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3543U - 承载支架 - Google Patents

承载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3543U
CN218883543U CN202223489581.9U CN202223489581U CN218883543U CN 218883543 U CN218883543 U CN 218883543U CN 202223489581 U CN202223489581 U CN 202223489581U CN 218883543 U CN218883543 U CN 218883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onnecting plate
extension
carrying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95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妙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JIACHENG PHOTOGRAPH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JIACHENG PHOTOGRAPH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JIACHENG PHOTOGRAPH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JIACHENG PHOTOGRAPH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95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3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3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3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支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承载支架,承载支架包括承载部、底座以及固定件,承载部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用于承载待承载物,底座远离承载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设的穿设通孔,承载部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进并与固定件为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固定件穿过穿设通孔,并穿设在螺纹孔内,且与螺纹孔为螺纹连接。本申请的承载支架既可以组装为一个整体结构,以便于承载支架为待承载物提供支撑作用;也可以拆分为多个部件,以便于用户随身携带承载支架移动。

Description

承载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承载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必需品。大家在茶余饭后常常会使用手机看新闻、聊天、玩游戏或者拍照,如果一直采用手持的方式使用手机看新闻,时间久了容易造成人手的疲劳,采用手持的方式使用手机拍照,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也不会很好。为了使人们可以更加舒适地使用手机,现有技术中已经生产制造出可以代替人手的承载支架,人们使用手机时,可直接将手机放置于承载支架上,承载支架为手机提供支撑作用,从而使人们可以以更加舒适的方式使用手机。
现有技术中的承载支架为了保证支撑效果,大部分都是采用固定结构制成的,但是这种设计使承载支架整体的体积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承载支架不便于随身携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承载支架,承载支架包括承载部、底座以及固定件,承载部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并用于承载待承载物,底座远离承载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设的穿设通孔,承载部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供固定件穿进并与固定件为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固定件穿过穿设通孔,并穿设在螺纹孔内,且与螺纹孔为螺纹连接。
可选地,承载支架还包括用于驱动固定件与螺纹孔连接和分离的拆装件,底座远离承载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拆装件相适配的放置槽,拆装件能够嵌入放置槽内。
可选地,放置槽的一侧设置有取物槽,取物槽设置在底座远离承载部的端面上,取物槽与放置槽连通。
可选地,承载部包括承载件和连接件,承载件设置在底座和连接件之间,螺纹孔设置在承载件第一端的端面上,连接件与承载件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件的第二端上,连接件用于连接待承载物。
可选地,承载件包括承载本体和承载连接体,螺纹孔设置在承载本体第一端的端面上,承载连接体设置在承载本体第二端的一侧;承载连接体包括承载连接本体、第一承载连接板和第二承载连接板,承载连接本体与承载本体固定连接,第一承载连接板和第二承载连接板间隔设置在承载连接本体远离承载本体的表面上;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待连连接体,连接本体用于连接待承载物,待连连接体设置在连接本体靠近承载本体第二端的一侧,待连连接体包括待连连接本体和待连连接板,待连连接本体与连接本体固定连接,待连连接板设置在待连连接本体远离连接本体的表面上,且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和第二承载连接板之间;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螺杆和第一固定本体,第一固定本体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远离待连连接板的一侧,第一固定螺杆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固定本体内,且与第一固定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杆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承载连接板和待连连接板,并穿设在第二承载连接板内,且与第二承载连接板为螺纹连接,第一固定本体靠近第一承载连接板的表面能够与第一承载连接板远离待连连接板的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承载部包括承载件和延长件,承载件设置在延长件与底座之间,螺纹孔设置在承载件第一端的端面上,延长件的第一端与承载件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件的第二端上;承载部还包括连接件,延长件设置在承载件与连接件之间,连接件与延长件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延长件的第二端上,连接件用于连接待承载物。
