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3852U -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 Google Patents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3852U
CN218883852U CN202223511727.5U CN202223511727U CN218883852U CN 218883852 U CN218883852 U CN 218883852U CN 202223511727 U CN202223511727 U CN 202223511727U CN 218883852 U CN218883852 U CN 218883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amp body
hole
groov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17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17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3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3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3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组合灯具包括灯体、固定支架、发光组件和连接条,固定支架连接灯体和发光组件,灯体设有收容槽,固定支架的边缘卡持在收容槽内,固定支架远离灯体的一侧设有供收容发光组件的容置腔,灯体设有连接槽,连接条部分收容在连接槽内并与灯体可拆卸连接,以连接相邻两个灯体。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灯具通过在固定支架上设置收容发光组件的容置腔,增大了相邻两个发光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了灯具的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在相邻两个组合灯具之间设置连接条,并使得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组合灯具的连接槽内与组合灯具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线性灯具的便捷连接。

Description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线性灯具内的光源板大多通过螺钉单独固定或点胶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灯具内,当线性灯具内存在多条光源板时,单独固定会出现重复安装及零部件的多次使用,造成成本增加;通过点胶固定则存在固化时间长,且在使用过程中胶体易老化,导致光源板从灯具上脱落,导致成本提升以及使用寿命较短,此外,相邻两个光源板在灯具内的安装距离通常较远,以满足安规的爬电距离,极大的浪费了灯具内的空间。
同时,在日常使用中,线性灯具通常需要进行拼接,以构成特定的造型或者提高空间的亮度,现有的线性灯具拼接方法较为复杂,且容易在两个线性灯具的拼接处产生暗区,使得线性灯具无法实现均匀照明。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组合灯具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以解决现有线性灯具成本高、连接稳定性差以及多个线性灯具在连接时容易产生暗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灯具,包括灯体、固定支架、发光组件和连接条,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灯体和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灯体设有收容槽,所述固定支架的边缘卡持在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固定支架远离所述灯体的一侧设有供收容所述发光组件的容置腔,所述灯体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条部分收容在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灯体可拆卸连接,以连接相邻两个灯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筋延伸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筋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筋延伸的第二自由端,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且所述发光组件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包括顶板和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抵接边,所述抵接边与所述顶板平行设置,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抵接边之间;所述抵接边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顶板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所述抵接边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还设有与所述连接槽连通的通孔,所述组合灯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连接条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以连接所述连接条和所述灯