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3573U -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3573U
CN218843573U CN202122035142.XU CN202122035142U CN218843573U CN 218843573 U CN218843573 U CN 218843573U CN 202122035142 U CN202122035142 U CN 202122035142U CN 218843573 U CN218843573 U CN 218843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interior
wall
adjace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51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珍录
黄书成
姚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ngde Lv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ngde Lv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ngde Lv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ngde Lv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51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3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3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3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90Passive houses; Double facade technology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内墙板通过龙骨安装于被动式建筑的墙体内表面,每块内墙板均包括保温层及设置在保温层前后两侧的面板层,面板层为辊涂镀铝锌钢板;相邻的两块内墙板的相邻的两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组件;相邻的两块内墙板通过两个前后设置的连接件连接,第一隔热组件连接在两个连接件之间使两个连接件相分离。相邻两块内墙板通过前后设置的两个连接件连接,确保内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两个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隔热组件,连接处无热桥,气密性和保温性俱佳;采用本内墙板连接结构的建筑的室内热稳定性高;内墙板连接结构可调整、可拆卸,便于安装和后期维修。

Description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因现代建筑的规模化和体量化,其所耗费的巨大能量与当下的节能环保理念直接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大范围铺开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的隔热效果与其墙体的连接结构紧密相关,为了实现隔热效果,内墙板之间通常以设置隔热件的形式来保证其连接处的气密性,隔热件由隔热材料制成,其在两块内墙板之间没有足够的承载力,致使采用其相连的两块内墙板连接不稳固,产生结构变形、连接处开裂的问题,进而破坏建筑的隔热效果,由此可见,简单地设置隔热件难以替代传统的连接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内墙板通过龙骨安装于被动式建筑的墙体的内表面。
每块内墙板均包括保温层及设置在保温层前后两侧的面板层,面板层为辊涂镀铝锌钢板,辊涂镀铝锌钢板为表面辊涂有涂层的镀铝锌钢板,涂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邻的两块内墙板的相邻的两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组件,保证内墙板的保温性和内墙板之间的气密性。由于室内墙面面积远小于室外墙面的面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连接节点以减少热桥效应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增加美观性,设计师一般会选择长度方向与室内高度适配的内墙板,即在一块内墙板的上下方向上不与其他的内墙板连接,仅在其左右方向连接与其他内墙板连接,所以这里及下文所提及的“相邻的两块内墙板”指代的是左右相邻的两块内墙板。但在实际应用中若一块内墙板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有其他的内墙板,那么这里以及下文所提到的用于左右相邻的两块内墙板的连接处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上下相邻的两块内墙板。
相邻的两块内墙板通过两个前后设置的连接件连接,具体地,对于这两块内墙板的相邻的侧部,一块内墙板的一侧部的两个加强件分别与两个连接件的同一侧相连,另一块内墙板的一侧部的两个加强件分别与两个连接件的另一侧相连。第一隔热组件连接在两个连接件之间使两个连接件相分离,既能实现相邻两块内墙板的稳固连接,又能避免两个连接件之间发生热传递,实现连接处无热桥的良好效果,满足被动式建筑对内墙连接结构的要求。
进一步地,每块内墙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隔热组件。
更进一步地,每块内墙板的两个面板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设置在其所在面板层的内侧,该内侧被定义为面板层的朝向保温层的一侧,每块内墙板的两个面板层上的加强件设置位置一一对应,第二隔热组件连接于相对应的两个加强件之间使两个加强件相分离,第二隔热组件的作用是防止热量在两个加强件之间传递而形成连接内墙板前后两侧的热桥。
更进一步地,加强件具有加强筋,加强筋的外侧覆有隔热涂层或隔热套件,连接件上具有对称设置的插槽,内墙板的加强件上的加强筋插入插槽中而使内墙板与连接件稳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块内墙板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之间设置有装饰条,装饰条的两侧部具有朝向内墙板的后侧延伸的折弯部,内墙板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侧边部,加强件具有贴合侧边部设置的卡接部,连接件具有凸出设置的两条限位边,限位边与插槽的一槽壁共同形成卡口,卡接部、折弯部与卡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内墙板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侧边部,并且加强件具有贴合侧边部设置的卡接部,连接件具有卡口,相邻两块内墙板的侧边部相对接,卡接部与卡口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装饰条为辊涂镀铝锌钢板,与面板层一致,从外部视角看来视觉效果更统一。