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8393U -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8393U
CN218848393U CN202223611107.9U CN202223611107U CN218848393U CN 218848393 U CN218848393 U CN 218848393U CN 202223611107 U CN202223611107 U CN 202223611107U CN 218848393 U CN218848393 U CN 218848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opening
laser
reflector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11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强
刘明峰
姚艳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11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8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8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8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用于连接激光器和激光加工头,该装置包括壳体、准直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耦合组件,壳体围合呈容纳空间,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准直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壳体上;第一调节组件具有第一反射镜和第一调节座,第一反射镜安装于第一调节座上,第一调节座用于调节第一反射镜的反射角;第二调节组件具有第二反射镜和第二调节座,第二调节座安装于壳体上,第二调节座用于调节第二反射镜的反射角;耦合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壳体上,封堵第四开口,位于第二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上。改变准直组件与耦合组件的焦距比,调节能量密度和焦深,激光器的适用范围广,加工效果好。

Description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加工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激光加工设备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束,将其耦合到一光纤中,光纤端部的接头与激光加工头中,通过光纤将激光束引入激光加工头中,再经过准直、聚焦射到工件表面实现切割或焊接。对应激光精密加工而言,高光束质量的激光光束更有利于整形,但是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的光束质量固定,激光射出的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大小和发散角也是固定,但是不同产品加工所需要的光斑直径大小和发散角不同,因此,现有激光器不能满足多种产品加工,适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激光器输出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和发散角不可调,激光器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耦合装置,用于连接激光器和激光加工头,包括:
壳体,围合呈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准直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封堵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与所述激光器连接,将所述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转换为平行光;
第一调节组件,具有第一反射镜和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一调节座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封堵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反射镜安装于所述第一调节座上,所述第一调节座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角,所述第一反射镜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反射镜改变所述平行光的传播方向;
第二调节组件,具有第二反射镜和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二调节座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封堵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反射镜安装于所述第二调节座上,所述第二调节座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角,所述第二反射镜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反射镜改变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平行光的传播方向;
耦合组件,所述耦合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壳体上,封堵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上,所述耦合组件用于与所述激光加工头通过光纤连接,并将接收到的平行光耦合进所述光纤。
可选的,所述壳体具有底板、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沿垂直于所述底板至所述顶板的方向,所述壳体的截面形成为梯形,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开口开设在第四侧板上。
可选的,所述准直组件具有:
准直镜组;
第一套筒,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准直镜组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冷却凹槽,所述冷却凹槽与所述准直镜组分别位于第一套筒同一位置的内外两侧;
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冷却凹槽围合呈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一法兰连接盘,所述第一法兰连接盘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第一水冷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一水冷接头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筒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锁紧头,所述第一锁紧头用于与所述激光器的输出端插接。
可选的,所述准直镜组包括第一平凸镜、第一月牙镜、第一双凸镜和第二双凸镜,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一月牙镜位于所述第一平凸镜和所述第一双凸镜之间,第一双凸镜位于所述第一月牙镜和所述第二双凸镜之间。
可选的,所述耦合组件具有:
非球面镜;
固定套筒,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非球面镜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上,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固定套筒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固定座,套设与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固定座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连接盘,所述第二法兰连接盘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螺母,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螺母与所述固定套筒螺纹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套筒和所述非球面镜共同沿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套筒之间设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和所述非球面镜位于所述固定套筒同一位置的两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二水冷接头,所述第二水冷接头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锁紧头,所述第二锁紧头用于与所述激光加工头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激光加工系统,包括:
