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7413U -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7413U
CN218867413U CN202320116324.6U CN202320116324U CN218867413U CN 218867413 U CN218867413 U CN 218867413U CN 202320116324 U CN202320116324 U CN 202320116324U CN 218867413 U CN218867413 U CN 218867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re board
core
strip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63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庆新
覃鹏飞
蒙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iqian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iqian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iqian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iqian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63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7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7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7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根据本公开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包括底板、核心板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固定件;第一连接器安装在所述底板朝向核心板的表面上;第二连接器安装在核心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并与第一连接器插接;固定件安装在底板朝向核心板的表面上,并延伸至核心板的表面。本公开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既可以实现将核心板牢固地安装至底板上,防止出现松动的现象,方便后续的拆卸维修或更换,又可以对核心板、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进行保护,避免核心板、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被压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心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核心板是将MINIPC的核心功能打包封装的一块电子主板。大多数核心板集成了CPU、存储设备和引脚,通过引脚与配套底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某个领域的系统芯片。人们也常常将这样一套系统称之为单片机,或者说是嵌入式开发平台。因为核心板集成了核心的通用功能,所以它具有一块核心板可以定制各种不同的底板的通用性,这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的开发效率。同时核心板作为一块独立的模块分离出来,所以也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核心板通常是与底板进行配套使用,目前一般采用螺栓将核心板固定到底板上,但是由于振动容易使得螺栓松动或脱落,所以导致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连接不牢固。虽然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让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但是焊接的方式不可以进行拆卸,会给后续的更换或维修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包括底板、核心板以及连接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核心板面对面平行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核心板的表面上;
第二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核心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
固定件,其安装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核心板的表面上,并延伸至所述核心板的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安装腔道,所述核心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道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圆心与所述安装腔道的中心相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腔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贯穿所述固定件,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道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圆心与所述安装腔道的中心相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底板与所述核心板的排列方向,所述固定件的高度等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核心板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固定件的高度介于1.4mm~1.5mm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所述母座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对称设于所述底板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上均套设有第一弹性端子;
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所述公座连接器包括插接条和第二弹性端子,所述插接条安装在所述核心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所述插接条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第二弹性端子;
所述插接条插入所述插接槽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相抵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条两侧边的所述第二弹性端子之间的距离为2.1mm~2.2mm;
所述第一固定条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与所述第二固定条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之间的距离为1.9mm~2.0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外侧的第一弹性端子连接有沿平行于所述底板表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焊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端子连接有沿平行于所述底板表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焊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横条,所述第一横条与所述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形成第一阶梯槽;
所述插接条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横条,所述第二横条与所述插接条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阶梯槽相配合的第二阶梯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相互插接,并配合固定件对核心板表面进行抵接,既可以实现将核心板牢固地安装至底板上,防止出现松动的现象,方便后续的拆卸维修或更换,又可以对核心板、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进行保护,避免核心板、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被压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中底板与第一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中核心板与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一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0、底板;
20、核心板;
30、固定件;
40、第一连接器;41、第一固定条;42、第二固定条;43、插接槽;44、第一弹性端子;45、第一焊脚;46、第一横条;47、第一阶梯槽;
50、第二连接器;51、插接条;52、第二弹性端子;53、第二焊脚;54、第二横条;55、第二阶梯槽;
60、安装腔道;
70、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核心板应用的领域较为广泛,例如:将核心板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平板电脑,目前市场上的工业平板电脑出于成本或专业技术等因素的考虑,一般将核心板安装到底板上的方式采用以下两种:第一种,采用焊盘的形式直接将核心板焊接至底板上,虽然能让核心板不会出现松动,实现核心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距离变短,保证高速信号的输出,但是该种方式不方便进行拆卸,会给后续的更换或维修带来麻烦;第二种,通过使用排针和排母的连接方式(例如专利号为CN217983910U)实现核心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但是该种连接方式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影响正常的使用,同时在排针和排母插接到位后,会存在继续对核心板施加压力而导致排针和排母被压坏。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包括底板10、核心板20以及用于底板10与核心板20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底板与核心板面对面平行设置。
