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7609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7609U
CN218887609U CN202222435575.9U CN202222435575U CN218887609U CN 218887609 U CN218887609 U CN 218887609U CN 202222435575 U CN202222435575 U CN 202222435575U CN 218887609 U CN218887609 U CN 218887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connector
cavity
groov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55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坤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55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7609U/zh
Priority to TW111212702U priority patent/TWM649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7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7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腔体;端子模组,端子模组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腔体中;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以及注塑件,所述注塑件成型在所述壳体、所述端子模组以及所述定位件之间;所述定位件抵靠所述端子模组。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通过定位件抵靠端子模组进而对端子模组进行精确定位,使得端子模组的位置更精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属于连接器领域。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一般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端子模组,在相关技术中,端子模组先单独成型,而后通过成型后端子模组本身具有的卡接结构卡接至壳体;或者,端子模组通过卡接结构预定位在壳体内,而后通过注塑将两者固定。这两种方法中端子模组的定位精度均有待提高。
在无其它相反证明的情况下,所述相关技术不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端子模组定位精度较高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腔体;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腔体中;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以及注塑件,所述注塑件成型在所述壳体、所述端子模组以及所述定位件之间;所述定位件抵靠所述端子模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端子模组的一侧至少部分暴露于空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基板以及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部分所述基板和至少部分所述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腔体以暴露在所述腔体外;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凸缘,所述凸缘固定连接所述基板,所述凸缘沿所述第一方向抵靠所述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线缆;所述线缆固定至所述基板的另一端,所述线缆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板和伸出臂;所述伸出臂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伸出臂的另一端抵靠所述凸缘或抵靠所述基板;所述定位板具有通槽以及开口,所述通槽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定位板,所述开口将所述通槽的部分槽壁打开;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线缆经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具有孔;部分所述基板和至少部分导电端子经所述孔暴露在所述腔体外;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环设在所述孔外周,且,所述第一凹槽自壳体内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向远离腔体的方向凹陷;所述凸缘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伸出臂为两个,两个所述伸出臂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两个所述伸出臂相对的表面上均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腔体凸伸,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所述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伸出臂包括U型槽,所述U型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将所述伸出臂和位于所述伸出臂上的第二凸起贯穿;所述U型槽与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注塑孔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伸出臂为两个,两个所述伸出臂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伸出臂的远离所述开口的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开口的开口壁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或抵靠所述壳体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第三方向向所述腔体内凸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