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条呈直板状设置,所述安装孔设有四个,且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条的两端,以连接相邻的两个灯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灯具还包括扩散罩,所述扩散罩靠近所述灯体的一侧设有固定槽,所述灯体对应设有固定边,所述固定边卡持在所述固定槽内,以连接所述扩散罩和所述灯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灯具还包括端盖和固定件,所述端盖上设有端孔,所述灯体内设有固定柱,所述端盖罩设在所述灯体和所述扩散罩的端部,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端孔与所述固定柱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槽相对应,以供收容所述连接条,所述端盖上还设有若干个自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灯体方向伸出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扩散罩和所述固定支架抵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轨线性灯,包括导轨、电源盒和与所述电源盒连接的前述的组合灯具,所述电源盒包括锁扣件和连接轴,所述锁扣件伸入所述导轨内,以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定位块,所述灯体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块收容在所述定位孔内,使得所述电源盒与所述组合灯具定位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顶线性灯,包括吸顶支架和前述的组合灯具,所述吸顶支架包括吸顶部和安装部,所述吸顶部与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包括弯折部,所述灯体包括伸入所述连接槽内的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弯折部相配合,使得所述组合灯具与所述吸顶支架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灯具通过在固定支架上设置收容发光组件的容置腔,简化了发光组件在灯具上的连接方式,增大了相邻两个发光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了灯具的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在相邻两个组合灯具之间设置连接条,并使得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组合灯具的连接槽内与组合灯具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线性灯具的便捷连接,提高了组合灯具的均匀照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组合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组合灯具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组合灯具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灯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2中连接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导轨线性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导轨线性灯的爆炸图。
图11是图10中电源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连接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吸顶线性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吸顶线性灯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3中吸顶线性灯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4中吸顶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组合灯具100,导轨线性灯200,吸顶线性灯300;灯体1,安装槽11,固定边12,收容槽13,抵接边14,固定柱15,固定孔151,连接部16,连接槽162,凸筋161,顶板17,第一穿孔171,定位孔172,线缆孔173,侧板18;固定支架2,插接板21,第一支撑筋22,第一自由端221,第二支撑筋23,第二自由端231,容置腔24,组装孔25;发光组件3,灯珠31,电路板32;扩散罩4,固定槽41,组装部42;端盖5,端孔51,连接孔52,限位块53,遮盖边54,抵接槽55;连接条6,连接孔52;固定件7;吸顶支架8,吸顶部81,过线孔811,锁紧孔812,加固条813,安装部82,弯折部821;电源盒9,锁扣件91,连接轴92,抵接端921,卡槽922,连接端923,定位块924,第二穿孔925,穿线孔926,卡块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组合灯具100,用于照明。组合灯具100包括灯体1、固定支架2、发光组件3、扩散罩4、端盖5和连接条6,其中,扩散罩4与灯体1连接,以在扩散罩4和灯体1之间形成一个收容空间,用以收容发光组件3和固定支架2,端盖5套设在组合灯具100的两端,以提高线性灯具的密封效果,发光组件3与固定支架2的一侧插接连接,固定支架2远离发光组件3的一侧与灯体1插接连接,使得固定支架2连接灯体1和发光组件3,并将发光组件3安装在灯体1上,发光组件3发出的光线穿过扩散罩4向外射出。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灯体1设有收容槽13,固定支架2的边缘卡持在收容槽13内,固定支架2远离灯体1的一侧设有容置腔24,发光组件3收容在该容置腔24内,以实现发光组件3与固定支架2的插接连接。
