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4174U -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4174U
CN218884174U CN202320123926.4U CN202320123926U CN218884174U CN 218884174 U CN218884174 U CN 218884174U CN 202320123926 U CN202320123926 U CN 202320123926U CN 218884174 U CN218884174 U CN 218884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ealing
door
ai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39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茜智
葛新端
甄龙
王欣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39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4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4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4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控机组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包括过滤装置、加湿膜组件、壳体和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单元、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两个抵持板和密封门,四个固定单元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两个固定单元之间设置有对应的抵持板,且抵持板抵持密封门,第一密封圈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密封圈与密封门固定连接,密封门与壳体抽动连接,且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相互接触,通过将加湿膜组与壳体滑动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加湿膜组件是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将整个装置拆卸,才能对加湿膜组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控机组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人们对空气处理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空气处理装置中,有的具有加湿组件,可以对干燥的空气进行湿润,不过,由于从加湿膜组件的底部对加湿膜片进行供水,因此,在刚对加湿膜组件供水时,加湿膜片的上部无法对空气进行加湿,加湿效率低,并且在加湿膜组件中残留有加湿废水时,很难将该废水彻底排放干净。
现有技术专利CN206410270U公开了一种加湿膜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热交换器、过滤装置、加湿膜组件和壳体,所述加湿膜组件能提高对加湿膜片上部的供水效率,且有利于加湿废水的快速排出,还能避免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膜组件包括多片加湿膜片,所述加湿膜片的上端设有透水口,其中,所述加湿膜组件的上部设有接口,该接口使各所述加湿膜片的所述透水口与外部连通。
但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加湿膜组件是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将整个装置拆卸,才能对加湿膜组件进行维护与保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加湿膜组件是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将整个装置拆卸,才能对所述加湿膜组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配电柜,包括过滤装置、加湿膜组件、壳体和密封机构,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均具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槽,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加湿膜组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单元、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两个抵持板和密封门,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活动槽内,两个所述固定单元之间设置有对应的所述抵持板,且所述抵持板抵持所述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合围于所述通孔的周边,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门固定连接,并合围于所述密封门的周边,所述密封门与所述壳体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互接触。
其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转动盘、螺杆和活动块,所述转动盘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且所述转动盘抵持对应的所述抵持板的一端,所述螺杆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动块的上方,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密封门包括活动把手和门体,所述门体的端面具有把手槽,所述活动把手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把手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门体固定连接,所述门体与所述壳体抽动连接。
其中,所述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加湿膜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加湿膜组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壳体本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壳体本体接通,并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壳体本体接通,并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壳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加湿膜组件与所述壳体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壳体本体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通过转动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四个所述固定单元与对应的所述抵持板分离,所述抵持板与所述壳体分离,拉动对应的所述抵持板至所述壳体的上下两面,再拉动所述密封门,使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分离,最后将所述加湿膜组件从所述壳体内拉出进行维护与保养,当维护与保养完成后,将所述加湿膜组件放入所述壳体内,再将所述密封门与所述壳体抽动连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相互接触,防止气体泄露,最后将两个所述抵持板分别抵持所述密封门的两端,并且将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在对应的所述抵持板上进行转动,从而对所述抵持板进行加压固定,以此方式解决了由于所述加湿膜组件是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将整个装置拆卸,才能对所述加湿膜组件进行维护与保养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D-D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E-E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图8中F-F线的剖视图。
101-抵持板、102-壳体、103-门体、104-活动把手、105-螺杆、106-转动盘、107-加湿膜组件、108-过滤装置、109-活动块、110-第一密封圈、111-第二密封圈、201-出风口、202-壳体本体、203-进风口、20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D-D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E-E线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包括过滤装置108、加湿膜组件107、壳体102和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单元、第一密封圈110、第二密封圈111、两个抵持板101和密封门,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转动盘106、螺杆105和活动块109,所述密封门包括活动把手104和门体103,通过前述方案解决了由于所述加湿膜组件107是固定安装于壳体102内,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将整个装置拆卸,才能对所述加湿膜组件107进行维护与保养的技术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方案可以用于装置维护与保养的场景,还可以用于组件存在不便于拆卸的问题的解决上。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02的一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均具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槽,所述过滤装置108与所述壳体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02的内部,所述加湿膜组件107与所述壳体102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过滤装置108的一侧,通过所述过滤装置108可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加湿膜组件107可对使空气湿润,所述壳体102可便于安装多个组件。
