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0030U - 一种减压吸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压吸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0030U
CN218890030U CN202222129941.8U CN202222129941U CN218890030U CN 218890030 U CN218890030 U CN 218890030U CN 202222129941 U CN202222129941 U CN 202222129941U CN 218890030 U CN218890030 U CN 218890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tube
protection mechanism
nos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99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1299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0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0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0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压吸氧管,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氧管针对不同患者,不能够调节入鼻导管的伸入深度,会导致患者不适的的技术问题。该减压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吸氧管本体,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入鼻导管,在输氧管上可拆卸连接有耳护机构,输氧管通过耳护机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在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鼻护机构,鼻护机构设置在入鼻导管的一侧,用以缩短入鼻导管伸入鼻孔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用于提供一种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减压吸氧管。

Description

一种减压吸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压吸氧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吸氧治疗已成为医学上最基本、最特殊的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科、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
在常规的吸氧治疗过程中,先将吸氧管套在吸氧者的耳朵上,然后将吸氧管上的鼻塞插入吸氧者的鼻孔内进行吸氧,对于某些由于病情需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氧管长时间压迫耳廓周围的皮肤、与耳廓发生摩擦,以及侧卧位压迫,吸氧管一侧受牵拉,很容易导致耳廓外侧发生压疮,给病人带来新的痛苦。
另外,入鼻导管的长度基本都是固定长度,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尤其是针对孩子与成年人之间,入鼻导管的尺寸不能适配,伸入鼻孔内的深度不同,往往也会导致孩子患者具有较强的不适感。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吸氧管针对不同患者,不能够调节入鼻导管的伸入深度,会导致患者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吸氧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氧管针对不同患者,不能够调节入鼻导管的伸入深度,会导致患者不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压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吸氧管本体,所述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入鼻导管,在所述输氧管上可拆卸连接有耳护机构,所述输氧管通过所述耳护机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在所述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鼻护机构,所述鼻护机构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的一侧,用以缩短入鼻导管伸入鼻孔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护机构包括包裹层和系绳,所述包裹层由海绵或棉质材料制成,所述系绳用于将所述包裹层固定在所述输氧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护机构包括挂罩和固定件,所述挂罩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挂罩构造为与耳朵背部相贴合的弧状结构,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挂罩上远离耳朵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罩由硅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夹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用于夹持所述输氧管,所述弧形槽的直径与所述输氧管直径相同,所述弧形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所述弧形槽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护机构包括底座和挡板,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呈L形布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吸氧管本体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入鼻导管相对应,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将所述底座固定在患者鼻唇上,以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与患者鼻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贴层为双面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由硅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的厚度为0.3-0.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压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吸氧管本体,在输氧管上设有耳护机构,通过耳护机构将输氧管固定在患者耳廓上,耳护机构固定在患者耳部上,避免了输氧管与患者耳部长时间摩擦,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耳部;在吸氧管本体上设有鼻护机构,鼻护机构能够缩短入鼻导管伸入鼻孔的长度,从而降低患者因入鼻导管伸入过长导致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耳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耳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氧管;2、吸氧管本体;3、鼻护机构;4、耳护机构;21、入鼻导管;31、底座;32、挡板;33、卡槽;34、定位槽;35、粘贴层;41、挂罩;42、固定件;43、弧形槽;44、包裹层;45、系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3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减压吸氧管。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压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吸氧管本体,所述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入鼻导管,在所述输氧管上可拆卸连接有耳护机构,所述输氧管通过所述耳护机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在所述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鼻护机构,所述鼻护机构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的一侧,用以缩短入鼻导管伸入鼻孔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压吸氧管,包括输氧管和吸氧管本体,在输氧管上设有耳护机构,通过耳护机构将输氧管固定在患者耳廓上,耳护机构连接在患者耳部上,避免了输氧管与患者耳部长时间摩擦,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耳部;在吸氧管本体上设有鼻护机构,鼻护机构能够缩短入鼻导管伸入鼻孔的长度,从而降低患者因入鼻导管伸入过长导致的不适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护机构包括包裹层和系绳,所述包裹层由海绵或棉质材料制成,所述系绳用于将所述包裹层固定在所述输氧管上。
耳护机构由包裹层和系绳构成,包裹层采用海绵或者棉质材料制成,包裹层包裹住输氧管,以将输氧管与患者耳廓隔离,减小摩擦,从而保护患者耳廓周围的皮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护机构包括挂罩和固定件,所述挂罩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挂罩构造为与耳朵背部相贴合的弧状结构,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挂罩上远离耳朵的一侧。
