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4589U - 螺杆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螺杆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4589U
CN218844589U CN202223059605.7U CN202223059605U CN218844589U CN 218844589 U CN218844589 U CN 218844589U CN 202223059605 U CN202223059605 U CN 202223059605U CN 218844589 U CN218844589 U CN 218844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pressure chamber
cooling capacity
pressure source
screw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96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毅
张建青
李仲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tzer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tzer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tzer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tzer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96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4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4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4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螺杆压缩机,其包括机壳、以转动地方式设置在机壳内并且相互啮合的一对阳转子和阴转子,以及驱动阳转子转动的驱动机构。其滑块设置在机壳内,并与阳转子和阴转子合围形成压缩腔,活塞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头和活塞杆,活塞头以可滑动地方式动密封设置在缸体内,并通过活塞杆与滑块连接;弹性元件预压紧在缸体和活塞头上面向滑块侧的端面之间;控制阀组件被配置为控制缸体和活塞头上背向滑块侧的端面之间的压力腔内的压力源的量,以使活塞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阳转子的轴线往复运动。其通过切换控制阀组件不同的工作状态,以实现针对制冷量的调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量灵活调节制冷量,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螺杆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螺杆压缩机的制冷量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
背景技术
螺杆压缩机的机壳内装有一对互相啮合的螺旋形阴阳转子,两转子都有几个凹形齿,两者互相反向旋转。其中,阳转子由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阴转子是由主转子通过喷油形成的油膜进行驱动,或由阳转子端和阴转子端的同步齿轮驱动。
两个转子的凹槽经过吸气口时吸入待压缩的介质。当两个转子旋转时,两个转子的凹槽被机壳壁封闭,形成压缩腔室,当转子凹槽被封闭后,润滑油被喷入压缩腔室,起密封、冷却和润滑作用。当转子旋转压缩润滑剂和待压缩的介质时,压缩腔室容积减小,向排气口压缩被压缩介质。当压缩腔室经过排气口时,被压缩的介质从压缩机排出,完成一个吸气——压缩——排气过程。
压缩腔时的容器变化与制冷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在压缩机工作过程如何调整制冷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螺杆压缩机。
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包括机壳、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相互啮合的一对阳转子和阴转子,以及驱动所述阳转子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还包括:
滑块,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阳转子和所述阴转子合围形成压缩腔;
缸体,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活塞,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头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头以可滑动地方式动密封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并通过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滑块连接;
弹性元件,预压紧在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头上面向所述滑块侧的端面之间;
控制阀组件,被构造为调节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头上背向所述滑块侧的端面之间的压力腔内的压力源的量,以使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阳转子的轴线往复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用于允许或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且,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与所述压力腔的连通孔沿所述滑块与所述阳转子和所述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运动方向顺次设置;
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用于允许或阻止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通过同一个连通孔与所述压力腔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和所述压力腔的连通孔位于所述缸体上与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滑块的端面相对的缸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阀的下游侧设置有喷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压缩机位于启动或停机工况时,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一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或者,
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二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或者,
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三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一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或者,
