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1701U - 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1701U
CN218851701U CN202223153992.0U CN202223153992U CN218851701U CN 218851701 U CN218851701 U CN 218851701U CN 202223153992 U CN202223153992 U CN 202223153992U CN 218851701 U CN218851701 U CN 218851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thick bamboo
pipe
fixed column
worm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39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军
陈乐遥
李洋
陆嘉润
郭静
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ustoms Animal And Plant And Food Test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ustoms Animal And Plant And Food Test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ustoms Animal And Plant And Food Test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ustoms Animal And Plant And Food Testing Center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1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1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包括吸虫管及连接于吸虫管端部的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用于吸虫管抽气,所述吸虫管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昆虫的存放机构,所述集虫筒可旋转连接于固定环,所述集虫筒顶部连接有至少两个进入口,且集虫筒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昆虫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相应的进入口相匹配,所述进入口与设置于吸虫管的排虫口相连,所述固定柱连接有用于集虫筒定位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可手动旋转集虫筒实现容纳腔、进入口同步转动,并且进入口与容纳腔相对应,实现对不同昆虫采集,并且将其相互隔离,防止出现相互撕咬的隐患,保证昆虫样本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背景技术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捕虫网是采集昆虫是常用的方式,但扫网中会损伤虫体,适用于标本采集,却无法达到定量和保证昆虫活性的要求。
现有的昆虫采集器往往采用单个集虫筒对多种昆虫进行收集,昆虫之间会出现相互撕咬受伤,影响采集样本的完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具备的对昆虫相互隔离,防止出现相互撕咬,保证昆虫样本完整性的优点,解决了昆虫之间出现相互撕咬受伤,影响采集样本完整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包括吸虫管及连接于吸虫管端部的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用于吸虫管抽气,所述吸虫管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昆虫的存放机构,所述存放机构包括集虫筒、固定环,所述集虫筒可旋转连接于固定环,所述集虫筒顶部连接有至少两个进入口,且集虫筒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昆虫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相应的进入口相匹配,所述进入口与设置于吸虫管的排虫口相连,所述固定柱连接有用于集虫筒定位的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吸气机构包括排风管道及连接于排风管道内部的风机,所述吸虫管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接口,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过滤接口,且排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排风的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过滤接口内部安装有防止昆虫进入排风管道内的过滤网,所述排风管道底部连接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内部安装有电池组,且操作手柄的一侧连接有用于控制风机开关的开关按钮,所述电池组、开关按钮、风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放机构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于集虫筒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集虫筒内安装有用于多个容纳腔相互隔离的隔离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与固定柱的一端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弹簧座、弹簧,所述限位杆贯穿于固定柱,且限位杆与固定柱滑动相连,所述弹簧用于驱动弹簧座向靠近固定柱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簧座固定于限位杆的一端,