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0113U -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0113U
CN218890113U CN202222198260.7U CN202222198260U CN218890113U CN 218890113 U CN218890113 U CN 218890113U CN 202222198260 U CN202222198260 U CN 202222198260U CN 218890113 U CN218890113 U CN 218890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ve
frame
pull
flywheel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82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远志
徐林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82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0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0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0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包括:机架;握持结构;配重飞轮,配重飞轮转动设置于机架;拉绳,握持结构和配重飞轮之间通过拉绳传动连接,以使得握持结构在下拉时带动配重飞轮旋转。本申请提供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通过配重飞轮作为阻力源以向用户提供下拉阻力,不仅能够降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结构复杂度,降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装配工作量,提高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装配效率,同时还能够缩减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体积,利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体积小型化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用于供用户进行高位下拉动作的训练,以实现对用户的背阔肌等部位的训练。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包括机架、拉杆、拉绳、绳轮和配重结构,配重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架的配重架和设置于配重架内的多个配重块,配重块在配重架内可上下移动,绳轮设置于机架并位于配重结构的上方。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拉杆且另一端绕过绳轮连接于配重结构中的配重块。用户通过双手下拉拉杆带动配重块上升,以进行高位下拉动作训练。
由于配置有上述的配重结构,使得现有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以及装配工作量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包括:
机架;
握持结构;
配重飞轮,配重飞轮转动设置于机架;
拉绳,握持结构和配重飞轮之间通过拉绳传动连接,以使得握持结构在下拉时带动配重飞轮旋转。
进一步地,握持结构具有起始位置,起始位置的高度可调节地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绳轮、绳轮结构和高度调节件,第一绳轮设置于握持结构,绳轮结构和高度调节件均设置于机架,高度调节件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高度调节部,其中拉绳绕过第一绳轮和绳轮结构,且拉绳的第一端卷绕于配重飞轮以及第二端可分离地连接于任一高度调节部。
进一步地,机架包括底架、立架和座架,座架和立架间隔设置于底架的上方,绳轮结构设置于立架,座架的上方设有承载座,高度调节件设置于立架和/或底架,握持结构位于承载座的上方,座架形成有安装空间,配重飞轮转动设置于底架且位于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立架包括立柱部和安装部,立柱部设置于底架的上方,安装部设置于立柱部的顶部,底架设有第二绳轮,第二绳轮位于座架靠近立柱部的一侧,绳轮结构包括第三绳轮、第四绳轮、第五绳轮和第六绳轮,第三绳轮位于第四绳轮靠近立柱的一侧,第五绳轮位于第六绳轮靠近立柱的一侧,第五绳轮位于第三绳轮的上方且第五绳轮靠近立柱的一端凸出第三绳轮,第六绳轮位于第四绳轮的上方且第六绳轮远离立柱的一端凸出第四绳轮,其中拉绳的第二端依次绕过第二绳轮、第三绳轮、第四绳轮、第一绳轮、第六绳轮、第五绳轮后连接于高度调节部。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平行于机架的高度方向。
进一步地,高度调节部为调节孔。
进一步地,拉绳的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扣。
进一步地,机架包括底架、立架和座架,座架和立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底架的上方,座架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立架设有脚踏杆,且脚踏杆的两端分别伸出立架在沿第三方向上两侧,第三方向、第二方向与立架的高度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配重飞轮的数量为两个,配重飞轮包括相连的轮体和飞轮轴,配重飞轮通过飞轮轴转动设置于机架,两个飞轮轴共轴设置,且两个飞轮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绕绳轮,拉绳的一端卷绕于绕绳轮。