耳护机构由挂罩和固定件构成,固定件与输氧管连接,挂罩由软质材料制成,且挂罩构造成与耳朵背部相贴合的弧状机构,从而将输氧管固定在患者耳部上,避免输氧管直接与患者耳部接触,输氧管不会直接与患者耳部摩擦,从而有效的保护患者皮肤;挂罩由于与耳部接触面积大,且为软质材料制成,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皮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罩由硅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夹子。通过夹子夹持输氧管,夹子的夹持孔径构造成与输氧管直径相同或者略小于输氧管直径,以便稳定、高效、快速的夹持输氧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用于夹持所述输氧管,所述弧形槽的直径与所述输氧管直径相同,所述弧形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所述弧形槽的直径。
通过在固定件上设置弧形槽,将输氧管卡接在弧形槽上,便于输氧管的拆卸与安装,便于更换输氧管,提高更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护机构包括底座和挡板,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呈L形布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吸氧管本体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入鼻导管相对应,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将所述底座固定在患者鼻唇上,以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与患者鼻孔之间。
鼻护机构包括底座和挡板,底座通过粘贴层粘贴在患者鼻唇上,挡板设置在患者与吸氧管本体之间,从而使入鼻导管的伸入长度可以根据患者使用需要进行调节,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贴层为双面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由硅胶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的厚度为0.3-0.5cm。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压吸氧管,包括输氧管1和吸氧管本体2,所述输氧管1与所述吸氧管本体2连接,所述吸氧管本体2上设置有入鼻导管21,在所述吸氧管本体2下方设置有鼻护机构3,所述鼻护机构3包括底座31和挡板32,所述底座31与所述挡板32呈L形布置,在所述底座31的顶部设置有卡槽33,所述吸氧管本体2固定在所述卡槽33内;
所述挡板32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34,所述定位槽34与入鼻导管21相对应,在所述底座31的底部设置有粘贴层35,所述粘贴层35将所述底座31固定在患者鼻唇上,以使所述挡板32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21与患者鼻孔之间。
通过将底座31粘贴在患者鼻唇上,挡板32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21与患者鼻孔之间,使得入鼻导管21伸入鼻孔内的长度减小,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而且粘贴层35能够根据患者需要随意调节底座31的粘贴位置,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调节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压吸氧管,还包括耳护机构4,所述耳护机构4包括挂罩41和固定件42,所述挂罩41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挂罩41构造为与耳朵背部相贴合的弧状结构,所述固定件42设置在所述挂罩41上远离耳朵的一侧。
所述固定件42上设置有弧形槽43,所述弧形槽43用于夹持所述输氧管1,所述弧形槽43的直径与所述输氧管1直径相同,所述弧形槽43的槽口尺寸小于所述弧形槽43的直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所述耳护机构4包括包裹层44和系绳45,所述包裹层44由海绵或棉质材料制成,所述系绳45用于将所述包裹层44固定在所述输氧管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氧管和吸氧管本体,所述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入鼻导管,在所述输氧管上可拆卸连接有耳护机构,所述输氧管通过所述耳护机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在所述吸氧管本体上设置有鼻护机构,所述鼻护机构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的一侧,用以缩短入鼻导管伸入鼻孔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护机构包括包裹层和系绳,所述包裹层由海绵或棉质材料制成,所述系绳用于将所述包裹层固定在所述输氧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护机构包括挂罩和固定件,所述挂罩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挂罩构造为与耳朵背部相贴合的弧状结构,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挂罩上远离耳朵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罩由硅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夹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用于夹持所述输氧管,所述弧形槽的直径与所述输氧管直径相同,所述弧形槽的槽口尺寸小于所述弧形槽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护机构包括底座和挡板,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呈L形布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吸氧管本体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入鼻导管相对应,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将所述底座固定在患者鼻唇上,以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入鼻导管与患者鼻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为双面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由硅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厚度为0.3-0.5cm。
CN202222129941.8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减压吸氧管 Active CN218890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941.8U CN21889003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减压吸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941.8U CN21889003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减压吸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0030U true CN218890030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9941.8U Active CN21889003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减压吸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0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23514C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nasal cannula
EP2359888B1 (en) Fitting tool for use in wearing breathing mask, and breathing mask
CN208809249U (zh) 一种带支撑机构的鼻氧管
CN218890030U (zh) 一种减压吸氧管
CN101780299B (zh)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
CN110870936A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
CN210933274U (zh) 一种气管插管病人用牙垫
CN204543189U (zh) 气管插管固定支架
CN211188631U (zh) 一种简易呼吸机
CN215194735U (zh) 一种新型儿童吸氧管
CN204521891U (zh)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217187369U (zh) 防压疮吸氧管
CN220175801U (zh)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CN215083816U (zh) 一种防压疮双鼻吸氧管
CN218075940U (zh) 一种icu临床用的辅助呼吸装置
CN209967313U (zh) 一种防压舒适型吸氧管
CN217938861U (zh) 一种方便穿戴的鼻塞吸氧导管
CN217567077U (zh) 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无痛内镜口腔支撑氧气罩
CN211132564U (zh) 辅助口腔护理的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CN209996999U (zh) 一种鼻腔插入装置
CN214912209U (zh) 一种方便穿戴的呼吸机用面罩
CN213720085U (zh) 一次性使用过度通气综合征口罩
CN220025848U (zh) 一种防压伤吸氧气垫
CN213220182U (zh)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鼻导管
CN215841111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