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0618U -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0618U
CN218850618U CN202222958908.6U CN202222958908U CN218850618U CN 218850618 U CN218850618 U CN 218850618U CN 202222958908 U CN202222958908 U CN 202222958908U CN 218850618 U CN218850618 U CN 218850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switching element
resisto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8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幸
徐伟
方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8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0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0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0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洗地机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包括供电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在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输出工作电压的第一输出端;第一控制模块连接于电源端,以在电源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开关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控制端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电源端和接地端,第二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开关模块用于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控制端的电位,以在第二输出端输出电压。本申请能够有效的减少供电模块接收瞬间高电压时产生的尖峰脉冲,从而保护后端电路,保证洗地机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洗地机等需要供电的清洁设备,通常需要使用外部电源进行充电。但是,当充电插头插入时,在突然供电过程中,清洁设备中的电源芯片,比如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直流转直流)芯片、LDO(Low 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等容易因接收瞬间高电压产生尖峰脉冲(毛刺),且此尖峰脉冲较难滤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洗地机和供电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洗地机,所述洗地机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供电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输出工作电压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于电源端和接地端,以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以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所述控制端的电位,并在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能够有效的减少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从而保护后端电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
本实施例在开关模块中设置第一电容,相当于增大了第一开关元件的寄生电容,从而使第一开关元件缓慢打开,有效的减少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瞬间产生的脉冲尖峰和打火现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极和输出极之间;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的减少供电模块接收瞬间高电压时产生的尖峰脉冲,保护后端电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并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
本实施例可以减少电源端接入电压时产生的尖峰脉冲以及接触打火现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极和输出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
本实施例可以避免静电击穿第一开关元件,同时避免开关模块和供电模块之间形成电流倒灌路径。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元件;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本实施例能够保证开关模块通过第二开关元件与接地端之间形成通路,达到选通状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一电压端,所述主控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在所述工作电压的驱动下,且当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输出电压;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控制端以及所述接地端,以在所述电压端输出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二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断路,所述第一时刻先于所述第二时刻。
本实施例可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激活开关模块,然后通过第二控制模块维持开关模块处于选通状态,进而使得电源端持续为后端电路供电;同时降低功耗。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元件、第五电阻以及第四电容;
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容并联,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并联的第五电阻和第四电容,使得第一控制模块仅在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瞬间与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后续电源端不再向第一控制模块供电,减少功耗。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串联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出极之间。
本实施例提高了第一控制模块传输电压的稳定性,同时保证第二开关元件能够稳定打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元件;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控制模块的一种具体电路,保证开关模块能够通过第三开关元件与接地端之间形成通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
所述第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出极之间,所述第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电压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
本实施例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分压,保证第三开关元件能够稳定打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模块与待充电元件连接,当所述待充电元件充电至预设状态时,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电压端停止输出电压。
本实施例中的主控模块可在待充电元件充电至预设状态时,控制电压端停止输出电压,开关模块切换到非选通状态,从而进一步降低功耗。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一侦测端,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侦测模块,所述侦测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源端;
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侦测端与所述侦测模块连接,以在侦测到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输出电压,或者在未侦测到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停止输出电压。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随时侦测电源端的状态,控制第二控制模块和开关模块的选通,从而减少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瞬间产生的尖端脉冲。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侦测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单向二极管、第二稳压管以及第五电容;
