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6489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6489U
CN218846489U CN202320061249.8U CN202320061249U CN218846489U CN 218846489 U CN218846489 U CN 218846489U CN 202320061249 U CN202320061249 U CN 202320061249U CN 218846489 U CN218846489 U CN 218846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valve
indoor heat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12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仲秋
张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12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6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6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6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吸气口;第一换向阀连接第一排气口,第二换向阀连接第一排气口,且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均与吸气口连接;第一换向阀与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二换向阀与第一管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一换向阀连接每一室内换热器,第二换向阀连接每一室内换热器,每一室内换热器均连接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以达到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人们也对空调的制冷能力、制热能力、能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某些地区冬季气温低,湿度大,屋内湿冷,采用空调制热的需求很大,但热泵空调在低温高湿的工况下制热容易结霜,需要空调逆循环化霜,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影响人体舒适性;而且在梅雨季节时,室内湿度太大,传统空调在除湿时也会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各大厂家推出了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和恒温除湿的热泵空调,但其系统仍存在需要停机化霜或者制热、除湿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旨在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以达到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
所述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吸气口;
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口,且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均与所述吸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均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止装置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换向阀向所述第一管路单向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总管和至少两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一总管连接每一所述第一支管,每一所述第一支管连接一所述室内换热器,且每一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一第二截止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总管和至少两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二总管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支管,每一所述第二支管连接一所述室内换热器,且每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一第三截止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管路,每一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一所述第一支管和一所述第二支管,每一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一所述室内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三总管和至少两个第三支管,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一所述第三支管,每一所述第三支管通过所述第三总管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且每一所述第三支管上设有一室内节流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总管上设有室外节流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或所述第二换向阀为四通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压缩腔均与所述吸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系统中,通过采用双排气压缩机,以使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对应连接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换向阀与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第二换向阀与第一管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均连接每一室内换热器,且每一室内换热器均连接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可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来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
例如,在制冷模式下,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以使第一换向阀导通第一排气口和室外换热器,同时导通每一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以使第二换向阀导通第二排气口和第一管路,同时导通每一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以使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在第一换向阀处进行汇合,汇合后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后通过吸气口回流,从而能够实现对室内空气高效制冷的功能。
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以使第一换向阀导通第一排气口和每一室内换热器,同时导通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以使第二换向阀导通第二排气口和第一管路,以使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冷媒在第一换向阀处进行汇合,汇合后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后通过吸气口回流,以实现对室内空气高效制热的功能。
在热回收模式下,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以使第一换向阀导通第一排气口和室外换热器,同时导通相当于蒸发器的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以使第二换向阀导通第二排气口和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能够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冷凝除霜的同时,实现多个室内换热器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房间的运行需求,从而能够实现不停机化霜的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压缩机输出的能量能够与空调器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而降低空调器的功耗,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热回收模式下(制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热回收模式下(制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热回收模式下(制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热回收模式下(制热需求小于制冷需求以及不停机化霜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热回收模式下(制热需求小于制冷需求以及不停机化霜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热回收模式下(制热需求小于制冷需求以及不停机化霜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系统 61 第一管路
10 压缩机 62 第二管路
11 第一排气口 63a 第一总管
12 第二排气口 63b 第一支管
13 吸气口 64a 第二总管
21 第一换向阀 64b 第二支管
22 第二换向阀 65 第三管路
30 室内换热器 66a 第三总管
40 室外换热器 66b 第三支管
51 第一截止装置 71 室内节流装置
52 第二截止装置 72 室外节流装置
