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3549U -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3549U
CN218863549U CN202320006858.3U CN202320006858U CN218863549U CN 218863549 U CN218863549 U CN 218863549U CN 202320006858 U CN202320006858 U CN 202320006858U CN 218863549 U CN218863549 U CN 218863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induction
rotating
swivel joint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68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68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3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3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3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所述中心回转接头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适于安装于工程机械的下体部;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适于安装于所述工程机械的上体部,且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相连;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一电刷且另一个设有感应导电环,所述感应导电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设定感应角度,且所述第一电刷在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所述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所述感应导电环产生感应信号。由此,无须设置旋转编码器和传感器,即可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心回转接头和具有该中心回转接头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中心回转接头是工程机械中常用的元件,一般用在上下车结构有大角度的相对回转且需要将下车的电气和液压管线联通到上车的工程机械中,比如挖掘机、起重机、高空作业车等。中心回转接头放置在上下相对回转结合部,上装工作装置的工作幅度对上装的转角有关联性,如一款高空车,在后方±20°的范围内,其作业幅度可以达到15米,而此外的区域,其作业幅度只有11米,如果超出该范围,将造成设备倾翻,机毁人亡的事故。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导电环内部集成旋转编码器,并在回转机构外部设置传感器以实现转角的检测,但是回转编码器的成本过高,且外置传感易受外界干扰,比如磕碰造成角度感应失效,可靠性较低,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心回转接头,便于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适于安装于工程机械的下体部;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适于安装于所述工程机械的上体部,且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相连;其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中的一个设有第一电刷且另一个设有感应导电环,所述感应导电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设定感应角度,且所述第一电刷在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所述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所述感应导电环产生感应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通过设置第一电刷可以在转动部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感应导电环产生感应信号,无须设置旋转编码器和传感器,即可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所述感应导电环构造为圆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所述感应导电环所对应的夹角与所述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相等,所述第一电刷在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所述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所述感应导电环失电感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所述感应导电环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所对应的夹角与所述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相等,所述第一电刷在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所述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所述感应导电环得电感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还包括:拨叉座,所述转动部形成有安装板,所述拨叉座适于将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体部固定相连,且所述拨叉座构造为相对所述安装板位置可调以用于调节所述转动部与所述上体部之间的相对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所述安装板沿所述转动部的径向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所述拨叉座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紧固槽,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对应形成有安装子板,所述安装子板上可调节地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伸至所述紧固槽内以固定所述拨叉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栓,所述螺栓套设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用于在所述拨叉座调节完成后与所述安装子板背离所述拨叉座的侧壁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所述安装板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拨叉座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拨叉座的调节方向可活动地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工程机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机械,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机械,通过设置第一电刷可以在转动部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感应导电环产生感应信号,无须设置旋转编码器和传感器,即可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提高了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叉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叉座和转动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中心回转接头100,
固定部1,感应导电环11,转动部2,第一电刷21,安装板22,安装子板221,导向槽222,拨叉座3,导向销31,紧固槽32,螺栓4,定位螺母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100。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回转接头100应用于具有上体部和下体部的工程机械,如挖掘机、起重机、高空作业车等,中心回转接头100安装在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且用于将下体部的电气和液压管线联通至上体部。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包括:固定部1和转动部2,固定部1适于安装于工程机械的下体部;转动部2适于安装于工程机械的上体部,且转动部2与固定部1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相连;其中,固定部1和转动部2中的一个设有第一电刷21且另一个设有感应导电环11,感应导电环11形成有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设定感应角度,且第一电刷21在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感应导电环11产生感应信号。
