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8158U -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8158U
CN218868158U CN202222887822.9U CN202222887822U CN218868158U CN 218868158 U CN218868158 U CN 218868158U CN 202222887822 U CN202222887822 U CN 202222887822U CN 218868158 U CN218868158 U CN 218868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s
mounting
photovoltaic
switching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878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春平
周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878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8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8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8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其中所涉及的光伏支架包括:桩柱、斜梁、以及将所述斜梁连接至所述桩柱顶部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本体、第一转接轴以及第二转接轴,所述转接本体经由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斜梁经由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转接本体,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支架的具体结构,在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场景中,通过转接组件与桩柱、斜梁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光伏发电系统能够较好的匹配其所安装的地理环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环保而且可再生的能源,与传统煤电能源相比,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节约社会资源,因此近年来光伏发电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不少光伏电站建造及运营者开始探索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在中西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这里气候干燥,降雨量极少,日光直接照射的时间很长,而这些地区恰恰也是中国受风沙侵袭最严重的地区,“光伏治沙”模式即能够较好的适应中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然在中国西北地区或类似这种地理环境的区域内,荒漠、山丘的地面起伏大,现有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支架角度一般不能调节,这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度不能很好的和荒漠、山丘的起伏趋势匹配,从而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在一些现有的改进技术中,虽然有些光伏支架能够实现一定角度的调整,但这类光伏支架也只能实现一个方向倾斜角度的调节,即这类光伏支架对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的提高程度有限。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光伏支架,其包括:桩柱、斜梁、以及将所述斜梁连接至所述桩柱顶部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本体、第一转接轴以及第二转接轴,所述转接本体经由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斜梁经由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转接本体,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进一步,所述转接本体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转接板以及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下转接板,所述上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斜梁,所述下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上转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下转接板所在平面。
进一步,所述桩柱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同一侧边缘以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所述下转接板一一转动配合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内侧。
进一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第一转接轴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下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转接孔,所述第一转接轴为穿过两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两所述第一转接孔的第一螺杆。
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下转接板上还开设有弧形孔,相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孔配合的配合孔,所述转接组件还具有穿过所述弧形孔与相应所述配合孔用以调节并锁定所述转接本体相对所述桩柱转动角度的锁紧螺栓。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于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所述第一转接孔选择性匹配的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桩柱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连接至相应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边缘且自该边缘朝所述桩柱外部方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斜梁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至两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侧边缘以与两所述第二安装板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所述上转接板转动一一配合于两所述第二安装板内侧。
进一步,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所述第二转接轴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两所述上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转接孔,所述第二转接轴为穿过两所述第二安装孔与两所述第二转接孔的第二螺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该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具有如以上所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至所述斜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支架的具体结构,在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场景中,通过转接组件与桩柱、斜梁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光伏发电系统能够较好的匹配其所安装的地理环境,并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相适应,进而可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系统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光伏发电系统拆除若干太阳能电池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架的一种实施结构;
图4中(a)、(b)所示分别为转接组件的两种不同角度示意图;
图5中(a)、(b)所示分别为转接本体的两种不同角度示意图;
图6中(a)、(b)所示分别为转接本体与桩柱配合的两种不同角度示意图;
图7中(a)、(b)所示分别为桩柱的两种不同实施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3所示,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光伏支架包括桩柱100、斜梁200、以及将斜梁200连接至桩柱100顶部的转接组件300。结合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接组件300包括转接本体30、第一转接轴31以及第二转接轴32,转接本体30经由第一转接轴31转动连接至桩柱100,斜梁200经由第二转接轴32转动连接至转接本体30,其中,第一转接轴3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32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参考图1、图2所示,该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500,光伏发电系统还具有如以上的光伏支架,太阳能电池板500固定至斜梁200。
更为具体地,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每一光伏支架包括一根斜梁200以及两根桩柱100,两根桩柱100间隔设置且均通过一转接组件300对斜梁200形成支撑。在垂直于斜梁200长度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光伏支架,若干光伏支架的斜梁200上固定有若干平行间隔分布的檩条400,其中,檩条400的延伸方向与若干光伏支架的分布方向一致,若干太阳能电池板500由檩条400固定支撑。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支架的具体结构,在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场景中,通过转接组件300与桩柱100、斜梁200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对太阳能电池板50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光伏发电系统能够较好的匹配其所安装的地理环境,并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相适应,进而可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换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支架中的斜梁200上表面可以实现两个垂直方向上的角度调节,基于此,其能够较好的适应光伏发电系统组装过程中的不同角度调节需求。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对光伏支架的一些具体实施结构作进一步展开描述。
参考图3、图4、图5、图6所示,转接本体30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转接板302以及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下转接板301,其中,在光伏支架结构中,上转接板302转动连接至斜梁200,下转接板301转动连接至桩柱100,上转接板302所在平面垂直于下转接板301所在平面。
在图示实施例中,转接本体30还具有设置于上转接板302与下转接板301之间的中间板303,上转接板302与下转接板301分别固定至中间板303的上、下两侧表面。可以理解,在另一些未图示的实施例中,上转接板302与下转接板301可直接形成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构成本实用新型中转接本体的下转接板301、上转接板302及中间板303均采用可焊接的金属材质构成。具体实施时,下转接板301、上转接板302及中间板303通过焊接组装成型。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转接本体也可以是一体铸造成型。