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侦测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之间,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本实施例提供了侦测模块的一种具体电路,保证供电电路的侦测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包括供电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输出工作电压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于电源端和接地端,以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以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所述控制端的电位,并在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电压。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并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一电压端,所述主控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在所述工作电压的驱动下,且当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输出电压;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控制端以及所述接地端,以在所述电压端输出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二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断路,所述第一时刻先于所述第二时刻。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元件、第五电阻以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容并联,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洗地机的供电电路中,通过在电源端和供电模块之间增设第一控制模块和开关模块,当电源端接入电压时,第一控制模块在电源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开关模块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控制端的电位,以在第二输出端输出电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电源端接入的电压传输至供电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瞬间,将电压缓慢输出至供电模块,从而有效的减少供电模块接收瞬间高电压时产生的尖峰脉冲,保护后端电路,保证洗地机正常工作。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一电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二电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侦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地,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第三”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种实施方式”或“一些实施方式”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可以理解为电连接,两个电学元件连接可以是两个电学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例如,A与B连接,既可以是A与B直接连接,也可以是A与B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学元件间接连接。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电路100。供电电路100包括供电模块10、第一控制模块20以及开关模块30。
其中,供电模块10包括第一输入端10a和第一输出端10b。供电模块10用于在第一输入端10a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在第一输出端10b输出工作电压V0。通常地,供电模块10可以对第一输入端10a接入的电压进行升压、降压或滤波降噪等处理,从而得到工作电压V0以驱动后端电路。
第一控制模块20连接于电源端DC_IN和接地端GND。第一控制模块20用于在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通常地,当电源插头插入外部电源时,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当电源插头拔掉时,电源端DC_IN的电位可视为0。
开关模块30包括控制端30a、第二输入端30b以及第二输出端30c。控制端30a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20。第二输入端30b连接于电源端DC_IN。第二输出端30c连接于第一输入端10a。开关模块30用于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控制端30a的电位,以在第二输出端30c输出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理想情况下,也即在无信号传输损耗的情况下,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第二输出端30c输出的电压以及第一输入端10a接入的电压均相同。也就是说,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通过开关模块30输出至供电模块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00包括供电模块10、第一控制模块20以及开关模块30。结合供电模块10、第一控制模块20以及开关模块30之间特定的连接关系,当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时,第一控制模块20在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使得开关模块30、第一控制模块20以及接地端GND之间形成通路;开关模块30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控制端30a的电位,且开关模块30在控制端30a的电位的作用下输出电压至供电模块10。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传输至供电模块10,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将电压缓慢输出至供电模块10,从而有效的减少供电模块10接收瞬间高电压时产生的尖峰脉冲,保护后端电路。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一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模块30包括第一开关元件T1、第一电容C1以及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极连接于控制端30a。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入极连接于第二输入端30b。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出极连接于第二输出端30c。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并联,并连接于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
其中,第一电阻R1用于为第一开关元件T1提供偏置电压,保证第一开关元件T1能够打开。其中,第一开关元件T1的打开时间取决于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大小。比如,若不设置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元件T1可在0.1s内打开;通过设置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元件T1可在0.5s内打开;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在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设置第一电容C1,相当于增大了第一开关元件T1的寄生电容。当开关模块30形成通路时,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先向第一电容C1充电,从而使第一开关元件T1缓慢打开,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缓慢输出至供电模块10,有效的减少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产生的脉冲尖峰。
此外,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易出现接触打火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电流非常大,导致出现瞬时的高电压,击穿空气放电形成打火现象。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第一电容C1,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首先向第一电容C1充电,可以减小电源插头插入瞬间产生的瞬间电流,从而有效避免接触打火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模块30还可以包括多个串联的开关元件,每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均可接入至少一电容,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模块30还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串联,并连接于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入极和输出极之间。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可以防止静电将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极和输入极击穿。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模块3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出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第二输出端30c。第一二极管D1可以避免在开关模块30和供电模块10之间形成电流倒灌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模块30还包括二极管D0。二极管D0并联在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入极和输出极之间。二极管D0可以防止高压击穿第一开关元件T1。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模块20包括第二开关元件T2。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连接于电源端DC_IN。第二开关元件T2的输入极连接于控制端30a。第二开关元件T2的输出极连接于接地端GND。当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时,第二开关元件T2打开,使得开关模块30通过第二开关元件T2与接地端GND之间形成通路,达到选通状态。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20还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3。