可选地,承载件包括承载本体和承载连接体,螺纹孔设置在承载本体第一端的端面上,承载连接体设置在承载本体第二端的一侧;承载连接体包括承载连接本体、第一承载连接板和第二承载连接板,承载连接本体与承载本体固定连接,第一承载连接板和第二承载连接板间隔设置在承载连接本体远离承载本体的表面上;延长件包括延长本体和第一延长连接体,第一延长连接体设置在延长本体靠近承载本体第二端的一侧,第一延长连接体包括第一延长连接本体和第一延长连接板,第一延长连接本体与延长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延长连接板设置在第一延长连接本体远离延长本体的表面上,且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和第二承载连接板之间;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螺杆以及第二固定本体,第二固定本体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远离第一延长连接板的一侧,第二固定螺杆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二固定本体内,且与第二固定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螺杆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承载连接板和第一延长连接板,并穿设在第二承载连接板内,且与第二承载连接板为螺纹连接,第二固定本体靠近第一承载连接板的表面能够与第一承载连接板远离第一延长连接板的表面相贴合;延长件还包括第二延长连接体,第二延长连接体设置在延长本体远离第一延长连接体的一侧,第二延长连接体包括第二延长连接本体、第二延长连接板以及第三延长连接板,第二延长连接本体与延长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延长连接板和第三延长连接板间隔设置在第二延长连接本体远离延长本体的表面上;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待连连接体,连接本体用于连接待承载物,待连连接体设置在连接本体靠近第二延长连接体的一侧,待连连接体包括待连连接本体和待连连接板,待连连接本体与连接本体固定连接,待连连接板设置在待连连接本体远离连接本体的表面上,且位于第二延长连接板和第三延长连接板之间;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包括第三固定螺杆和第三固定本体,第三固定本体位于第二延长连接板远离待连连接板的一侧,第三固定螺杆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三固定本体内,且与第三固定本体固定连接,第三固定螺杆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二延长连接板和待连连接板,并穿设在第三延长连接板内,且与第三延长连接板为螺纹连接,第三固定本体靠近第二延长连接板的表面能够与第二延长连接板远离待连连接板的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延长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冷靴转接件的螺丝安装孔,冷靴转接件的输入端能够穿设在螺丝安装孔内,且与螺丝安装孔的孔壁为螺纹连接。
可选地,承载支架还包括卡扣件,卡扣件上设置有套设通槽和搭载通槽,搭载通槽设置在套设通槽的一侧,卡扣件嵌套在承载件的外周,承载件位于套设通槽内,承载件的外周面与套设通槽的槽壁相贴合;卡扣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缺口,第一限位缺口与套设通槽连通,第一限位缺口相对的两侧壁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卡扣件用于搭载待搭载物,待搭载物嵌入搭载通槽内,卡扣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缺口,第二限位缺口与搭载通槽连通,第二限位缺口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条,两个限位条相对设置,待搭载物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供限位条嵌入的限位槽,限位条的上表面能够与限位槽的槽顶相抵接,限位条的外侧壁能够与限位槽的槽壁相贴合;两个限位槽的槽壁上均设置有可弹性形变的限位凸起,两个限位条相互靠近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供限位凸起嵌入的限位凹槽,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相适配,限位凸起能够嵌入限位凹槽内。
可选地,承载支架还包括防滑垫,防滑垫固定连接在底座远离承载部的表面上,防滑垫上设置有与放置槽对应的放置通孔以及与取物槽对应的取物通孔。
本申请提供的承载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承载支架既可以组装为一个整体结构,也可以拆分为多个部件,需承载待承载物时,首先将穿设通孔与螺纹孔对齐,然后将固定件与穿设通孔对齐,接着驱动固定件穿过穿设通孔,并旋进螺丝孔内,以使承载部和底座实现固定连接,此时承载支架便可以为待承载物提供支撑作用。需随身携带承载支架移动时,驱动固定件从螺丝孔内向外旋出,从穿设通孔内向外脱出,以使承载部和底座实现分离,从而便于用户随身携带承载支架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连接件为磁吸盘,且承载部未含有延长件的情况下承载支架在一个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连接件为磁吸盘,且承载部未含有延长件的情况下承载支架在另一个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连接件为磁吸盘,且承载部未含有延长件的情况下承载支架在又一个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连接件为带有螺丝接口的转换座,且承载部未含有延长件的情况下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连接件为磁吸盘,且承载部包含有延长件的情况下承载支架搭载有冷靴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连接件为磁吸盘,且承载部包含有延长件的情况下承载支架未搭载有冷靴转接件在一个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连接件为磁吸盘,且承载部包含有延长件的情况下承载支架未搭载有冷靴转接件并在另一个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本体的剖视简易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0、承载部;110、承载件;111、承载本体;1111、第一承载段;1112、第二承载段;11121、固定孔;1113、固定销;112、承载连接体;1121、承载连接本体;1122、第一承载连接板;1123、第二承载连接板;120、连接件;121、连接本体;122、待连连接体;1221、待连连接本体;1222、待连连接板;130、延长件;131、延长本体;132、第一延长连接体;1321、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2、第一延长连接板;133、第二延长连接体;1331、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2、第二延长连接板;1333、第三延长连接板;134、螺丝安装孔;200、底座;210、取物槽;300、固定件;400、拆装件;500、第一固定部;510、第一固定螺杆;520、第一固定本体;600、第二固定部;610、第二固定螺杆;620、第二固定本体;700、第三固定部;710、第三固定螺杆;720、第三固定本体;800、卡扣件;810、搭载通槽;820、第一限位缺口;830、限位条;840、限位凹槽;900、防滑垫;1000、待承载物;1100、待搭载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必需品。大家在茶余饭后常常会使用手机看新闻、聊天、玩游戏或者拍照,如果一直采用手持的方式使用手机看新闻,时间久了容易造成人手的疲劳,采用手持的方式使用手机拍照,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也不会很好。为了使人们可以更加舒适地使用手机,现有技术中已经生产制造出可以代替人手的承载支架,人们使用手机时,可直接将手机放置于承载支架上,承载支架为手机提供支撑作用,从而使人们可以以更加舒适的方式使用手机。现有技术中的承载支架为了保证支撑效果,大部分都是采用固定结构制成的,但是这种设计使承载支架整体的体积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