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设置于集虫筒的限位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弹簧套在限位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座、固定柱均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吸虫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吸虫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吸气机构、存放机构、限位机构,吸气机构包括排风管道、风机,存放机构包括集虫筒、固定环、底盖,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弹簧座、弹簧,集虫筒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昆虫的容纳腔,可将吸虫罩对准昆虫,风机对吸虫管抽风,使吸虫管形成负压,便于将昆虫吸入到相应的容纳腔内,操作灵活方便,提高昆虫采集效率;可手动旋转集虫筒实现容纳腔、进入口同步转动,并且进入口与容纳腔相对应,实现对不同昆虫采集,并且将其相互隔离,防止出现相互撕咬,保证昆虫样本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存放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虫筒俯视图。
图中:1、吸虫管;2、吸虫罩;3、固定柱;4、限位杆;5、进入口;6、排虫口;7、过滤接口;8、过滤网;9、风机;10、排风管道;11、出风口;12、开关按钮;13、操作手柄;14、电池组;15、固定环;16、集虫筒;17、底盖;18、隔离板;19、容纳腔;20、限位槽;21、弹簧;22、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包括吸虫管1及连接于吸虫管1端部的吸气机构,吸气机构用于吸虫管1抽气,吸虫管1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两端开口。吸虫管1连接有固定柱3,固定柱3与吸虫管1通常为螺栓连接,提高相连的稳固性。固定柱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昆虫的存放机构,存放机构包括集虫筒16、固定环15,集虫筒16可旋转连接于固定环15,集虫筒16顶部连接有至少两个进入口5,且集虫筒16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昆虫的容纳腔19,容纳腔19与相应的进入口5相匹配。通常容纳腔19设置有四个,当某个容纳腔19已对昆虫进行收纳后,可旋转集虫筒16实现对容纳腔19、进入口5同步转动,让另外空置的容纳腔19位于排虫口6的下方,与此同时,使排虫口6与相应的进入口5连接,既能实现昆虫收集无缝衔接作业,同时可将昆虫相互隔离,防止出现相互撕咬受伤,保证昆虫样本的完整性。可将吸虫罩2对准昆虫,风机9对吸虫管1抽风,使吸虫管1形成负压,昆虫吸入到吸虫管1内,顺着排虫口6进入到相应的容纳腔19内,提高昆虫采集效率,操作灵活方便,固定柱3连接有用于集虫筒16定位的限位机构。
吸气机构包括排风管道10及连接于排风管道10内部的风机9,吸虫管1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接口7,排风管道10的一端连接于过滤接口7,且排风管道10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排风的出风口11,吸虫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吸虫罩2。排虫口6靠近过滤接口7的方向,并且排虫口6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下,过滤接口7内过滤网8有效对昆虫进行隔离,最终排风管道10内气流从出风口11排出。
过滤接口7内部安装有防止昆虫进入排风管道10内的过滤网8,排风管道10底部连接有操作手柄13,操作手柄13内部安装有电池组14,且操作手柄13的一侧连接有用于控制风机9开关的开关按钮12,电池组14、开关按钮12、风机9电性连接。可握住操作手柄13便于对采集器的使用,按压开关按钮12便于将风机9打开,使采集器开启工作。
存放机构还包括底盖17,底盖17可拆卸连接于集虫筒16的底部,底盖17与集虫筒16螺纹连接或扣接,便于将底盖17打开,当昆虫需取出时,旋开底盖17,便于将昆虫从集虫筒16底部卸出。
集虫筒16内安装有用于多个容纳腔19相互隔离的隔离板18。
固定环15与固定柱3的一端固定相连,固定环15与固定柱3相焊接,提高相连的稳定性。
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4、弹簧座22、弹簧21,限位杆4贯穿于固定柱3,且限位杆4与固定柱3滑动相连,弹簧21用于驱动弹簧座22向靠近固定柱3的方向移动,弹簧座22固定于限位杆4的一端,限位杆4的另一端与设置于集虫筒16的限位槽20相匹配。可拉动弹簧座22将限位杆4拉出,再旋转集虫筒16处于适宜位置,然后松开弹簧座22,弹簧21驱动限位杆4向集虫筒16的方向靠近,使限位杆4的端部抵在相应的限位槽20内,实现对集虫筒16定位,操作灵活方便。
弹簧21套在限位杆4上,且弹簧21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座22、固定柱3均固定相连。
工作原理:握住操作手柄13对开关按钮12进行按压,使风机9开启工作,将吸虫罩2对准昆虫,风机9对吸虫管1抽风,使吸虫管1产生负压,昆虫被吸入到吸虫管1内,顺着排虫口6、进入口5进入到集虫筒16的容纳腔19内,实现对昆虫的采集。而排风管道10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接口7,过滤接口7内安装有过滤网8,过滤网8有效对昆虫进行隔离,防止昆虫进入到排风管道10内,排风管道10内气流从出风口11排出。当某个容纳腔19收集昆虫完毕后,拉动弹簧座22对限位杆4进行抽拉,使限位杆4与集虫筒16相分离,再旋转集虫筒16处于适宜位置,让另外空置的容纳腔19位于排虫口6的下方,并且排虫口6与相应的进入口5相连,松开弹簧座22,弹簧21驱动限位杆4向集虫筒16的方向靠近,使限位杆4的端部抵在相应的限位槽20内,实现对集虫筒16定位。