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9803U - 腔静脉滤器 - Google Patents
腔静脉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9803U CN218889803U CN202320144141.5U CN202320144141U CN218889803U CN 218889803 U CN218889803 U CN 218889803U CN 202320144141 U CN202320144141 U CN 202320144141U CN 218889803 U CN218889803 U CN 2188898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etic
- vena cava
- cava filter
- filter
- filt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支架部,具有伸缩状态,在展开后与腔管壁接触,且形成有中空通道;过滤部,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其一端呈放射状结构,与所述支架部连接,另一端呈聚拢状态,适于收集栓塞物;且所述过滤部包括:可降解结构,及涂覆在所述可降解结构上的不可降解涂层,且所述可降解结构适于在不可降解涂层被去除后降解。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控制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更加有效地处理腔管壁中的栓塞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血凝块在肺动脉中滞留并阻碍血液流向肺部其他部分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是继冠心病和脑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
当前,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全身抗凝治疗、局部溶栓和取栓。但是对于有抗凝禁忌或抗凝过程中发生出血并发症以及易栓症且反复复发者需要植入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用来预防栓子脱落引起的肺栓塞。最早采用的永久性IVCF长期留存体内,易造成腔静脉阻塞、滤器断裂、移位、深静脉血栓复发等并发症,且需要患者终生服药。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可回收性IVCF,但可回收性IVCF置入人体2周后部分滤器会被血管内皮覆盖,造成回收窗短,回收困难,回收率低,导致许多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或抗凝禁忌没有完全消除,不得不延长滤器滞留时间,一旦超过时间窗,难以取出,又会面临永久滤器的问题。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可转化滤器,其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能够起到过滤血栓的作用,随着部分材料的降解,滤器发生变形转化为普通血管支架构型,此时起着支撑血管的作用,血流也恢复通畅,避免了二次取出的风险,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概率。
然而,现有生物可转化滤器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不可控,当可降解开关提前触发后,滤器提前失效无法起到过滤作用,尤其对于长期处于高凝状态、PE高风险状态或易栓症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滤器保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腔静脉滤器,能够控制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更加有效地处理腔管壁中的栓塞物。
首先,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
支架部,具有伸缩状态,在展开后与腔管壁接触,且形成有中空通道;
过滤部,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其一端呈放射状结构,与所述支架部连接,另一端呈聚拢状态,适于收集栓塞物;且所述过滤部包括:可降解结构,及涂覆在所述可降解结构上的不可降解涂层,且所述可降解结构适于在不可降解涂层被去除后降解。
可选地,所述支架部包括:多个拉胀单元,各拉胀单元间耦合连接,形成环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拉胀单元包括多个拉胀件,各拉胀件呈周向阵列分布。
可选地,所述拉胀单元为内凹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拉胀件共用端部,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凹型拉胀结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
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两侧、相对设置且均相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件和第二弯折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件和所述第二弯折件两侧的突出端部。
可选地,所述拉胀单元为拉扭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的拉胀件及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均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拉扭型拉胀结构包括:
环状件;
以及沿所述环状件外侧分布设置的多个线状件,且各相邻拉胀单元之间通过相邻的线状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述拉胀单元为外凸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述外凸型拉胀结构包括:
沿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形件和第二凸形件;
沿周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凹形件和第二凹形件;
且相邻的拉胀单元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凹形件和第二凹形件分别固定连接;沿周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凸形件和第二凸形件分别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拉胀单元为旋转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旋转型拉胀结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柄部和第二柄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柄部和所述第二柄部两端且呈中心对称的齿部;