参照图1和图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支架,承载支架包括承载部100、底座200以及固定件300,承载部100设置在底座200的上方,并用于承载待承载物1000,底座200远离承载部100的端面上设置有供固定件300穿设的穿设通孔,承载部100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供固定件300穿进并与固定件300为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固定件300穿过穿设通孔,并穿设在螺纹孔内,且与螺纹孔为螺纹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承载物1000为手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待承载物1000还可以为平板或者相机等设备;固定件300为内六角螺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300还可以为内四角螺钉。此外,底座200和承载部100均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如此设计既减轻了整个承载支架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承载支架的制造成本。具体应用中,本申请的承载支架既可以组装为一个整体结构,也可以拆分为多个部件,需承载待承载物1000时,首先将穿设通孔与螺纹孔对齐,然后将固定件300与穿设通孔对齐,接着驱动固定件300穿过穿设通孔,并旋进螺丝孔内,以使承载部100和底座200实现固定连接,此时承载支架便可以为待承载物1000提供支撑作用。需随身携带承载支架移动时,驱动固定件300从螺丝孔内向外旋出,从穿设通孔内向外脱出,以使承载部100和底座200实现分离,从而便于用户随身携带承载支架移动。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支架还包括用于驱动固定件300与螺纹孔连接和分离的拆装件400,底座200远离承载部100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拆装件400相适配的放置槽,拆装件400能够嵌入放置槽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拆装件400为六角扳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固定件300为其他类型的螺钉时,拆装件400还可以为与之相配套的扳手。放置槽的形状与六角扳手的形状相同。设置的放置槽便于放置拆装件400,从而便于随时组装和拆卸承载支架,避免了组装和拆卸承载支架时出现找不到拆装件400的情况。
参照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放置槽的一侧设置有取物槽210,取物槽210设置在底座200远离承载部100的端面上,取物槽210与放置槽连通。在本可选方式中,取物槽210的形状为长方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取物槽210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样式。设置的取物槽210便于用户从放置槽内取出拆装件400,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参照图2,在本可选方式中,承载支架还包括防滑垫900,防滑垫900固定连接在底座200远离承载部100的表面上,防滑垫900上设置有与放置槽对应的放置通孔以及与取物槽210对应的取物通孔。防滑垫900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质制成,并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底座200实现固定连接。设置的防滑垫900提高了整个承载支架的防滑能力,降低了承载支架在放置面上发生滑动的可能性。
参照图1、图2和图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承载部100包括承载件110和连接件120,承载件110设置在底座200和连接件120之间,螺纹孔设置在承载件110第一端的端面上,连接件120与承载件110的第二端枢接,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件110的第二端上,连接件120用于连接待承载物10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为磁吸盘,磁吸盘内部设置有可实现磁吸功能的磁铁,磁吸盘的外壳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其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该连接件120可磁吸带有magsafe的手机或者带有magsafe磁吸功能的手机壳,此时待承载物1000为带有magsafe的手机或者带有magsafe磁吸功能的手机壳;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还可以为带有螺丝接口的转换座,螺丝接口中的螺纹为1/4-20UNC通用相机螺纹,从而可在该转换座上安装微单相机,大大提高了承载支架的适用范围,此时待承载物1000为微单相机。此外,连接件1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件110的第二端的这种设计便于使待承载物1000在预设范围内转动,从而便于待承载物1000在不同需求场景下进行工作。
参照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件110包括承载本体111和承载连接体112,螺纹孔设置在承载本体111第一端的端面上,承载连接体112设置在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承载连接体112包括承载连接本体1121、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承载连接本体1121与承载本体111固定连接,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间隔设置在承载连接本体1121远离承载本体111的表面上,且均与承载连接本体112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
连接件120包括连接本体121和待连连接体122,连接本体121用于连接待承载物1000,待连连接体122设置在连接本体121靠近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待连连接体122包括待连连接本体1221和待连连接板1222,待连连接本体1221与连接本体121固定连接,待连连接板1222设置在待连连接本体1221远离连接本体121的表面上,且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之间。
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一固定部500,第一固定部500包括第一固定螺杆510和第一固定本体520,第一固定本体520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待连连接板1222的一侧,第一固定螺杆510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固定本体520内,且与第一固定本体52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杆5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待连连接板1222,并穿设在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且与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为螺纹连接,如此设计可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绕第一固定螺杆510的轴线在预设范围内转动;第一固定本体520靠近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的表面能够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待连连接板1222的表面相贴合,如此设计可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稳定地停留在指定位置。