由此,无须设置旋转编码器和传感器,即可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例如,参照图1所示,中心回转接头100包括固定部1和转动部2,固定部1构造为圆柱状,固定部1的下端适于安装于工程机械的下体部,转动部2构造为圆筒状,转动部2的上端适于安装在工程机械的上体部,转动部2用于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部1的外侧,使得转动部2可以随上体部绕转动轴线相对固定部1转动。
其中,可以在固定部1的外侧壁处设有第一电刷21,且在转动部2的内周壁处设有感应导电环11;或者,可以在固定部1的外侧壁处设有感应导电环11,且在转动部2的内周壁处设有第一电刷21。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相对设置,感应导电环11形成有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设定感应角度,当转动部2从初始位置(转动夹角为0°的位置)绕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若第一电刷21在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转动角度不考虑正负)超出设定感应角度,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产生感应信号。
具体地,当上体部相对下体部转动时,转动部2可以随上体部相对固定部1转动,使得第一电刷21和感应导电环1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未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的接触状态保持不变,则不会产生感应信号,而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则将产生感应信号。这样,无须设置旋转编码器和传感器,即可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100,通过设置第一电刷21可以在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感应导电环11产生感应信号,无须设置旋转编码器和传感器,即可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感应导电环11构造为圆弧形。通过上述设置,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未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的接触状态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而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的接触状态可以在发生改变维持不变。由此,可以有效区分出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提高了中心回转接头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导电环11所对应的夹角与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相等,第一电刷21在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感应导电环11失电感应。
例如,参照图1所示,可以设置感应导电环11所对应的夹角为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且设置第一电刷21在上体部位于初始位置时与感应导电环11的中部位置接触,这样,在转动部2相对于固定部1绕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未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保持电连接,而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断开电连接,使得第一电刷21可以与感应导电环11失电感应。由此,利于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导电环11形成有缺口,缺口所对应的夹角与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相等,第一电刷21在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感应导电环11得电感应。
例如,参照图1所示,可以设置感应导电环11形成有缺口,缺口所对应的夹角与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相等,且设置第一电刷21在上体部位于初始位置时与缺口的中部位置相对。这样,在转动部2相对于固定部1绕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未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保持间隔,而当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电连接,使得第一电刷21可以与感应导电环11得电感应。由此,利于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100,还包括:拨叉座3,转动部2形成有安装板22,拨叉座3适于将安装板22与上体部固定相连,且拨叉座3构造为相对安装板22位置可调以用于调节转动部2与上体部之间的相对角度。
例如,参照图2所示,中心回转接头100还设有拨叉座3,转动部2的内侧形成有安装板22,拨叉座3的一端用于安装在安装板22上,且另一端用于与上体部焊接相连,以实现转动部2与上体部的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将拨叉座3构造为相对安装板22位置可调,通过调整拨叉座3与安装板22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转动部2与上体部之间的相对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电刷21与感应导电环11出现安装误差时,如逆时针方向的设定感应角度大于顺时针方向的设定感应角度,可以通过调整转动部2与上体部之间的相对角度,以调整转动部2与固定部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顺时针方向的设定感应角度与顺时针方向的设定感应角度相等。由此,利于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22沿转动部2的径向对称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转动部2相对固定部1沿顺时针的可调角度与转动部2相对固定部1沿逆时针的可调角度相等,以使转动部2与固定部1之间的相对角度可以灵活调整,利于满足不同工况,提高了中心回转接头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转动部2与上体部之间的可调角度为a1,满足:-3°≤a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拨叉座3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紧固槽32,安装板22的两侧对应形成有安装子板221,安装子板221上可调节地穿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伸至紧固槽32内以固定拨叉座3。
例如,参照图2-图3所示,可以在拨叉座3的两侧壁处分别形成有紧固槽32,紧固槽32构造为朝外敞开。同时,可以在安装板22的两侧边沿处分别设有安装子板221,安装子板221朝上延伸以与拨叉座3的侧壁相对设置。安装子板221上形成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沿轴向与紧固槽32相对设置,连接件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连接通孔内,且连接件朝向拨叉座3的一端用于伸至紧固槽32内,使得两个连接件可以从两侧对拨叉座3进行固定。这样,可以通过驱动连接件沿连接通孔的轴向运动,以调整拨叉座3相对于安装板22的位置,从而实现拨叉座3与转动部2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拨叉座3与安装板22的连接稳定性高,利于提高上体部和转动部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利于中心回转接头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构造为螺栓4,螺栓4套设有定位螺母5,定位螺母5用于在拨叉座3调节完成后与安装子板221背离拨叉座3的侧壁相抵。
例如,参照图2所示,可以将连接件构造为螺栓4,螺栓4外套设有定位螺母5,定位螺母5安装在螺栓4位于安装子板221背离拨叉座3一侧的区域处。在拨叉座3的调整过程中,定位螺母5可以与安装子板221保持间隔,使得螺栓4可以沿连接通孔自由活动,以利于实现拨叉座3的位置调节,而当拨叉座3调节完成后,可以通过拧动定位螺母5,使得两个定位螺母5分别与两个安装子板221背离拨叉座3的侧壁相抵,以沿调节方向对拨叉座3进行限位。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拨叉座3的调节过程简单便捷,且在调节完成后,使得拨叉座3与安装板22之间的稳定性较高,利于提高中心回转接头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22设有第一导向部,拨叉座3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沿拨叉座3的调节方向可活动地配合。