且相邻的拉胀单元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二柄部连接的齿部固定连接;沿周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二柄部连接的齿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部还包括:
凹槽结构,设置于各拉胀单元靠近所述腔管壁的一侧,其中,沿所述腔静脉滤器中心轴方向排列的凹槽结构垂直于所述中心轴,沿所述中心轴垂直方向排列的凹槽结构平行于所述中心轴,两个方向上的凹槽结构呈正交排列。
可选地,所述凹槽结构为一字型、十字型或交叉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支架部还包括:载药结构,设置于各拉胀单元远离所述腔管壁的一侧,适于容置溶栓物。
可选地,所述支架部还包括:封装层,适于涂覆于所述载药结构上,且在降解后用于释放所述溶栓物,以溶解腔管中的栓塞物。
可选地,所述过滤部包括:
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结构,各过滤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部连接,适于收集所述栓塞物,且各过滤结构上涂覆有所述不可降解涂层;
约束单元,与各过滤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以形成所述聚拢状态,且所述约束单元上涂覆有所述不可降解涂层。
可选地,所述过滤结构为多层放射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过滤件,所述多个第一过滤件长度相等或不等,且交错分布,形成所述多层放射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过滤件,所述多个第二过滤件长度相等或不等,编织交汇,形成所述多层放射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约束单元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支架部由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制成。
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滤器,支架部在展开后可以与腔管壁接触,并形成中空通道,过滤部可以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由于过滤部的一端呈聚拢状态,能够收集腔管中的栓塞物,并将栓塞物容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而且,由于过滤部包括可降解结构,以及涂覆在所述可降解结构上的不可降解涂层,因此在收集所述栓塞物的过程中,过滤部不会被降解,从而能够持续收集所述栓塞物,避免所述栓塞物流出,而通过去除所述不可降解涂层,能够暴露出所述可降解结构,所述可降解结构能够被降解,从而能够控制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
进一步地,支架部可以包括多个拉胀单元,各拉胀单元间相互耦合连接,能够形成环状结构的支架部,当支架部完全展开后,一方面,各拉胀单元可以直接与腔管壁接触,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各拉胀单元之间形成的环状结构具有中空通道,起到容置栓塞物的作用,避免破坏栓塞物,进而能够一次性去除栓塞物,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拉胀单元可以包括多个拉胀件,通过将各拉胀件周向阵列分布,能够得到具有不同结构的拉胀单元,从而能够形成具有相应结构的支架部,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腔管壁,尤其是一些形状较为曲折的腔管壁,增强腔静脉滤器的普适性。
进一步地,通过使得内凹型拉胀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能够在支架部完全展开时,实现与腔管壁的平滑接触,防止刺穿或者划伤腔管壁;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两侧、相对设置且均相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件和第二弯折件能够为支架部提供支撑应力。
进一步地,通过在拉胀单元靠近所述腔管壁的一侧设置凹槽结构,能够增大与腔管壁间的摩擦力,且腔管内壁可以与凹槽结构充分接触,可以防止支架部在轴向发生移动以及沿中心轴发生旋转,有效提高支架部的支撑力刚性,降低倾斜移位风险,使得支架部能够在腔管中保持稳定形状,提高栓塞物去除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在拉胀单元远离腔管壁的一侧设置载药结构,由于载药结构的内部可以容置溶栓物,且所述溶栓物可以溶解栓塞物,能够将体积较大的栓塞物溶解为体积较小的栓塞物块,便于清除,从而能够降低栓塞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地,通过在载药结构上涂覆封装层,能够确保在腔静脉滤器达到栓塞物时,在所述封装层降解后,能够释放溶栓物,以溶解腔管中的栓塞物,能够达到最好的除栓效果,从而能够将体积较大的栓塞物溶解为体积较小的栓塞物块,便于清除,降低栓塞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地,过滤部可以包括:过滤单元和约束单元,一方面,过滤单元可以包括多个过滤结构,各过滤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部连接,其另一端可以与约束单元连接,以形成用于收集栓塞物的聚拢状态,且所述约束单元和多个过滤结构上涂覆有不可降解涂层,从而能够持续收集所述栓塞物,避免所述栓塞物流出;另一方面,在去除所述不可降解涂层后,各过滤结构和约束单元能够被降解,从而能够控制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
进一步地,通过将过滤结构设置为多层放射状结构,得到的过滤结构密度更小,在保证腔液畅通的同时,能够提高对栓塞物的捕获效果,避免栓塞物流向其它地方,从而能够降低阻塞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过滤件,所述多个第二过滤件长度相等或不等,编织交汇,能够形成所述多层放射状结构,且编织方式简单,能够提高过滤结构的编织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部可以由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制成,使得支架部可具有柔性,能够提高腔静脉滤器在特殊形状腔管中的灵活性,且能够减小对腔管壁的损伤;或者支架部可以由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够实现腔静脉滤器整体结构的降解,无需二次取出,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腔静脉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支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载药结构在支架部上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3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支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支架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又一种支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支架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支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支架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过滤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腔静脉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7a中腔静脉滤器的侧视图;