具体应用中,当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调整至指定位置,并需相对于承载件110保持静止时,驱动第一固定螺杆510向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部移动,直至使第一固定本体520靠近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的表面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待连连接板1222的表面相贴合为止,如需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能够更加稳定地停留在指定位置,只需继续驱动第一固定螺杆510向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部移动,通过上述操作可使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均向靠近待连连接板1222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更加稳固地停留在指定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承载连接板,第三承载连接板与承载连接本体1121固定连接;待连连接板1222设置为两个,两个待连连接板1222中的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三承载连接板之间,另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位于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和第三承载连接板之间,第一固定螺杆510依次穿过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两个待连连接板1222中的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第三承载连接板以及另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并穿设在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且与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为螺纹连接。如此设计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能够更加稳定地停留在指定位置。
参照图5至图9,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承载部100包括承载件110和延长件130,承载件110设置在延长件130与底座200之间,螺纹孔设置在承载件110第一端的端面上,延长件130的第一端与承载件110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件110的第二端上;承载部100还包括连接件120,延长件130设置在承载件110与连接件120之间,连接件120与延长件130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延长件130的第二端上,连接件120用于连接待承载物10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为磁吸盘,磁吸盘内部设置有可实现磁吸功能的磁铁,磁吸盘的外壳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其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该连接件120可磁吸带有magsafe的手机或者带有magsafe磁吸功能的手机壳,此时待承载物1000为带有magsafe的手机或者带有magsafe磁吸功能的手机壳;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还可以为带有螺丝接口的转换座,螺丝接口中的螺纹为1/4-20UNC通用相机螺纹,从而可在该转换座上安装微单相机使用,大大提高了承载支架的适用范围,此时待承载物1000为微单相机。延长件13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件110的第二端上,以及连接件120可转动地设置在延长件130的第二端的这种设计拓宽了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的活动范围,从而更便于待承载物1000在不同需求场景下进行工作。
参照图5至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件110包括承载本体111和承载连接体112,螺纹孔设置在承载本体111第一端的端面上,承载连接体112设置在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承载连接体112包括承载连接本体1121、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承载连接本体1121与承载本体111固定连接,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间隔设置在承载连接本体1121远离承载本体111的表面上,且均与承载连接本体112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
延长件130包括延长本体131和第一延长连接体132,第一延长连接体132设置在延长本体131靠近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第一延长连接体132包括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和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与延长本体131固定连接,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设置在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远离延长本体131的表面上,且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之间,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与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
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600,第二固定部600包括第二固定螺杆610和第二固定本体620,第二固定本体620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的一侧,第二固定螺杆610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二固定本体620内,且与第二固定本体62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螺杆6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并穿设在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且与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为螺纹连接,第二固定本体620靠近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的表面能够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的表面相贴合。