具体的,灯体1包括顶板17和位于顶板17下方的抵接边14,抵接边14与顶板17平行设置,收容槽13设于顶板17和抵接边14之间,抵接边14设有两个且分设于顶板17的两侧,固定支架2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抵接边14抵接。顶板17设于灯体1远离灯罩的一侧,且呈长条状设置,抵接边14呈长条状设置并在长边方向上与顶板17相对设置,固定支架2包括呈长条状设置的插接板21,且插接板21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收容在两个收容槽13内,使得插接板21能够与抵接边14抵接,避免固定支架2从灯体1上脱落。
固定支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筋22和第二支撑筋23,第一支撑筋22设有朝向第二支撑筋23延伸的第一自由端221,第二支撑筋23设有朝向第一支撑筋22延伸的第二自由端231,发光组件3设于第一支撑筋22和第二支撑筋23之间,且发光组件3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自由端221和第二自由端231抵接。具体的,第一支撑筋22和第二支撑筋23均自插接板21朝向远离灯体1的一侧延伸,第一自由端221设于第一支撑筋22远离插接板21的一端并与第一支撑筋22呈钝角设置,第二自由端231设于第二支撑筋23远离插接板21的一端并与第二支撑筋23呈钝角设置,第一支撑筋22、第一自由端221、第二支撑筋23、第二自由端231和插接板21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24。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自由端221可以垂直于第一支撑筋22设置,第二自由端231也可以垂直于第二支撑筋23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第一自由端221和第二自由端231上均设有斜面,使灯珠31发出的部分光线能够经过斜面的反射向外射出,提高了组合灯具100的出光效果,避免光线朝向其它方向射出。具体的,斜面设于第一自由端221远离插接板21的一侧面,且自第一自由端221远离第一支撑筋22的一端朝向第一支撑筋22倾斜延伸。
发光组件3包括灯珠31和电路板32,灯珠31设于电路板32远离灯体1的一侧并与电路板32电性连接,电路板32向灯珠31供电,使得灯珠31向外射出光线,电路板32与容置腔24相对应设置,电路板32在短边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支撑筋22与第二支撑筋23之间的距离,且大于第一自由端221与第二自由端231之间的距离,使得电路板32能够收容在容置腔24内且无法从容置腔24内脱落。
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3设有四个,固定支架2上的容置腔24相对应的设有四个,发光组件3收容在容置腔24内,由于相邻两个发光组件3之间至少隔有一个第一支撑筋22,一个第二支撑筋23,增加了相邻两个发光组件3之间的爬电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组件3和收容槽13可以设有多个,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4、图6和图7所示,灯体1设有连接槽162,连接条6部分收容在连接槽162内并与灯体1可拆卸连接,以连接相邻两个灯体1。具体的,灯体1包括连接部16,连接槽162开设在连接部16上,连接部16设于顶板17相对的两侧边,且连接部16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7的延伸方向相同,连接槽162自连接部16远离灯罩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连接条6的一端收容在灯体1的连接槽162内并与灯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收容在与该灯体1相邻的灯体1的连接槽162内并固定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灯体1之间的连接。
组合灯具100还包括固定件7,连接部16包括通孔,通孔与连接槽162连通,连接条6上开设有安装孔61,固定件7穿过安装孔61和通孔,以连接连接条6和灯体1。具体的,通孔自连接槽162的底部朝向灯罩方向延伸,连接条6收容在连接槽162内并与连接槽162的底部抵接,同时使得安装孔61与通孔相对应,并通过固定件7将连接条6固定安装在灯体1上。优选的,固定件7为螺钉。
连接条6呈直板状设置,在短边方向上,连接条6的尺寸与连接槽162的尺寸相匹配,使得连接条6能够插入连接槽162并固定在连接槽162内,安装孔61设有四个,且分别设于连接条6的两端,相对应的,通孔在连接槽162内也设有四个,分别位于连接槽162的两端,以与安装孔61相对应,连接条6的两端分别收容在相邻的两个灯体1内,以连接相邻的两个灯体1。在连接时,相邻两个灯体1相对的端部可以抵接设置,以减小两个灯体1之间的间隙,避免在连接处出现暗区,提高了线性灯具的外观。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灯体1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条6固定连接,且在连接条6上设有四个安装孔61,以提高两个灯体1的连接诶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灯体1之间可以通过一个、三个或更多数量的连接条6进行连接,安装孔61可以仅在连接条6的两端各设一个,或者在连接条6上设置其它数量的安装孔61,只要能够实现连接条6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灯体1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连接部16还包括凸筋161,凸筋161自连接槽162的侧壁朝向连接槽162内延伸,凸筋161设有两个,以分别设于连接槽162的两侧壁上,两个凸筋161相对设置,在灯体1的短边方向上,两个凸筋161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槽162的距离,使得连接条6在收容在连接槽162内时,避免连接条6从连接槽162中滑出,实现对连接条6的初步限制定位。