本申请提供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通过配重飞轮作为阻力源以向用户提供下拉阻力,不仅能够降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结构复杂度,降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装配工作量,提高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装配效率,同时还能够缩减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体积,利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体积小型化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请参考附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用于供用户进行高位下拉动作的训练,以对用户的背阔肌等部位进行训练。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包括机架、握持结构200、配重飞轮300和拉绳400。配重飞轮300转动设置于机架,以向进行高位下拉训练的用户提供下拉阻力。握持结构200和配重飞轮300之间通过拉绳400传动连接,以使得握持结构200在下拉时带动配重飞轮300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重飞轮300作为阻力源以向用户提供下拉阻力,不仅能够降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结构复杂度,降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装配工作量,提高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装配效率,同时还能够缩减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体积,利于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体积小型化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拉绳400的一端卷绕于配重飞轮300并形成拉绳400卷,用户在下拉握持结构200时会通过拉绳400带动配重飞轮300旋转以释放拉绳400卷,待拉绳400卷被释放完后(此时握持结构200处于最低位置),配重飞轮300在旋转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旋转并将拉绳400进行反向卷绕以再次形成拉绳400卷(此过程握持结构200上升并回至初始位置)。
其中,握持结构200可以但不限于拉杆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握持结构200具有起始位置,握持结构200的起始位置可以为训练设备每次被用户使用前握持结构200所处的位置,且训练设备每次被用户使用前握持结构200所处的位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握持结构200起始位置的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训练设备满足不同身型的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训练设备的通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绳轮210、绳轮结构和高度调节件500,第一绳轮210设置于握持结构200,绳轮结构和高度调节件500均设置于机架,高度调节件500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高度调节部。拉绳400绕过第一绳轮210和绳轮结构,且拉绳400的第一端卷绕于配重飞轮300以及第二端401可分离地连接于任一高度调节部。拉绳400的第二端401连接于不同高度调节部时,握持结构200的初始位置高度不同。如此设置,用户只需要将拉绳400的第二端401选择性地连接于一高度调节部,便可实现对握持结构200初始位置的高度调节,操作便捷,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高度调节件500可以但不限为板状结构等。
其中,高度调节部可以但不限为孔状结构,即高度调节部为调节孔510。如此设置,不仅便于高度调节部的设计加工,且还使得拉绳400与高度调节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简单化。在其他实施例中,高度调节部可以为连接于高度调节件500的连接环或第二连接扣等。在高度调节部为调节孔510、连接环或第二连接扣时,拉绳400的第二端401可以连接有第一连接扣410,且通过第一连接扣410可分离地连接于高度调节部。第一连接扣410和第二连接扣均可以为但不限于马蹄第一连接扣410、葫芦第一连接扣410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拉绳400的第二端401可以直接穿过调节孔510、连接环或第二连接扣并进行打结,以实现可分离地连接于高度调节部。
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但不限为平行于机架的高度方向。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便于用户调节握持结构200的初始位置,且还能够利于训练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当然,第一方向并不上述。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相对机架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等等。
如附图1-4所示,高度调节件500呈矩形板状,高度调节部为调节孔510,且若干调节孔510沿机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包括底架110、立架120和座架130,座架130和立架120间隔设置于底架110的上方,绳轮结构设置于立架120,高度调节件500设置于立架120和/或底架110,座架130的上方设有承载座140,握持结构200位于承载座140的上方。如此设置,使得训练设备能够供用户以坐姿姿态进行高位下拉动作训练。座架130形成有安装空间134,配重飞轮300转动设置于底架110且位于安装空间134。如此设置,不仅使得训练设备的结构稳固性较好,提高训练设备的安全性能,还能够进一步缩减高位下拉训练设备的体积,同时还能够便于配重飞轮300的更换。
其中,座架130可以但不限为框架式结构。如附图1-4所示,座架130包括第一杆件131、第二杆件132和第三杆件133,第二连杆位于第一杆件131和第三杆件133之间,第一杆件131的轴线平行于立架120的高度方向,第二杆件132的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设置,第三杆件133沿远离第一杆件131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杆件131的一端和第三杆件133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底架110,第二杆件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件131和第三杆件133固定连接,第一杆件131、第二杆件132、第三杆件133和底架110之间共同形成安装空间134。当然,座架13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座架130还可以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等。
其中,配重飞轮300在机架上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配重飞轮300设置于立架120远离座架130的一侧。