部分所述第一凸起收容在所述开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腔体的表面上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朝向所述腔体凸伸,且,所述第三凸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凸起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伸出臂,所述第三凸起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开口壁的位置;所述第三凸起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一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腔体的表面上设有第五凸起;所述第五凸起靠近所述开口壁;所述第五凸起朝向所述腔体凸伸,所述第五凸起的至少一个表面在第三方向上收容于所述壳体的相应槽内;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凸起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五凸起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五凸起嵌合在所述壳体的相应形状的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腔体的表面上设有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凸起的一端延伸至越过所述开口壁一段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凸起的所述一端靠近所述线缆的一侧设有让位斜面。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使用定位件将端子模组抵靠在壳体内壁上,使得端子模组在壳体内位置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壳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壳体后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线缆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定位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整体(不含注塑件)的后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B-B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整体(不含注塑件)的俯视示意图(这里的俯视是基于如图10中所示摆放状态下的连接器而言)。
图14是图13的C-C截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即第一方向、y轴方向即第二方向,z轴方向即第三方向,如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1、部分位于壳体1中的端子模组2、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定位件3以及注塑件4。
壳体1包括顶壁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以及由顶壁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围成的腔体15。
参照图5和图6,腔体15中设有挡板16,挡板16与顶壁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固定连接。挡板16上设有孔161,孔161将所述挡板16沿x轴方向贯穿。可选的,所述孔1611为矩形孔。
在挡板16靠近腔体15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62,所述第一凹槽162环绕所述孔161周侧,所述第一凹槽162沿x轴负向(图6中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向挡板16内部凹陷。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62为矩形凹槽。
参见图1和图2,端子模组2沿x轴负向插配入壳体1,且部分端子模组2穿过所述挡板16,以暴露在挡板16的前侧(x轴负向侧)。
参见图6和图3,所述顶壁11具有第一凸起111,第一凸起111朝向底壁12凸伸,第一凸起111沿x轴方向延伸,其一端延伸至挡板16并与挡板16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后端面。
第一凸起111具有第一底面1111,第一底面1111与底壁12隔空相对且平行。第一凸起111还具有第一侧面1112和第二侧面1113。其中,第一侧面1112与第一侧壁13隔空相对且平行;第二侧面1113与第二侧壁14隔空相对且平行。
参见图3、图4及图6,在壳体1的后端面(x轴正向所指的端面)设有第二凹槽17,第二凹槽17由顶壁11、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以及第一凸起111的部分后端面沿x轴负向凹陷且凹陷至底壁12的后端面所在平面形成。第二凹槽17环绕腔体15且与腔体15连通。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1的部分后端面上具有形成第二凹槽17的凹陷部,如,与第一侧面1112、第二侧面1113邻接的后端面上设有凹陷部以作为第二凹槽17的部分;第一凸起111的部分后端面上未设置形成第二凹槽17的凹陷部,如,与第一底面1111邻接的后端面上未设置凹陷部。
壳体1还具有第三凹槽18,所述第三凹槽18设置有两个,一个位于第一凸起111和第一侧壁13之间,另一个位于第一凸起111和第二侧壁14之间。实施例中,壳体1是轴对称部件,其整体关于对称面α对称,可以理解,两个第三凹槽18也关于对称面α对称,以下将主要就位于第一凸起111和第一侧壁13之间的第三凹槽18进行描述。
第三凹槽18相对于第二凹槽17的槽底沿x轴负向继续凹陷一定距离,且,所述第三凹槽18的一侧沿z轴负向延伸一定距离,另一侧沿y轴负向延伸一定距离。
在所述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上均开有两个定位孔131,两定位孔131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此外,在所述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上也均开有用于注塑的注塑孔132。所述注塑孔132位于前述两定位孔131之间。位于第一侧壁13的定位孔131、注塑孔132与位于第二侧壁14上的定位孔131、注塑孔132隔腔体15相对设置。
参见附图7,端子模组2包括基板21、固定在基板21一端的多个导电端子22以及与固定在所述基板21另一端的线缆23。所述导电端子22与所述线缆23电性连接。