激光器,用于产生激光束;
激光加工头,用于输出激光束;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装置,所述耦合装置连接所述激光器和所述激光加工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耦合装置具有集成在壳体上的准直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耦合组件,准直组件连接激光器,耦合组件连接激光加工头,准直组件将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转化成平行光经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调节反射后,射入耦合组件,且平行光与耦合组件同轴,提高了激光束的耦合效率,减少能力损失,可以设置不同的准直组件与耦合组件,来改变准直组件与耦合组件的焦距比,从而改变光束的光斑直径和发散角,从而调节能量密度和焦深,增加激光器的应用场景,提高加工效果,克服了现有的激光器输出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和发散角不可调,激光器适用范围小的问题,更换模块化的准直组件与耦合组件,操作更便捷,保证了激光器的加工效果,提高了激光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耦合组件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一轴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激光器输出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和发散角不可调,激光器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连接激光器与激光加工头,激光器的类型可以为脉冲光纤激光器、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多模组光纤激光器、单模组光纤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等,激光加工头的类型可以为激光焊接头、激光切割头或激光清洗头等,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激光器的类型和激光加工头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耦合装置包括壳体1、准直组件2、第一调节组件3、第二调节组件4和耦合组件5,准直组件2连接激光器,耦合组件5连接激光加工头,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经准直组件2准直后射出平行光,平行光经第一调节组件3和第二调节组件4反射改变光传播方向,并调节平行光的角度,保证平行光与耦合组件5同轴,经第二调节组件4反射的平行光射入耦合组件5,经耦合组件5耦合进入激光加工头的光纤中。准直组件2和耦合组件5的聚焦比与激光束的光斑直径和发散角,本申请实施例中准直组件2和耦合组件5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可通过更换不同焦距的准直组件2和耦合组件5,来改变激光加工头输出端的激光束的能量密度和焦深相关,操作便捷,激光器的适用范围更广,加工效果更好。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耦合装置的结构,以下结合附图对耦合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耦合装置,用于连接激光器和激光加工头,该装置包括壳体1、准直组件2、第一调节组件3、第二调节组件4和耦合组件5。
参见图3所示,上述的壳体1围合呈容纳空间11,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三开口14和第四开口15,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三开口14和第四开口15均与容纳空间11连通。
上述的准直组件2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上,封堵第一开口12,用于与激光器连接,将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转换为平行光。
上述的第一调节组件3具有第一反射镜31和第一调节座32,第一调节座32安装于壳体1上,封堵第二开口13,第一反射镜31安装于第一调节座32上,第一调节座32用于调节第一反射镜31的反射角,第一反射镜31位于容纳空间11内,第一反射镜31改变平行光的传播方向。
上述的第二调节组件4具有第二反射镜41和第二调节座42,第二调节座42安装于壳体1上,封堵第三开口14,第二反射镜41安装于第二调节座42上,第二调节座42用于调节第二反射镜41的反射角,第二反射镜41位于容纳空间11内,第二反射镜41改变第一反射镜31反射的平行光的传播方向。
参见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一轴侧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第二轴侧图。
第一调节座32和第二调节座4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固定板321、第二固定板322、三个调节件323,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相对设置,第一固定板321背离第二固定板322的一侧面上安装第一反射镜31,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之间通过三个调节件323连接,三个调节件323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的顶点位置处,通过三个调节件323调节第一固定板321相对第二固定板322的角度,其中调节件323具有碟形垫片3231、安装座3232和调节杆3233,安装座3232位于第二固定板322背离第一固定板321的一侧上,调节杆3233与安装座3232螺纹连接,调节杆3233的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322延伸至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一固定板321通过铜套连接,碟形垫片3231套设在调节杆3233上,且碟形垫片32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21和第二固定板322抵接。第一调节座32与第二调节座42安装于壳体1上,第二固定板322的尺寸封堵第二开口13,第二固定板322与第二开口13周围的壳体1密封连接,第一固定板321延伸至壳体1内,防止灰尘进入壳体1内,保护第一反射镜31和第二反射镜41,第一反射镜31和第二反射镜41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可以为45°,再通过三点位置的调节件323微调反射镜,解决装配公差导致反射光偏离,经第二反射镜41反射的平行光与耦合组件5同轴,耦合效率高,操作便捷。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第一固定板32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光敏探测器,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反射镜31或第二反射镜41的实时温度,光敏探测器设置在第一反射镜31或第二反射镜41的背光侧,检测穿透第一反射镜31或第二反射镜41的光强,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反射镜是否发热,避免反射镜因发热烧毁,保护耦合装置,通过光敏探测器检测第一反射将31或第二反射镜41是否损坏,便于耦合装置故障原因排查。
上述的耦合组件5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上,封堵第四开口15,位于第二反射镜41的反射光路上,耦合组件5用于与激光加工头通过光纤连接,并将接收到的平行光耦合进光纤。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准直组件2和耦合组件5均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上,用户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焦距的准直组件2和耦合组件5,获得所需的光斑直径和发散角,操作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加图3所示,壳体1具有底板111、顶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4、第三侧板115和第四侧板116,底板111与顶板112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3与第三侧板115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14与第四侧板116相对设置,沿垂直于底板111至顶板112的方向,壳体1的截面形成为梯形,第一开口12和第四开口15开设在第一侧板113上,第二开口13开设在第二侧板114上,第三开口14开设在第四侧板116上。
