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5533U -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5533U
CN218885533U CN202223125301.6U CN202223125301U CN218885533U CN 218885533 U CN218885533 U CN 218885533U CN 202223125301 U CN202223125301 U CN 202223125301U CN 218885533 U CN218885533 U CN 218885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buoyancy
sourc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53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金铭
林兴禄
刘守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53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5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5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5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其中,采水管适于辅助采集水源的水,所述采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浮力管、取水管;所述浮力管的端部适于在所述水源处于最高水位时浮于所述水源的水面以使得所述采水管漂于水中或躺于河床上顺流漂浮;所述取水管与所述浮力管背离浮于所述水源的水面的端部密封连接,且其各周壁上均设有若干适于采集所述水源的水的采水孔。该采水管不易挂杂物,且在当水位降低到非常低时,也能够抽取水位比较低的水,且该采水管体型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在维护水环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水质监测设备在野外现场时,需要用水泵抽水到机柜设备里进行检测,而水泵抽水,需要将取水口放在河中,一般设置浮标,并接钢丝绳固定。
然而,传统浮标体积大,造价昂贵;当涨水时,由于水中的杂物会附着在浮标上,容易将钢丝绳拉断,容易被冲走,或易侧翻,导致不好取水;并且浮标通常在水面下0.5-1.0米进行采水,因此当枯水时,浮标通常取不到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传统浮标体积大,造价昂贵;且当枯水时,浮标取不到水;而涨水时,浮标易侧翻,导致不好取水的问题,提供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一种采水管,其适于辅助采集水源的水,
所述采水管包括相互连接的浮力管、取水管;
所述浮力管的端部适于浮于所述水源的水面以使得所述采水管漂于水中或躺于河床上;
所述取水管与所述浮力管背离浮于所述水源的水面的端部密封连接,且其各周壁上均设有若干适于采集所述水源的水的采水孔。
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浮力管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储存有空气以实现浮力。方案三,基于方案二,所述浮力管包括管体和密封件,所述管体一端开口,所述密封件装设于所述管体并封堵所述管体的开口以与所述管体围合形成所述密封腔,且所述密封件还连接所述取水管。
方案四,基于方案三,所述管体包括可拆卸并密封连接的封堵件和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两端开口,所述封堵件装设于所述中空管并封堵所述中空管的两开口之一,所述密封件封堵所述中空管两开口的另一。
方案五,基于方案二,所述浮力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取水管的长度。
方案六,基于方案一,所述浮力管长度至少为50cm,所述浮力管的长度:所述取水管的长度为1.25:1,所述浮力管与所述取水管的直径为25-40mm。
方案七,一种取水设备,其适于采集水源的水,包括沉底结构、采水泵和方案一至方案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采水管;所述采水管还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取水管连通并适于在所述浮力管或所述取水管被阻碍物阻挡或在所述水源的水位变化时相对所述水源的水底变化角度;且所述采水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水源汛期的最高水位至水源的水底的深度;
所述沉底结构固定地置于所述水源的水底,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
所述进水端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软管的一端相对所述水源的水底固定;所述采水泵与所述出水端连通,其被配置为在启动时使所述采水孔采水。
方案八,基于方案七,还包括外置框和出水管,所述采水泵靠近所述水源设置并通过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外置框用于安装并保护所述采水泵。
方案九,基于方案七或方案八,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进水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源的水流方向平行。