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组件和第二隔热组件均包括两个隔热条和填充于两个隔热条之间的隔热材料,隔热条为尼龙条,隔热材料为聚氨酯硬泡或者石墨聚苯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相邻两块内墙板通过前后设置的两个连接件连接,确保内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两个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隔热组件,连接处无热桥,气密性和保温性俱佳;采用本内墙板连接结构的建筑的室内热稳定性高;内墙板连接结构可调整、可拆卸,便于安装和后期维修。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内墙板;110、保温层;120、面板层;130、侧边部;200、第一隔热组件;300、第二隔热组件;400、加强件;410、加强筋;420、卡接部;500、连接件;510、插槽;520、限位边;530、卡口;600、装饰条;610、折弯部;710、隔热条;720、隔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前部”指的是内墙系统中相对远离墙体的一侧,“后部”、“背部”均指的是内墙系统中相对靠近墙体的一侧,有关方向描述的术语“左”、“右”、“上”、“下”是按照内墙板正常安装情况下安装人员面朝内墙板的方向来定义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至附图2,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内墙板通过龙骨安装于被动式建筑的墙体内表面。每块内墙板100均包括保温层110和两个面板层120,两个面板层120分别设置在保温层110前后两侧。
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的相邻的两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组件200,每块内墙板1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隔热组件300,目的是隔热,以及保证内墙板100的保温性和内墙板100之间的气密性。
具体地,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通过两个连接件500连接,两个连接件500一前一后设置,使相邻两块内墙板连接稳固,第一隔热组件200就设置于两个连接件500之间,避免两个连接件500之间发生热传递,实现连接处无热桥的良好效果,满足被动式建筑对内墙连接结构的要求。每块内墙板100的两个面板层1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加强件400,加强件400设置在其所在面板层120的内侧,该内侧被定义为面板层120的朝向保温层110的一侧,每块内墙板100的两个面板层120上的加强件400设置位置一一对应,第二隔热组件300连接于相对应的两个加强件400之间使两个加强件400相分离,第二隔热组件300的作用是防止热量在两个加强件400之间传递而形成连接内墙板100前后两侧的热桥。加强件400还具有加强筋410,加强筋410的外侧覆有隔热涂层或隔热套件。连接件500上具有对称设置的插槽510,内墙板100的加强件400上的加强筋410插入插槽510中而使内墙板100与连接件500稳定连接。
更为具体地,对于这两块内墙板100的相邻的侧部,一块内墙板100的一侧部的两个加强件400分别与两个连接件500的同一侧相连,另一块内墙板100的一侧部的两个加强件400分别与两个连接件500的另一侧相连。第一隔热组件200连接在两个连接件500之间使两个连接件500相分离。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120之间设置有装饰条600,装饰条600的两侧部具有朝向内墙板100的后侧延伸的折弯部610,内墙板100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120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侧边部130,加强件400具有贴合侧边部130设置的卡接部420,连接件500具有凸出设置的两条限位边520,限位边520与插槽510的一槽壁共同形成卡口530,卡接部420、折弯部610与卡口530相连接。装饰条600选材与面板层120一致,从外部视角看来视觉效果更统一。装饰条600和折弯部610一体成型,面板层120和侧边部130也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室内墙面面积远小于室外墙面的面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连接节点以减少热桥效应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增加美观性,设计师一般会选择长度方向与室内高度适配的内墙板100,即在一块内墙板100的上下方向上不与其他的内墙板100连接,仅在其左右方向连接与其他内墙板10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指代的均是左右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但在实际应用中若一块内墙板100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有其他的内墙板100,那么所提到的用于左右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的连接处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上下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同时,内墙板100与室内墙体的顶部、底部、两侧边缘部的连接处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连接结构,具体以实际的安装需求为准。另外,内墙板100与龙骨之间的连接结构不是本申请的发明,因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隔热套件为橡胶件,隔热涂层采用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料,这两者均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选材,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相同效果的材料;面板层120为辊涂镀铝锌钢板,强度大,具有良好耐候性,实际上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性能与辊涂镀铝锌钢板相似的其他金属板材;保温层110为高密度聚苯板,第一隔热组件200和第二隔热组件300均包括两个隔热条710和填充于两个隔热条710之间的隔热材料720,隔热条710为尼龙条,隔热材料720为聚氨酯硬泡或者石墨聚苯板,同样,这些部件的选材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具有相同的或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的材料。
实施例2
参考附图3、附图4,本实施例区别与实施例1的是,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之间不具有装饰条600,在外部视角看来,相邻的两块内墙板100紧密拼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墙板100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120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侧边部130,并且加强件400具有贴合侧边部130设置的卡接部420,连接件500具有卡口530,相邻两块内墙板100的侧边部130相对接,卡接部420与卡口530相连接。该系统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所述内墙板通过龙骨安装于被动式建筑的墙体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内墙板(100)均包括保温层(110)及设置在保温层(110)前后两侧的面板层(120),所述面板层(120)为辊涂镀铝锌钢板;