所述基板21的周侧设有凸缘24,实施例中,所述凸缘24为矩形框状件,其包围在所述基板21的周侧,与所述基板21固定连接。
当端子模组2沿x轴负向插入所述壳体1后,所述基板21的一端穿过所述孔161暴露在所述挡板16的前侧,所述凸缘24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凹槽162中,凸缘24的一端与定位凹槽162槽底沿x轴方向抵接。所述定位凹槽162通过凸缘24对端子模组2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和导向。
参见图1、图8和图9,定位件3是轴对称部件,其整体也关于对称面α对称,其包括定位板31以及对称固定连接至定位板31的两伸出臂32。
定位板31具有通槽311和开口312。所述通槽311和所述开口312均位于所述定位板31的中部,关于面α对称。所述通槽311沿x轴方向将所述定位板31贯通。所述开口312将所述通槽311的部分槽壁打开,使通槽311的槽腔与外部连通。
围在所述开口312周侧的开口壁有两个:第一开口壁3131和第二开口壁3132,第一开口壁3131和第二开口壁3132为定位板31上两隔开口312相对的平面。开口壁与定位板31的板面垂直。定位件3与壳体1安装在一起时,定位板31被收容在第二凹槽17内,定位板31的后端面与壳体1中顶壁11、第一侧壁13以及第二侧壁14的后端面共面(参见图12)。第一开口壁3131、第二开口壁3132抵靠在位于第一凸起111左右侧(y轴负向侧、y轴正向侧)的第二凹槽17的槽壁上,这使得定位件3在y轴方向上被卡在壳体1内,不易脱出。
参见图8,由于所述伸出臂32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固定至定位板31的同一板面,如下描述中,将主要针对安装后靠近壳体1第一侧壁13的伸出臂32进行描述。
伸出臂32沿x轴方向延伸,其一端与定位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沿x轴方向抵靠凸缘24,凸缘24位于定位凹槽162中,当伸出臂32的另一端抵靠凸缘24一侧时,凸缘24的另一侧沿x轴方向抵靠定位凹槽162的槽底。
伸出臂32的靠近壳体第一侧壁13的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321,可以理解,在另一伸出臂32的靠近壳体第二侧壁14的表面上也设有定位凸起321。实施例中,一个伸出臂32上设有两个定位凸起321,前述两个定位凸起321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当定位件3与壳体1、端子模组2装配之后,定位凸起321卡合在定位孔131中。
伸出臂32具有第二凸起322,第二凸起322位于伸出臂32的与设有定位凸起32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第二凸起322沿y轴方向朝腔体15凸伸,且其沿伸出臂32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即沿图中x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322的一端延伸至定位板31,另一端延伸至伸出臂32的另一端。
参见图8至10和图12,位于伸出臂32另一端内侧(靠近腔体15的那侧)的第二凸起322的端部沿x轴方向抵靠在凸缘24上,进而使凸缘24沿x轴方向抵靠在定位凹槽162的槽底。这种在伸出臂32的靠近腔体15的一侧设置第二凸起322并利用第二凸起322端部来抵靠凸缘24的形式,使得凸缘24的尺寸可以更小,进而使凸缘24、定位凹槽162的尺寸设计更灵活。
实施例中,伸出臂32是板状件,为了方便注塑,伸出臂32上设有U型槽323,U型槽323将伸出臂32以及第二凸起322沿y轴方向贯穿,使伸出臂32的另一端成为相互分离的两个悬臂,每一悬臂上设有一个定位凸起321,且每个悬臂上均具有第二凸起322。U型槽323对应壳体1上的注塑孔132。
参见图9,定位板31的靠近腔体15的表面上具有第三凸起314,同样的,第三凸起314以及后续提到的第四凸起315、第五凸起316均关于面α对称,以下描述中将主要对对称面一侧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三凸起314朝向腔体15凸伸,且其沿y轴方向延伸,其一端延伸至伸出臂32,另一端延伸至靠近第一开口壁3131的位置,所述第三凸起314的另一端的端面与第一开口壁3131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当定位件3卡合在壳体1内之后,第三凸起314的另一端的端面与第一凸起111的第一侧面1112抵靠。可以理解,对称面α另一侧的第三凸起314的端面会与第一凸起111的第二侧面1113抵靠。
定位板31的靠近腔体15的表面上还具有第四凸起315,第四凸起315沿y轴方向延伸,其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凸起314的另一端的下侧(z轴负向侧),并通过一竖向延伸(沿z轴方向延伸)的凸起与第三凸起3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凸起315的另一端延伸至越过第一开口壁3131一段距离,形成悬臂的形式,可以理解,位于对称面α另一侧的第四凸起315的另一端将延伸至越过第二开口壁3132一段距离。
第四凸起315的另一端的上侧面(z轴正向侧侧面)贴靠第一凸起111的第一底面1111,第四凸起315的另一端的下侧面靠近线缆23。沿线缆23的延伸方向,第四凸起315上设有让位斜面3151以避让线缆23(参见图9和图11)。
由于第四凸起315从定位板31的靠近腔体15的表面向腔体15内凸伸,且一端延伸出第一开口壁3131形成悬臂的形式,那么悬臂的后侧面(x轴正向侧侧面)将位于定位板31的后侧面的前侧(x轴负向侧),注塑后,填充材料(例如胶料)将包覆住悬臂,进而避免定位板31尤其是定位板31的开口壁部分向x轴正向侧翘起。
定位板31的靠近腔体15的表面上还具有第五凸起316,第五凸起316靠近开口壁,所述第五凸起316沿x轴方向向腔体15内凸伸,且其一端沿y轴方向向伸出臂32延伸一段距离,另一端沿z轴方向向腔体15内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五凸起316部分包覆所述第三凸起314的另一端。
第五凸起316嵌合在第三凹槽18内,参见图6、图9、图13以及图14,进而,防止定位板31,尤其是,防止定位板31的靠近开口壁的部分朝线缆23方向变形。
在前文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凸起316既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也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凸起316可以仅包括沿y轴延伸的部分也可以仅包括沿z轴延伸的部分,只要第五凸起316具有至少一个表面,该表面在z轴方向上担在壳体1相应的凹槽槽壁上即可,且所述第五凸起316越靠近开口壁的位置,开口壁处的变形越小。
参见图1和图3,注塑件4成型于壳体1、端子模组2以及定位件3之间,如图10中所示,定位件3远离端子模组2的侧面暴露于空气,未被胶料覆盖。填充且成型在注塑孔132内的胶料以及填充且成型在定位凸起321和定位孔131之间的胶料能够起到防止端子模组2等朝x轴正向移动的作用。
