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5268U -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5268U
CN218895268U CN202320156954.6U CN202320156954U CN218895268U CN 218895268 U CN218895268 U CN 218895268U CN 202320156954 U CN202320156954 U CN 202320156954U CN 218895268 U CN218895268 U CN 218895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storage
heat exchange
storage tank
hydroge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69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树民
刘晶晶
菅璐
席宁
胡羽洁
郭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Zhongke Xuan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Zhongke Xuan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Zhongke Xuan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Zhongke Xuan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69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5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5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5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包括内层储氢罐,内层储氢罐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密封盖,顶部密封盖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加/放氢气口,加/放氢气口与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连接;内层储氢罐的外侧套设有外层壳体,外层壳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与进水管路系统连接的进水管路口,外层壳体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与出水管路系统连接的出水管路口;内层储氢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圆柱形泡沫铜、第二圆柱形泡沫铜及第三圆柱形泡沫铜。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固态储氢合金材料的三维空间结构分布,大大提高了储氢合金材料的利用率;此外,采用水浴循环换热室的设计可保证换热均匀,保证固态储氢装置对外接负载的输出功率和能量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氢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从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时代的转型是必然的。在多种可再生能源中,氢能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且可通过水电解获得,得到了全球的青睐。
目前,氢气主要有三种储存方式: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以及固态合金材料储氢。高压容器储氢内部压力一般在35MPa以上,存在压力风险;液态储氢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压缩,且需维持低温保持,成本高;而储氢合金储氢量大、无污染且成本可控,使得固态储氢实用化成为可能。对于储氢合金而言,除了合金材料本身以外,如何巧妙地设计储氢装置,使得合金的性能最大化的得到利用也是影响其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储氢装置的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储氢装置内部,即如何有效地控制好加/放氢过程中的热量传递,以及如何实现氢气与合金颗粒的充分接触问题。例如,中国专利CN111006123A,其装置通过采用圆柱形海绵来填充储氢合金,优化了固态储氢材料的三维空间分布,使得氢气与合金颗粒充分接触;然而该专利并未考虑到海绵材料的孔隙大小对于传热的影响,且未考虑到合金颗粒随着吸放氢循环的使用,逐渐粉化,造成合金粉末会在储氢罐底部的堆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具备结构简单、高效、合金利用率高、吸放氢速率可控且成本低的优点,进而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备结构简单、高效、合金利用率高、吸放氢速率可控且成本低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包括内层储氢罐,内层储氢罐的顶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顶部密封盖,顶部密封盖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加/放氢气口,且加/放氢气口与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连接;内层储氢罐的外侧套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外层壳体,且内层储氢罐和外层壳体均为圆柱形结构,外层壳体与内层储氢罐之间设置有换热室,外层壳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与换热室相连通的进水管路口,且进水管路口与进水管路系统连接,外层壳体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与换热室相连通的出水管路口,且出水管路口与出水管路系统连接;具体的,换热室处于内层储氢罐与外层壳体之间,且由进水管路口与出水管路口两端构成;当储氢罐加氢时,由进水口向换热室涌入冷却液;当储氢罐放氢时,由进水口向换热室涌入已加热的冷却液;换热室内充满冷却液,增加了储氢罐与冷却液的换热面积,不仅换热均匀且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吸/放氢速率;内层储氢罐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圆柱形泡沫铜,第一圆柱形泡沫铜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柱形泡沫铜,第二圆柱形泡沫铜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圆柱形泡沫铜,且第一圆柱形泡沫铜、第二圆柱形泡沫铜及第三圆柱形泡沫铜的空隙大小逐渐递减。