方案十,基于方案一,所述沉底结构包括重力件和连通件,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设于所述连通件,所述连通件装设于所述重力件内,所述重力件受其重力作用以固定地置于所述水源的水底。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方案一,浮力管的端部适于浮于水源的水面,从而使得在水位最大时,采水管能够顺流漂浮于水中,其质量较轻;当浮力管或取水管被水面上的杂物撞到时,能够摆动从而实现对杂物的避让,防止杂物挂上;
取水管与浮力管背离浮于水源的水面的端部密封连接,取水管设有若干适于采集水源的水的采水孔,从而防止采水孔进水时,水流入浮力管,影响浮力;
当水位降低到非常低时,采水管可躺在河床上,能够抽取水位比较低的水,由于取水管各周壁上均设有若干采水孔,因此即使取水管即使因外力转动后也都能采到水。
该采水管体型小,成本低。
2、方案二,浮力管设有密封腔,密封腔内储存有空气以实现浮力,成本低。
3、方案三,通过一个管体和密封件即可装配形成浮力管和密封腔,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并且密封件还能用于连接取水管,无需在管体上加工连接机构以连接取水管,使管体的制造更加简单。
4、方案四,管体包括密封连接的封堵件和中空管,从而防止管体下沉至水面下时水进入密封腔内;当浮力不够时,通过拆卸封堵件,并加长中空管即可实现浮力的加大,在采水管的端部即可进行操作,无需拆卸密封件,方便使用。
5、方案五,浮力管的长度大于取水管的长度,从而使得浮力管的浮力能大于注满水的取水管和软管的重力,使浮力管能够悬浮于水面。
6、方案六,浮力管长度至少为50cm,浮力管的长度:取水管的长度为1.25:1,浮力管与取水管的直径为32-40mm,能够保证较好的浮力效果并保证在涨水时能取到一定水位处的水以符合国际采水标准,减少泥沙进入的可能。
7、方案七,取水管与浮力管背离浮于水源的水面的端部密封连接,软管一端与取水管连通并适于在浮力管或取水管被阻碍物阻挡相对水源的水底变化角度,另一端固定,如浮力管被水面上的杂物撞到时,由于软管柔性的作用,其允许浮力管下潜至水面下从而实现避让,同理,取水管被撞到时,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防止杂物的影响使得采水管容易被水冲走,且软管一端与进水端固定,使得采水管更不易于被冲走。软管还在水源的水位变化时相对水源的水底变化角度,即当水位很大时,浮力管露出水面面积很小;当水位降低到非常低时,允许采水管可躺在河床上,能够抽取水位比较低的水。
沉底结构固定地置于水源的水底,并设有进水端,进水端与软管连接,以使软管的一端相对水源的水底固定;采水泵与沉底结构的出水端连通,其被配置为在启动时采水孔采水,从而实现采水,该取水设备成本低,且不易被漂浮物阻碍,水位高和水位低均能采水。
8、方案八,还包括外置框和柔管,由于沉底结构固定地置于水源的水底,通过柔管与出水端连通,因此柔管也能够自然沉底,减少挂上漂浮物的可能性,防止被冲走。外置框用于安装并保护采水泵,从而使得采水泵能安装于更靠近水源的室外,增加送水距离,并且采水泵不放置于水源中,防止过度浸泡导致损坏。
9、方案九,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进水端的延伸方向与水源的水流方向平行,使得与进水端连接的软管不会因为水流作用弯折影响采水效率,而与出水端连通的柔管由于与采水泵连接,采水泵相对固定,则柔管也不易由于水流作用弯折,从而保证采水。
10、方案十,连通件装设于重力件内从而实现保护,重力件受其重力作用以固定地置于水源的水底,降低埋设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取水设备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采水管的正视图;
图3为沉底结构处的装配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采水管1;浮力管11;管体111;封堵件1111;中空管1112;密封件112;取水管12;采水孔121;通水口122;软管13;沉底结构2;连通件21;进水端211;出水端212;重力件22;采水泵3;外置框4;上盖41;出水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考图1-图3,一种取水设备,其适于用于采集水源的水以供使用、水质检测或排水,水源可以指的是,河流、湖等。在本实施例中,以具有水位变化的河流为例。该取水设备包括采水管1、沉底结构2、采水泵3、外置框4和出水管5。
参考图1、图2,采水管1的长度大于水源的最高水位至水源的水底的深度。采水管1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浮力管11、取水管12和软管13。
浮力管11的端部适于浮于水源的水面以使得采水管1漂于水中或躺于河床上;浮力管11包括管体111和密封件112,方便生产。管体111包括可拆卸并密封连接的封堵件1111和中空管1112,可拆卸并密封的方式可以是螺接并配备相应密封圈实现。中空管1112为PE管,成本低,中空管1112两端开口,其中一端的开口被封堵件1111封堵,另一开口被密封件112封堵,从而围合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储存有空气以实现浮力,该结构成本低,在水源水位最高时,具有封堵件1111的一端浮于水源的水面,具有密封件112的一端于水源内。密封件112还连接取水管12,无需在管体111上加工连接机构以连接取水管12,使管体111的制造更加简单。密封件112可以是关闭状态的阀,从而使得取水管12与浮力管11背离水源的水面的端部密封连接,从而防止采水孔121进水时,水流入浮力管11的密封腔内,影响浮力。