图8至图10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腔静脉滤器在血管中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不可控,当可降解开关提前触发后,滤器提前失效无法起到过滤作用,导致栓塞物随着腔液流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其中,支架部在展开后可以与腔管壁接触,并形成中空通道,过滤部可以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由于过滤部的一端呈聚拢状态,能够收集腔管中的栓塞物,并将栓塞物容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
由于过滤部可以包括可降解结构,以及涂覆在所述可降解结构上的不可降解涂层,因此在收集所述栓塞物的过程中,过滤部不会被降解,从而能够持续收集所述栓塞物,避免栓塞物流出,之后,通过去除所述不可降解涂层,能够暴露出所述可降解结构,所述可降解结构能够被降解,从而能够控制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更加有效地处理腔管中的栓塞物。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构思、方案、原理及优点等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应用示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的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腔静脉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腔静脉滤器M可以包括支架部M1和过滤部M2,其中:
所述支架部M1,具有伸缩状态,在展开后与腔管壁(图1未示出)接触,且形成有中空通道K;
所述过滤部M2,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K内,其一端(当前视角靠近右侧的一端)呈放射状结构,与所述支架部M1连接,另一端(当前视角靠近左侧的一端)呈聚拢状态,适于收集栓塞物(图1未示出);且所述过滤部包括:可降解结构M21,及涂覆在所述可降解结构上的不可降解涂层(图1未示出),且所述可降解结构M21适于在不可降解涂层被去除后降解。
当支架部M1在腔管壁中完全展开时,支架部M1的边缘可以与腔管壁接触,并形成有中空通道K,过滤部M2可以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K内,由于过滤部M2的一端呈聚拢状态,能够收集腔管中的栓塞物,并将栓塞物容置在所述中空通道K所处的空间内。
由于过滤部M2可以包括可降解结构M21,以及涂覆在所述可降解结构上的不可降解涂层,因此在收集所述栓塞物的过程中,过滤部M2不会被降解,从而能够持续收集所述栓塞物,避免所述栓塞物流出,之后,通过去除所述不可降解涂层,能够暴露出所述可降解结构M21,所述可降解结构M21能够被降解,从而能够控制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更加有效地处理腔管壁中的栓塞物。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以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腔静脉滤器的具体实现方式给出一些具体示例。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部可以包括多个拉胀单元,各拉胀单元间耦合连接,可以形成环状结构。
在具体实施中,拉胀单元可以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连接,并且当支架部完全展开后,一方面,各拉胀单元可以直接与腔管壁接触,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各拉胀单元之间形成的环状结构具有中空通道,起到容置栓塞物的作用,避免破坏栓塞物,进而能够一次性去除栓塞物,提高处理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支架部可以包括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且支架部的制作方式可以包括:编织、激光切割和三维打印(3D Printing,3DP)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支架部可以经激光切割一体形成,使得支架部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部还可以由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制成,进而能够实现腔静脉滤器整体结构的降解,无需二次取出,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拉胀单元可以包括多个拉胀件,各拉胀件可以呈周向阵列分布。通过将各拉胀件周向阵列分布,能够得到具有不同结构的拉胀单元,从而能够形成具有相应结构的支架部,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腔管壁,尤其是一些形状较为曲折的腔管壁,增强腔静脉滤器的普适性。
在具体实施中,拉胀单元可以为内凹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拉胀件共用端部,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通过连接件相连。