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组合灯具100还包括扩散罩4,扩散罩4靠近灯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槽41,灯体1对应设有固定边12,固定边12卡持在固定槽41内,以连接扩散罩4和灯体1。具体的,扩散罩4靠近灯体1的一侧还设有组装部42,灯体1相对应的设有安装槽11,灯体1还包括与顶板17连接的侧板18,侧板18设有相对的两个,且两个侧板18均垂直于顶板17设置,固定边12相对应的设有两个,且固定板自侧板18相对延伸,以在固定板和侧板18之间形成安装槽11,固定槽41自扩散罩4的外侧面向内延伸,且扩散罩4自固定槽41朝向灯体1方向延伸以形成组装部42,当固定边12收容在固定槽41内时,组装部42收容在安装槽11内并与安装槽11的内壁抵接,提高了扩散罩4和灯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6和图8所示,组合灯具100还包括端盖5,端盖5上设有端孔51,灯体1内设有固定柱15,端盖5罩设在灯体1和扩散罩4的端部,固定件7穿过端孔51与固定柱15锁紧连接。具体的,端盖5包括围设在端盖5最外侧的遮盖边54,遮盖边54的尺寸与灯体1和扩散罩4连接后的尺寸相匹配,使得端盖5罩设在灯体1的端部时,遮盖边54能够遮盖灯体1和扩散罩4,以提高灯体1和扩散罩4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实现组合灯具100的密封。固定柱15设于连接部16的旁侧,并与连接槽162相背设置,固定柱15上设有固定孔151,使得固定件7在穿过端孔51后能够伸入固定孔151内,以将端盖5锁紧固定在灯体1的端部。优选的,端盖5为乳白色透明材料制成,以提高光的利用率,同时避免组合灯具100在端盖5处出现暗区。
本实施例中,端盖5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主体的两端,以将组合灯具100进行密封,固定柱15和端孔51相对应的设有两个,提高端盖5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柱15和端孔5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端盖5上设有连接孔52,连接孔52与连接槽162相对应,以供收容连接条6,端盖5上还设有若干个自端盖5朝向灯体1方向伸出的限位块53,限位块53分别与灯罩和固定支架2抵接。具体的,连接孔52的形状与连接条6的形状相匹配,使得连接条6能够穿过连接孔52与灯体1连接,连接孔52与端孔51相邻设置,且连接孔52也设有两个。
限位块53自端盖5朝向灯体1方向延伸,且限位块53与遮盖边54之间设有抵接槽55,当端盖5与灯体1连接时,扩散罩4和灯体1的边收容在抵接槽55内,并通过限位块53限制扩散罩4和灯体1移动,使得灯体1和扩散罩4保持连接状态。优选的,限位块53设有六个,其中五个用于保持扩散罩4与端盖5抵接,另外一个用于保持灯体1与端盖5抵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块53的数量和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导轨线性灯200,安装在导轨上并用于照明。轨道线性灯包括导轨、电源盒9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组合灯具100,电源盒9包括锁扣件91和连接轴92,锁扣件91伸入导轨内,以与导轨连接,连接轴92上设有定位块924,灯体1上设有定位孔172,定位块924收容在定位孔172内,使得电源盒9与组合灯具100定位连接。
具体的,导轨固定安装在安装面上,导轨和组合灯具100通过电源盒9进行连接,锁扣件91固定安装于电源盒9靠近导轨的一侧并自电源盒9向外伸出,锁扣件91远离电源盒9的一端伸入导轨内并与导轨可拆卸连接,以将电源盒9固定在导轨上,锁扣件91的具体结构以及与导轨的配合关系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计,只要能够实现将电源盒9可拆卸的连接在导轨上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连接轴92设于电源盒9靠近组合灯具100的一侧,连接轴92包括抵接端921和连接端923,其中,抵接端921收容在电源盒9内并与电源盒9限位连接,使得连接轴92无法从电源盒9中脱落,连接端923自电源盒9朝向组合灯具100的方向伸出,并与组合灯具100定位连接。具体的,电源盒9内设有卡块93,抵接端921上开设有与卡块93相对应的卡槽922,抵接端921收容在电源盒9内并使得卡块93收容在卡槽922内,实现连接轴92与电源盒9的限位连接。连接端923上设有定位块924,灯体1的顶板17上设有定位孔172,连接轴92与顶板17抵接时,定位块924收容在定位孔172内,以实现电源盒9与灯体1的定位,其中,顶板17上设有第一穿孔171,连接轴92上设有与第一穿孔171相对应的第二穿孔925,固定件7依次穿过第二穿孔925和第一转孔,以将电源盒9固定在灯体1上。
此外,电源盒9内还设有PCB板,连接轴92上设有穿线孔926,顶板17上设有线缆孔173,PCB板与导轨电连接,且线缆的一端与PCB板电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926和线缆孔173与发光组件3连接,以实现对发光组件3供电。