其中,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3串联于电源端DC_IN和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之间。具体的,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于电源端DC_IN。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一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电阻R3串联在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之间。第四电阻R4串联在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和输出极之间。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此,比如,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位置可以互换;又比如,可以设置更多的电阻或二极管。
其中,第二电阻R2起到限流的作用;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3起到稳压的作用。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用于分压,以为第二开关元件T2提供一偏置电压,保证第二开关元件T2稳定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20和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30a之间通过电阻R113连接在一起。电阻R113起到分压的作用。当开关模块30与第一控制模块20之间形成通路时,若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太高,可以通过电阻R113分压,保证第一开关元件T1正常打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可以是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也可以是三极管。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开关元件T1为P-MOS管,第二开关元件T2为NPN三极管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上述第一控制模块20和开关模块30的工作原理,结合图2中所示的电路结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所示,当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时,该电压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一稳压二极管D3、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电阻R3传输至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第四电阻R4为第二开关元件T2提供一偏置电压,第二开关元件T2打开,使得电源端DC_IN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极、电阻R113以及第二开关元件T2与接地端GND连通。由于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入极连接于电源端DC_IN,因此,第一开关元件T1的输入极与控制极之间的电压大于第一开关元件T1的阈值电压,第一开关元件T1导通,以将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输出。在此过程中,当开关模块30形成通路时,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先向第一电容C1充电,从而使第一开关元件T1缓慢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中,各元器件可采用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元器件进行替换。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以第一开关元件T1为P-MOS,第二开关元件T2为NPN三极管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T1也可以是N-MOS管、NPN三极管或PNP三极管;第二开关元件T2也可以是P-MOS管、N-MOS管或PNP三极管;相应的,参照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图适应性调整各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即可。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电模块10包括电源芯片11、第一滤波电路12以及第二滤波电路13,以对第一输入端10a接入的电压和工作电压V0进行滤波降噪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芯片11具有输入端Vin和输出端Vout。输入端Vin连接于第一输入端10a。输出端Vout与第一输出端10b连接,用于输出工作电压V0。电源芯片11可以是DCDC芯片、LDO芯片等电压转换芯片。此外,电源芯片11还包括连接于接地端GND的接地引脚5/6/7/8以及开关引脚ON/OFF;电源芯片1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输出端10b的反馈引脚FB;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12包括第一有极电容EC1、第二有极电容EC2以及第一无极电容C11。第一有极电容EC1、第二有极电容EC2以及第一无极电容C11并联在第一输入端10a和接地端GND之间。
其中,第一有极电容EC1和第二有极电容EC2的容量很大,用于滤除低频纹波,如第一输入端10a接入的电压的纹波电压。第一无极电容C11的电容较小,用于滤除高频噪声,如第一输入端10a接入的电压中的高频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波电路13包括电阻R0、电容C0、第三有极电容EC3、电感L、肖特基二极管D5以及稳压二极管D6。电阻R0和电容C0串联后,再与第三有极电容EC3、电感L、肖特基二极管D5以及稳压二极管D6并联在第一输出端10b和接地端GND之间。电感L连接在肖特基二极管D5的负极和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之间。
其中,第三有极电容EC3的容量很大,用于滤除低频纹波;第二无极电容C12的电容较小,用于滤除高频噪声;如电源芯片11输出的电压的纹波电压和高频噪声。肖特基二极管D5和稳压二极管D6起到稳压的作用。电阻R0和电容C0串联后接地,主要作用是消除尖峰脉冲。电感L主要起到滤波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有极电容EC1、第二有极电容EC2、第三有极电容EC3、第一无极电容C11以及第二无极电容C12的容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调整,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00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40和主控模块50。
其中,主控模块50包括一电压端DC_CTRL。主控模块50连接于第一输出端10b。在工作电压V0的驱动下,当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时,主控模块50用于控制电压端DC_CTRL输出电压。
第二控制模块40连接于电压端DC_CTRL、控制端30a以及接地端END。第二控制模块40用于在电压端DC_CTRL输出的电压的作用下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开关模块30用于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控制端30a的电位,以在第二输出端30c输出电压。第一控制模块20仅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并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第二时刻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断路,第一时刻先于第二时刻。
通常情况下,第一时刻可以指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具有一定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的长度取决于第一控制模块20的具体电路结构设计。
本实施例中,当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时,第一控制模块20在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开关模块30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将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输出至供电模块10;供电模块10输出工作电压V0至主控模块50;主控模块50在工作电压V0的驱动下,控制电压端DC_CTRL输出电压;第二控制模块40在电压端DC_CTRL输出的电压的控制下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开关模块30继续保持选通状态,以将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输出至供电模块10。因此,本实施例可维持开关模块30处于选通状态,进而使得电源端DC_IN持续为后端电路供电。此外,第一控制模块20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第二时刻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断路,则后续电源端DC_IN不再向第一控制模块20供电,可以有效降低功耗。而且当主控模块50停止工作时,电压端DC_CTRL不再输出电压,开关模块30不能通过第二控制模块40形成通路,电源端DC_IN不再向供电模块10供电,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第二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模块20包括第二开关元件T2、第五电阻R5以及第四电容C4。