作为一具体示例,结合图1,参照图2a和图2b,示出了支架部的部分拉胀单元,例如示意出了拉胀单元10和20均可以为内凹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拉胀件共用端部,例如,拉胀单元10的拉胀件101、104可以与相邻的其他拉胀单元可以共用端部,又例如,与拉胀单元20拉胀件201、204可以与相邻的其他拉胀单元可以共用端部;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103和203可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a,所述内凹型拉胀结构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件101(也可以称为拉胀件101)和第二弧形件104;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件101和所述第二弧形件104两侧、相对设置且均相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件102和第二弯折件10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件102的和所述第二弯折件103两侧的突出端部,例如,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件102两侧的突出端部12、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件103两侧的突出端部13。由于第一弯折件102和第二弯折件103可以相对弯折,因此能够形成内凹型拉胀结构的凹部。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突出端部12可以与突出端部13直接连接,以形成环状的支架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支架部,通过使得内凹型拉胀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能够在支架部完全展开时,实现与腔管壁的平滑接触,防止刺穿或者划伤腔管壁;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两侧、相对设置且均相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件和第二弯折件能够为支架部提供支撑应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可具有柔性,即连接件可通过柔性材料/结构制成。
在另一具体实施中,所述拉胀单元可以为拉扭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的拉胀件通过连接件连接,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具有弧度的一端相连。
作为一具体示例,结合图1,参照图3a和图3b,示出了支架部的部分拉胀单元,如图3a所述,支架部可以包括拉胀单元30至60,且拉胀单元30至60均为拉扭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的拉胀件及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均固定连接。
例如,沿轴向相邻的拉胀单元30的拉胀件和拉胀单元4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沿轴向相邻的拉胀单元50的拉胀件和拉胀单元6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沿周向相邻的拉胀单元30的拉胀件可以与拉胀单元50的拉胀件固定连接;沿周向相邻的拉胀单元40的拉胀件可以与拉胀单元60的拉胀件固定连接。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当拉胀单元为拉扭型拉胀结构,各拉胀单元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例如,拉扭型拉胀结构包括:环状件;以及沿所述环状件外侧分布设置的多个线状件,且各相邻拉胀单元之间通过相邻的线状件固定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3b所示,拉胀单元30可以包括环状件31,以及沿所述环状件31外侧分布设置的多个线状件(例如图3b示出的线状件32至35),其中,拉胀单元30可以通过线状件35与拉胀单元40的线状件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是以拉胀单元具有1个环状件和与之连接的4个线状件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拉胀单元还可以具有其他数量的线状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且各线状件仍可以按照上述连接关系进行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得到具有上述结构的支架部。例如,可以一体切割形成上述支架部;又例如,先分别制造得到各拉胀单元,然后再将各拉扭结构依次按照上述连接关系进行焊接连接。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限制支架部的形成过程。
在又一具体实施中,所述拉胀单元可以为外凸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固定连接。
作为一具体示例,结合图1,参照图4a和图4b,示出了支架部的部分拉胀单元,如图4a所述,支架部可以包括拉胀单元70至100,且拉胀单元70至100均为外凸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
例如,沿轴向的拉胀单元70的拉胀件可以与相邻的拉胀单元80的拉胀件固定连接、沿周向的拉胀单元70的拉胀件与相邻的拉胀单元9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沿轴向的拉胀单元90的拉胀件与相邻的拉胀单元10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沿周向的拉胀单元80的拉胀件与相邻的拉胀单元10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当拉胀单元为外凸型拉胀结构,各拉胀单元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例如,所述外凸型拉胀结构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形件和第二凸形件;沿周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凹形件和第二凹形件;且相邻的拉胀单元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凹形件和第二凹形件分别固定连接;沿周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凸形件和第二凸形件分别固定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4b所示,拉胀单元70可以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形件72和第二凸形件74,以及沿周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凹型件71和第二凹型件73,且拉胀单元70和80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凹型件71和第二凹型件73分别固定连接、拉胀单元90和100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凹型件和第二凹型件分别固定连接、拉胀单元70和90之间沿周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凸形件72和第二凸形件74分别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继续参照图4a和4b,第一凹形件71和第二凹形件73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例如,第一凹形件71可以包括第一构件711和第二构件712,第一凹型件73可以包括第一构件731和第二构件732。