空置的容纳腔19对昆虫进行收集,隔离板18对多个容纳腔19相互隔离,既能实现昆虫收集无缝衔接作业,同时可将昆虫相互隔离,防止出现相互撕咬受伤,保证昆虫样本的完整性,也提高昆虫采集效率,操作灵活方便,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虫管(1)及连接于吸虫管(1)端部的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用于吸虫管(1)抽气,所述吸虫管(1)连接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昆虫的存放机构,所述存放机构包括集虫筒(16)、固定环(15),所述集虫筒(16)可旋转连接于固定环(15),所述集虫筒(16)顶部连接有至少两个进入口(5),且集虫筒(16)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昆虫的容纳腔(19),所述容纳腔(19)与相应的进入口(5)相匹配,所述进入口(5)与设置于吸虫管(1)的排虫口(6)相连,所述固定柱(3)连接有用于集虫筒(16)定位的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机构包括排风管道(10)及连接于排风管道(10)内部的风机(9),所述吸虫管(1)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接口(7),所述排风管道(10)的一端连接于过滤接口(7),且排风管道(10)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排风的出风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接口(7)内部安装有防止昆虫进入排风管道(10)内的过滤网(8),所述排风管道(10)底部连接有操作手柄(13),所述操作手柄(13)内部安装有电池组(14),且操作手柄(13)的一侧连接有用于控制风机(9)开关的开关按钮(12),所述电池组(14)、开关按钮(12)、风机(9)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机构还包括底盖(17),所述底盖(17)可拆卸连接于集虫筒(16)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筒(16)内安装有用于多个容纳腔(19)相互隔离的隔离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5)与固定柱(3)的一端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4)、弹簧座(22)、弹簧(21),所述限位杆(4)贯穿于固定柱(3),且限位杆(4)与固定柱(3)滑动相连,所述弹簧(21)用于驱动弹簧座(22)向靠近固定柱(3)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簧座(22)固定于限位杆(4)的一端,所述限位杆(4)的另一端与设置于集虫筒(16)的限位槽(20)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1)套在限位杆(4)上,且弹簧(21)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座(22)、固定柱(3)均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虫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吸虫罩(2)。
CN202223153992.0U 2022-02-22 2022-11-27 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Active CN21885170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9564 2022-02-22
CN2022203595644 2022-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1701U true CN218851701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3992.0U Active CN218851701U (zh) 2022-02-22 2022-11-27 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1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2208B (zh) 蜂蜜收集器
CN108903790A (zh) 吸尘器
CN210960036U (zh) 一种新型园林害虫收集器
CN218851701U (zh) 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CN111684927A (zh) 一种具有粒须分离功能的玉米脱粒机
CN115930352A (zh) 一种用于工业的自清洁新风净化机
CN210580068U (zh) 花椒采摘机
CN112842131B (zh) 手持吸尘器
CN210124713U (zh)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CN209846026U (zh) 一种小型昆虫采集装置
CN209529022U (zh) 立式手持的二合一吸尘器
CN220423837U (zh) 一种除螨仪进尘口尘风分离机构
CN216163500U (zh) 一种负压抽吸式甜叶菊种子高效采收装置
CN112119764A (zh) 一种利用气旋分离杂质的茶叶采集装置
CN206102554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6135762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7118305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0008443U (zh) 一种野外采集昆虫样本用吸虫器
CN215777766U (zh) 一种过滤吸尘器
CN211862677U (zh) 一种具有灭杀蚊虫功能的吸尘器结构
CN201104438Y (zh) 具有消音及强制吸取水族箱中有毒蛋白质的真空收集器
CN217118304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20800896U (zh) 一种集毛桶以及宠物吸尘器
CN217118306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6821399U (zh) 一种林业用防虫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