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吸放氢气,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包括与加/放氢气口连接的气体管路,气体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流量阀门,第一流量阀门的一侧设置有减压阀,减压阀远离第一流量阀门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器,气体流量控制器远离减压阀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远离气体流量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量阀门,第二流量阀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底部设置有负载,第二流量阀门远离气体流量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流量阀门,第三流量阀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顶部设置有溢流阀,第三流量阀门远离第二流量阀门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量阀门,第四流量阀门远离第三流量阀门的一侧设置有加氢口。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冷却液的添加,进水管路系统包括与进水管路口连接的进水管路,进水管路的顶部设置有第五流量阀门,第五流量阀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计。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冷却液的排出,出水管路系统包括与出水管路口连接的出水管路,出水管路的顶部设置有第六流量阀门,第六流量阀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质量流量计。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顶部密封盖与内层储氢罐之间的连接,顶部密封盖与内层储氢罐的外周外侧均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换热室的顶端与内层储氢罐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且法兰盘通过若干螺栓与内层储氢罐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储氢合金颗粒固定在圆柱形泡沫铜材料的孔隙中,优化了固态储氢合金材料在储氢装置内部的三维空间结构分布,使得氢气与储氢合金材料能够充分接触,确保固态储氢合金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中合金随着吸放氢循环,合金颗粒会逐渐破碎粉化,致使合金从30目泡沫铜孔隙中脱落至罐体底层堆积;因此储氢罐内的圆柱形泡沫铜材料呈现梯度分布的结构,孔隙大小由上而下分别为:30目、100目、300目;当合金颗粒破碎粉化从上层脱落,会逐渐填充进100目的泡沫铜孔隙材料中,以此类推,可使得合金颗粒在储氢装置中始终保持三维空间结构分布的一个状态,进一步地提升了固态储氢合金的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浴循环换热室设计,冷却液从进水口管路涌入换热室,换热室内充满冷却液后再从出水口管路涌出;加氢时,冷却液可对合金储氢罐进行冷却换热,提高储氢装置的散热效率,进而促进了储氢合金的吸氢速率;放氢时,加热后的冷却液可对合金储氢罐进行加热,通过储氢罐对合金进行加热,进而促进了储氢合金的放氢速率;该换热室设计中,换热室内充满冷却液,增加了储氢罐与冷却液的换热面积,不仅换热更加均匀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4)本实用新型内部固定储氢合金的材料,采用的是具有较高导热性的泡沫铜,可以更好地将罐体温度传递给每一块合金材料,提升了储氢合金的吸放氢速率。
(5)本实用新型进出水管路系统可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水流的流速,根据负载对氢气的需求量,调节水流流速可以控制储氢罐体的换热速率,从而改善合金放氢速率。
(6)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水管路系统中添置了单向阀,可以防止冷却液回流;加/放氢气口采用一体化,减少储氢罐与顶部密封盖的孔洞,降低了危险系数;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中添置了单向阀,可以防止气流回溯,且添置了溢流阀,当管路气压过高时,可自动溢流稳压,提升管路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的三维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中顶部密封盖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中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中进水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中出水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加/放氢气口;1-1、气体管路;1-2、第一流量阀门;1-3、减压阀;1-4、气体流量控制器;1-5、气体流量计;1-6、第二流量阀门;1-7、第一单向阀;1-8、负载;1-9、溢流阀;1-10、第二单向阀;1-11、第三流量阀门;1-12、第四流量阀门;1-13、加氢口;2、顶部密封盖;2-1、螺栓孔;3、进水管路口;3-1、进水管路;3-2、第五流量阀门;3-3、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4、第一质量流量计;4、外层壳体;5、换热室;6、内层储氢罐;7、法兰盘;8、出水管路口;8-1、出水管路;8-2、第六流量阀门;8-3、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4、第二质量流量计;9、第一圆柱形泡沫铜;10、第二圆柱形泡沫铜;11、第三圆柱形泡沫铜。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实施例1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包括内层储氢罐6,该内层储氢罐6的顶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顶部密封盖2,其特征在于,顶部密封盖2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加/放氢气口1,通过加/放氢气口一体化设计,使得内层储氢罐6与顶部密封盖2之间只有一个气口,减少了储氢腔罐与外界的孔洞,结构简单且防止漏气,加/放氢气口1与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连接;