第一凸形件72和第二凸形件74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例如,第一凸形件72可以包括第三构件721和第四构件722,第二凸形件74可以包括第一构件741和第二构件74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是以拉胀单元具有2个相对设置的凹形件和2个相对设置的凸形件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对凹形件的数量进行扩展,以及在横向方向上对凸形件的数量进行扩展,从而得到具有不同密度的拉胀单元。
在又一具体实施中,所述拉胀单元可以为旋转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固定连接。
作为一具体示例,结合图1,参照图5a和图5b,示出了支架部的部分拉胀单元,如图5a所述,支架部可以包括拉胀单元110至140,且拉胀单元110至140均为旋转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
例如,沿轴向的拉胀单元110的拉胀件与相邻的拉胀单元12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沿周向的拉胀单元110的拉胀件与相邻的拉胀单元13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沿轴向的拉胀单元130的拉胀件与相邻的拉胀单元14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沿周向的拉胀单元120的拉胀件与相邻的拉胀单元140的拉胀件可以固定连接。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当拉胀单元为旋转型拉胀结构,各拉胀单元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例如,所述旋转型拉胀结构可以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柄部和第二柄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柄部和所述第二柄部两端且呈中心对称的齿部;且相邻的拉胀单元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二柄部连接的齿部固定连接;沿周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二柄部连接的齿部固定连接。
作为一示例,如图5b所示,拉胀单元110可以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柄部111和第二柄部112,其中,第一柄部111和第二柄部112可以在旋转点O处相连;设置于第一柄部111两端的齿部113和114、设置于第二柄部112两端的齿部115和116,且齿部113和114、齿部115和116呈中心对称。
对于相邻的且位于不同方向拉胀单元,其连接关系不同。例如,相邻的拉胀单元110和120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二柄部112连接的齿部115和116固定连接、邻的拉胀单元110和130之间沿周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一柄部111连接的齿部113和114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是以拉胀单元具有2个柄部和4个齿部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拉胀单元还可以具有其他数量的柄部和以及设置于柄部的齿部,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当支架部完全展开时,易受到腔管中腔液的冲击,其形状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位置发生偏离,进而影响栓塞物去除效果,基于此,支架部还可以包括:凹槽结构,设置于各拉胀单元靠近所述腔管壁的一侧,其中,沿所述腔静脉滤器中心轴方向排列的凹槽结构垂直于所述中心轴,沿所述中心轴垂直方向排列的凹槽结构平行于所述中心轴,两个方向上的凹槽结构呈正交排列。
由此,通过在拉胀单元靠近所述腔管壁的一侧设置凹槽结构,能够增大与腔管壁间的摩擦力,且腔管内壁可以与凹槽结构充分接触,可以防止支架部在轴向发生移动以及沿中心轴发生旋转,有效提高支架部的支撑力刚性,降低倾斜移位风险,使得支架部能够在腔管中保持稳定形状,提高栓塞物去除效果。
作为一可选示例,继续参照图2a,凹槽结构14至17可以设置于拉胀单元10靠近所述腔管壁的一侧,凹槽结构24至27可以设置于拉胀单元20靠近所述腔管壁的一侧。
其中,沿所述腔静脉滤器中心轴方向排列的凹槽结构14和15可以垂直于所述中心轴,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凹槽结构16和17平行于所述中心轴,且凹槽结构14、15分别与凹槽结构16和17呈正交排列。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结构可以为一字型、十字型或交叉型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结构的形状还可以为三角形、方形等形状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本说明书实施例对凹槽结构的形状此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第一弯折件和第二弯折件两侧的突出端部设置凹槽结构。
例如,继续参照图2a,第一弯折件102两侧的突出端部12以及第二弯折件103两侧的突出端部13上设置凹槽结构18。
继续参照图2a,突出端部12与拉胀单元10相连处并未设置凹槽结构、突出端部13与拉胀单元20相连处并未设置凹槽结构,这样,能够提高连接处的牢固性,进而提高形成的支架部的力学稳定性,使得支架部在支撑腔管壁的同时不会产生形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示仅为示例说明,不代表凹槽结构在拉胀单元上实际分布位置,仅用于说明拉胀单元可以设置凹槽结构;且凹槽结构的数量、方向也为示例说明。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凹槽结构的数量、方向,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如前所述,过滤部的一端呈聚拢状态,可以收集栓塞物,并将所述栓塞物容置在中空通道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栓塞物清除至体外,也可以在体内溶解栓塞物。
基于此,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部还可以包括:载药结构,设置于各拉胀单元远离所述腔管壁的一侧,适于容置溶栓物。
作为一可选示例,参照图2b,载药结构19可以设置于拉胀单元10远离所述腔管壁的一侧,载药结构19可以设置于拉胀单元20远离所述腔管壁的一侧,且载药结构19和29内部均容置所述溶栓物,所述溶栓物可以溶解栓塞物,将体积较大的栓塞物溶解为体积较小的栓塞物块,便于清除,从而能够降低栓塞发生的概率。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突出端部设置凹槽结构设置载药结构。