延长件130还包括第二延长连接体133,第二延长连接体133设置在延长本体131远离第一延长连接体132的一侧,第二延长连接体133包括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1、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以及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1与延长本体131固定连接,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间隔设置在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1远离延长本体131的表面上,且均与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
连接件120包括连接本体121和待连连接体122,连接本体121用于连接待承载物1000,待连连接体122设置在连接本体121靠近第二延长连接体133的一侧,待连连接体122包括待连连接本体1221和待连连接板1222,待连连接本体1221与连接本体121固定连接,待连连接板1222设置在待连连接本体1221远离连接本体121的表面上,且位于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之间,待连连接板1222与待连连接本体1221为一体成型设计制造。
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700,第三固定部700包括第三固定螺杆710和第三固定本体720,第三固定本体720位于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远离待连连接板1222的一侧,第三固定螺杆710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三固定本体720内,且与第三固定本体720固定连接,第三固定螺杆7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待连连接板1222,并穿设在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内,且与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为螺纹连接,第三固定本体720靠近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的表面能够与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远离待连连接板1222的表面相贴合。
具体应用中,当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调整至指定位置,并需相对于承载件110保持静止时,首先驱动第二固定螺杆610向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部移动,直至使第二固定本体620靠近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的表面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的表面相贴合为止,接着驱动第三固定螺杆710向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内部移动,直至使第三固定本体720靠近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的表面与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远离待连连接板1222的表面相贴合为止;如需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能够更加稳定地停留在指定位置,只需继续驱动第二固定螺杆610向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部移动,驱动第三固定螺杆710向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内部移动,通过上述操作可使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均向靠近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的方向移动,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均向靠近待连连接板1222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更加稳固地停留在指定位置。
参照图5和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件130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冷靴转接件的螺丝安装孔134,冷靴转接件的输入端能够穿设在螺丝安装孔134内,且与螺丝安装孔134的孔壁为螺纹连接。具体的,两个螺丝安装孔134分别设置在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螺丝安装孔134中的螺纹为1/4-20UNC通用相机螺纹,冷靴转接件为摄像器械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设置的螺丝安装孔134便于安装冷靴转接件,从而便于用户在冷靴转接件上安装带有冷靴接口的设备,例如麦克风和补光灯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承载支架的适用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承载连接板,第三承载连接板与承载连接本体1121固定连接;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中的一个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位于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三承载连接板之间,另一个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位于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和第三承载连接板之间,第二固定螺杆610依次穿过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两个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中的一个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第三承载连接板以及另一个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并穿设在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且与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为螺纹连接。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与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延长连接板,第四延长连接板与第二延长连接体133固定连接;待连连接板1222设置为两个,两个待连连接板1222中的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位于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第四延长连接板之间,另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位于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与第四延长连接板之间,第三固定螺杆710依次穿过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两个待连连接板1222中的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第四延长连接板以及另一个待连连接板1222,并穿设在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内,且与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为螺纹连接。如此设计使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能够更加稳定地停留在指定位置。