内层储氢罐6的外侧套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外层壳体4(外层壳体4与内层储氢罐6均由高导热性质的铝合金材料构成),且外层壳体4与内层储氢罐6之间设置有换热室5,外层壳体4的顶部一侧开设有与换热室5相连通的进水管路口3,且进水管路口3与进水管路系统连接,外层壳体4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与换热室5相连通的出水管路口8,且出水管路口8与出水管路系统连接,具体的,进水管路口3与出水管路口8的尺寸相同;
具体的,内层储氢罐6和外层壳体4均为圆柱形结构,换热室由储氢罐以及外壳层体构成,冷却液从进水口管路涌入换热室,换热室内充满冷却液后再从出水口管路涌出;加氢时,冷却液可对合金储氢罐进行冷却换热,提高储氢装置的散热效率,进而促进了储氢合金的吸氢速率;放氢时,加热后的冷却液可对合金储氢罐进行加热,通过储氢罐传热给合金,进而促进了储氢合金的放氢速率;该换热室设计中,换热室内充满冷却液,增加了储氢罐与冷却液的换热面积,不仅换热更加均匀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内层储氢罐6的内部设置有孔隙大小为30目的第一圆柱形泡沫铜9,第一圆柱形泡沫铜9的底部设置有孔隙大小为100目的第二圆柱形泡沫铜10,第二圆柱形泡沫铜10的底部设置有孔隙大小为300目的第三圆柱形泡沫铜11,且第一圆柱形泡沫铜9、第二圆柱形泡沫铜10及第三圆柱形泡沫铜11的空隙大小逐渐递增,具体的,圆柱形泡沫铜用于填充固态储氢合金材料,且圆柱形泡沫铜呈现梯度分布的结构,泡沫铜材料根据其孔隙大小可分为三层,孔隙大小由上而下分别为:30目、100目、300目;合金可磨碎至0.55mm再填充进30目孔隙大小的泡沫铜中。随着合金吸放氢循环的进行,合金颗粒逐渐破碎粉化,再填入下一层100目大小的泡沫铜材料中,以此类推,可使得合金在储氢罐中始终保持三维空间结构分布的一个状态。
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包括与加/放氢气口1连接的气体管路1-1,气体管路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流量阀门1-2,第一流量阀门1-2的一侧设置有减压阀1-3,减压阀1-3远离第一流量阀门1-2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器1-4,气体流量控制器1-4远离减压阀1-3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计1-5,气体流量计1-5远离气体流量控制器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量阀门1-6,第二流量阀门1-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7,第一单向阀1-7的底部设置有负载1-8,第二流量阀门1-6远离气体流量计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流量阀门1-11,第三流量阀门1-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0,第二单向阀1-10的顶部设置有溢流阀1-9,第三流量阀门1-11远离第二流量阀门1-6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量阀门1-12,第四流量阀门1-12远离第三流量阀门1-11的一侧设置有加氢口1-13。
具体应用时,向储氢装置加氢的时候,通过调节减压阀阀门,确认氢气压力适合之后,再打开流量阀门,气体流量计可以控制气体流速,向装置内部加氢。本装置放氢的时候,通过调节减压阀,确认压力适合之后再打开流量阀门,气体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速,向负载提供氢气。本装置中安装了单向阀,防止气体因压力不够或压力过大造成回流;同时添置有溢流阀,当管路气压过高,可自动溢流稳压,提升管路系统的安全性。
进水管路系统包括与进水管路口3连接的进水管路3-1,进水管路3-1的顶部设置有第五流量阀门3-2,第五流量阀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3,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计3-4。通过进水管路口向换热室涌入冷却液,并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水流的流速,根据负载对氢气的需求,调节水流流速可以控制储氢罐体的换热速率,改善合金放氢速率。
出水管路系统包括与出水管路口8连接的出水管路8-1,出水管路8-1的顶部设置有第六流量阀门8-2,第六流量阀门8-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3,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质量流量计8-4。冷却液通过出水管路口涌出,并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冷却液的流速。
顶部密封盖2与内层储氢罐6的外周外侧均开设有若干螺栓孔2-1,具体的,顶部密封盖2由隔热的金属片构成,在其中心处开1个大的加/放氢气口,四周开8个螺栓孔,加氢气口与放氢气口一体化可使得储氢罐与顶部密封盖的潜藏危险的漏气口只有一个,降低了危险系数,此外,顶部密封盖2与内层储氢罐6之间采用八个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在罐体连接处内围设置一圈轨道,可放置密封垫圈,进一步确保该储氢装置的气密性。
换热室5的顶端与内层储氢罐6之间通过法兰盘7连接,且连接处采用八个高强度且耐热的螺栓进行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装置和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圆柱形梯度分布结构的泡沫铜孔隙大小,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储氢合金性能衰退趋势进行设计更换。