例如,继续参照图2b,突出端部12(13)远离腔管壁的一侧可以设置载药结构1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示仅为示例说明,不代表载药结构在拉胀单元上实际分布位置,仅用于说明拉胀单元可以设置载药结构;且载药结构的数量、形状也为示例说明,例如,图2b中的载药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圆孔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载药结构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腔静脉滤器与栓塞物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当腔静脉滤器达到或者接近栓塞物时,这时释放溶栓物,能够达到最好的除栓效果,从而能够将体积较大的栓塞物溶解为体积较小的栓塞物块,便于清除,降低栓塞发生的概率。基于此,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部还包括:封装层,适于涂覆于所述载药结构上,且在被降解后用于释放所述溶栓物,以溶解腔管中的栓塞物。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去除涂覆于所述载药结构上的封装层。例如,通过超声将封装层震碎;又例如,通过其他器件破坏封装层;再例如,封装层可以与腔管中的腔液反应等。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交叉引用,从而延伸出多种可能的实施方案,这些均可认为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披露、公开的实施例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这些延伸方案不做限制。
例如,图3a至图5b示意的支架部也可以具有载药结构、凹槽结构、封装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且上述结构在图3a至图5b所示的支架部的分布情况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过滤部可以包括: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结构,各过滤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部连接,适于收集所述栓塞物,且各过滤件上涂覆有所述不可降解涂层;约束单元,与各过滤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以形成所述聚拢状态,且所述约束单元上涂覆有所述不可降解涂层。
作为一可选示例,结合图1,参照图6,过滤部M2可以包括过滤单元200和约束单元300,其中,过滤单元200可以包括过滤结构210至270,其中,过滤结构210至270的一端(当前视角靠近左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部M1连接,以形成放射状结构,过滤结构210至270的另一端均与约束单元300连接,且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上均涂覆有不可降解涂层。
在具体实施中,当支架部M1完全展开时,过滤结构210至270与支架部M1连接的一端呈放射状结构(即具有开口),通过所述放射状结构,能够收集栓塞物;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连接的一端呈聚拢状态,能够防止栓塞物流向其他地方。
在溶解栓塞物的过程中,由于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上均涂覆有不可降解涂层,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不会被降解。
当完全溶解或者大部分栓塞物被溶解后,可以去除涂覆在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上的不可降解涂层,例如通过超声波去除,暴露出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由于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均为可降解结构,此时过滤结构210至270、约束单元300开始降解。由此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控制腔静脉滤器的转化过程。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约束单元均可以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结构为多层放射状结构。通过将过滤结构设置为多层放射状结构,得到的过滤结构的密度更小,在保证腔液畅通的同时,能够提高对栓塞物的捕获效果,避免栓塞物流向其它地方,从而能够降低阻塞发生的概率。
作为一具体示例,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过滤件,所述多个第一过滤件长度相等或不等,且交错分布,形成所述多层放射状结构。
例如,继续参照图6,过滤结构270可以包括2个第一过滤件,且这2个第一过滤件的长度可以相等,并交错分布形成两层放射状结构;又例如,过滤结构240可以包括3个第一过滤件,这3个第一过滤件的长度可以不相等,且位于当前视角上方的第一过滤件的长度最长,并交错分布形成两层放射状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过滤结构包含的第一过滤件的数量,形成的放射状结构的层数仅为示例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限制各过滤结构包含的第一过滤件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过滤结构包含的第一过滤件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在同一过滤单元中,不同数量第一过滤件构成的放射状结构的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层放射状结构包含的第一过滤件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图6所示的放射状结构为两层结构,且第一层所包含的第一过滤件的数量可以少于第二层所包含的第一过滤件数量,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一过滤件能够交错形成多层放射状结构即可。
在具体实施中,为进一步提高过滤部的密度,还可以采用编织方式形成所述过滤部。
作为一具体示例,如图7a所示的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腔静脉滤器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中示意的腔静脉滤器不同之处在于,图1中的过滤部M2是通过多个第一过滤件交错分布形成的,而图7a中的过滤部M2是通过多个过滤结构编织得到的。二者相似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内容,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相应的,当过滤部为编织结构时,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过滤件,所述多个第二过滤件长度相等或不等,编织交汇,形成所述多层放射状结构。
例如,参照图7b,过滤结构400可以包括第二过滤件410至470,且第二过滤件410至470的长度可以相同,第二过滤件410至470可以编织交汇形成两层放射状结构。并且,第二过滤件410至470与支架部M1可以通过第二过滤件410至470的编织环相连。