53 第三截止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系统100,旨在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以达到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系统100不限定于某一种类型的空调器,如可以是分体式挂式空调器、柜机、一体机或者中央空调器等等。下面针对空调系统10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100的一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第一换向阀21、第二换向阀22、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30以及室外换热器40;其中,压缩机10可以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口11、第二排气口12以及吸气口13;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分别对应连接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且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均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连接;第一换向阀21与第一排气口11通过第一管路61连接,第二换向阀22与第一管路61通过第二管路62连接;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均连接每一室内换热器30,且每一室内换热器30均连接室外换热器40的一端,室外换热器4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2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系统100中,通过采用双排气压缩机10,以使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分别对应连接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第一换向阀21与第一排气口11通过第一管路61连接,第二换向阀22与第一管路61通过第二管路62连接,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均连接每一室内换热器30,且每一室内换热器30均连接室外换热器40的一端,室外换热器4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21。可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来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
例如,在制冷模式下,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室外换热器40,同时导通每一室内换热器3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22,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第一管路61,同时导通每一室内换热器3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以使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排出的冷媒在第一换向阀21处进行汇合,汇合后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器40和室内换热器30后通过吸气口13回流,从而能够实现对室内空气高效制冷的功能。
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每一室内换热器30,同时导通室外换热器4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第一管路61,以使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排出的冷媒在第一换向阀21处进行汇合,汇合后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内换热器30和室外换热器40后通过吸气口13回流,以实现对室内空气高效制热的功能。
在热回收模式下,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室外换热器40,同时导通相当于蒸发器的室内换热器3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22,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能够对室外换热器40进行冷凝除霜的同时,实现多个室内换热器30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房间的运行需求,从而能够实现不停机化霜的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压缩机10输出的能量能够与空调器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而降低空调器的功耗,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具有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该两个排气口可以独立出气,室内换热器30可以与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条室内流路,增大了室内换热器30的换热能力,提高了制热制冷能力。可以理解的,空调系统100中在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设有节流装置,以保证空调系统100的正常制热和制冷功能,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节流装置可以设置在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室外,具体可以为热力膨胀阀或者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或者多种节流装置的组合形成均可。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换向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个连接管路之间的流路切换,通过换向阀的阀位切换,实现不同的冷媒流路,进而实现空调器不同的运行模式。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换向阀以四通换向阀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1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制热、制冷以及化霜功能,下面针对于具体的工况模式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在制冷模式下,多个室内换热器30均可相当于蒸发器,室外换热器40相当于冷凝器。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室外换热器40,同时导通每一室内换热器3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22,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第一管路61,同时导通每一室内换热器3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从压缩机10的第二排气口1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阀22,在进入第一换向阀21之前与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汇合,汇合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0;经室外换热器40换热后节流,并进入每一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部分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然后通过吸气口13回流至压缩机10中,蒸发后的另一部分冷媒进入第二换向阀22,然后通过吸气口13回流至压缩机10中,以进行下一次冷媒循环,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高效制冷的功能。
结合参阅图2,在制热模式下,且用于控制不同室内机的制热效果时,多个室内换热器30均相当于冷凝器,室外换热器40相当于蒸发器。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每一室内换热器30,同时导通室外换热器4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22,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每一室内换热器30。从压缩机10的第二排气口1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阀22,根据室内机需求可以通过所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与第二换向阀22相连接(例如可以打开与第二换向阀22相连接的第三截止装置53),然后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同时,从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换向阀21,根据室内机需求可以通过所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与第一换向阀21相连接(例如可以打开与第一换向阀21相连接的第二截止装置52),然后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0中进行蒸发换热,最终进入第一换向阀21,然后通过吸气口13回流至压缩机10中,以进行下一次冷媒循环,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快速制热的功能。如此,便能够实现系统两个可控的高压,能够控制冷媒的分配,以根据不同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进行分配,使得冷媒能够与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以达到更好的制热效果。
结合参阅图3,在制热模式下,且不同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相同时,适用于大部分制热运行情况,多个室内换热器30均相当于冷凝器,室外换热器40相当于蒸发器。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每一室内换热器30,同时导通室外换热器4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第一管路61。从压缩机10的第二排气口1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阀22,在进入第一换向阀21之前与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汇合,汇合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后,根据室内机需求可以通过所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与第一换向阀21相连接(例如可以对应打开与第一换向阀21相连接的第二截止装置52),进入室内换热器30进行冷凝换热后节流,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0进行蒸发换热,换热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然后通过吸气口13回流至压缩机10中,以进行下一次冷媒循环,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高效制热的功能。