其中,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并联设置在电源端DC_IN和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之间。第二开关元件T2的输出极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二开关元件T2的输入极连接于控制端30a。可选的,第五电阻R5为阻值为MΩ的电阻,或者第五电阻R5的阻值无穷大。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第四电容C4瞬间导通,第二开关元件T2导通,使得供电模块10通过第二开关元件T2与接地端GND连通。当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持续为第四电容C4充电时,第四电容C4处于开路状态;又因为第五电阻R5的阻值很大,也近似于处于开路状态,因此第一控制模块20仅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当第四电容C4充满电后,第四电容C4处于开路状态,此时,第一控制模块20与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断路;也即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第四电容C4的充电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20还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3。
其中,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于电源端DC_IN。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一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电阻R3串联在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之间。第四电阻R4串联在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和输出极之间。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并联设置在第三电阻R3和第二二极管D2之间。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此,比如,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位置可以互换;又比如,可以设置更多的电阻。
其中,第二电阻R2起到限流的作用;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3起到稳压的作用。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用于分压,为第二开关元件T2提供一偏置电压,保证第二开关元件T2稳定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40包括第三开关元件T3。第三开关元件T3的控制极连接于电压端DC_CTRL。第三开关元件T3的输入极连接于控制端30a。第三开关元件T3的输出极连接于接地端GND。本实施例使得开关模块30能够通过第三开关元件T3与接地端GND之间形成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40还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第六电阻R6连接于第三开关元件T3的控制极和输出极之间。第七电阻R7连接于电压端DC_CTR和控制端30a之间。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40还包括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连接在电压端DC_CTRL和第七电阻R7之间。本实施例通过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第八电阻R8的分压作用,保证第三开关元件T3能够稳定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模块50与待充电元件(图中未示出)连接,当待充电元件充电至预设状态时,主控模块50控制电压端DC_CTRL停止输出电压。
其中,待充电元件可以是锂电池等需要充电的元器件。预设状态可以指待充电元件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或者充电达到几小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由此,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模块50还包括一侦测端Ex_IN。供电电路100还包括一侦测模块60。侦测模块60连接于侦测端Ex_IN和电源端DC_IN。当侦测模块60侦测到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时,主控模块50控制电压端DC_CTRL输出电压;当侦测模块60未侦测到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时,主控模块50控制电压端DC_CTRL停止输出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控模块50在清洁设备的内部电源(比如电池包)的作用下工作时,如电源插头突然插入外部电源,电源端CT_IN接入电压时,主控模块50可通过侦测模块60及时侦测到,从而控制电压端DC_CTRL输出电压,使得第二控制模块40和开关模块30之间形成通路,避免电源端CT_IN接入电压的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如电源插头突然拔出,主控模块50也可通过侦测模块60及时侦测到,从而控制电压端DC_CTRL不输出电压,第二控制模块40和开关模块30不工作,从而减少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侦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侦测模块60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稳压管D7、第二单向二极管D8以及第五电容C5。
第二单向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于电源端DC_IN。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串联在第二单向二极管D8的负极和接地端GND之间。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于侦测端Ex_IN。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均连接于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之间。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提供了侦测模块60的一种具体电路,当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时,通过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的分压,主控模块50可在侦测端Ex_IN检测到电压,保证供电电路100的侦测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当然,本申请中的侦测模块60的电路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侦测电源端DC_IN的状态即可。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上述第一控制模块20、开关模块30、第二控制模块40、主控模块50以及侦测模块60的工作原理,结合图4和图5中所示的电路结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电源端DC_IN接入电压的瞬间,该电压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一稳压二极管D3、第二二极管D2、第四电容C4以及第三电阻R3传输至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极;第四电阻R4为第二开关元件T2提供一偏置电压,第二开关元件T2打开。此时电源端DC_IN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极、电阻R113以及第二开关元件T2与接地端GND连通;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先向第一电容C1充电,从而使第一开关元件T1缓慢打开,以将电源端DC_IN接入的电压传输至电源芯片11。电源芯片11输出工作电压V0至主控模块50。主控模块50在工作电压V0的驱动下,通过侦测模块60控制电压端DC_CTRL输出或不输出电压。当DC_CTRL输出电压时,控制电压端DC_CTRL输出的电压经第八电阻R8和第七电阻R7传输至第三开关元件T3的控制极,第六电阻R6为第三开关元件T3提供一偏置电压,第三开关元件T3打开,使得电源端DC_IN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极、电阻R113以及第三开关元件T3与接地端GND连通,以此维持开关模块30的选通状态,为后续电路供电。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洗地机。洗地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电路,具体可参阅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比如,洗地机内设有供电电路。当需要使用洗地机进行清洁时,把洗地机的电源插头插入外部电源,此时电源端接入电压,供电电路中的第一控制模块在电源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开关模块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控制端的电位,以输出电压至供电模块;由此可以在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瞬间,将电压缓慢输出至供电模块,从而有效的减少供电模块接收瞬间高电压时产生的尖峰脉冲,使得洗地机可以正常工作。