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上设有与线缆孔173和定位孔172相对应的组装孔25,使得当固定件7穿过第一穿孔171后能够收容在组装孔25内,避免固定件7与固定支架2抵接,线缆穿过线缆孔173并穿过组装孔25后与发光组件3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上可以不设置组装孔25,只要能够实现灯体1与电源盒9定位连接,线缆能够实现对发光组件3进行供电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定位块924设有两个,定位孔172相对应的设有两个,第一穿孔171设有两个,第二穿孔925相对应的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块924之间的连线垂直与两个第二穿孔925的连线,使得连接轴92与顶板17的连接更精确和稳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块924和定位孔172以及第一穿孔171和第二穿孔92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只要能够实现电源盒9与灯体1的定位连接即可,此处对定位块924、定位孔172、第一穿孔171和第二穿孔925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电源盒9设有两个,线缆孔173相对应的设有两个,提高了组合灯具100与导轨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盒9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或更多数量,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3至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吸顶线性灯300,安装在安装面上并用于照明。吸顶线性灯300包括吸顶支架8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组合灯具100,吸顶支架8包括吸顶部81和安装部82,吸顶部81与安装面固定连接,安装部82包括弯折部821,灯体1包括伸入连接槽162内的凸筋161,凸筋161与弯折部821相配合,使得组合灯具100与吸顶支架8卡扣连接。
具体的,吸顶部81上设有两个锁紧孔812,固定件7穿过锁紧孔812与安装面连接,以将吸顶部81固定安装在安装面上,安装部82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吸顶部81的两端,且安装部82与吸顶部8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优选的,吸顶部81上还设有加固条813,以提高吸顶部81的连接强度。
安装部82包括弯折部821,弯折部821设于安装部82远离吸顶部81的一端,且弯折部821自安装部82先向内弯折,随后朝向吸顶部81方向延伸,即,两个安装部82的弯折部821先朝向相对的方向弯折,随后均朝向吸顶部81方向延伸,具体的,两个弯折部821之间的距离与灯体1上两个连接部16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使得弯折部821能够套设在凸筋161上,以实现吸顶支架8与灯体1的连接。连接时,将吸顶部81固定在安装面上,随后将组合灯具100的灯体1朝向吸顶支架8方向挤压,安装部82变形,使得凸筋161能够收容在弯折部821内。优选的,吸顶支架8设有两个,分别设于组合灯具100的两端,以提高组合灯具100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灯具100通过在固定支架2上设置收容发光组件3的容置腔24,简化了发光组件3在灯具上的连接方式,增大了相邻两个光源板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了灯具的生产成本;通过在相邻两个组合灯具100之间设置连接条6,并使得连接条6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组合灯具100的连接槽162内与灯具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线性灯具的便捷连接,提高了灯具的均匀照明;通过在组合灯具100上设置吸顶支架8,实现了组合灯具100的吸顶安装,并简化了组合灯具100的安装方式;通过在组合灯具100上设置电源盒9,实现了组合灯具100的导轨安装,提高了组合灯具100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1)、固定支架(2)、发光组件(3)和连接条(6),所述固定支架(2)连接所述灯体(1)和所述发光组件(3),所述灯体(1)设有收容槽(13),所述固定支架(2)的边缘卡持在所述收容槽(13)内,所述固定支架(2)远离所述灯体(1)的一侧设有供收容所述发光组件(3)的容置腔(24),所述灯体(1)设有连接槽(162),所述连接条(6)部分收容在所述连接槽(162)内并与所述灯体(1)可拆卸连接,以连接相邻两个灯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筋(22)和第二支撑筋(23),所述第一支撑筋(22)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筋(23)延伸的第一自由端(221),所述第二支撑筋(23)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筋(22)延伸的第二自由端(231),所述发光组件(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筋(22)和所述第二支撑筋(23)之间,且所述发光组件(3)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自由端(221)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3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包括顶板(17)和位于所述顶板(17)下方的抵接边(14),所述抵接边(14)与所述顶板(17)平行设置,所述收容槽(13)设于所述顶板(17)和所述抵接边(14)之间;所述抵接边(14)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顶板(17)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2)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所述抵接边(14)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