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四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目标制冷量,所述第二目标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目标制冷量,所述第三目标制冷量小于所述第四目标制冷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占比为25%,所述第二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50%,所述第三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75%,所述第四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期为10s。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压缩机启动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允许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达到最大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从最大制冷量下降至第一预设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保持实际制冷量位于第一预设制冷量;
其中,所述第二周期间歇性工作是指按照预设脉冲通电时间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压缩机启动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允许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达到最大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从最大制冷量下降至第二预设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保持实际制冷量位于第二预设制冷量;
其中,所述第二周期间歇性工作是指按照预设脉冲通电时间工作。
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的有益效果之一为: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可以通过切换控制阀组件不同的工作状态,以实现针对制冷量的有级调节或无级调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量灵活调节制冷量,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和2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机壳、10吸气口、11排气口、2阳转子、3滑块、4缸体、40压力腔、41第一连通孔、42第二连通孔、43第三连通孔、50活塞、51活塞杆、52弹性元件、61第一控制阀、62第二控制阀、63第三控制阀、64第四控制阀、65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为了调节其制冷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螺杆压缩机,其包括机壳、以转动地方式设置在机壳内并且相互啮合的一对阳转子和阴转子,以及驱动阳转子转动的驱动机构。该螺杆压缩机还包括滑块、缸体、活塞、弹性元件和控制阀组件;其中,滑块设置在机壳内,并与阳转子和阴转子合围形成压缩腔,活塞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头和活塞杆,活塞头以可滑动地方式动密封设置在缸体内,并通过活塞杆与滑块连接;弹性元件预压紧在缸体和活塞头上面向滑块侧的端面之间;控制阀组件被配置为控制缸体和活塞头上背向滑块侧的端面之间的压力腔内的压力源的量,以使活塞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阳转子的轴线往复运动。
该螺杆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为:驱动机构驱动阳转子转动,阴转子随阳转子同步转动,机壳内在两个转子两端形成低压吸气侧和高压排气侧,待压缩的介质从吸气口被吸入低压吸气侧,在进入滑块与阳转子和阴转子形成的压缩腔内压缩处理,最后进入高压排气侧从排气口被排出。与此同时,当控制阀组控制增加压力腔内的压力源的量时,活塞推动滑块运动至其与阳转子和阴转子的配合长度增大,滑块、阳转子、阴转子三者形成的压缩腔的容积也随之增大,进入压缩腔内的制冷剂量也会增大,从而最终达到增大制冷量的目的。反之,当控制阀组控制减少压力腔内的压力源的量时,活塞推动滑块运动至其与阳转子和阴转子的配合长度减小,滑块、阳转子、阴转子三者形成的压缩腔的容积也随之减小,进入压缩腔内的制冷剂量也会减少,从而最终达到减小制冷量的目的。显然,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可以通过控制阀组调整实际制冷量达到目标制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所述的“介质”是指压缩气体、制冷剂等可被压缩机压缩的气体或液体等。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照图1和图2,结合一个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螺杆压缩机包括机壳1以及以可转动地的方式设置在机壳内并且相互啮合的一对阳转子2和阴转子。
其中,机壳1包括包括机壳主体,机壳主体均中空且两端敞开的薄壁壳体,相互啮合的一对阳转子2和阴转子放置在机壳主体内。机壳还包括左侧轴承座、右侧轴承座,左侧轴承座和右侧轴承座分别连接在机壳主体的左右两端且均安装有转动轴承,一对阳转子2和阴转子从机壳主体伸出的左右轴端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转动轴承内。
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电机可以安装在机壳主体内通过其转子带动阳转子转动,或者其也可以安装在机壳主体外另外配置的电机壳体内并带动通过联轴器的装置带动阳转子转动。
此外,机壳1还包括左端盖和右端盖,以便分别与左侧轴承座和右侧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形成封闭腔室。且机壳主体上开设有吸气口和排气口,以将外部待压缩介质吸入机壳1内,或者将压缩处理后的介质从机壳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阳转子和阴转子的具体结构及其啮合方式可以参照公开号为CN201221468Y的实用新型专利,当然本公开的阳转子和阴转子的具体结构及啮合关系并不仅限于这一种结构。
继续参见图2,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还包括设置机壳1内的滑块3以及驱动滑块3在机壳内沿阳转子2的轴线往复运动活塞驱动机构,且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形成压缩腔,且在活塞驱动机构驱动滑块沿阳转子2的轴线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也就是说,滑块3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滑块3比较靠近机壳1的低压吸气侧,反之,滑块3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滑块3远离机壳1的低压吸气侧。
当滑块3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之间的轴线配合长度最大,此时三者之间形成的压缩腔容积最大;反之,当滑块3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之间的轴线配合长度最短,此时三者之间形成的压缩腔容积最小。比如,图2中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之间的轴线配合长度介于最长和最短之间。
活塞驱动机构包括缸体4和活塞,其中,缸体4与机壳1一体成型或者独立于机壳1加工成型,再将两者组装即可。活塞包括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的活塞头50和活塞杆51,活塞头50通过外周壁可滑动地的动密封连接在缸体4内,并将缸体4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其中右侧腔室为压力腔,活塞杆51穿过左侧腔室的缸体壁伸出至与滑块3连接。
活塞驱动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52和控制阀组件。
详细地,该弹性元件52为压缩弹簧,其套设在活塞杆51上并预压紧在缸体4的内壁和活塞头50的一个端面之间。
控制阀组件被构造为调节缸体4的内壁和活塞头50的另一个端面之间形成压力腔40内的压力源的量。
详细地,缸体4上开设有连通其内腔和缸体4外部的第一连通孔41、第二连通孔42和第三连通孔43,其中,第一连通孔41、第二连通孔52和第三连通孔43与缸体4内腔的导通位置沿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运动方向顺次设置.