取水管12也为PE管,取水管12两端开口且其各周壁上设有若干采水孔121,密封件112封堵取水管12的其中一个开口,另一开口形成与采水孔121连通的通水口122。
且浮力管11的长度大于取水管12的长度,已提供足够使在取水管12和软管13均通水且水源处于最高水位时其背离取水管12的端部仍然能够浮于水源的水面,浮力管11长度至少为50cm,浮力管11的长度:取水管12的长度为1.25:1,浮力管11与取水管12的直径为32-40mm。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浮力管11长度为50cm时,浮力管11的长度:取水管12的长度为1.25:1,浮力管11和取水管12的直径为1寸,能够保证较好的浮力效果并保证在涨水时能取到一定水位处的水,符合国际建设标准,减少泥沙进入的可能。当浮力不够时,通过拆卸封堵件1111,并加长中空管1112即可实现浮力的加大,在采水管1的端部即可进行操作,无需拆卸密封件112,方便使用,根据不同水深,浮力管11的长度对应的浮力应大于注满水的取水管12和软管13的重力。
软管13为钢丝管,既保证柔性,也保证具有一定的刚性,不容易损坏。软管13一端通过与沉底结构2的进水端211连接从而相对水源的水底固定,另一端通过通水口122与各采水孔121连通并适于在浮力管11或取水管12被阻碍物阻挡或在水源的水位变化时相对水源的水底变化角度。软管13通过抱箍锁紧于取水管12。
参考图1、图3,沉底结构2固定地置于水源的水底,沉底结构2包括连通件21和重力件22;连通件21设有进水端211和出水端212,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端212数量设有两个,从而增大取水量,其中,进水端211与软管13连通,出水端212通过出水管5连通采水泵3,且进水端211和出水端2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进水端211的延伸方向与水源的水流方向平行。连通件21装设于重力件22内以实现保护;重力件22受其重力作用以固定地置于水源的水底,降低埋设成本。具体的,重力件22为钢构桶状并具有进水端211和出水端212与重力件22外部零件连通的开口,将连通件21安装于重力件22内后,通过水泥灌封从而固定连通件21的同时又增加重力件22的重量。
参考图1、采水泵3被配置为在启动时使采水孔121采水,在本实施例中,该采水泵3为自吸泵,采水泵3靠近水源设置,采水泵3不放置于水源中,防止过度浸泡导致损坏。
参考图1、外置框4用于安装并保护采水泵3,从而使得采水泵3能安装于更靠近水源的室外,增加送水距离。外置框4可掩埋或半埋于室外,外置框4上具有上盖41,方便安装采水泵3,并用密封胶条密封,防止进水。
参考图1、图3,出水管5与出水端212和采水泵3连通,出水管5也为钢丝管,既保证柔性,也保证具有一定的刚性,不容易损坏;由于沉底结构2固定地置于水源的水底,通过出水管5与出水端212和采水泵3连通使得出水管5也能够自然沉底,减少挂上漂浮物的可能性,防止被冲走。
使用时,由于采水管1的长度大于水源的最高水位至水源的水底的深度,浮力管11的端部在水源处于最高水位时也能浮于水源的水面,从而使得在水位最大时,能够顺流漂浮。
软管13一端适于相对水源的水底固定,其另一端与采水孔121连通并适于在浮力管11或取水管12被阻碍物阻挡相对水源的水底变化角度,如浮力管11被水面上的杂物撞到时,由于软管13柔性的作用,其允许浮力管11下潜至水面下从而实现避让,同理,取水管12被撞到时,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防止杂物的影响使得采水管1容易被水冲走,且软管13一端适于相对水源的水底固定,使得采水管1更不易于被冲走。软管13还在水源的水位变化时相对水源的水底变化角度,即当水位很大时,浮力管11露出水面面积很小;当水位降低到非常低时,采水管1可躺在河床上,能够抽取水位比较低的水,由于取水管12各周壁上均设有若干采水孔121,因此即使取水管12即使因外力转动后也都能采到水。该采水管1体型小,成本低,且该取水设备成本低,且不易被漂浮物阻碍,水位高和水位低均能采水。
且由于进水端211的延伸方向与水源的水流方向平行,使得与进水端211连接的软管13不会因为水流作用弯折影响采水效率,而与出水端212连通的出水管5由于与采水泵3连接,采水泵3相对固定,即出水管5两端均被固定,即使出水端212与水流方向垂直,出水管5也不易由于水流作用弯折,从而保证采水。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采水管,其适于辅助采集水源的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水管(1)包括相互连接的浮力管(11)、取水管(12);
所述浮力管(11)的端部适于浮于所述水源的水面以使得所述采水管(1)漂于水中或躺于河床上;
所述取水管(12)与所述浮力管(11)背离浮于所述水源的水面的端部密封连接,且其各周壁上均设有若干适于采集所述水源的水的采水孔(1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11)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储存有空气以实现浮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11)包括管体(111)和密封件(112),所述管体(111)一端开口,所述密封件(112)装设于所述管体(111)并封堵所述管体(111)的开口以与所述管体(111)围合形成所述密封腔,且所述密封件(112)还连接所述取水管(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11)包括可拆卸并密封连接的封堵件(1111)和中空管(1112),所述中空管(1112)两端开口,所述封堵件(1111)装设于所述中空管(1112)并封堵所述中空管(1112)的两开口之一,所述密封件(112)封堵所述中空管(1112)两开口的另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11)的长度大于所述取水管(12)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11)长度至少为50cm,所述浮力管(11)的长度:所述取水管(12)的长度为1.25:1,所述浮力管(11)与所述取水管(12)的直径为25-40mm。