在前文实施例中,伸出臂32是板状件,在对应注塑孔132的位置开设U型槽323以便于胶料的进入,在其他实施例中,伸出臂32也可以是杆状件,或者窄板状件,通过适当的位置布置避开注塑孔132。
在前文实施例中,伸出臂32上设有第二凸起322,并通过第二凸起322的端部抵靠凸缘2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凸起322,而是将伸出臂32沿y轴方向的尺寸增大。
在前文实施例中,凸缘24绕基板21一周设置,其也可以是仅设置在基板21的左右侧(y轴负向、正向侧)。此外,基板21也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凸缘24与基板21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中一体成型为固定连接的一种实现方式),伸出臂32可以直接抵接在印刷电路板上也可以抵接在印刷电路板侧边的凸缘上。
在前文实施例中,端子模组2的一端设置导电端子22,另一端与线缆23固定连接,这是一端与线缆连接的连接器中端子模组的设置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模组2的另一端也可以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前文实施例中,端子模组2中包括基板21,且部分基板21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基板21上的导电端子22伸出腔体15以暴露在腔体15外,这是插头连接器中端子模组的一种设置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基板21以及位于其上的导电端子22也可以全部收容在腔体15内。且,更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模组2中也可以不包括基板21,而是设置为插座连接器中常用的包含弹性端子的形式。即导电端子22的具体设置形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一发明点:使用定位件3对导电端子22抵靠定位从而使导电端子22在壳体1内定位精度更高,不构成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设有腔体(15);
端子模组(2),所述端子模组(2)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腔体(15)中;
定位件(3),所述定位件(3)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1);以及
注塑件(4),所述注塑件(4)成型在所述壳体(1)、所述端子模组(2)以及所述定位件(3)之间;
所述定位件(3)抵靠所述端子模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远离所述端子模组(2)的一侧至少部分暴露于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基板(21)以及导电端子(22);
所述导电端子(22)固定在所述基板(2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基板(21)和至少部分所述导电端子(22)沿第一方向(x)伸出所述腔体(15)以暴露在所述腔体(15)外;
所述端子模组(2)还包括凸缘(24),所述凸缘(24)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1),所述凸缘(24)沿所述第一方向(x)抵靠所述壳体(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2)还包括线缆(23);
所述线缆(23)固定至所述基板(21)的另一端,所述线缆(23)与所述导电端子(2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包括定位板(31)和伸出臂(32);
所述伸出臂(32)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板(31)固定连接,所述伸出臂(32)的另一端抵靠所述凸缘(24)或抵靠所述基板(21);
所述定位板(31)具有通槽(311)以及开口(312),所述通槽(311)沿所述第一方向(x)贯穿所述定位板(31),所述开口(312)将所述通槽(311)的部分槽壁打开;
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所述线缆(23)经所述开口(312)收容于所述通槽(3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孔(161);
部分所述基板(21)和至少部分导电端子(22)经所述孔(161)暴露在所述腔体(15)外;
所述壳体(1)还具有第一凹槽(162),所述第一凹槽(162)环设在所述孔(161)外周,且,所述第一凹槽(162)自壳体(1)内壁沿所述第一方向(x)向远离腔体(15)的方向凹陷;
所述凸缘(2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6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臂(32)为两个,两个所述伸出臂(32)沿第二方向(y)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312)的两侧;
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
两个所述伸出臂(32)相对的表面上均具有第二凸起(322),所述第二凸起(322)朝向腔体(15)凸伸,所述第二凸起(322)沿所述第一方向(x)抵接所述凸缘(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臂(32)包括U型槽(323),所述U型槽(323)沿所述第二方向将所述伸出臂(32)和位于所述伸出臂(32)上的第二凸起(322)贯穿;
所述U型槽(323)与开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注塑孔(132)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臂(32)为两个,两个所述伸出臂(32)沿第二方向(y)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312)的两侧;
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
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伸出臂(32)的远离所述开口(312)的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321);
所述壳体(1)上设有定位孔(131),所述定位凸起(321)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定位孔(131)内;
所述开口(312)的开口壁(3131、3132)沿所述第二方向(y)靠近或抵靠所述壳体(1)的内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具有第一凸起(111),所述第一凸起(111)沿第三方向(z)向所述腔体(15)内凸伸;