参照图3、图5和图1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承载支架还包括卡扣件800,卡扣件800上设置有套设通槽和搭载通槽810,搭载通槽810设置在套设通槽的一侧,卡扣件800嵌套在承载件110的外周,承载件110位于套设通槽内,承载件110的外周面与套设通槽的槽壁相贴合;卡扣件8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缺口820,第一限位缺口820与套设通槽连通,第一限位缺口820相对的两侧壁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承载件110中的承载本体111位于套设通槽内,承载本体111的外周面与套设通槽的槽壁相贴合,卡扣件800采用塑胶材质制成,设置的套设通槽和第一限位缺口820便于使卡扣件800稳固地嵌套在承载本体111的外周。
卡扣件800用于搭载待搭载物1100,待搭载物1100嵌入搭载通槽810内,卡扣件8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缺口,第二限位缺口与搭载通槽810连通,第二限位缺口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条830,两个限位条830相对设置,待搭载物1100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供限位条830嵌入的限位槽,限位条830的上表面能够与限位槽的槽顶相抵接,限位条830的外侧壁能够与限位槽的槽壁相贴合。
在本可选方式中,待搭载物1100为蓝牙遥控器,待承载物1000为手机,蓝牙遥控器能够与手机通过蓝牙对手机的拍照操作进行远程控制,如此操作便于用户通过蓝牙遥控器控制放置在承载支架上的手机进行拍照操作,提高了拍照操作的便利性。设置的卡扣件800便于收纳待搭载物1100,降低了待搭载物1100随意放置而导致丢失的可能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待搭载物1100还可以为其他物体。
参照图10,两个限位槽的槽壁上均设置有可弹性形变的限位凸起,两个限位条830相互靠近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供限位凸起嵌入的限位凹槽840,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840相适配,限位凸起能够嵌入限位凹槽内。设置的两个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840加强了待搭载物1100与卡扣件800的连接强度,降低了待搭载物1100与卡扣件800发生自动脱离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11,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承载本体111包括第一承载段1111和第二承载段1112,第一承载段1111设置在第二承载段1112与底座200之间,螺纹孔设置在第一承载段1111上,承载连接体112固定连接在第二承载段1112远离第一承载段1111的端面上;第一承载段1111靠近第二承载段1112的端面上设置有供第二承载段1112穿设的穿设孔,如此设计便于使第二承载段1112在穿设孔内移动,从而调节整个承载本体111的长度,第一承载段11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承载段1111,并穿进穿设孔内的固定销1113,第二承载段1112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供固定销1113穿设的固定孔11121,固定销1113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销1113以第一承载段1111的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如此设计便于在调整好承载本体111的所需长度后使第二承载段1112能够稳定地停留在第一承载段1111上,从而保证连接件120和待承载物1000的稳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本体111还可以为现有市面上常用的伸缩杆,伸缩杆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承载支架既可以组装为一个整体结构,也可以拆分为多个部件,需承载待承载物1000时,首先将穿设通孔与螺纹孔对齐,然后将固定件300与穿设通孔对齐,接着驱动固定件300穿过穿设通孔,并旋进螺丝孔内,以使承载部100和底座200实现固定连接,此时承载支架便可以为待承载物1000提供支撑作用。需随身携带承载支架移动时,驱动固定件300从螺丝孔内向外旋出,从穿设通孔内向外脱出,以使承载部100和底座200实现分离,从而便于用户随身携带承载支架移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承载部(100)、底座(200)以及固定件(300),所述承载部(100)设置在所述底座(200)的上方,并用于承载待承载物(1000),所述底座(200)远离所述承载部(100)的端面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件(300)穿设的穿设通孔,所述承载部(100)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件(300)穿进并与所述固定件(300)为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固定件(300)穿过所述穿设通孔,并穿设在所述螺纹孔内,且与所述螺纹孔为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固定件(300)与所述螺纹孔连接和分离的拆装件(400),所述底座(200)远离所述承载部(100)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拆装件(400)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拆装件(400)能够嵌入所述放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一侧设置有取物槽(210),所述取物槽(210)设置在所述底座(200)远离所述承载部(100)的端面上,所述取物槽(210)与所述放置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00)包括承载件(110)和连接件(120),所述承载件(110)设置在所述底座(200)和所述连接件(120)之间,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10)第一端的端面上,所述连接件(120)与所述承载件(110)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10)的第二端上,所述连接件(120)用于连接所述待承载物(10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10)包括承载本体(111)和承载连接体(112),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承载本体(111)第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承载连接体(112)设置在所述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承载连接体(112)包括承载连接本体(1121)、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所述承载连接本体(1121)与所述承载本体(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间隔设置在所述承载连接本体(1121)远离所述承载本体(111)的表面上;
