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3610U -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3610U
CN218863610U CN202223336787.8U CN202223336787U CN218863610U CN 218863610 U CN218863610 U CN 218863610U CN 202223336787 U CN202223336787 U CN 202223336787U CN 218863610 U CN218863610 U CN 218863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fixedly connected
limiting groove
photovoltaic power
sol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67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王韬
顾敏杰
蔡惠霞
刘逸彬
郑晨光
蔡芳盛
林国梁
陈敏
严可顺
刘荣
顾凌辉
宋立武
叶英
李毅端
雷丽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Fujia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Fujia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Fujia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Fujia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67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3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3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3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绝缘壳体的前侧设置有活动门,电机固定安装在绝缘壳体的顶部中心处,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将损坏后的太阳能发电板拆卸下来时,只需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带动卡杆向远离第一限位槽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得卡杆脱离第一限位槽,然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卡块向远离第二限位槽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得卡块脱离第二限位槽,然后向上拉动太阳能发电板,进而使得第一插柱脱离第一套筒,同时使得第二插柱脱离第二套筒,通过以上步骤,即可便捷的取下太阳能发电板,从而方便对太阳能发电板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伏电站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目前,分布式光伏电站用来进行光能转化借助太阳能发电板。
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2121464615.1的专利,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技术领域,为解决随着太阳光移动导致照射角度变化,照射角度不佳降低了发电效率,且在大风环境下太阳能发电板受到的风阻过大会导致吹倒,光伏电站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所述绝缘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储能设备,且储能设备与绝缘壳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绝缘壳体的上方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绝缘壳体之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太阳能发电板和绝缘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上方设置有光照强度传感器和风力传感器,且光照强度传感器和风力传感器均与太阳能发电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绝缘壳体的上方设置有功率测量器。
上述专利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当太阳能发电板损坏时,无法将其便捷的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极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绝缘壳体的前侧设置有活动门;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绝缘壳体的顶部中心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第一套筒,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一插柱的顶部贯穿第一套筒且延伸至第一套筒的外部,所述第一插柱的左侧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套筒左侧对应第一限位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口;
第二套筒,所述安装板顶部左侧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二插柱,所述第二插柱的顶部贯穿第二套筒且延伸至第二套筒的外部,所述第二插柱的前侧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套筒前侧对应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口;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连接板、卡杆、第二电动推杆和卡块,所述安装板顶部且对应电机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右侧对应第一限位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口和第一限位槽且延伸至第一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卡杆与第一限位槽之间活动插接,所述安装板顶部左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后侧依次贯穿第二通口和第二限位槽且延伸至第二限位槽的内部;
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插柱的顶部,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第一插柱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配电桩,所述绝缘壳体的左侧开设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上安装有防尘网。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体内壁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储能设备,所述绝缘壳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能监控设备,所述储能设备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体内壁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处理器和数据收发器。
进一步地,所述卡杆与第一通口之间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与第二限位槽之间活动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与第二通口之间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将损坏后的太阳能发电板拆卸下来时,只需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带动卡杆向远离第一限位槽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得卡杆脱离第一限位槽,然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卡块向远离第二限位槽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得卡块脱离第二限位槽,然后向上拉动太阳能发电板,进而使得第一插柱脱离第一套筒,同时使得第二插柱脱离第二套筒,通过以上步骤,即可便捷的取下太阳能发电板,从而方便对太阳能发电板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壳体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电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电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壳体;2、底座;3、电机;4、安装板;5、第一套筒;6、第一插柱;7、第一限位槽;8、第一通口;9、第二套筒;10、第二插柱;11、第二限位槽;12、第二通口;13、固定机构;131、第一电动推杆;132、连接板;133、卡杆;134、第二电动推杆;135、卡块;14、配电桩;15、防尘网;16、储能设备;17、电能监控设备;18、显示屏;19、处理器;20、数据收发器;21、太阳能发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7,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包括:绝缘壳体1,绝缘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绝缘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活动门,电机3固定安装在绝缘壳体1的顶部中心处,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5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一插柱6,第一插柱6的顶部贯穿第一套筒5且延伸至第一套筒5的外部,第一插柱6的左侧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第一套筒5左侧对应第一限位槽7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口8,安装板4顶部左侧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9,第二套筒9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二插柱10,第二插柱10的顶部贯穿第二套筒9且延伸至第二套筒9的外部,第二插柱10的前侧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第二套筒9前侧对应第二限位槽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口12,固定机构13设置在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机构13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31、连接板132、卡杆133、第二电动推杆134和卡块135,安装板4顶部且对应电机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31,第一电动推杆13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2,连接板132右侧对应第一限位槽7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杆133,卡杆133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口8和第一限位槽7且延伸至第一限位槽7的内部,卡杆133与第一限位槽7之间活动插接,安装板4顶部左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34,第二电动推杆13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35,卡块135的后侧依次贯穿第二通口12和第二限位槽11且延伸至第二限位槽11的内部,太阳能发电板21固定连接在第二插柱10的顶部,太阳能发电板21与第一插柱6之间固定连接,太阳能发电板21可以将照射的光能转化为电能。