如AB5型储氢合金虽有易活化、吸氢快、平台压适中等优点,但其吸/放氢循环过程中易于粉化和分解,10th循环后合金颗粒大小约为0.0439mm,100th循环后合金颗粒大小约为0.0090mm,因此圆柱形梯度分布的泡沫铜结构设计分布可分为30目、300目、600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装置和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圆柱形梯度分布结构的层数可根据储氢合金衰退趋势以及装置更换时间的长短进行加层或者减层。
如AB5型储氢合金在10th循环后合金颗粒大小约为0.0439mm,100th循环后合金颗粒大小约为0.0090mm,1000th循环后合金颗粒大小约为0.0066mm,则圆柱形梯度分布的泡沫铜结构设计分布可分为30目、300目、600目、700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装置和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填充圆柱形泡沫铜材料的储氢合金可以填充一种或多种储氢合金,可以有效调节储氢合金的放氢效率。
如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储氢容量高,且循环寿命长,但吸放氢速率不如上述AB5型储氢合金;将这两种合金按适当的比例填充进泡沫铜材料中,使得装置初始对外放氢时,主要由放氢速率快的AB5型储氢合金提供氢气,随着时间推移,就主要由高容量的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对外放氢。不仅提高了储氢装置的储氢容量,还确保了储氢装置对外的输出功率和能量效率。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将储氢合金颗粒固定在圆柱形泡沫铜材料的孔隙中,优化了固态储氢合金材料在储氢装置内部的三维空间结构分布,使得氢气与储氢合金材料能够充分接触,确保固态储氢合金的利用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合金随着吸放氢循环,合金颗粒会逐渐破碎粉化,致使合金从30目泡沫铜孔隙中脱落至罐体底层堆积;因此储氢罐内的圆柱形泡沫铜材料呈现梯度分布的结构,孔隙大小由上而下分别为:30目、100目、300目;当合金颗粒破碎粉化从上层脱落,会逐渐填充进100目的泡沫铜孔隙材料中,以此类推,可使得合金颗粒在储氢装置中始终保持三维空间结构分布的一个状态,进一步地提升了固态储氢合金的利用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换热室设计,冷却液从进水口管路涌入换热室,换热室内充满冷却液后再从出水口管路涌出;加氢时,冷却液可对合金储氢罐进行冷却换热,提高储氢装置的散热效率,进而促进了储氢合金的吸氢速率;放氢时,加热后的冷却液可对合金储氢罐进行加热,通过储氢罐对合金进行加热,进而促进了储氢合金的放氢速率;该换热室设计中,换热室内充满冷却液,增加了储氢罐与冷却液的换热面积,不仅换热更加均匀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内部固定储氢合金的材料,采用的是具有较高导热性的泡沫铜,可以更好地将罐体温度传递给每一块合金材料,提升了储氢合金的吸放氢速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进出水管路系统可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水流的流速,根据负载对氢气的需求量,调节水流流速可以控制储氢罐体的换热速率,从而改善合金放氢速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水管路系统中添置了单向阀,可以防止冷却液回流;加/放氢气口采用一体化,减少储氢罐与顶部密封盖的孔洞,降低了危险系数;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中添置了单向阀,可以防止气流回溯,且添置了溢流阀,当管路气压过高时,可自动溢流稳压,提升管路系统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包括内层储氢罐(6),该内层储氢罐(6)的顶部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顶部密封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密封盖(2)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加/放氢气口(1),且所述加/放氢气口(1)与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连接;
所述内层储氢罐(6)的外侧套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外层壳体(4),且所述外层壳体(4)与所述内层储氢罐(6)之间设置有换热室(5),所述外层壳体(4)的顶部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换热室(5)相连通的进水管路口(3),且所述进水管路口(3)与进水管路系统连接,所述外层壳体(4)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换热室(5)相连通的出水管路口(8),且所述出水管路口(8)与出水管路系统连接;
所述内层储氢罐(6)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圆柱形泡沫铜(9),所述第一圆柱形泡沫铜(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柱形泡沫铜(10),所述第二圆柱形泡沫铜(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圆柱形泡沫铜(11),且所述第一圆柱形泡沫铜(9)、所述第二圆柱形泡沫铜(10)及所述第三圆柱形泡沫铜(11)的空隙大小逐渐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储氢罐(6)和所述外层壳体(4)均为圆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放氢一体化气路系统包括与所述加/放氢气口(1)连接的气体管路(1-1),所述气体管路(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流量阀门(1-2),所述第一流量阀门(1-2)的一侧设置有减压阀(1-3),所述减压阀(1-3)远离所述第一流量阀门(1-2)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控制器(1-4),所述气体流量控制器(1-4)远离所述减压阀(1-3)的一侧设置有气体流量计(1-5),所述气体流量计(1-5)远离所述气体流量控制器(