其中,高度调节件500优选设置于立架120,以节约拉绳400的绳长。在立架120包括立柱部121和安装部122时,高度调节件500进一步优选设置于立柱部121,以便于用户切换拉绳400所连接的高度调节部。高度调节件500可以设置于立柱部121在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如附图2-3所示;或者高度调节件500可以设置于立柱部121的内腔,如附图1和4所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架120包括立柱部121和安装部122,立柱部121设置于底架110的上方,安装部122设置于立柱部121的顶部,底架110设有第二绳轮150,第二绳轮150位于座架130靠近立柱部121的一侧,绳轮结构包括第三绳轮610、第四绳轮620、第五绳轮630和第六绳轮640,第三绳轮610位于第四绳轮620靠近立柱的一侧,第五绳轮630位于第六绳轮640靠近立柱的一侧,第五绳轮630位于第三绳轮610的上方且第五绳轮630靠近立柱的一端凸出第三绳轮610,第六绳轮640位于第四绳轮620的上方且第六绳轮640远离立柱的一端凸出第四绳轮620,其中拉绳400的第二端401依次绕过第二绳轮150、第三绳轮610、第四绳轮620、第一绳轮210、第六绳轮640、第五绳轮630后连接于高度调节部。如此设置,能够在拉绳400避让用户避免对用户的训练产生干涉的同时,还使得拉绳400的走线简单,利于训练设备的结构简化。
当然,绳轮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架120和座架130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底架110的长度方向与立架120的高度方向垂直,绳轮结构包括第七绳轮、第八绳轮、第九绳轮、第十绳轮,第十一绳轮和第十二绳轮,七绳轮和第八绳轮的轴线均平行于底架110的长度方向,第七绳轮和第八绳轮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九绳轮位于第七绳轮的下方且第九绳轮的轴线平行于底架110的宽度方向,第十绳轮位于第八绳轮的下方且第十绳轮的轴线平行于底架110的宽度方向,第十一绳轮位于第九绳轮靠近立柱部121的一侧且位于第二绳轮150的上方,第十二绳轮位于第十绳轮靠近立柱部121的一侧,且第十二绳轮在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上凸出第十一绳轮,第一绳轮210位于第七绳轮和第八绳轮之间间隙的下方,拉绳400的第二端401依次绕过第二绳轮150、第十一绳轮、第九绳轮、第七绳轮、第一绳轮210、第八绳轮、第十绳轮、第十二绳轮后连接于高度调节部。
其中,如附图1-4所示,安装部122包括横梁1223,横梁1223与立柱部121固定连接。横梁1223的底部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L型第一安装板1221和两个L型的第二安装板1222,两个第一安装板1221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安装第三绳轮610和第五绳轮630,两个第二安装板1222之间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安装第四绳轮620和第六绳轮640。当然,安装部122并不限于上述,只要能够满足绳轮结构的安装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包括底架110、立架120和座架130,座架130和立架12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底架110的上方,座架130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140,立架120设有脚踏杆160,且脚踏杆160的两端分别伸出立架120在沿第三方向上两侧,第三方向、第二方向与立架120的高度方向相互垂直设置。如此设置,用户能够以坐于承载座140并双脚踩于脚踏杆160的两个伸出端161的姿态进行高位下拉训练,进一步丰富训练设备的训练模式。
其中,脚踏杆160可以高于承载座140设置。
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但不限为底架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方向为底架110的长度方向时,则第二方向为底架110的宽度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底架110的宽度方向时,则第二方向为底架110的长度方向。如附图3中,底架的长度方向如箭头a所示,底架的宽度方向如箭头b所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架110设置有支撑辊结构700,支撑辊结构700设置于承载座140靠近立架120的一侧且与承载座140邻近设置。支撑辊结构700包括连接杆720和设置于连接杆720两侧的支撑辊710,连接杆720设置于底架110或座架130,支撑辊710高于承载座140设置。如此设置,用户在坐于承载座140时双大腿能够移动至两个支撑辊710和底架110之间,利用支撑辊710对用户的双大腿进行支撑限位,辅助用户以坐姿进行高位下拉动作训练,提高用户高位下拉训练时的安全性和训练效果。
其中,在立架120设有脚踏杆160时,用户可坐于承载座140且用户大腿的底部与支撑辊710接触,支撑辊710能够对用户的大腿进行支撑,提高用户训练的安全性和训练效果。
其中,为了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支撑辊710的外周可以套设有泡棉套730。
其中,如附图1-4所示,连接杆720插设于第一杆件131,如此设置能够简化训练设备的结构,且也有助于缩减底架110的长度,利于训练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配重飞轮300的数量为两个,配重飞轮300包括相连的轮体310和飞轮轴320,配重飞轮300通过飞轮轴320转动设置于机架,两个飞轮轴320共轴设置。两个飞轮轴320之间设有绕绳轮330,绕绳轮330具有轴向安装腔,两个飞轮轴320分别插设于绕绳轮330的轴向安装腔的两端,且飞轮轴320与绕绳轮330之间固定连接,拉绳400的一端卷绕于绕绳轮330。如此设置,不仅能够提高训练设备在配重飞轮300旋转时稳固性,且还能够使得训练设备中所提供的下拉阻力可较大地设置,提高训练设备的训练效果。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三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握持结构;
配重飞轮,所述配重飞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