更为详细地,第三连通孔43位于缸体4上与活塞头50上背向滑块3的端面相对的侧壁上,第一连通孔41和第二连通孔42开设在缸体4的与活塞头50动密封连接的外周壁上,且与第二连通孔42相比,第一连通孔41更靠近滑块3。
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其中,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和第三控制阀63均被配置为用于允许或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四控制阀64则被配置为用于允许或阻止压力源进入压力腔40内。
详细地,第一控制阀61通过第一连通孔41与压力腔40连通,第二控制阀62通过第二连通孔42与压力腔40连通,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均通过第三连通孔43与压力腔连通。
也就是说,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和第三控制阀63与压力腔40的连通孔沿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运动方向顺次设置。
显然,本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均通过第三连通孔43与压力腔40连通,简化了管路配置难度。
此外,第四控制阀64通过第三连通孔43与压力腔40连通,由于第三连通孔43位于缸体4上与活塞头50上背向滑块3的端面相对的侧壁上,通过第四控制阀64进入压强腔40内压力源可以推动活塞杆平稳运动,且在压力腔40内未填充任何压力源时,在弹性元件52的弹性力下活塞头51可以直接与缸体4的内壁相抵,当第四控制阀64允许压力源进入时采用推动活塞头50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沿其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增长的方向运动,无需在缸体内预留压力腔空间,从而充分利用了缸体4的轴向空间。
此外,第四控制阀64的下游侧设置有喷嘴65,即第三连通孔43和第四控制阀64通过喷嘴65连通。其中,“下游侧”是指同一部分压力源流动时其先达到的一侧为上游侧,后到达的一侧为下游侧。
如此设置,当从第四控制阀64通入的压力源可以经喷嘴65加压处理为高压压力源,以方便推动活塞头50克服弹性元件52的弹性力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向左侧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螺杆压缩机具体结构时所使用的方位词“左、右”是以读者观察图2时的视角为基准设定的,“左”即为读者的左手侧,“右”即为读者的右手侧。
继续参见图2,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和第三控制阀63的下游侧均与机壳的低压吸气侧腔室连通,该压力源可以为待压缩的介质(比如制冷剂),还可以为润滑油。
与将压力源从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和第三控制阀63直接排入机壳1相比,如果压力源为待压缩的介质时,其被回收至机壳的低压吸气侧腔室可以补充吸入的待压缩介质的量,提高了介质的利用率。如果压力源为润滑油,其可以进入低压吸气侧起到润滑、冷却两个啮合并相对转动的转子的作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第三控制阀63和第四控制阀64可以均为单向阀,以避免发生动力源倒流问题。而,单向阀的开关方式可以为手动或自动。
基于上述结构,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可以实现针对制冷量的有级调节以及无级调节。
详细地,参见表1,表1为螺杆压缩机制冷量的四级控制策略。
Figure SMS_1
其中,○代表控制阀不工作,●代表控制阀工作,
Figure SMS_2
代表控制阀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工作,第一周期优优选为10s,即控制阀工作10s后停机10s为一个工作循环。
且,第一目标制冷量小于第二目标制冷量,第二目标制冷量小于第三目标制冷量,第三目标制冷量小于第四目标制冷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制冷量目标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占比为25%,第二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50%,第三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75%,第四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100%。
结合表1和图2,当螺杆压缩机为启动或停机工况时,第三控制阀63工作,即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从压力腔排出,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不工作,即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四控制阀64工作,即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进入压力腔40。
当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一目标制冷量时,第三控制阀63工作,即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从压力腔排出,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不工作,即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四控制阀工作,即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根据第一周期间歇性的进入压力腔40。
当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二目标制冷量时,第二控制阀62工作,即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一控制阀61和第三控制阀63不工作,即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四控制阀64工作,即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的进入压力腔40。
当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三目标制冷量时,第一控制阀61工作,即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二控制阀62和第三控制阀63不工作,即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四控制阀64被配置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的进入压力腔40。
当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四目标制冷量时,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和第三控制阀63均不工作,即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第四控制阀64工作,即被配置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的进入压力腔40。
由此可知,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通过控制阀组件可以实现针对制冷量的四级调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表2,表2为螺杆压缩机制冷量的第一种无级控制策略。
表2
控制阀 61 62 62 64
启动/停机
制冷量增加至最大制冷量
达到第一预设制冷量
制冷量不变
其中,○代表控制阀不工作,●代表控制阀工作,◎代表控制阀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脉冲工作,第二周期优选为50ms(毫秒),即控制阀工作50ms后停机50ms为一个工作循环,详细地,第二周期是指按照脉冲通电时间工作,因为脉冲通电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控制过程比较灵活。