具体而言,连接组件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器40、第二连接器50以及固定件30。第一连接器40安装在底板10朝向核心板20的表面上;第二连接器50安装在核心板20朝向底板10的表面上;固定件30安装在底板10朝向核心板20的表面上,并延伸至核心板20的表面。其中,在第二连接器50与第一连接器40插接的情况下,固定件30与核心板20的表面相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器50可以是安装在靠近核心板20的边缘的区域,以使得核心板20上可以有更多的区域来布置更多的器件,而第一连接器40安装至底板10上的位置需要根据第二连接器50的位置而定,对此不作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连接器40与第二连接器50是采用相互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为此,第一连接器40设置的数量需要根据第二连接器50的数量而定。例如:在核心板20上设置两个第二连接器50,并且两个第二连接器50可以是平行设于核心板20的长边的边缘位置,则对应地,在底板10上也设置两个第一连接器40,两个第一连接器40是平行设于底板10上。对此不作限定,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的数量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均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第一连接器40呈“口”字设于核心板20的两长边的边缘位置,四个第二连接器50对应地设于底板10上。如此,可以让核心板20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底板10上。以上位置仅为示例,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板10的表面上设置第一连接器40,并在核心板20朝向底板10的表面上设置第二连接器50,可以利用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的插接,以使得核心板20固定在底板10上,同时在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插接到位时,安装在底板10上的固定件30可以托住核心板20,可以避免继续对核心板20施加压力导致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被压坏,有效地对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进行保护。
结合图1和图2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利用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的相互插接,并配合固定件30对核心板20表面进行抵接,既可以实现将核心板20牢固地安装至底板10上,防止出现松动的现象,方便后续的拆卸维修或更换,又可以对核心板20、第一连接器40以及第二连接器50进行保护,避免核心板20、第一连接器40以及第二连接器50被压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中底板10与第一连接器40的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中核心板20与第二连接器50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的固定件30上开设有安装腔道60,核心板20上开设有与安装腔道60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70,第一安装孔的圆心与安装腔道的中心相重合。
示例性地,核心板20利用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相互插接连接在底板10上时,固定件30对核心板20进行支撑,此时核心板20上的第一安装孔70与安装腔道60相对齐,之后利用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70和安装腔道60,以使得核心板20被固定件30进行固定,可以进一步避免在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松动,影响高速信号的正常输出,又可以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将核心板20换下,达到快速维修的目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30与核心板20的固定连接除了采用上述紧固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固定件30与核心板20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的安装腔道60可以沿垂直于底板10的方向贯穿固定件30,并在底板10上开设有与安装腔道60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未图示),第二安装孔的圆心与安装腔道的中心相重合。
示例性地,将固定件30放置在底板10上,以使得固定件30上的安装腔道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孔70和第二安装孔相对齐,之后再利用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70、安装腔道60以及第二安装孔,从而实现将固定件30安装在底板10上,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目前采用排针和排母的插接方式来将核心板20安装到底板10上时,会存在核心板20与底板10之间的连接距离比较远,容易使得部分高速信号的输出变弱,存在不良的隐患,无法适用于对传输数据要求较高的产品。
为此,根据本实施例公开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中,在第一连接器40与第二连接器50插接的情况下,沿底板与核心板的排列方向,固定件30的高度等于底板10与所述核心板20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固定件30的高度(参照图2中的h)介于1.4mm~1.5mm(包括端点值)之间。
具体地,若固定件30的高度小于1.4mm,则会使得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进行插接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挤压力,进而导致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被压坏;若固定件30的高度大于1.5mm,则会使得第一连接器40与第二连接器50之间的插接不到位,造成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松动,影响高速信号的正常输出。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件30的高度为1.5mm,如此,既可以保证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之间插接到位,避免出现松动的情况,又可以避免在插接过程中因挤压力过大而导致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被压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第一连接器40可以为公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50可以为母座连接器;或者,第一连接器40可以为母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50可以为公座连接器。例如:若第一连接器40为公座连接器,则第二连接器50对应为母座连接器,进而可以相互配合来将核心板20固定在底板10上。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的具体类型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器40的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器50的示意图。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40为母座连接器。其中,母座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条41、第二固定条42和第一弹性端子44,第一固定条41和第二固定条42对称设于底板10的表面上,且在第一固定条41和第二固定条42之间形成插接槽43,第一固定条41和第二固定条42上均套设有第一弹性端子44。
对应地,第二连接器50为公座连接器。其中,公座连接器包括插接条51和第二弹性端子52,插接条51安装在核心板20朝向底板10的表面上,插接条51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第二弹性端子52;插接条插入插接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弹性端子与第二弹性端子相抵接。
示例性地,将插接条51对准第一固定条41和第二固定条42之间形成的插接槽43,之后将核心板20往底板10的方向按压,以使得插接条51插入至插接槽43内,此时第二弹性端子52与第一弹性端子44进行相接触,以使得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实现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端子44与底板10上器件以及第二弹性端子52与核心板20上的器件可以通过导线或者PCB走线等方式实现电连接,从而将核心板20的SOC信号引入到底板10上。当然,底板10还可以通过上述相同的连接结构与其他的底板10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多层的嵌入式开发板结构。
根据本公开核心板20的连接装置,插接条51两侧边的第二弹性端子52之间的距离为2.1mm~2.2mm(包括端点值);第一固定条41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44与第二固定条42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44之间的距离为1.9mm~2.0mm(包括端点值)。优选地,插接条51两侧边的第二弹性端子52之间的距离为2.2mm,第一固定条41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44与第二固定条42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44之间的距离为2.0mm。