结合参阅图4至图6,在热回收模式下,并在制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时,部分室内换热器30相当于蒸发器,部分室内换热器30相当于冷凝器,室外换热器40相当于蒸发器。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同时导通室外换热器4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22,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第一管路61,同时导通相当于蒸发器的室内换热器3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从压缩机10的第二排气口1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阀22,在进入第一换向阀21之前与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汇合,汇合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后,有制热需求的室内机可以通过所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与第一换向阀21相连接(例如可以打开与第一换向阀21相连接的第二截止装置52),以使冷媒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冷凝换热;同时,有制冷需求的室内机可以通过所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与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相连接(例如可以打开与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相连接的室内节流装置71),以使由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部分冷媒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冷媒进入第二换向阀22,最终通过吸气口13回流至压缩机10中,其中由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另一部分冷媒可以经过节流阀(例如室外节流装置72),并进入室外换热器40中进行蒸发换热,蒸发换热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最终通过吸气口13回流至压缩机10中,以进行下一次冷媒循环,从而实现多个室内换热器30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房间的运行需求。
结合参阅图7至图9,在热回收模式下,并在制热需求小于制冷需求以及不停机化霜时,部分室内换热器30相当于蒸发器,部分室内换热器30相当于冷凝器,室外换热器40相当于冷凝器。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以使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和室外换热器40,同时导通相当于蒸发器的室内换热器30和压缩机10的吸气口13;通过切换第二换向阀22,以使第二换向阀22导通第二排气口12和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从压缩机10的第二排气口12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二换向阀22,对应有制热需求的室内机可以通过所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与第二换向阀22相连接(例如可以打开与第二换向阀22相连接的第三截止装置53),以使冷媒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冷凝换热;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40进行冷凝除霜,然后经过室外节流装置72后与从对应室内换热器30冷凝后的冷媒进行汇合,然后对应有制冷需求的室内机可以通过所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与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相连接(例如可以打开与相当于冷凝器的室内换热器30相连接的室内节流装置71),以使冷媒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蒸发换热,蒸发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最终通过吸气口13回流至压缩机10中,以进行下一次冷媒循环,能够对室外换热器40进行冷凝除霜的同时,实现多个室内换热器30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房间的运行需求,从而能够实现不停机化霜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空调系统100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热回收模式:其一,采用三管制室外机与三管制室内机结合的方式实现除湿再热的效果,具体通过在室内机进行双换热器设计,可以实现一个换热器运行除湿模式,另一个换热器运行制热模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还是会有一定的温度下降趋势,而且不能实现不停机化霜的效果。
其二,采用三管制室外机、模式转换器以及三管制室内机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多个室内机可以运行不同功能模式,比如部分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但是控制方式较为复杂并且模式转换器需要外接,同时在部分情况下,比如同时运行一台负荷需求小的室内机和一台负荷需求大的室内机时,由于负荷需求大的室内机冷凝效果更好,冷媒分配不均会导致负荷需求小的室内机的制热效果差。
而本方案通过采用双排气压缩机10,以使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分别对应连接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第一换向阀21与第一排气口11通过第一管路61连接,第二换向阀22与第一管路61通过第二管路62连接,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均连接每一室内换热器30,且每一室内换热器30均连接室外换热器40的一端,室外换热器4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21,即可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来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能够实现不停机化霜的效果,以提高人体舒适性,同时能够使多个室内换热器30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房间的运行需求,此外还能够实现系统两个可控的高压,能够控制冷媒的分配,以根据不同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进行分配,使得冷媒能够与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以达到更好的制热效果。
结合参阅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100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管路6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截止装置51。
如此设置,结合参阅图1、图3至图6,当空调系统100在制冷模式下,或者在制热模式下、且不同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相同时,或者在热回收模式下、并在制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时,可以打开第一截止装置51,以使从压缩机10的第二排气口1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阀22,在进入第一换向阀21之前与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汇合,以使汇合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结合参阅图2、图7至图9,当空调系统100在制热模式下、且用于控制不同室内机的制热效果时,或者在在热回收模式下、并在制热需求小于制冷需求时,可以关闭第一截止装置51,以使空调系统100可以运行对应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截止装置51形式不限于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等等,且用于冷媒截止的零部件均可替代。
进一步地,第一截止装置51为单向阀,该单向阀可以被配置为由第二换向阀22向第一管路61单向导通,如此,空调系统100在制冷模式下,或者在制热模式下、且不同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相同时,或者在热回收模式下、并在制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时,可以使第一换向阀21与第一排气口11通过第一管路61实现连接,第二换向阀22与第一管路61通过第二管路62连接,以使从压缩机10的第二排气口1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换向阀22后,在进入第一换向阀21之前与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冷媒汇合,以使汇合后的冷媒进入第一换向阀21,以防止冷媒回流至第二换向阀22中,而影响运行效果,从而可以使空调系统100可以运行不同的模式。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100的一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总管63a和至少两个第一支管63b,其中,第一换向阀21通过第一总管63a连接每一个第一支管63b,而每一个第一总管63a与一个室内换热器30连接,且每一个第一支管63b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截止装置52;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二总管64a和至少两个第二支管64b,其中,第二换向阀22通过第二总管64a连接每一个第二支管64b,每一个第二支管64b与一个室内换热器30连接,且每一个第二支管64b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截止装置53。
如此设置,第一换向阀21便可以通过第一总管63a和一个第一支管63b连接一个室内换热器30,第二换向阀22可以通过第二总管64a和一个第二支管64b连接一个室内换热器30,同时可以根据需求控制第二截止装置52的开闭、以及控制第三截止装置53的开闭,以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能够实现不停机化霜的效果,以提高人体舒适性,同时能够使多个室内换热器30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房间的运行需求,此外还能够控制冷媒的分配,以根据不同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进行分配,使得冷媒能够与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以达到更好的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截止装置52形式不限于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等等,且用于冷媒截止的零部件均可替代。同样地,第三截止装置53形式不限于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等等,且用于冷媒截止的零部件均可替代。