拉绳,所述握持结构和所述配重飞轮之间通过所述拉绳传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握持结构在下拉时带动所述配重飞轮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结构具有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的高度可调节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绳轮、绳轮结构和高度调节件,所述第一绳轮设置于所述握持结构,所述绳轮结构和所述高度调节件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高度调节件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高度调节部,其中所述拉绳绕过所述第一绳轮和所述绳轮结构,且所述拉绳的第一端卷绕于所述配重飞轮以及第二端可分离地连接于任一所述高度调节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底架、立架和座架,所述座架和所述立架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架的上方,所述绳轮结构设置于所述立架,所述座架的上方设有承载座,所述高度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立架和/或所述底架,所述握持结构位于所述承载座的上方,所述座架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配重飞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架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包括立柱部和安装部,所述立柱部设置于所述底架的上方,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立柱部的顶部,所述底架设有第二绳轮,所述第二绳轮位于所述座架靠近所述立柱部的一侧,所述绳轮结构包括第三绳轮、第四绳轮、第五绳轮和第六绳轮,所述第三绳轮位于所述第四绳轮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五绳轮位于所述第六绳轮靠近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第五绳轮位于所述第三绳轮的上方且所述第五绳轮靠近所述立柱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三绳轮,所述第六绳轮位于所述第四绳轮的上方且所述第六绳轮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凸出所述第四绳轮,其中所述拉绳的第二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二绳轮、所述第三绳轮、所述第四绳轮、所述第一绳轮、所述第六绳轮、所述第五绳轮后连接于所述高度调节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为调节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底架、立架和座架,所述座架和所述立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架的上方,所述座架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所述立架设有脚踏杆,且所述脚踏杆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立架在沿第三方向上两侧,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立架的高度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下拉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飞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配重飞轮包括相连的轮体和飞轮轴,所述配重飞轮通过所述飞轮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个所述飞轮轴共轴设置,且两个所述飞轮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绕绳轮,所述拉绳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绕绳轮。
CN202222198260.7U 2022-08-19 2022-08-19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Active CN218890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260.7U CN218890113U (zh) 2022-08-19 2022-08-19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260.7U CN218890113U (zh) 2022-08-19 2022-08-19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0113U true CN218890113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8260.7U Active CN218890113U (zh) 2022-08-19 2022-08-19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0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1479A (zh) 一种辅助锻炼胸肌的装置
CN213491736U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单杠
CN201235175Y (zh) 一种多功能训练器
CN111973935A (zh) 一种适用于老人的锻炼设备
CN218890113U (zh) 高位下拉训练设备
CN108905079A (zh) 基于恒转矩控制的电机配重式上肢健身器械
CN206621718U (zh) 一种健身车
CN112957671B (zh) 一种竞技健美操柔韧类练习器材
CN211585081U (zh) 田径训练用下肢力量锻炼仪器
CN210786115U (zh) 一种带有视频播放器的跑步机
CN208975093U (zh) 基于恒转矩控制的电机配重式上肢健身器械
CN215900821U (zh) 一种踏步机
TWM523487U (zh) 兼具藍芽與調整阻力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CN216571425U (zh) 一种上肢负重训练楼梯机
CN215822267U (zh) 一种多功能健腹器
CN213407674U (zh) 一种风阻站姿单人桨训练机
CN217773149U (zh) 一种健身器材
CN215781215U (zh) 基于拉力绳的健身器械
CN209790764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臂力锻炼器材
CN217908756U (zh) 一种腰腹部锻炼装置
CN216629538U (zh) 一种体育用多功能辅助训练设备
CN221045417U (zh) 向离心双向训练器
CN204134124U (zh) 多功能健身器材
CN211357657U (zh) 可调节式健美操柔韧性训练器
CN219681594U (zh) 一种康复治疗的手臂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