示例性地,在将插接条51插入至插接槽43内后,第二弹性端子52会因与第一弹性端子44相接触而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插接条51两侧边的第二弹性端子52之间的距离变为2.0mm,进一步增强第二弹性端子52与第一弹性端子44相抵接,以使得连接器母座和连接器公座连接更牢固,高速输出的信号稳定性更好。
根据本公开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位于第一固定条41和第二固定条42外侧的第一弹性端子44的端部连接有沿平行于底板10表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焊脚45。
同样地,第二弹性端子52的端部连接有沿平行于底板10表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焊脚53。
示例性地,利用第一焊脚45和第二焊脚53以将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分别焊接到底板10和核心板20上,可以防止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出现松脱现象,导致核心板20与底板10的连接不牢固。
根据本公开核心板20的连接结构,第一固定条41和第二固定条42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横条46,第一横条46与第一固定条41、第二固定条42的之间形成第一阶梯槽47;插接条5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横条54,第二横条54与插接条51的端部之间形成与第一阶梯槽47相配合的第二阶梯槽55。如此,便于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50之间的快速插接或快速的拆卸,达到快速响应、快速维修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包括底板、核心板以及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核心板面对面平行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核心板的表面上;
第二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核心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
固定件,其安装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核心板的表面上,并延伸至所述核心板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安装腔道,所述核心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道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圆心与所述安装腔道的中心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道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贯穿所述固定件,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道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圆心与所述安装腔道的中心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板与所述核心板的排列方向,所述固定件的高度等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核心板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固定件的高度介于1.4mm~1.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母座连接器,所述母座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第一弹性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对称设于所述底板的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上均套设有第一弹性端子;
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公座连接器,所述公座连接器包括插接条和第二弹性端子,所述插接条安装在所述核心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所述插接条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第二弹性端子;
所述插接条插入所述插接槽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所述第二弹性端子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条两侧边的所述第二弹性端子之间的距离为2.1mm~2.2mm;
所述第一固定条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与所述第二固定条内侧的第一弹性端子之间的距离为1.9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外侧的第一弹性端子连接有沿平行于所述底板表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焊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端子连接有沿平行于所述底板表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焊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心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横条,所述第一横条与所述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形成第一阶梯槽;
所述插接条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横条,所述第二横条与所述插接条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阶梯槽相配合的第二阶梯槽。
CN202320116324.6U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Active CN218867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6324.6U CN218867413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6324.6U CN218867413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7413U true CN218867413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6324.6U Active CN218867413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7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59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r for connecting between two circuit board connectors
US77758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USRE42075E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572359B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复合悬臂梁结构
US1088665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6464533B1 (en) Modular jack with led
US2003019919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uppor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686076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ransmitting power
KR20230058734A (ko) 컴퓨터 시스템
EP0511655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o be mounted on a circuit board
JP3485555B2 (ja) コネクタ
US6739880B2 (en) Circuit board-to-board interconnection device
US6322392B1 (en) Ground plate structure for a PC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H0748389B2 (ja) 印刷回路板用高密度電気コネクタ
CN218867413U (zh) 一种核心板的连接装置
US7597576B2 (en) Electrical system
CN216017266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6416360B1 (en) Input/output connector having firmly assembled insulative housing and shell
JP2002033146A (ja) 印刷回路基板補強装置
US572283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orizontal insertion of a CPU module therein
KR940011573B1 (ko) 고정 태브를 가진 전기 코넥터
JPH0785910A (ja) コネクタ
CN220042333U (zh) 一种刚挠性连接器组件
US74351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8677843U (zh) 一种防脱落一体化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