结合参阅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100的一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管路65,其中,每一第三管路65的一端连接于一第一支管63b和一第二支管64b,每一第三管路65的另一端可以与一个室内换热器30连接。
如此设置,经过第一总管63a的冷媒、以及经过第二总管64a的冷媒可以分别进入第一支管63b和第二支管64b中,然后通过第三管路65汇合后再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换热;或者,由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可以先进入对应的第三管路65中,然后分流至对应的第一支管63b和第二支管64b中,再分别进入第一总管63a和第二总管64a,便可以实现冷媒的有效分配和汇合。
结合参阅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100的一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三总管66a和至少两个第三支管66b,其中,每一个室内换热器30连接一个第三支管66b,而每一个第三支管66b可以通过第三总管66a连接室外换热器40,且每一个第三支管66b上均设置有一个室内节流装置71。如此设置,室外换热器40便可以通过第三总管66a和一个第三支管66b连接一个室内换热器30,以根据需求打开对应的室内节流装置71,即可对经过的冷媒进行节流,以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
结合参阅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100的一实施例中,第三总管66a上设有室外节流装置72。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由室外换热器40换热后的冷媒经过室外节流装置72节流后进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换热,也可以使得由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经过室外节流装置72节流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0中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不同的运行模式。
结合参阅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100的一实施例中,压缩机1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第一压缩腔与第一排气口11连通,第二压缩腔与第二排气口12连通,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均与吸气口13连通。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可以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第一压缩缸具有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缸具有第二压缩腔,可以使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相互独立排气,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来控制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的排气量,能够控制冷媒的分配,以根据不同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进行分配,使得冷媒能够与室内换热器30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以达到更好的制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至少两个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
所述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吸气口;
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口,且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均与所述吸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均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止装置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换向阀向所述第一管路单向导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总管和至少两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一总管连接每一所述第一支管,每一所述第一支管连接一所述室内换热器,且每一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一第二截止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总管和至少两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换向阀通过所述第二总管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支管,每一所述第二支管连接一所述室内换热器,且每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一第三截止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管路,每一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一所述第一支管和一所述第二支管,每一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一所述室内换热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三总管和至少两个第三支管,每一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一所述第三支管,每一所述第三支管通过所述第三总管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且每一所述第三支管上设有一室内节流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总管上设有室外节流装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或所述第二换向阀为四通阀。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压缩腔均与所述吸气口连通。
CN202320061249.8U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系统 Active CN218846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1249.8U CN218846489U (zh)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1249.8U CN218846489U (zh)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6489U true CN218846489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11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1249.8U Active CN218846489U (zh)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6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0254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11059B (zh) 一种双蒸发温度热泵系统、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3062851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11765567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02473B (zh)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3154522B (zh) 一种多联空调机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108679747A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CN112229002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02478B (zh)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4148412U (zh)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CN110500804B (zh) 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6281897U (zh) 新风设备
CN111811036A (zh) 一种除湿再热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02479B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外机
CN112229003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253006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5638112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8846489U (zh) 空调系统
CN21593017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489983U (zh) 一种多功能无水地暖系统
CN215638113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4581891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外机
CN214581889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14581887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