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底座2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配电桩14,绝缘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散热窗口,散热窗口上安装有防尘网15。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绝缘壳体1内壁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储能设备16,储能设备16可以将转化的电能进行储存,绝缘壳体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能监控设备17,通过电能监控设备17可以对用电数据进行监控,储能设备16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18,电能监控设备17与配电桩14和储能设备16之间均设置有配电线缆,且配电线缆与配电桩14、储能设备16和电能监控设备17电性连接。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绝缘壳体1内壁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处理器19和数据收发器20,通过处理器19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而数据收发器20可以实现终端数据交汇。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卡杆133与第一通口8之间活动连接。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卡块135与第二限位槽11之间活动插接。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卡块135与第二通口12之间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同时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申请文件中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件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将损坏后的太阳能发电板21拆卸下来时,只需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31带动卡杆133向远离第一限位槽7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得卡杆133脱离第一限位槽7,然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34带动卡块135向远离第二限位槽11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得卡块135脱离第二限位槽11,然后向上拉动太阳能发电板21,进而使得第一插柱6脱离第一套筒5,同时使得第二插柱10脱离第二套筒9,通过以上步骤,即可便捷的取下太阳能发电板21,从而方便对太阳能发电板21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1),所述绝缘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绝缘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活动门;
电机(3),所述电机(3)固定安装在绝缘壳体(1)的顶部中心处,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
第一套筒(5),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筒(5),所述第一套筒(5)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一插柱(6),所述第一插柱(6)的顶部贯穿第一套筒(5)且延伸至第一套筒(5)的外部,所述第一插柱(6)的左侧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所述第一套筒(5)左侧对应第一限位槽(7)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口(8);
第二套筒(9),所述安装板(4)顶部左侧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9),所述第二套筒(9)的内部活动插接有第二插柱(10),所述第二插柱(10)的顶部贯穿第二套筒(9)且延伸至第二套筒(9)的外部,所述第二插柱(10)的前侧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所述第二套筒(9)前侧对应第二限位槽(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口(12);
固定机构(13),所述固定机构(13)设置在安装板(4)的顶部,所述固定机构(13)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31)、连接板(132)、卡杆(133)、第二电动推杆(134)和卡块(135),所述安装板(4)顶部且对应电机(3)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3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3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2),所述连接板(132)右侧对应第一限位槽(7)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杆(133),所述卡杆(133)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口(8)和第一限位槽(7)且延伸至第一限位槽(7)的内部,所述卡杆(133)与第一限位槽(7)之间活动插接,所述安装板(4)顶部左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34),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3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35),所述卡块(135)的后侧依次贯穿第二通口(12)和第二限位槽(11)且延伸至第二限位槽(11)的内部;
太阳能发电板(21),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1)固定连接在第二插柱(10)的顶部,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1)与第一插柱(6)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配电桩(14),所述绝缘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上安装有防尘网(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内壁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储能设备(16),所述绝缘壳体(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能监控设备(17),所述储能设备(16)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内壁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处理器(19)和数据收发器(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133)与第一通口(8)之间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35)与第二限位槽(11)之间活动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35)与第二通口(12)之间活动连接。
CN202223336787.8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Active CN218863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6787.8U CN21886361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6787.8U CN21886361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3610U true CN218863610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6787.8U Active CN218863610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3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6133A (zh)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防雷设备
CN110336526B (zh) 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CN218863610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群控群调控制结构
CN110474601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直流组件和太阳能发电系统
WO2018169142A1 (ko) 태양광 모듈
KR101204421B1 (ko) 건물장착형 태양전지 창호의 지지프레임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물장착형 태양전지 창호
CN216929931U (zh) 一种抗风高稳定光伏发电设备
CN210135892U (zh) 一种便捷安全型架空线路弧垂监测装置
CN111502523A (zh) 遮阳装置及建筑物
CN208316644U (zh) 一种无框双玻组件的模块化安装结构
CN215948604U (zh) 一种拼接式节能环保型建筑幕墙
CN21051787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控制器
CN212563033U (zh) 遮阳装置及建筑物
CN214302437U (zh) 一种光伏百叶玻璃幕墙
CN209876447U (zh) 一种建筑智能化工程维保设备
CN215733007U (zh) 一种电气检修的新型系统
CN21930475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底座
CN220067375U (zh) 一种永磁电机的布线结构
CN221041947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接入的电源柜
CN220226479U (zh) 光伏栅栏结构
CN217936217U (zh) 一种易于安装线路的安防监控室外设备箱
CN220653270U (zh) 一种光伏板的角度安装支架
JP3392014B2 (ja) 枠無し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具及び施工方法
CN212367175U (zh) 一种光伏幕墙单元及幕墙系统
CN220273585U (zh) 一种野外监测站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