在其它示例中,第二过滤件410至470的长度也可以不完全相同。本说明书实施例不限制第二过滤件的长度。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过滤件可以由柔性材料/结构制成,使得过滤结构具有更好的柔顺性,能够在各种特殊形状的腔管中顺利展开,提高了过滤结构的灵活性和普适性,且对血管壁损伤较小。
例如,如7a和7b所示,过滤结构400可以为连接于约束单元500和支架部M1的柔性材料/结构形成的网格菱状结构,且所述网格菱状结构的一端收拢为圆锥状,一端呈放射状。
具体而言,所述柔性材料/结构可以包括编织丝。其中,编织丝的类型和粗细均可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例如,编织丝可以为金属丝线和/或聚合物丝线,其粗细范围可以在0.1毫米(mm)~0.4毫米(mm)。进一步地,聚合物可以为镍钛(NiTi)合金丝线。本说明书实施例对编织丝的类型和粗细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过滤结构的结构仅为示例说明。在具体实施例,过滤结构可以为单层放射状结构,所述单层放射状结构可以直接采用切割工艺一体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交叉引用,从而延伸出多种可能的实施方案,这些均可认为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披露、公开的实施例方案,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这些延伸方案不做限制。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和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滤器的工作过程,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具体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其中,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示例以血管中的血栓作为栓塞物进行描述,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栓塞物取出设备可应用于其他栓塞物,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栓塞物的类型不做限制。
在一可选示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腔静脉滤器在血管中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参照图8,其中,子图(a)为腔静脉滤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子图(b)为子图(a)的侧视图,其中,过滤单元B可以由过滤件b1至b18构成,且过滤件b1至b18的一端与支架部A连接,形成放射状结构,另一端与约束单元C连接,以呈聚拢状态。
如图8所示,将腔静脉滤器插入需要清除血栓的血管内,当腔静脉滤器穿过血栓一定距离(该距离根据具体需求和血栓体积决定),支架部A可以在血管中自行展开,展开后的支架部A可以与血管的内壁贴合。与此同时,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的过滤部也可以自行展开,当过滤部完全展开时,过滤单元B与约束单元C固定在一起,二者可以共同捕获血栓,并使血液流过。此时,由于过滤单元B与约束单元C上均涂覆有不可降解涂层,过滤单元B与约束单元C不会被降解,从而能够持续收集血栓,避免所述血栓流出。
参照图9,其中,子图(a)为腔静脉滤器部分降解的结构示意图,子图(b)为子图(a)的侧视图。
如图9所示,当捕获血栓或者患者度过危险期后,支架部A上的载药结构可以释放用于溶解血栓的溶栓物。当血栓被完全溶解或者绝大部分血栓被溶解时,可以采用超声将过滤单元B与约束单元C上的不可降解涂层震碎,从而能够暴露出过滤单元B与约束单元C,由于过滤单元B与约束单元C为可降解可结构,约束单元C和过滤单元B开始降解。如图9所示,腔静脉滤器中的约束单元C被完全降解,也即腔静脉滤器不在包括约束单元C,而由于形状记忆特性,过滤件b1至b18朝向血管壁方向回弹,并逐渐被降解,如图9子图(b)所示,过滤件b1至b18的长度变短。
参照图10,其中,子图(a)为腔静脉滤器完全降解的结构示意图,子图(b)为子图(a)的侧视图。
如图10所示,随着降解过程的进行,由于支架部A为不可降解结构,支架部A仍残留在血管内,并起到支撑血管的作用,而过滤件b1至b18继续被降解,如图10中子图(b)所示,直至过滤件b1至b18消失。血液也完全恢复畅通,从而能够降低二次复发的几率。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部A也可以采用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制成,由此腔静脉滤器整体结构均可以被降解。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确定腔静脉滤器在血管中的位置,可通过造影方式对取栓装置进行定位,例如,可以在支架部的近端设置定位部件。通过造影方式,可以精准确定腔静脉滤器在血管中的位置,进而确保血栓处于腔静脉滤器展开后的空间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说明书中术语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理解。例如,动词“连接”可以理解为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转动连接、一体地连接等;又例如,动词“展开”可以理解为扩张、伸展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术语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而且,“第一”、“第二”、等术语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表示重要性。可以理解的是,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部,具有伸缩状态,在展开后与腔管壁接触,且形成有中空通道;
过滤部,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内,其一端呈放射状结构,与所述支架部连接,另一端呈聚拢状态,适于收集栓塞物;且所述过滤部包括:可降解结构,及涂覆在所述可降解结构上的不可降解涂层,且所述可降解结构适于在不可降解涂层被去除后降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包括:
多个拉胀单元,各拉胀单元间耦合连接,形成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胀单元包括多个拉胀件,各拉胀件呈周向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胀单元为内凹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拉胀件共用端部,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型拉胀结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
