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0583U - 一种埋植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埋植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0583U
CN218870583U CN202223519244.XU CN202223519244U CN218870583U CN 218870583 U CN218870583 U CN 218870583U CN 202223519244 U CN202223519244 U CN 202223519244U CN 218870583 U CN218870583 U CN 218870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e
wire
line
limiting structure
wi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92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Aesthetics Shangh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92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0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0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0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埋植线,埋植线包括线体、至少一个提拉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所述提拉组件包括锥体和限位结构;所述锥体穿设在所述线体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锥体限定在所述线体上的预设区段内;所述线体包括至少一段空心段,所述空心段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所述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埋植线,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埋植线需要对线体进行打结造成的线体材料疲劳损伤、应力松弛、材料变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埋植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埋植线。
背景技术
在医美领域的微创手术中,埋植线/提拉线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微创缝合、肌体提拉等方面效果良好,可刺激皮肤胶原蛋白的生成,起到紧致肌肤改善质感的效果。埋植线一般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术后无需拆线过程,埋植线可在肌肤中自然降解,深得使用者欢迎。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提拉线,提拉线包括拉线及其两端连接的针头;所述拉线上对称设置两组提升件,所述提升件为喇叭形;所述拉线将两组所述提升件串起,所述两组提升件对称分布在所述拉线中段的两侧,其有益效果是增加提升件,提高提拉效果,刺激皮肤胶原蛋白的新生,达到完美抗衰效果。但该方案还存在以下缺点:该技术方案中,线体上需打结增加横截面面积以限制提升件的大范围滑动,如图1所示,由于线体长期打结,会造成线体材料疲劳使得线体容易断裂,当产品生产完成需要存放一段时间时,会由于存放时间过长,线体疲劳断裂使产品失效。而如果线体不提前打结,待到植入前由使用者操作,则存在打结位置不可控,喇叭体间隔不均匀等问题。此外,由于限制喇叭体的两个结节处距离较长,喇叭体可在此区域内滑动,操作者在植入线材后需要通过皮肤调整喇叭体的位置,以确保与结节处紧密接触,防止其进一步活动才算完成喇叭体的位置固定以及线材放置,植入过程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植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埋植线需要对线体进行打结造成的线体材料疲劳损伤、应力松弛、材料变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埋植线,包括线体、至少一个提拉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所述提拉组件包括锥体和限位结构;所述锥体穿设在所述线体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锥体限定在所述线体上的预设区段内。
进一步的,所述线体包括至少一段空心段,所述空心段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线体包括空心段和分别与所述空心段两端连接的两个实心段,两个所述针头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实心段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提拉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提拉组件沿所述线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提拉组件共用一个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至少有两个相邻的提拉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等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的非等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提拉组件沿所述线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每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提拉组件,其中一组的提拉组件的锥体的朝向与另一组的提拉组件的锥体的朝向相反;其中,所述锥体沿其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的朝向为所述锥体的朝向。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环状突起。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线体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锥体沿其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大端和小端,所述限位结构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锥体小端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小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锥体两侧的两个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锥体沿所述线体延伸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提拉组件中,所述两个限位结构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锥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埋植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空心线材,将锥体串在所述空心线材上;
S2:利用吹塑成型在所述空心线材上形成限位结构;
S3:封闭所述空心线材的两端,并在两端分别连接一针头。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埋植线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通过线体外表面凸出形成限位结构,避免了线打结造成的线体材料疲劳损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线体打结存在的线体应力松弛、材料变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减少了埋植线的失效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结构可以采用吹塑成型工艺等与线体一体成型,降低对线体材料的应力影响,提高使用寿命。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线体打结形成限位,现有技术中打结由松到紧的过程中,会导致最终的结的位置发生偏移,精度较低,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吹塑成型工艺可以使得限位结构提前精准固定,规整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可以通过限位结构的间距、数量等设置,在减少锥体活动空间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产品更易实现多样化。