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3145U -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3145U
CN218843145U CN202320115680.6U CN202320115680U CN218843145U CN 218843145 U CN218843145 U CN 218843145U CN 202320115680 U CN202320115680 U CN 202320115680U CN 218843145 U CN218843145 U CN 218843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filter
pipe
water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56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竺启泽
金雪莲
吴官正
付守印
王掌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56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3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3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3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包括密封部、滤水部、井中井结构和抽水系统;密封部位于滤水部的上方,井中井结构位于密封部、滤水部的内侧,抽水系统位于井中井结构之内;密封部包括黏土和黏土内侧的实管,黏土填充在实管与地基之间;滤水部包括第一滤料、第一滤料内侧的第一滤网和第一滤网内侧的第一滤管,第一滤料填充在第一滤网、地基之间;井中井结构包括第二滤料、第二滤料内侧的第二滤网和第二滤网内侧的第二滤管,第二滤料充填在第二滤网、第一滤管之间;抽水系统包括抽水泵和排水管,抽水泵位于第二滤管的内侧,抽水泵上端连接外端伸出降水井的排水管。本实用新型在报废降水井内部设置井中井,实现报废降水井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降水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基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攀升,朝着超深和超大规模化方向发展。深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地下水作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往往决定基坑工程的成败,其中降水可靠性尤为突出和重要。
成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降水井的运营管理及基坑施工期间的扰动和破坏等因素,均会导致降水井出水含砂率超标,不能继续使用,需废除并重新打设降水井。如基坑尚未开挖,则具备补设降水井的条件,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则难以实施,且风险较高。同时,补设降水井亦需增加工程费用并延误工期,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因为降水能力不足导致基坑突涌、坍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在报废降水井的内部设置井中井,实现报废降水井的重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包括密封部、滤水部、井中井结构和抽水系统;密封部位于滤水部的上方,井中井结构位于密封部、滤水部的内侧,抽水系统位于井中井结构之内;
所述的密封部包括黏土和黏土内侧的实管,黏土填充在实管与地基之间;所述的滤水部包括第一滤料、第一滤料内侧的第一滤网和第一滤网内侧的第一滤管,第一滤料填充在第一滤网与地基之间;所述的井中井结构包括第二滤料、第二滤料内侧的第二滤网和第二滤网内侧的第二滤管,第二滤料充填在第二滤网与第一滤管之间;所述的抽水系统包括抽水泵和排水管,抽水泵位于第二滤管的内侧,抽水泵上端连接排水管,排水管外端伸出降水井。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密封部的底部与滤水部的顶部相接。
进一步地,滤水部的第一滤网的顶部、第一滤管的顶部与密封部的实管的底部相接。
进一步地,井中井结构的第二滤料的顶部、第二滤网的顶部、第二滤管的顶部均与密封部的实管齐平。
作为优选的方案,密封部的实管为φ325×4钢管。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滤料为绿豆砂。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均为一层40~60目尼龙网。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滤管为φ325×4桥式过滤器。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二滤料为中粗砂。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二滤管为φ250×2桥式过滤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在报废降水井的内部设置井中井,实现了报废降水井的重复利用,通过井中井的方案设置,降低了工程造价,避免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重新打设降水井带来的工程安全风险,如突涌风险,减少了因重新打设降水井引起的工期延误。
本实用新型滤水部包括第一滤料、第一滤料内侧的第一滤网和第一滤网内侧的第一滤管,井中井结构包括第二滤料、第二滤料内侧的第二滤网和第二滤网内侧的第二滤管;在滤水部的第一滤网与地基之间充填第一滤料,形成第一道滤水系统;在井中井结构的第二滤网与滤水部之间充填第二滤料,形成第二道滤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能够迅速实现报废降水井的再运营,同时降低了因降水能力不足导致基坑突涌、坍塌等工程事故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井中井与滤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黏土,2-实管,3-排水管,4-第一滤料,5-第一滤网,6-第一滤管,7-第二滤料,8-第二滤网,9-第二滤管,10-抽水泵,11-密封部,12-滤水部,13-井中井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形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
其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如“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依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如图1所示,包括密封部11、滤水部12、井中井结构13和抽水系统;密封部11位于滤水部12的上方,井中井结构13位于密封部11、滤水部12的内侧,抽水系统位于井中井结构13之内。
如图2所示,密封部11包括黏土1和黏土1内侧的实管2,黏土1填充在实管2与地基之间。
如图3所示,滤水部12包括第一滤料4、第一滤料4内侧的第一滤网5和第一滤网5内侧的第一滤管6,第一滤料4填充在第一滤网5与地基之间;第一滤网5与地基之间充填第一滤料4,形成第一道滤水系统。
如图3所示,井中井结构13包括第二滤料7、第二滤料7内侧的第二滤网8和第二滤网8内侧的第二滤管9;第二滤网8与滤水部之间充填第二滤料7,形成第二道滤水系统。具体的,第二滤料7充填在第二滤网8和第一滤管6之间。