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件和所述第二弧形件两侧、相对设置且均相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件和第二弯折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件和所述第二弯折件两侧的突出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胀单元为拉扭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相邻的拉胀件及沿周向相邻的拉胀件均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扭型拉胀结构包括:
环状件;
以及沿所述环状件外侧分布设置的多个线状件,且各相邻拉胀单元之间通过相邻的线状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胀单元为外凸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型拉胀结构包括:
沿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形件和第二凸形件;
沿周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凹形件和第二凹形件;
且相邻的拉胀单元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凹形件和第二凹形件分别固定连接;沿周向通过相邻的第一凸形件和第二凸形件分别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胀单元为旋转型拉胀结构,且沿轴向和周向的相邻拉胀件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型拉胀结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柄部和第二柄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柄部和所述第二柄部两端且呈中心对称的齿部;
且相邻的拉胀单元之间沿轴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二柄部连接的齿部固定连接;沿周向通过相邻的与所述第二柄部连接的齿部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还包括:
凹槽结构,设置于各拉胀单元靠近所述腔管壁的一侧,其中,沿所述腔静脉滤器中心轴方向排列的凹槽结构垂直于所述中心轴,沿所述中心轴垂直方向排列的凹槽结构平行于所述中心轴,两个方向上的凹槽结构呈正交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为一字型、十字型或交叉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还包括:
载药结构,设置于各拉胀单元远离所述腔管壁的一侧,适于容置溶栓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还包括:
封装层,适于涂覆于所述载药结构上,且在降解后用于释放所述溶栓物,以溶解腔管中的栓塞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包括:
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结构,各过滤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部连接,适于收集所述栓塞物,且各过滤结构上涂覆有所述不可降解涂层;
约束单元,与各过滤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以形成所述聚拢状态,且所述约束单元上涂覆有所述不可降解涂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为多层放射状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过滤件,所述多个第一过滤件长度相等或不等,且交错分布,形成所述多层放射状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过滤件,所述多个第二过滤件长度相等或不等,编织交汇,形成所述多层放射状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约束单元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由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4141.5U CN218889803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腔静脉滤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4141.5U CN218889803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腔静脉滤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9803U true CN218889803U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5996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44141.5U Active CN218889803U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腔静脉滤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9803U (zh) |
-
2023
- 2023-01-18 CN CN202320144141.5U patent/CN2188898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55167B (zh) | 用于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凝块移除装置 | |
EP2983597B1 (en) | Systems for restoring blood flow to a vessel | |
EP2897536B1 (en) | Device for treating vascular occlusion | |
JP5161105B2 (ja) | 撤去可能な血管フィルタ | |
WO2014074318A1 (en) | Multi-pivot thrombectomy device | |
CN114041849A (zh) | 血栓清除装置 | |
KR102648209B1 (ko) | 혈전절제 장치 | |
JP2022554265A (ja) | 血栓摘出術用の突出フィーチャを有する回収デバイス | |
CN115944431A (zh) | 腔静脉滤器 | |
CN218889803U (zh) | 腔静脉滤器 | |
CA3035481A1 (en) | Thrombus retriever | |
US20230027756A1 (en) | Clot Retrieval Device for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 |
CN217338718U (zh) | 血栓清除装置 | |
BR112019004278B1 (pt) | Dispositivo de recuperação de coágulo para tratamento de acidente vascular cerebral isquêmic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