7.一种取水设备,其适于采集水源的水,其特征在于:包括沉底结构(2)、采水泵(3)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采水管(1);所述采水管(1)还包括软管(13),所述软管(13)的一端与取水管(12)连通并适于在所述浮力管(11)或所述取水管(12)被阻碍物阻挡或在所述水源的水位变化时相对所述水源的水底变化角度;且所述采水管(1)的长度大于所述水源汛期的最高水位至水源的水底的深度;
所述沉底结构(2)固定地置于所述水源的水底,并设有进水端(211)和出水端(212);
所述进水端(211)与所述软管(13)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软管(13)的一端相对所述水源的水底固定;所述采水泵(3)与所述出水端(212)连通,其被配置为在启动时使所述采水孔(121)采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取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置框(4)和出水管(5),所述采水泵(3)靠近所述水源设置并通过所述出水管(5)与所述出水端(212)连通,所述外置框(4)用于安装并保护所述采水泵(3)。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取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211)和所述出水端(2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进水端(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源的水流方向平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取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底结构(2)包括重力件(22)和连通件(21),所述进水端(211)和所述出水端(212)设于所述连通件(21),所述连通件(21)装设于所述重力件(22)内,所述重力件(22)受其重力作用以固定地置于所述水源的水底。
CN202223125301.6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Active CN218885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5301.6U CN218885533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5301.6U CN218885533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5533U true CN218885533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9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5301.6U Active CN218885533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5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85533U (zh) 一种采水管及取水设备
CN208668442U (zh) 新型深井降水装置
CN2268726Y (zh) 自动沉浮防污吸水无底阀排水装置
CN221074352U (zh) 一种自动放水器
CN215290210U (zh) 一种基坑排水装置
CN114482229A (zh) 微型管廊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BRPI1001869B1 (pt) Dispositivo flutuador
CN207528507U (zh) 采泥器
CN206670549U (zh) 一种深井潜水泵水深检测装置
CN221826867U (zh) 一种简易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及采样装置
CN218564899U (zh) 一种耐腐蚀遥测水位计
CN207659940U (zh) 一种基于倒虹吸管引水技术的引调水装置
CN221001096U (zh) 一种抽水管组件
CN205049142U (zh) 一种测斜管专用抽水装置
CN206571698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智能控制潜水电泵
KR100842771B1 (ko) 지하수 양수장치
CN206571699U (zh) 一种智能控制潜水电泵
CN109024520A (zh) 河道清淤装置
CN214408205U (zh) 一种用于连续抽取地下水的装置
CN110685681A (zh) 一种地下水中污染物监测系统
CN212059541U (zh) 一种河流含沙量检测用采样装置
CN215669794U (zh) 一种联排式沉管基床水下清淤头
CN109682645A (zh) 一种用于水质在线监测的浅水取水装置
CN221218756U (zh) 钻孔采样装置
CN215719563U (zh) 一种可调节吸水方向的智能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