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量阀门(1-6),所述第二流量阀门(1-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7),所述第一单向阀(1-7)的底部设置有负载(1-8),所述第二流量阀门(1-6)远离所述气体流量计(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流量阀门(1-11),所述第三流量阀门(1-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10),所述第二单向阀(1-10)的顶部设置有溢流阀(1-9),所述第三流量阀门(1-11)远离所述第二流量阀门(1-6)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量阀门(1-12),所述第四流量阀门(1-12)远离所述第三流量阀门(1-11)的一侧设置有加氢口(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系统包括与所述进水管路口(3)连接的进水管路(3-1),所述进水管路(3-1)的顶部设置有第五流量阀门(3-2),所述第五流量阀门(3-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3),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质量流量计(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系统包括与所述出水管路口(8)连接的出水管路(8-1),所述出水管路(8-1)的顶部设置有第六流量阀门(8-2),所述第六流量阀门(8-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3),所述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质量流量计(8-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密封盖(2)与所述内层储氢罐(6)的外周外侧均开设有若干螺栓孔(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5)的顶端与所述内层储氢罐(6)之间通过法兰盘(7)连接,且所述法兰盘(7)通过若干螺栓与所述内层储氢罐(6)连接。
CN202320156954.6U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Active CN218895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6954.6U CN218895268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6954.6U CN218895268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5268U true CN218895268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6954.6U Active CN218895268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52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1301A (zh) * 2023-09-05 2023-10-27 北京永氢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瓶及高效换热低压差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1301A (zh) * 2023-09-05 2023-10-27 北京永氢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瓶及高效换热低压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3339B (zh) 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
CN105244519B (zh) 金属氢化物储氢与燃料电池联合系统
CN202048351U (zh) 一种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装置
CN101245895B (zh) 一种固体储氢装置
CN218895268U (zh) 一种新型水浴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装置
CN112909294B (zh)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低温冷启动装置及启动方法
CN209691855U (zh) 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及氢动力车辆
CN207947347U (zh) 氢动力燃料电池车储氢系统
CN103185196B (zh) 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32464A (zh) 热量自平衡型金属氢化物储放氢装置
CN202708581U (zh) 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
CN106684407B (zh) 一种控制和优化合金储氢燃料电池氢利用率的系统与方法
CN109958882A (zh) 一种电解水制氢与合金储氢集成控制系统
CN114284536B (zh) 一种基于固态储氢与燃料电池的便携电源
CN201193780Y (zh) 一种金属氢化物储存罐
CN112066242A (zh) 一种用于氢燃料的固态氢源装置
CN107202245B (zh) 一种金属氢化物贮氢装置与工作方法
CN106151869A (zh) 固态高压混合储氢装置
CN103367837A (zh) 基于平板环路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2935899A (zh) 基于燃料电池及其储氢装置的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系统
CN202510969U (zh) 一种集成内部分层导热构架的固态储氢装置
CN110137534A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氢动力车辆
CN114754290B (zh)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的金属氢化物储氢罐及固-气耦合储氢系统
CN110077225A (zh) 储氢装置及氢动力车辆
CN116470090A (zh) 一种一体化的储氢合金供氢燃料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