所述第三方向(z)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
部分所述第一凸起(111)收容在所述开口(312)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1)靠近所述腔体(15)的表面上设有第三凸起(314),所述第三凸起(314)朝向所述腔体(15)凸伸,且,所述第三凸起(314)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三凸起(31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伸出臂(32),所述第三凸起(314)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开口壁(3131、3132)的位置;
所述第三凸起(314)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一凸起(111)。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1)靠近所述腔体(15)的表面上设有第五凸起(316);
所述第五凸起(316)靠近所述开口壁(3131、3132);
所述第五凸起(316)朝向所述腔体(15)凸伸,所述第五凸起(316)的至少一个表面在第三方向(z)上收容于所述壳体(1)的相应槽内;
所述第三方向(z)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凸起(316)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五凸起(316)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一段距离;
所述第五凸起(316)嵌合在所述壳体(1)的相应形状的凹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1)靠近所述腔体(15)的表面上设有第四凸起(315);
所述第四凸起(315)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四凸起(315)的一端延伸至越过所述开口壁(3131、3132)一段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起(315)的所述一端靠近所述线缆(23)的一侧设有让位斜面(3151)。
CN202222435575.9U 2022-09-14 2022-09-14 连接器 Active CN218887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5575.9U CN218887609U (zh) 2022-09-14 2022-09-14 连接器
TW111212702U TWM649521U (zh) 2022-09-14 2022-11-18 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5575.9U CN218887609U (zh) 2022-09-14 2022-09-14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7609U true CN218887609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5575.9U Active CN218887609U (zh) 2022-09-14 2022-09-1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7609U (zh)
TW (1) TWM64952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9521U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9295B2 (en) Surface mount multi-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025638B1 (ko) 커넥터
US7278862B2 (en) Connector
US72171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851941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20140148019A1 (en) Component module, mating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component module and mating connector
US20100322566A1 (en)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CN111009751B (zh) 连接器
US528116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dule holder
US2008004508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 spring
US200401104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preventing plugging error
US20220115796A1 (en) Connector
CN111684669A (zh) 具有两排端子结构的pcb直接连接器
CN218887609U (zh) 连接器
US712528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O2019024749A1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
US2008004507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ocking arms
US1105142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7176658B1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231098B1 (ja) 電気コネクタ、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実装方法
CN217011131U (zh) Fpc固定结构及耳机充电盒
CN217934332U (zh) 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带供电结构光模块
JP6845435B2 (ja) ソケットおよび同ソケットを備えた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
CN209418803U (zh) 电连接器
CN221009290U (zh) 电连接器和包括电连接器的电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