所述连接件(120)包括连接本体(121)和待连连接体(122),所述连接本体(121)用于连接所述待承载物(1000),所述待连连接体(122)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21)靠近所述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所述待连连接体(122)包括待连连接本体(1221)和待连连接板(1222),所述待连连接本体(1221)与所述连接本体(121)固定连接,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设置在所述待连连接本体(1221)远离所述连接本体(121)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之间;
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一固定部(500),所述第一固定部(500)包括第一固定螺杆(510)和第一固定本体(520),所述第一固定本体(520)位于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螺杆(510)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本体(520)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本体(5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杆(5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并穿设在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且与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本体(520)靠近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的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的表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00)包括承载件(110)和延长件(130),所述承载件(110)设置在所述延长件(130)与所述底座(200)之间,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10)第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延长件(130)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件(110)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10)的第二端上;
所述承载部(100)还包括连接件(120),所述延长件(130)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10)与所述连接件(120)之间,所述连接件(120)与所述延长件(130)的第二端枢接,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延长件(130)的第二端上,所述连接件(120)用于连接所述待承载物(10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10)包括承载本体(111)和承载连接体(112),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承载本体(111)第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承载连接体(112)设置在所述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承载连接体(112)包括承载连接本体(1121)、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所述承载连接本体(1121)与所述承载本体(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间隔设置在所述承载连接本体(1121)远离所述承载本体(111)的表面上;
所述延长件(130)包括延长本体(131)和第一延长连接体(132),所述第一延长连接体(132)设置在所述延长本体(131)靠近所述承载本体(111)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延长连接体(132)包括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和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所述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与所述延长本体(1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设置在所述第一延长连接本体(1321)远离所述延长本体(131)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之间;
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600),所述第二固定部(600)包括第二固定螺杆(610)以及第二固定本体(620),所述第二固定本体(620)位于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所述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螺杆(610)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本体(620)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本体(6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杆(6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和所述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并穿设在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内,且与所述第二承载连接板(1123)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本体(620)靠近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的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承载连接板(1122)远离所述第一延长连接板(1322)的表面相贴合;
所述延长件(130)还包括第二延长连接体(133),所述第二延长连接体(133)设置在所述延长本体(131)远离所述第一延长连接体(132)的一侧,所述第二延长连接体(133)包括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1)、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以及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1)与所述延长本体(1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所述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本体(1331)远离所述延长本体(131)的表面上;
所述连接件(120)包括连接本体(121)和待连连接体(122),所述连接本体(121)用于连接所述待承载物(1000),所述待连连接体(122)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121)靠近所述第二延长连接体(133)的一侧,所述待连连接体(122)包括待连连接本体(1221)和待连连接板(1222),所述待连连接本体(1221)与所述连接本体(121)固定连接,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设置在所述待连连接本体(1221)远离所述连接本体(121)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所述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之间;