螺杆压缩机启动时,第三控制阀63工作,以将压力腔40内的压力源卸载,使弹性元件52推动活塞头52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向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方向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即此时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最短,三者之间配合形成的压缩腔的容积最小,以减小电机驱动阳转子2转动的负载。
在此状态下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第三控制阀63不工作,即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并且控制第四控制阀64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工作,即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进入压力腔40内,推动活塞头50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向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增长的方向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即此时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最长,三者之间配合形成的压缩腔的容积最大,实际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100%。
然后,控制第一控制阀61、第三控制阀63、第四控制阀64不工作,即阻止压力源通过第一控制阀61、第三控制阀63从压力腔40排出,并且阻止压力源通过第四控制阀64进入压力腔40内。与此同时,控制第二控制阀62工作,即允许压力源通过第二控制阀62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从压力腔40排出,弹性元件52推动活塞头50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向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方向运动至实际制冷量达到第一预设制冷量(优选地为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100%);
最后,控制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第三控制阀63、第四控制阀64均不工作,制冷量保持不变。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调节方式实现了制冷量从100%至50%之间的无级调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表3,表3为螺杆压缩机制冷量的第二种无级控制策略。
表3
控制阀 61 62 62 64
启动/停机
制冷量增加至最大制冷量
达到第一预设制冷量
制冷量不变
螺杆压缩机启动时,第三控制阀63工作,以将压力腔40内的压力源卸载,使弹性元件52推动活塞头52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向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方向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即此时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最短,三者之间配合形成的压缩腔的容积最小,以减小电机驱动阳转子2转动的负载。
在此状态下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第三控制阀63不工作,即阻止压力源从压力腔40排出,并且控制第四控制阀64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工作,即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进入压力腔40内,推动活塞头50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向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增长的方向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即此时滑块3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最长,三者之间配合形成的压缩腔的容积最大,实际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100%。
然后,控制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第四控制阀64不工作,即阻止压力源通过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从压力腔40排出,并且阻止压力源通过第四控制阀64进入压力腔40内。与此同时,控制第三控制阀63工作,即允许压力源通过第三控制阀63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从压力腔40排出,弹性元件52推动活塞头50通过活塞杆51带动滑块3向与阳转子2和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方向运动至实际制冷量达到第二预设制冷量(优选地为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25%);
最后,控制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第三控制阀63、第四控制阀64均不工作,制冷量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表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周期是指按照脉冲通电时间工作,因为脉冲通电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控制过程比较灵活,其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表2所示的实施例。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调节方式实现了制冷量从100%至25%之间的无级调节。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螺杆压缩机可以通过切换控制阀组件不同的工作状态,以实现针对制冷量的有级调节或无级调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量灵活调节制冷量,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级调节制冷量过程中,只要第一预设制冷量大于第二预设制冷量即可,两者之间的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螺杆压缩机的实际工况设定即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螺杆压缩机,包括机壳、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相互啮合的一对阳转子和阴转子,以及驱动所述阳转子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还包括:
滑块,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阳转子和所述阴转子合围形成压缩腔;
缸体,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活塞,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头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头以可滑动地方式动密封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并通过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滑块连接;
弹性元件,预压紧在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头上面向所述滑块侧的端面之间;