例如,可以在安装板22的上侧设有第一导向部,且在拨叉座3的下侧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与第一导向部对应设置。其中,可以将第一导向部设为导向销31,且将第二导向部设置为导向槽222;或者,可以将第二导向部设为导向销31,且将第一导向部设置为导向槽222。通过将导向销31可以插配至导向槽222内,且将导向槽222的延伸方向构造为与连接通孔的轴向相同,使得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沿拨叉座3的调节方向可活动地配合。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配合以对拨叉座3的活动方向进行限制,利于提高拨叉座3调节过程的准确性,利于提高中心回转接头100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工程机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机械,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中心回转接头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程机械,通过设置第一电刷21可以在转动部2相对于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感应导电环11产生感应信号,无须设置旋转编码器和传感器,即可检测出上体部和下体部之间的转动角度是否超出范围,检测精度高,成本低,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提高了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1),所述固定部(1)适于安装于工程机械的下体部;
转动部(2),所述转动部(2)适于安装于所述工程机械的上体部,且所述转动部(2)与所述固定部(1)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相连;
其中,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转动部(2)中的一个设有第一电刷(21)且另一个设有感应导电环(11),所述感应导电环(11)形成有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设定感应角度,且所述第一电刷(21)在所述转动部(2)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所述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所述感应导电环(11)产生感应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导电环(11)构造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导电环(11)所对应的夹角与所述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相等,所述第一电刷(21)在所述转动部(2)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所述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所述感应导电环(11)失电感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导电环(11)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所对应的夹角与所述设定感应角度的两倍相等,所述第一电刷(21)在所述转动部(2)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的转动角度超出所述设定感应角度时与所述感应导电环(11)得电感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叉座(3),所述转动部(2)形成有安装板(22),所述拨叉座(3)适于将所述安装板(22)与所述上体部固定相连,且所述拨叉座(3)构造为相对所述安装板(22)位置可调以用于调节所述转动部(2)与所述上体部之间的相对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2)沿所述转动部(2)的径向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座(3)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紧固槽(32),所述安装板(22)的两侧对应形成有安装子板(221),所述安装子板(221)上可调节地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伸至所述紧固槽(32)内以固定所述拨叉座(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栓(4),所述螺栓(4)套设有定位螺母(5),所述定位螺母(5)用于在所述拨叉座(3)调节完成后与所述安装子板(221)背离所述拨叉座(3)的侧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2)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拨叉座(3)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拨叉座(3)的调节方向可活动地配合。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100)。
CN202320006858.3U 2023-01-03 2023-01-03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Active CN218863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6858.3U CN21886354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6858.3U CN21886354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3549U true CN218863549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6858.3U Active CN218863549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3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56345B1 (en) Rolling bearing with integrated sensor
EP2417306B1 (en) Detection system, joint system provided with such a detection system and automotive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a joint system
BR0303464B1 (pt) dispositivo para indicação do estado de fechamento de um acoplamento de semi-reboque e disposição de sensores.
US20170306587A1 (en) Working machine
CN218863549U (zh) 中心回转接头和工程机械
JP2020525351A (ja) 角度測定装置の配置構造
US11531039B2 (en) Wheel assembly with sensor for measuring wheel movement
CN213057206U (zh) 舵轮机构及运输车
CN105689944A (zh) 一种可调式薄板件柔性装配夹具
US8894287B2 (en) Temporary support member for a sensor unit of a bearing, sensing sub-assembly and bearing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 support member
CN213948567U (zh) 一种叉车及其转向桥角度检测装置
CN215162389U (zh) 一种限位装置、滚筒设备及沥青搅拌设备
US6820504B2 (en) Rotation sensor
CN218577633U (zh) 传感器安装装置和矿用车辆
CN104870299A (zh) 侧支架的位置检测装置
CN109883373B (zh) 一种空间点相对坐标检测装置及应用方法
CN219734857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电驱旋转机构
CN211494209U (zh) 一种角度高度可调试的转向管柱
CN217193980U (zh) 一种力矩直驱的摆头及机床
CN218483280U (zh) 检测装置及割草机
CN211710553U (zh) 万向轮
US20130301966A1 (en) Temporary support member for a sensor unit of a bearing, sensing sub-assembly and bearing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 support member
KR102534159B1 (ko) 크레인 회전측정장치의 배치구조
CN219678272U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06880U (zh) 风电场线路温度检测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