还设有与所述连接槽(162)连通的通孔,所述组合灯具(100)还包括固定件(7),所述连接条(6)上开设有安装孔(61),所述固定件(7)穿过所述安装孔(61)和所述通孔,以连接所述连接条(6)和所述灯体(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6)呈直板状设置,所述安装孔(61)设有四个,且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条(6)的两端,以连接相邻的两个灯体(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灯具(100)还包括扩散罩(4),所述扩散罩(4)靠近所述灯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槽(41),所述灯体(1)对应设有固定边(12),所述固定边(12)卡持在所述固定槽(41)内,以连接所述扩散罩(4)和所述灯体(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灯具(100)还包括端盖(5)和固定件(7),所述端盖(5)上设有端孔(51),所述灯体(1)内设有固定柱(15),所述端盖(5)罩设在所述灯体(1)和所述扩散罩(4)的端部,所述固定件(7)穿过所述端孔(51)与所述固定柱(15)锁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5)上设有连接孔(52),所述连接孔(52)与所述连接槽(162)相对应,以供收容所述连接条(6),所述端盖(5)上还设有若干个自所述端盖(5)朝向所述灯体(1)方向伸出的限位块(53),所述限位块(53)分别与所述扩散罩(4)和所述固定支架(2)抵接。
9.一种导轨线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电源盒(9)和与所述电源盒(9)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灯具(100),所述电源盒(9)包括锁扣件(91)和连接轴(92),所述锁扣件(91)伸入所述导轨内,以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连接轴(92)上设有定位块(924),所述灯体(1)上设有定位孔(172),所述定位块(924)收容在所述定位孔(172)内,使得所述电源盒(9)与所述组合灯具(100)定位连接。
10.一种吸顶线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顶支架(8)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灯具(100),所述吸顶支架(8)包括吸顶部(81)和安装部(82),所述吸顶部(81)与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82)包括弯折部(821),所述灯体(1)包括伸入所述连接槽(162)内的凸筋(161),所述凸筋(161)与所述弯折部(821)相配合,使得所述组合灯具(100)与所述吸顶支架(8)卡扣连接。
CN202223511727.5U 2022-12-28 2022-12-28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Active CN218883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1727.5U CN218883852U (zh) 2022-12-28 2022-12-28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1727.5U CN218883852U (zh) 2022-12-28 2022-12-28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3852U true CN218883852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6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1727.5U Active CN218883852U (zh) 2022-12-28 2022-12-28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3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3973B (zh) Led平板灯及其组装方法、照明方法
CN210624266U (zh) 一种橱柜灯
CN218883852U (zh)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CN211146154U (zh) 线条灯以及线条灯系统
CN211694443U (zh) 线性拼接灯
WO2024000993A1 (zh) 灯具及其发光组件
CN209944049U (zh) 无缝出光快接硬灯条
CN207893446U (zh) Led应急灯泡
CN214249301U (zh) 防水灯具
CN212777049U (zh) 一种嵌入式灯体
CN211694442U (zh) 照明装置及直线拼接灯具
CN210107115U (zh) 一种多元化出光的照明灯具
KR102118890B1 (ko) 착탈형 led 조명장치
CN218095713U (zh) 一种路灯
CN215112147U (zh) 一种led线条灯
CN220321092U (zh) 一种插接式模块化组装灯具
CN211780409U (zh) 一种led灯
CN210740040U (zh) L形型材连接结构及l型转角led灯
CN215061798U (zh) 一种语音交互式发光模块
CN215259458U (zh) 面板灯
KR101641126B1 (ko) Led 면발광 등기구
CN216868285U (zh) 台阶灯
CN216868333U (zh) 教室灯
CN219606886U (zh)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CN219063261U (zh) 吸顶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