结合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桩柱100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以及连接两第一安装板11的第一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2连接两第一安装板11的同一侧边缘以与两第一安装板11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下转接板301一一转动配合于两第一安装板11内侧。
本实用新型中,桩柱100设置为半包围结构能够方便桩柱100与转接组件300之间的连接组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图7所示,第一连接板12可设置为平板板体,参考图7中(a)所示;为强化桩柱100的抗弯折强度,第一连接板12也可以设置为横截面呈弯折形态的板体,参考图7中(b)所示。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2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图中未展示的形状。
结合图3、图4、图5、图6所示,两第一安装板11于第一转接轴31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两下转接板301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转接孔3011,第一转接轴31为穿过两第一安装孔111与两第一转接孔3011的第一螺杆。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螺杆一端还配合有防止第一螺杆脱落的螺母。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下转接板301上还开设有弧形孔3012,相应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与弧形孔3012配合的配合孔112,转接组件300还具有穿过弧形孔3012与相应配合孔112用以调节并锁定转接本体30相对桩柱100转动角度的锁紧螺栓33。
参考图3-图6中所示,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两个下转接板301上均开设有弧形孔3012,弧形孔3012位于第一转接孔3011的上侧,两个第一安装板11上均开设有与相应弧形孔3012配合的配合孔112,两个锁紧螺栓33分别穿过两个弧形孔3012与相应的配合孔112,以共同调节并锁定转接本体30相对桩柱100转动角度。参考图中所示,弧形孔3012的弧心角θ范围通常设置为15-25°,并以此弧心角θ限定转接本体30相对桩柱100的极限转动角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弧心角θ范围通常设置为20°。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1于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第一转接孔3011选择性匹配的第一安装孔111。基于多组第一安装孔111的设置,可以更好的适应光伏发电系统组装过程中的桩柱100的安装误差。
一种优选的实施结构,参考图6所示,第一安装板11于高度方向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通孔110,其中,当一个通孔110构成第一安装孔111时,其上方的一个通孔110即构成与弧形孔3012配合的配合孔112。
为了弥补桩柱100半包围结构的敞口侧造成的机械强度损失,参考图5、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桩柱100还包括延伸板13,延伸板13连接至相应第一安装板11远离第一连接12板的一侧边缘且自该边缘朝桩柱外部方向延伸。
参考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斜梁200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21以及连接两第二安装板21的第二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连接至两第二安装板21的上侧边缘以与两第二安装板21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上转接板302转动一一配合于两第二安装板11内侧。
本实用新型中,斜梁200设置为半包围结构能够适应斜梁200与转接组件300之间的连接组装,其更为横截面形状可参考桩柱100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在此不做进一步展开。
结合图3、图4、图5、图6所示,两第二安装板21于第二转接轴32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020,两上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转接孔(图中未标识),第二转接轴32为穿过两第二安装孔3020与两第二转接孔的第二螺杆。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螺杆一端还配合有防止第二螺杆脱落的螺母。
优选地,第二安装孔3020设置为高度尺寸大于宽度尺寸的腰型孔形态。如此设计也能更好的适应光伏发电系统组装过程中的安装误差。
此外,现有技术中光伏支架采用的桩柱通常由桩与立柱组装成型,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桩柱100一体成型,即桩与立柱一体成型构成桩柱100,如此设计相对现有技术,能够省略桩与立柱之间的无连接,可以达到降本、快速安装以及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特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桩柱、斜梁、以及将所述斜梁连接至所述桩柱顶部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本体、第一转接轴以及第二转接轴,所述转接本体经由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斜梁经由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转接本体,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本体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转接板以及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下转接板,所述上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斜梁,所述下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上转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下转接板所在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同一侧边缘以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所述下转接板一一转动配合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第一转接轴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下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转接孔,所述第一转接轴为穿过两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两所述第一转接孔的第一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下转接板上还开设有弧形孔,相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孔配合的配合孔,所述转接组件还具有穿过所述弧形孔与相应所述配合孔用以调节并锁定所述转接本体相对所述桩柱转动角度的锁紧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于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所述第一转接孔选择性匹配的第一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连接至相应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边缘且自该边缘朝所述桩柱外部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至两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侧边缘以与两所述第二安装板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所述上转接板转动一一配合于两所述第二安装板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所第二述安装板于所述第二转接轴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两所述上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转接孔,所述第二转接轴为穿过两所述第二安装孔与两所述第二转接孔的第二螺杆。
10.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具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至所述斜梁。
CN202222887822.9U 2022-10-31 2022-10-31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Active CN218868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7822.9U CN218868158U (zh) 2022-10-31 2022-10-31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7822.9U CN218868158U (zh) 2022-10-31 2022-10-31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8158U true CN218868158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6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7822.9U Active CN218868158U (zh) 2022-10-31 2022-10-31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8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82393U (zh) 一种光伏板组件防风固定结构
CN218868158U (zh)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CN206211922U (zh) 水上太阳能光伏漂浮电站
KR200430242Y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설치용 프레임 구조물
CN112202396A (zh) 一种适用于外墙墙角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N215167340U (zh) 一种工棚用快装节能屋顶
CN203103316U (zh) 太阳能光伏防风可调固定支架
KR102215644B1 (ko) 태양광 패널 고정용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광 패널의 시공방법
CN217590673U (zh) 一种适用于滩涂与沙漠地区的光伏柔性支架
CN113482857A (zh)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的家用屋顶横置发电装置
CN218124616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支架
CN219592305U (zh) 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CN216617762U (zh) 风力发电机用电机底座
CN220814831U (zh) 一种山地光伏施工平台
CN218352427U (zh) 三角光伏支撑组件
CN217107817U (zh) 一种弧形接头及应用该弧形接头的角度调整结构
CN218645096U (zh) 一种可调节位置的逆变器支架
CN202363481U (zh) 全角铁屋面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支架
CN219304739U (zh) 一种z型连接件
CN215871264U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安装用安装底座
CN218276536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光伏板固定支架
CN21080714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用防风支架
CN210225324U (zh) 光伏跟踪器加固立柱结构
CN216356542U (zh) 光伏支架
CN220382972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防水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