可选的,壳体1通过机加工一体成型,减少耦合装置组装步骤,安装操作简单,同时尽可能减少灰尘进入壳体1内,避免第一反射镜31和第二反射镜41因灰尘吸收激光导致烧毁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耦合装置的可靠性。
还可以在顶板112背离底板111的一侧开设有减重凹槽,减小耦合装置整体重量。
作为变形的,壳体1也可以设置成Z字型,准直组件2与耦合组件5位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壳体1与准直组件2和耦合组件5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还包括支架6,支架6安装于壳体1上。
支架6具有第一杆61和第二杆62,第一杆61的一端与壳体1连接,第一杆61的另一端向背离壳体1的方向延伸,与第二杆62连接,第一杆61与第二杆62呈T型布置,在耦合装置与激光器和激光加工头连接时,通过支架6来固定耦合装置,耦合装置与激光器和激光加工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准直组件2具有准直镜组21、第一套筒22、第二套筒23和第一水冷接头25,第一套筒2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221,准直镜组21固定于第一套筒22上,位于第一通道221内,第一套筒22上开设有冷却凹槽,冷却凹槽与准直镜组21分别位于第一套筒22同一位置的内外两侧,第二套筒23套设于第一套筒22上,第二套筒23与第一套筒22密封连接,第二套筒23与冷却凹槽围合呈第一冷却通道24,第二套筒23的一端设有第一法兰连接盘231,第一法兰连接盘231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第一水冷接头25设置于第二套筒23上,第一水冷接头25与第一冷却通道24连通,第一水冷接头25具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与水冷机连接,准直镜组21通过水冷降温,提高了准直镜组21的可靠性。
第一套筒22、第二套筒23和准直镜组21均同轴设置,第二套筒23与壳体1通过第一法兰连接盘231可拆卸连接,方便准直组件2整体更换,第二套筒23的端部延伸至第一开口12内,第二套筒23的端部与第一开口12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贴合,避免灰尘从第一开口12进入壳体1内,快速定位准直组件2的安装位置,第一法兰连接盘231与第一开口12周围的壳体1螺栓连接,安装拆卸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套筒22背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锁紧头26,第一锁紧头26用于与激光器的输出端插接。
准直组件2与激光器输出端通过第一锁紧头26插拔连接,操作方便,其中,第一锁紧头26可以为QBH锁紧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准直镜组21包括第一平凸镜211、第一月牙镜212、第一双凸镜213和第二双凸镜214,沿第一套筒22的轴向布置,第一月牙镜212位于第一平凸镜211和第一双凸镜213之间,第一双凸镜213位于第一月牙镜212和第二双凸镜214之间,第一平凸镜211相比第二双凸镜214靠近壳体1,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依次经过第一双凸镜213、第一月牙镜212、第一平凸镜211和第二双凸镜214后,输出平行光,射向第一反射镜31。作为变形的,第二双凸镜214相比第一平凸镜211靠近壳体1,激光且射出的激光束依次经过第一平凸镜211、第一月牙镜212、第一双凸镜213和第二双凸镜214准直,输出平行光。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装置的耦合组件的侧视图,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耦合组件5具有非球面镜51、固定套筒52、固定座53和螺母54,固定套筒5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521,非球面镜51安装于固定套筒52上,非球面镜51位于第二通道521内,固定套筒52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固定座53套设与固定套筒52上,固定座53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连接盘531,第二法兰连接盘531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螺母54活动安装于固定座53上,螺母54与固定套筒52螺纹连接,螺母54用于调节固定套筒52和非球面镜51共同沿轴向移动,从而聚焦位置。
可以理解的,耦合组件5采用非球面镜51对平行光耦合,单镜片结构,降低了耦合组件5的整体重量和体积,且非球面镜51的发热量较小,耦合组件5的结构更加简单,耦合组件5更加可靠。第二法兰连接盘531封堵第四开口15,耦合组件5通过第二法兰连接盘531与壳体1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焦距的耦合组件5。
作为变形的,上述的非球面镜51也可以采用平凸镜、双凸镜、月牙镜的组合结合,以能够实现平行光聚焦耦合进光纤即可。
上述的准直组件2的焦距是指准直镜组21的焦距,耦合组件5的焦距是指非球面镜51的焦距,准直组件2与耦合组件5的焦距比是指准直镜组21的焦距与非球面镜51的焦距的比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所示,固定座53与固定套筒52之间设有第二冷却通道532,第二冷却通道532和非球面镜51位于固定套筒52同一位置的两侧,固定座53上设有第二水冷接头55,第二水冷接头55与第二冷却通道532连通。
参见图6所示,上述的固定座53具有第一固定子套533、第二固定子套534、间隔套535、端套536和弹簧537,第一固定子套533套设在间隔套535上,间隔套535套设在固定套筒52上,间隔套535与固定套筒52之间形成螺旋状的第二冷却通道532,第二固定子套534套设在固定套筒52上,第一固定子套533和第二固定子套534沿固定套筒52的轴向布置,第一固定子套533和第二固定子套534对接,且第一固定子套533和第二固定子套534之间设置螺母54,通过第一固定子套533和第二固定子套534限制螺母54沿轴向移动,第一固定子套533和第二固定子套534的对接出设有缺口,螺母54部分漏出缺口,方便螺母54转动,第一固定子套533背离螺母54的一端安装端套536,端套536与固定套筒52的端部之间设置弹簧537,第一固定子套533背离第二固定子套534的一端设置第二法兰连接盘531,第一固定子套533背离第二固定子套534的一端延伸至第四开口15内,与第四开口15的侧壁密封贴合,第二法兰连接盘531与第四开口15周围的壳体1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固定座53背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二锁紧头56,第二锁紧头56用于与激光加工头连接。此外,还可以在第二锁紧头56上设置监测模块57,监测模块57用于检测耦合组件5内的回返光。
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二锁紧头56与激光加工头插拔连接,方便用户操作,第二锁紧头56可以为QD连接头。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耦合装置,用于连接激光器和激光加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围合呈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准直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封堵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与所述激光器连接,将所述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转换为平行光;
第一调节组件,具有第一反射镜和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一调节座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封堵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反射镜安装于所述第一调节座上,所述第一调节座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角,所述第一反射镜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反射镜改变所述平行光的传播方向;