相邻的两块所述内墙板(100)的相邻的两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组件(200);
相邻的两块所述内墙板(100)通过两个前后设置的连接件(500)连接,所述第一隔热组件(200)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件(500)之间使两个所述连接件(500)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内墙板(10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隔热组件(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内墙板(100)的两个所述面板层(1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加强件(400),所述加强件(400)设置在其所在面板层(120)的内侧,该内侧被定义为面板层(120)的朝向保温层(110)的一侧,每块所述内墙板(100)的两个所述面板层(120)上的加强件(400)设置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隔热组件(300)连接于相对应的两个加强件(400)之间使两个加强件(400)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00)具有加强筋(410),所述加强筋(410)的外侧覆有隔热涂层或隔热套件,所述连接件(500)上具有对称设置的插槽(510),相邻的两块所述内墙板(100)的相邻的加强件(400)上的加强筋(410)插入所述插槽(510)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块所述内墙板(100)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120)之间设置有装饰条(600),所述装饰条(600)的两侧部具有朝向内墙板(100)的后侧延伸的折弯部(610);所述内墙板(100)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120)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侧边部(130),并且加强件(400)具有贴合所述侧边部(130)设置的卡接部(420);所述连接件(500)具有凸出设置的两条限位边(520),所述限位边(520)与插槽(510)的一槽壁共同形成卡口(530),所述卡接部(420)、折弯部(610)与所述卡口(53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600)为辊涂镀铝锌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板(100)的位于前侧的面板层(120)的左右两侧向后折弯形成侧边部(130),并且加强件(400)具有贴合所述侧边部(130)设置的卡接部(420),所述连接件(500)具有卡口(530),相邻两块所述内墙板(100)的侧边部(130)相对接,所述卡接部(420)与所述卡口(53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组件(200)和第二隔热组件(300)均包括两个隔热条(710)和填充于所述两个隔热条(710)之间的隔热材料(720),所述隔热条(710)为尼龙条,所述隔热材料(720)为聚氨酯硬泡或者石墨聚苯板。
CN202122035142.XU 2021-08-26 2021-08-26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Active CN218843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5142.XU CN218843573U (zh) 2021-08-26 2021-08-26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5142.XU CN218843573U (zh) 2021-08-26 2021-08-26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3573U true CN218843573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2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5142.XU Active CN218843573U (zh) 2021-08-26 2021-08-26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3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2882B (zh) 复合板材及使用该复合板材的墙面板
CN218843573U (zh) 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内墙板连接结构
CN202031235U (zh) 组装式轻质混凝土条板及其拼装墙
CN101985854B (zh) 一种快装式复合板及使用该复合板的快装式墙面板
WO2015160028A1 (ko) 열가소성 폴리올레핀 시트를 구비하는 데크패널
CN215212042U (zh) 一种可快速卡接的贴砖型材
CN211114513U (zh) 轻量化复合板
CN114775944A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龙骨金属挂板墙体
KR101705717B1 (ko)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시스템 및 이의 설치 방법
CN209907780U (zh) 新砌墙体连接装饰装置
CN107795046B (zh) 双曲面幕墙的防水结构
CN209799225U (zh) 保温装饰一体板
CN201802000U (zh) 快装式复合板及使用该复合板的快装式墙面板
CN201802002U (zh) 一种复合板材及使用该复合板材的墙面板
CN21904526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饰保温墙板
CN210685156U (zh) 一种便于拼装的彩钢板
CN215442474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保温墙板
CN215858569U (zh) 一种保温墙板
CN218028629U (zh) 装配式轻钢龙骨金属挂板墙体
CN214090719U (zh) 一种复合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1949034U (zh) 一种彩钢保温墙
CN21604183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板
CN213837114U (zh) 一种可阻热桥的保温板
CN214941211U (zh) 一种耐热蠕变陶瓷聚苯板
CN220790168U (zh) 一种保温节能复合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