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700),所述第三固定部(700)包括第三固定螺杆(710)和第三固定本体(720),所述第三固定本体(720)位于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远离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螺杆(710)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三固定本体(720)内,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本体(7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螺杆(7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和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并穿设在所述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内,且与所述第三延长连接板(1333)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本体(720)靠近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的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延长连接板(1332)远离所述待连连接板(1222)的表面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件(130)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冷靴转接件的螺丝安装孔(134),所述冷靴转接件的输入端能够穿设在所述螺丝安装孔(134)内,且与所述螺丝安装孔(134)的孔壁为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卡扣件(800),所述卡扣件(800)上设置有套设通槽和搭载通槽(810),所述搭载通槽(810)设置在所述套设通槽的一侧,所述卡扣件(800)嵌套在所述承载件(110)的外周,所述承载件(110)位于所述套设通槽内,所述承载件(110)的外周面与所述套设通槽的槽壁相贴合;所述卡扣件(8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缺口(820),所述第一限位缺口(820)与所述套设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限位缺口(820)相对的两侧壁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所述卡扣件(800)用于搭载待搭载物(1100),所述待搭载物(1100)嵌入所述搭载通槽(810)内,所述卡扣件(8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缺口,所述第二限位缺口与所述搭载通槽(810)连通,所述第二限位缺口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条(830),两个所述限位条(830)相对设置,所述待搭载物(1100)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条(830)嵌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条(830)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限位槽的槽顶相抵接,所述限位条(830)的外侧壁能够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相贴合;
两个所述限位槽的槽壁上均设置有可弹性形变的限位凸起,两个所述限位条(830)相互靠近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凸起嵌入的限位凹槽(840),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840)相适配,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嵌入所述限位凹槽(84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防滑垫(900),所述防滑垫(900)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200)远离所述承载部(100)的表面上,所述防滑垫(900)上设置有与所述放置槽对应的放置通孔以及与所述取物槽(210)对应的取物通孔。
CN202223489581.9U 2022-12-22 2022-12-22 承载支架 Active CN218883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9581.9U CN218883543U (zh) 2022-12-22 2022-12-22 承载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9581.9U CN218883543U (zh) 2022-12-22 2022-12-22 承载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3543U true CN218883543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9581.9U Active CN218883543U (zh) 2022-12-22 2022-12-22 承载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3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4772B2 (en) Multifunctional socket
US2021014385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 article
KR101316363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KR10131621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CN218883543U (zh) 承载支架
WO2013115611A2 (ko) 휴대기기 거치대가 구비된 탁상용 조명
CN110784581A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0351269U (zh) 一种手机支架
KR200482202Y1 (ko) 스탠드형 조명 또는 걸이형 조명 또는 휴대용 조명으로 겸용할 수 있는 다용도 조명 장치
CN210920891U (zh) 一种多功能支架
CN207611938U (zh) 摄像装置连接组件
CN204761520U (zh) 手机自拍的固定座
CN206738328U (zh) 一种隐形层板连接件
CN209858917U (zh) 一种手柄灯
KR200356039Y1 (ko) 카메라폰 충전 삼각대
WO2015054924A1 (zh) 一种微型相机
CN210890943U (zh) 电子设备支架自锁开关式分离结构
CN218720506U (zh) 一种适用于潜水相机支架的提把组件
CN208673009U (zh) 一种小型滑槽上手提
CN220797827U (zh) 一种自带电源线的移动电源
CN209817460U (zh) 一种方便调整拉杆连接玻璃夹的吊杆
CN214197836U (zh) 便携支架及电子产品支撑组件
CN216411825U (zh) 一种灯具
CN210310187U (zh) 一种移动终端固定装置
CN218732242U (zh) 用于插头的固定装置及手术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