如图1所示,抽水系统包括抽水泵10和排水管3,抽水泵10位于第二滤管9的内侧,抽水泵10上端连接排水管3,排水管3外端伸出降水井。
密封部11的底部与滤水部12的顶部相接。具体的,滤水部12的第一滤网5的顶部、第一滤管6的顶部与密封部11的实管2的底部相接。
实施例中,井中井结构13的第二滤料7的顶部、第二滤网8的顶部、第二滤管9的顶部均与密封部11的实管2齐平。抽水系统位于井中井结构13之内,抽水泵10与排水管3连接形成抽水系统以抽排地下水。
实施例中优选的,密封部11的实管2为φ325×4钢管。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滤料4为绿豆砂。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滤网5、第二滤网8均为一层40~60目尼龙网。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滤管6为φ325×4桥式过滤器。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滤料7为中粗砂。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滤管9为φ250×2桥式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中,井中井结构13置于既有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内部,既有井由密封部、滤水部组成,地下水经滤水部进入既有井,再经过滤后进入井中井结构13,最后由抽水系统向外抽排。
本实用新型在既有降水井实管2与地基之间填充黏土,以隔绝空气,并避免地面泥浆进入第一滤料4影响滤水效果。既有降水井的第一滤管6外包第一滤网5,第一滤网5与地基之间充填第一滤料4,第一滤管6为既有降水井滤管,第一滤网5为既有降水井滤网,第一滤料4为既有降水井滤料,形成第一道滤水系统。井中井结构13位于既有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内侧,由内向外分别为第二滤管9、第二滤网8和第二滤料7,第二滤管9、第二滤网8和第二滤料7的顶部均与实管2齐平,形成第二道滤水系统。抽水泵置于井中井结构13的第二滤管9的内侧,抽水泵10与排水管3连接形成抽水系统以抽排地下水。本实用新型通过井中井的方案设置,降低了工程造价,避免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重新打设降水井带来的工程安全风险,如突涌风险,减少了因重新打设降水井引起的工期延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部、滤水部、井中井结构和抽水系统;密封部位于滤水部的上方,井中井结构位于密封部、滤水部的内侧,抽水系统位于井中井结构之内;
所述的密封部包括黏土和黏土内侧的实管,黏土填充在实管与地基之间;所述的滤水部包括第一滤料、第一滤料内侧的第一滤网和第一滤网内侧的第一滤管,第一滤料填充在第一滤网与地基之间;所述的井中井结构包括第二滤料、第二滤料内侧的第二滤网和第二滤网内侧的第二滤管,第二滤料充填在第二滤网与第一滤管之间;所述的抽水系统包括抽水泵和排水管,抽水泵位于第二滤管的内侧,抽水泵上端连接排水管,排水管外端伸出降水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密封部的底部与滤水部的顶部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滤水部的第一滤网的顶部、第一滤管的顶部与密封部的实管的底部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井中井结构的第二滤料的顶部、第二滤网的顶部、第二滤管的顶部均与密封部的实管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密封部的实管为φ325×4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滤料为绿豆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均为一层40~60目尼龙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滤管为φ325×4桥式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滤料为中粗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滤管为φ250×2桥式过滤器。
CN202320115680.6U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Active CN218843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680.6U CN218843145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680.6U CN218843145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3145U true CN218843145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4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5680.6U Active CN218843145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3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87712U (zh) 一种基坑管涌快速处置装置
CN107246022A (zh) 一种伸入至承压水层的降水井用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4614149U (zh) 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降水的处理结构
CN218843145U (zh) 一种解决出水含砂率超标的降水井
CN110925018B (zh) 隧道联络通道内的泵房施工方法及泵房施工降水系统
CN216892484U (zh) 一种可回收双套管轻型井点降水装置
CN110985120A (zh) 裂隙性粘土层的隧道联络通道降水施工方法及系统
CN116378752A (zh) 强降雨条件下岩溶隧道大型溶洞自动泄水降压装置及方法
CN215585611U (zh) 一种过滤器及其过滤式集水井构造
CN115217163A (zh) 地下室底板的泄水结构及地下室底板的施工方法
CN112195946A (zh) 过滤式基坑局部降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932867U (zh) 一种集水坑、电梯井处有底沉箱施工构造
CN113668587A (zh) 一种适用于富水地层深大沉井开挖及压沉施工方法
CN207419502U (zh) 一种建筑基坑内预制降水管桩
CN208328962U (zh) 一种位于微承压水头下的基坑排水装置
CN207847694U (zh) 一种隧道排水装置及隧道整体道床
CN114960714B (zh) 一种近水源基坑排水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508481U (zh) 一种基坑施工的边坡泄水系统
CN217811145U (zh) 一种无支撑减压阀门井
CN212153429U (zh) 深基坑降水井结构
JP3002188B1 (ja) 地盤掘削工法
CN209686429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全钢套筒降水井结构
CN218148371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排水结构
CN215329975U (zh) 一种集水井加固防流失结构
CN109630192A (zh) 一种适用于半成岩暗挖隧道施工的降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