CN209913173U (zh) 一种大电流快速插拔连接器及连接器总成
CN219643138U (zh) 储能连接器
CN213845589U (zh) 接触稳定可靠的电连接插接件
CN217788832U (zh) 公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