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由于锥体活动空间小,更利于使用时操作者把握铃铛体位置,实现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的制备方法加工精度高,可以实现限位结构和锥体的精准定位,并且操作简单,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埋植线的线体打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埋植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埋植线中提拉组件在线体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埋植线中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埋植线的制备过程中吹塑成型工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线体;20-提拉组件;30-吹塑定型工具;21-锥体;22-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埋植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植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埋植线需要对线体进行打结造成的线体材料疲劳损伤、应力松弛、材料变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思想,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植线,包括线体10、至少一个提拉组件20、以及固定在所述线体10两端的两个针头(图中未标出),所述提拉组件20包括锥体21和限位结构22;所述锥体21穿设在所述线体10上,所述线体10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所述限位结构22,所述限位结构22用于将所述锥体21限定在所述线体上的预设区段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线体10外表面凸出形成限位结构22,避免了线体10打结造成的线体材料疲劳损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线体10打结存在的线体10应力松弛、材料变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减少了埋植线的失效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线体10包括至少一段空心段,所述空心段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所述限位结构22。空心段的线体其外表面更利于凸出形成限位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吹塑成型工艺在空心段线体上的指定位置形成限位结构22,这样限位结构22与线体10一体成型,降低对线体材料的应力影响。
此外,所述线体10还可以包括空心段和分别与所述空心段两端连接的两个实心段(图中未标出),两个所述针头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实心段的端部。将空心段的两端采用实心段封闭,一方面可以避免植入后组织液浸入空心段内部,另一方面,线体10的两端由实心段构成,可以减少端部的直径,便于植入,而且有利于植入后线体端部的打结锚定,以及端部与针头的固定连接等。
优选的,所述锥体21两侧的两个限位结构22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锥体21沿所述线体延伸方向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可以通过设置限位结构22之间的间距,让锥体21只能在两个限位结构22之间的有限空间内移动,即锥体两侧的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锥体的长度,一方面可以在使用时方便调整锥体21的位置,另一方面避免锥体21在线体上的大范围移动导致植入调整过程复杂且定位不精准的问题。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也可以将锥体两侧的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设定为基本等于锥体的长度,两个限位结构此时直接与锥体的两个端面接触,将锥体21固定在限位结构22之间使其无法移动,不留活动空间,这样植入时锥体被完全固定,定位更加快捷,提高植入时的操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提拉组件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提拉组件20沿所述线体10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提拉组件20在线体10上的分布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提拉组件20直接间隔设置在线体10上,此时提拉组件20在线体10上的分布为: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
此外,相邻的两个所述提拉组件20还可以共用一个限位结构22,此时锥体21与限位结构22交替设置,两端为限位结构22,即此时提拉组件20在线体10上的分布为: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中,至少有两个相邻的提拉组件2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限位结构22。即此时提拉组件20在线体10上的分布为: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在两个锥体21之间设置任意数量的限位结构22。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中,所述限位结构22之间可以等距设置,也可以非等距设置。当限位结构22等距设置时,此时锥体21也基本均匀间隔设置在线体10上,使得埋植线的提拉效果更加均匀。当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将限位结构22设置为非等距,例如,当采用“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锥体-限位结构、……”的分布形式时,可以将提拉组件20内部的两个限位结构22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相邻两个提拉组件20之间的间距,即将第一个限位结构和第二个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设置为d1,第二个限位结构与第三个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设置为d2,d1<d2,第三个限位结构与第四个限位结构之间的间距同样设置为d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也可以将d2设置为小于d1,即将提拉组件20内部的两个限位结构22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相邻两个提拉组件20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当限位结构22之间为非等距设置,且线体10上相邻两个锥体21之间有两个或更多的限位结构22时,可以将提拉组件20内部的两个限位结构22之间的锥体21的可活动距离设置为小于未设置锥体21的相邻两个提拉组件20之间的间距。这样有利于植入操作时固定锥体21,方便快速与限位结构22紧密接触,提高操作固定时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锥体21在其对应的两个限位结构22之间的可活动距离小于所述锥体21自身沿所述线体10延伸方向的长度,以减小锥体21的大范围活动。
此外,所述提拉组件20中,所述两个限位结构22之间设置两个或更多的锥体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拉组件20沿所述线体10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每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提拉组件20,其中一组的提拉组件20的锥体21的朝向与另一组的提拉组件20的锥体21的朝向相反;其中,所述锥体21沿其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的朝向为所述锥体21的朝向。即在本方案中,其中一组的提拉组件20靠近线体10的一端,另外一组的提拉组件20靠近线体10的另一端,同组内的提拉组件20的锥体21的朝向相同,不同组的提拉组件20的锥体21的朝向相反,例如其中一组的提拉组件20靠近固定在线体10一端的第一针头,该组内锥体21的大端均朝向第一针头;另外一组的提拉组件20靠近固定在线体10另一端的第二针头,该组内锥体21的大端均朝向第二针头。进一步的,两组提拉组件可以关于线体10的中心点对称设置,当然,两组提拉组件也可以不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对限位结构22的形状不作额外的限定,只要其能起到限制锥体21的运动即可。例如所述限位结构22可以为一环状突起,包括但不限于圆环状突起、椭圆环状突起、三角环状突起、不规则环状突起等等。
此外,所述限位结构22还可以由多个分散的凸起组成,其包括沿所述线体10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凸起的形状也不作额外限定,如图4所示,其截面可以是方形、圆角方形、三角形、梯形、倒刺形、锥形、不规则形等。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线体10上分布的多个限位结构2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限位结构22都设置为圆环状突起,也可以部分设置为圆环状突起,部分设置为椭圆环状突起或上述提到的其他结构。