又比如,洗地机内除了设有供电电路外,还设有电池包等内部电源。洗地机可以在内部电源的供电下进行工作。当发现洗地机电量不足时,可通过适配器对洗地机进行充电。此时,当供电电路中的主控模块侦测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可控制开关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之间形成通路,由此可以在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瞬间,将电压缓慢输出至供电模块,从而有效的减少供电模块接收瞬间高电压时产生的尖峰脉冲,使得洗地机可以正常工作。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供电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输出工作电压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于电源端和接地端,以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以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所述控制端的电位,并在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并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极和输出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元件;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一电压端,所述主控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在所述工作电压的驱动下,且当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输出电压;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控制端以及所述接地端,以在所述电压端输出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二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断路,所述第一时刻先于所述第二时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元件、第五电阻以及第四电容;
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容并联,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串联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出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元件;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
所述第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出极之间,所述第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电压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与待充电元件连接,当所述待充电元件充电至预设状态时,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电压端停止输出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一侦测端,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一侦测模块,所述侦测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侦测端与所述侦测模块连接,以在侦测到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输出电压,或者在未侦测到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停止输出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单向二极管、第二稳压管以及第五电容;
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侦测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之间,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13.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输出工作电压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于电源端和接地端,以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控制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以在形成通路的状态下逐步提升所述控制端的电位,并在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阻并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和输入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一电压端,所述主控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在所述工作电压的驱动下,且当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时,控制所述电压端输出电压;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控制端以及所述接地端,以在所述电压端输出的电压的作用下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一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通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源端接入电压的第二时刻与所述开关模块之间形成断路,所述第一时刻先于所述第二时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元件、第五电阻以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容并联,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极连接于所述电压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极连接于所述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极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CN202222958908.6U 2022-11-04 2022-11-04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Active CN218850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8908.6U CN218850618U (zh) 2022-11-04 2022-11-04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8908.6U CN218850618U (zh) 2022-11-04 2022-11-04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0618U true CN218850618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8908.6U Active CN218850618U (zh) 2022-11-04 2022-11-04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0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84664B1 (en) Architecture for switching power source to a load in a battery powered system
CN109194317B (zh) 一种复位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US20170244261A1 (en) Power bank with charging management
US7256640B2 (en) Multi-stage charge pump voltage generator with protection of the devices of the charge pump
TW201315112A (zh) 電容放電電路及其所適用之功率轉換器
CN112600277A (zh) 一种供电电路和电源设备
CN215300494U (zh) 一种降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欠压保护电路
CN218850618U (zh)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CN213846228U (zh) 电子设备的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7979281B (zh) 一种输入电压分压模块及过压保护开关
CN113541454A (zh)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0350768U (zh) 保护电路
CN110932531A (zh) 驱动电路及供电控制电路
CN118041044A (zh) 洗地机和供电电路
CN110557010A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x电容放电电路
CN106899283B (zh) 基于分立元器件的保护性触发电路
CN113098263B (zh) 电源转换电路、电源及电子设备
CN213846554U (zh) 整流稳压电路和供电设备
CN109901689B (zh) 硬件开关电路
US20020186070A1 (en) Power stealing circuit to charge a capacitor
CN111988022A (zh) 一种汽车pwm输出电路
CN216290671U (zh) 缓启动电路及供电模块
CN216390555U (zh) 一种带欠压保护的超级电容供电电路
CN114629481B (zh) 一种高边驱动电路、驱动方法、电源及车辆
CN210201712U (zh) 一种负载识别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