第二调节组件,具有第二反射镜和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二调节座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封堵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反射镜安装于所述第二调节座上,所述第二调节座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角,所述第二反射镜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反射镜改变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平行光的传播方向;
耦合组件,所述耦合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壳体上,封堵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上,所述耦合组件用于与所述激光加工头通过光纤连接,并将接收到的平行光耦合进所述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底板、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沿垂直于所述底板至所述顶板的方向,所述壳体的截面形成为梯形,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三开口开设在第四侧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组件具有:
准直镜组;
第一套筒,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准直镜组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冷却凹槽,所述冷却凹槽与所述准直镜组分别位于第一套筒同一位置的内外两侧;
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冷却凹槽围合呈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一法兰连接盘,所述第一法兰连接盘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第一水冷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一水冷接头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锁紧头,所述第一锁紧头用于与所述激光器的输出端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镜组包括第一平凸镜、第一月牙镜、第一双凸镜和第二双凸镜,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一月牙镜位于所述第一平凸镜和所述第一双凸镜之间,第一双凸镜位于所述第一月牙镜和所述第二双凸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组件具有:
非球面镜;
固定套筒,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非球面镜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上,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固定套筒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固定座,套设与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固定座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连接盘,所述第二法兰连接盘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螺母,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螺母与所述固定套筒螺纹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套筒和所述非球面镜共同沿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套筒之间设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和所述非球面镜位于所述固定套筒同一位置的两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二水冷接头,所述第二水冷接头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锁紧头,所述第二锁紧头用于与所述激光加工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10.一种激光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器,用于产生激光束;
激光加工头,用于输出激光束;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装置,所述耦合装置连接所述激光器和所述激光加工头。
CN202223611107.9U 2022-12-30 2022-12-30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Active CN218848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1107.9U CN218848393U (zh) 2022-12-30 2022-12-30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1107.9U CN218848393U (zh) 2022-12-30 2022-12-30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8393U true CN218848393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1107.9U Active CN218848393U (zh) 2022-12-30 2022-12-30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8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3150A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
CN109244804A (zh) 激光器及其激光输出头
CN113319422B (zh) 激光器输出头、激光器、激光加工头以及激光加工设备
CN106159663B (zh) 一种大功率光纤激光准直输出及采样监测一体化集成装置
CN107227455B (zh) 激光熔覆装置
CN112886390A (zh) 一种多组对称阵列的大功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与方法
CN116742448B (zh) 抗高回返光激光输出头及激光器
CN218848393U (zh) 耦合装置和激光加工系统
CN112285840B (zh) 一种可饱和吸收光纤准直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31839A (zh) 一种动力电池防爆阀激光焊接设备
CN108705192B (zh) 一种激光系统的防回反光装置
CN112886382A (zh) 一种单组大功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与应用
CN114012248B (zh) 一种激光切割头的光路系统
CN112068264B (zh) 一种高功率激光光束匀化耦合装置
CN209029669U (zh) 激光器及其激光输出头
JP6540310B2 (ja) 光ファイバ端末
CN114825012A (zh) 多波长泵浦源组件、光纤激光器及多波长泵浦光合束方法
CN1145051C (zh) 宽面发射的激光二极管与单模光纤耦合器
CN202837616U (zh) 耦合两个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的结构
CN113178778A (zh) 一种包括两个以上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
CN111208643A (zh) 高功率激光衰减器
CN206161897U (zh) 用于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器的反馈光隔离器
CN218938581U (zh) 耦合装置
CN209919099U (zh) 一种激光外部耦合装置
CN218361094U (zh) 管道清洗用激光清洗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