进一步对,所述锥体21沿其轴向具有一通孔,线体10可以通过该通孔串起锥体21,所述锥体21沿其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大端和小端,所述限位结构22突出所述线体10表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锥体21小端突出所述线体10表面的最小高度,这样是为了让限位结构2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锥体21从限位结构22脱出。本实用新型的锥体21的形状不做额外限定,可以为喇叭体,也可以为圆台结构,还可以是倒刺结构、不规则结构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埋植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空心线材,将锥体串在所述空心线材上;
S2:利用吹塑成型在所述空心线材上形成限位结构,制作限位结构时,可逐个制作,也可以将所有限位结构同时成型;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串好锥体21后,将吹塑定型工具30放置空心线材上需要构建限位结构的位置,然后将空心线材一端密封,另一端通气加压,同时利用吹塑定型工具30对线材进行加热,加热至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其他软化温度,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吹塑定型工具30所在的节段的管壁会被挤压至吹塑定型工具的内表面,待吹塑定型工具30降温冷却后,线材外表面就会向外凸出形成限位结构,然后移除吹塑定型工具30。
S3:接着封闭所述空心线材的两端,并在两端分别连接一针头。封闭后线体的空心段的两侧均为实心段,然后将针头固定在实心段的端部。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埋植线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通过线体外表面凸出形成限位结构,避免了线打结造成的线体材料疲劳损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线体打结存在的线体应力松弛、材料变脆、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减少了埋植线的失效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结构可以采用吹塑成型工艺等与线体一体成型,降低对线体材料的应力影响,提高使用寿命。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线体打结形成限位,现有技术中打结由松到紧的过程中,会导致最终的结的位置发生偏移,精度较低,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吹塑成型工艺可以使得限位结构提前精准固定,规整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可以通过限位结构的间距、数量等设置,在减少锥体活动空间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产品更易实现多样化。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由于锥体活动空间小,更利于使用时操作者把握铃铛体位置,实现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埋植线的制备方法加工精度高,可以实现限位结构和锥体的精准定位,并且操作简单,加工效率高。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埋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体、至少一个提拉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
所述提拉组件包括锥体和限位结构;
所述锥体穿设在所述线体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锥体限定在所述线体上的预设区段内;
所述线体包括至少一段空心段,所述空心段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包括空心段和分别与所述空心段两端连接的两个实心段,两个所述针头分别固定在所述实心段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提拉组件沿所述线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提拉组件共用一个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相邻的提拉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等距设置或非等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沿所述线体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每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提拉组件,其中一组的提拉组件的锥体的朝向与另一组的提拉组件的锥体的朝向相反;
其中,所述锥体沿其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的朝向为所述锥体的朝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环状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线体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沿其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大端和小端,所述限位结构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锥体小端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小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两侧的两个限位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锥体沿所述线体延伸方向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中,所述两个限位结构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锥体。
CN202223519244.X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埋植线 Active CN218870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9244.XU CN21887058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埋植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9244.XU CN21887058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埋植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0583U true CN218870583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6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9244.XU Active CN21887058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埋植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0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37497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array of recessed radially oriented bipolar electrodes
EP1604626B1 (en) A cochlear implant electrode array
JP2001514553A (ja) 逆配置により蝸牛軸周囲に蝸牛刺激装置を埋め込む方法及び移植蝸牛刺激装置
CN218870583U (zh) 一种埋植线
CN105491961A (zh) 用于皮肤提拉或扩张皮肤组织体积的缝合线
KR102070547B1 (ko) 의료용 리프팅 실
KR101490613B1 (ko) 가슴 및 엉덩이 리프팅 시술용 제품 및 그 시술법
CN204931871U (zh) 一种一体式义齿种植体
CN108371568A (zh) 一种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固定装置
US20020083951A1 (en) Implantatble identification marker
KR101277615B1 (ko) 연부조직지지를 위한 수술용 주사바늘과 수술실
EP2702959B1 (en) Filler for removing wrinkles
CN203354698U (zh) 一种股骨种植体
CN104825252A (zh) 股骨柄
CN209957933U (zh) 用于制造柔软性直立人造草丝的喷丝板
KR20180133112A (ko) 리프팅 부재
CN211410607U (zh) 一种新型硅胶负压引流管
CN206630696U (zh) 一种可调整的牙种植体
KR101893259B1 (ko) 질성형용 임플란트
CN202376214U (zh) 一种可降解的肋骨固定器
CN216365413U (zh) 一种埋植线装置
CN214966090U (zh) 一种提拉线
CN109009506A (zh) 一种锥度扣锁种植体植入系统
CN206499535U (zh) 一种种植牙手术用深度止停器
CN218279879U (zh) 一种美容提拉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