控制阀组件,被构造为调节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头上背向所述滑块侧的端面之间的压力腔内的压力源的量,以使所述活塞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阳转子的轴线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用于允许或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且,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与所述压力腔的连通孔沿所述滑块与所述阳转子和所述阴转子配合长度缩短的运动方向顺次设置;
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用于允许或阻止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通过同一个连通孔与所述压力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和所述压力腔的连通孔位于所述缸体上与所述活塞背向所述滑块的端面相对的缸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阀的下游侧设置有喷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位于启动或停机工况时,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一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或者,
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二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或者,
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三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一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或者,
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目标制冷量为第四目标制冷量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压力源按照第一周期间歇性进入所述压力腔;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二目标制冷量,所述第二目标制冷量小于所述第三目标制冷量,所述第三目标制冷量小于所述第四目标制冷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占比为25%,所述第二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50%,所述第三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75%,所述第四目标制冷量相对于最大制冷量的为1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为10s。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启动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允许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达到最大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从最大制冷量下降至第一预设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保持实际制冷量位于第一预设制冷量;
其中,所述第二周期间歇性工作是指按照预设脉冲通电时间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启动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允许压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达到最大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三控制阀被配置为允许所述压力源按照第二周期间歇性的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直至实际制冷量从最大制冷量下降至第二预设制冷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均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压力源从所述压力腔排出,所述第四控制阀被配置为阻止动力源进入所述压力腔,保持实际制冷量位于第二预设制冷量;
其中,所述第二周期间歇性工作是指按照预设脉冲通电时间工作。
CN202223059605.7U 2022-11-17 2022-11-17 螺杆压缩机 Active CN218844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9605.7U CN218844589U (zh) 2022-11-17 2022-11-17 螺杆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9605.7U CN218844589U (zh) 2022-11-17 2022-11-17 螺杆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4589U true CN218844589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4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9605.7U Active CN218844589U (zh) 2022-11-17 2022-11-17 螺杆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4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6091B2 (ja) 容量可変型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却システム
CN101634500B (zh) 冷却循环系统
KR100463283B1 (ko) 스크롤형 압축기
KR100608664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CN105715548A (zh) 带柔性滑阀的两级螺杆压缩机
CN107893757B (zh)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及涡旋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JP2017089498A (ja)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の制御方法及び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CN218844589U (zh) 螺杆压缩机
JPH11324930A (ja)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2795614B2 (ja) 往復動式圧縮機
CN203098283U (zh) 多级变容组件及双缸多级变容量压缩机
CN118049373A (zh) 螺杆压缩机
CN204755308U (zh) 一种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螺杆式压缩机
JPH05106576A (ja) 多気筒密閉形回転圧縮機
CN212055115U (zh) 一种内压缩比可调节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CN211715320U (zh) 涡旋压缩机、制冷设备及汽车
CN110671327B (zh) 一种双缸变容压缩机及控制方法
CN211259010U (zh) 双级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CN210033838U (zh) 一种用于螺杆压缩机的柱塞式容量调节装置
CN210317754U (zh) 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8386354B (zh) 一种双泵体结构的高温热泵压缩机
CN111396313A (zh) 空调器、压缩机组件、压缩机及其泵体单元
CN110566461A (zh) 双级压缩机及双级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205858669U (zh) 带柔性滑阀的两级螺杆压缩机
JP2019019671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