其中,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与所述壳体102转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活动槽内,两个所述固定单元之间设置有对应的所述抵持板101,且所述抵持板101抵持所述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圈110与所述壳体102固定连接,并合围于所述通孔的周边,所述第二密封圈111与所述密封门固定连接,并合围于所述密封门的周边,所述密封门与所述壳体102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110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11相互接触,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可对所述抵持板101进行抵持,所述第一密封圈110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11可防止空气泄漏,所述抵持板101可对所述密封门进行挤压固定,所述密封门可对所述通孔进行密封。
其次,所述转动盘106与所述螺杆105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螺杆105的一端,且所述转动盘106抵持对应的所述抵持板101的一端,所述螺杆105与所述活动块109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动块109的上方,所述活动块109与所述壳体102转动连接,通过所述转动盘106在所述螺杆105上转动,可便于对所述抵持板101进行抵持,所述活动块109可便于转动所述固定单元。
再次,所述门体103的端面具有把手槽,所述活动把手104与所述门体103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把手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111与所述门体103固定连接,所述门体103与所述壳体102抽动连接,通过所述活动把手104可便于拉动所述密封门,所述门体103可防止空气泄漏。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加湿膜组件107进行维护与保养时,通过转动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四个所述固定单元与对应的所述抵持板101分离,所述抵持板101与所述壳体102分离,拉动对应的所述抵持板101至所述壳体102的上下两面,再拉动所述密封门,使所述第二密封圈111与所述第一密封圈110分离,最后将所述加湿膜组件107从所述壳体102内拉出进行维护与保养,当维护与保养完成后,将所述加湿膜组件107放入所述壳体102内,再将所述密封门与所述壳体102抽动连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111与所述第一密封圈110相互接触,防止气体泄露,最后将两个所述抵持板101分别抵持所述密封门的两端,并且将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在对应的所述抵持板101上进行转动,从而对所述抵持板101进行加压固定,以此方式解决了由于所述加湿膜组件107是固定安装于壳体102内,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将整个装置拆卸,才能对所述加湿膜组件107进行维护与保养的技术问题。
第二实施例为: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8~图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图8中F-F线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还包括把手204,所述壳体102包括进风口203、出风口201和壳体本体202。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把手204与所述加湿膜组件107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加湿膜组件107的一侧,通过所述把手204可便于拉动所述加湿膜组件107。
其中,所述进风口203与所述壳体本体202接通,并位于所述壳体本体202的一端,所述出风口201与所述壳体本体202接通,并位于所述壳体本体202的另一端,所述过滤装置108与所述壳体本体202固定连接,所述加湿膜组件107与所述壳体本体202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109与所述壳体本体202转动连接,通过所述进风口203可便于空气的进入,所述出风口201可便于空气的排出,所述壳体本体202可便于安装多个组件。
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通过所述把手204可便于拉动所述加湿膜组件107,所述进风口203可便于空气的进入,所述出风口201可便于空气的排出,所述壳体本体202可便于安装多个组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包括过滤装置、加湿膜组件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均具有两个对称的活动槽,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加湿膜组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密封机构;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单元、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两个抵持板和密封门,四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对应的所述活动槽内,两个所述固定单元之间设置有对应的所述抵持板,且所述抵持板抵持所述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合围于所述通孔的周边,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门固定连接,并合围于所述密封门的周边,所述密封门与所述壳体抽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转动盘、螺杆和活动块,所述转动盘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且所述转动盘抵持对应的所述抵持板的一端,所述螺杆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活动块的上方,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门包括活动把手和门体,所述门体的端面具有把手槽,所述活动把手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把手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门体固定连接,所述门体与所述壳体抽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加湿膜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加湿膜组件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壳体本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壳体本体接通,并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壳体本体接通,并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壳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加湿膜组件与所述壳体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壳体本体转动连接。
CN202320123926.4U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Active CN218884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3926.4U CN218884174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3926.4U CN218884174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4174U true CN218884174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3926.4U Active CN218884174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4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84174U (zh) 一种空气预处理外置湿膜
CN112259775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测试台加湿气体和电池堆水平衡检测装置
CN210740609U (zh) 一种丝印无尘车间加湿装置
CN214913674U (zh) 一种拆卸方便的去离子器
CN214764444U (zh) 一种应用于空压机压缩气除湿的节能中空纤维膜式干燥器
CN213728303U (zh) 一种等离子清洗机的气流导流结构
CN220627870U (zh) 膜片式增湿器总成及供气系统
CN113611789B (zh) 一种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80610A (zh) 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8326104U (zh) 一种双支点减速机机架
CN215342673U (zh) 一种集成有加湿器的中冷器
CN220110796U (zh) 一种耐高压超滤膜
CN212393119U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组配套装置
CN220460212U (zh) 一种气体泄漏监测仪阻水过滤装置
CN212721057U (zh) 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20394732U (zh) 一种转轮结构
CN219691693U (zh) 一种给水增压设备
CN216157895U (zh) 一种容积式氢气循环泵
CN115339695B (zh) 一种膜移送装置
CN218827269U (zh) 可更换膜组件的增湿器
CN210688609U (zh) 一种新型新风机
CN220437061U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热风干机装置
CN220846295U (zh) 一种电解水装置及其电解水储存装置
CN215214019U (zh) 一种用于洁净室的通风阀装置
CN215336891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主机及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