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3397U -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 Google Patents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3397U
CN218833397U CN202222129778.5U CN202222129778U CN218833397U CN 218833397 U CN218833397 U CN 218833397U CN 202222129778 U CN202222129778 U CN 202222129778U CN 218833397 U CN218833397 U CN 218833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interface
auricular point
electric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97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长才
骆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1297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3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3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3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公开的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包括:第一接口,位于连接线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终端连接,接收来自终端的电能和第一电信号;和脉冲发生器,被配置为基于电能,在第一电信号的触发下向连接线的第二端发射电脉冲信号;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脉冲发生器;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接口,被配置为与耳穴刺激仪的耳夹连接,将脉冲信号发送给耳夹。这样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降低了耳穴刺激仪的使用成本和难度,缩小了设备体积并减轻了重量,便于收纳和携带,也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慧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背景技术
人体的耳朵是人体的气血循环和经络疏通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有全身各个部位及器官对应的全息区域。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电针、手针,或耳穴刺激的设备刺激耳部穴位,达到治疗或者保健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耳穴按摩的便捷度和灵活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包括:第一接口,位于连接线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终端连接,接收来自终端的电能和第一电信号;脉冲发生器,被配置为基于电能,在第一电信号的触发下向连接线的第二端发射电脉冲信号;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脉冲发生器;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接口,被配置为与耳穴刺激仪的耳夹连接,将脉冲信号发送给耳夹。
在一些实施例中,脉冲发生器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电信号确定发射电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强度或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还包括数模转换器,位于容纳腔内、第一接口与脉冲发生器之间,被配置为将第一电信号转化为第二电信号;脉冲发生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二电信号确定发射电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强度或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还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第二电信号或耳穴刺激仪的工作状态记录,以便终端读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线还包括:微处理器,位于数模转换器与第一接口之间,并与存储器连接,被配置为向数模转换器、第一接口与存储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发送电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耳穴刺激仪,包括:上文中提到的任意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夹,被配置为释放来自连接线的电脉冲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夹上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接触点,被配置为释放电脉冲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接触点位于耳夹用于与耳朵接触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接触点位于耳夹用于与耳朵接触的面上、与迷走神经相对应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夹为一个或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夹包括连接机构,被配置为与连接线的第二接口连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的容纳腔内部结构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的容纳腔内部结构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耳穴刺激仪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耳穴刺激仪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耳穴刺激设备需要外接专用的医疗器械,使用不方便;或需要使用较为复杂、重量较大的头戴式设备,用户使用舒适度较低,且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该连接线可以连接如手机、电脑等通用终端,通过连接线向耳夹释放脉冲信号,减轻头戴设备的重量,提高设备的使用舒适度,
本公开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连接线的线体14的一端为第一接口11,另一端为第二接口12。线体14为软线,从而便于收纳。
第一接口11为与手持终端,如手机、电脑等设备适配的接口,如耳机接口、USB接口、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等。第一接口11在与手持终端连接后,能够接收来自手持终端的电能和电信号,电能和电信号顺着连接线向第二接口12的方向传递。
第二接口12为与耳夹连接的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12与耳夹固定连接,耳穴刺激仪为一体化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12与耳夹可拆卸的连接,第二接口12与耳夹的接口相适配,如耳机接口、USB接口、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条连接线上包括两个第二接口,如图2中第二接口121、122所示,从而能够分别连接一个耳夹。
沿着线体14还设置有容纳腔13,容纳腔内部具备脉冲发生器131,能够将来自第一接口11的第一电信号转化成脉冲信号,并沿着线体14将脉冲信号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二接口12发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脉冲发生器131发射出的电脉冲信号为用于刺激耳部迷走神经区域的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脉冲发生器131的工作电能由第一接口11连接的终端通过线体14提供。
这样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上具备脉冲发生器,能够基于来自终端的电信号生成供耳夹工作的脉冲信号,无需与单独的脉冲发生器连接,也就无需配置专用的耳穴刺激仪的信号发生终端,降低了使用成本和难度;无需额外配置电源,缩小了设备体积并减轻了重量,便于日常收纳和携带,也提高了安全性;另外,与耳夹可拆线连接的方式,能够便于进行耳穴刺激仪部分元件的替换,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脉冲发生器131能够调节输出脉冲的脉冲波形、强度、时长等中的一项或多项。脉冲发生器131根据第一电信号确定发射电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强度或时长中的至少一项,从而实现利用终端输出的第一电信号调节耳穴刺激仪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存储或从平台获取耳穴刺激仪的工作模式,例如包括保健模式、瘦身模式、治疗模式等,每种模式具备对应的第一电信号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在终端选择所需的模式使终端向第一接口11输出对应的第一电信号,使得脉冲发生器131输出对应波形、强度、时长的脉冲信号,促使耳夹采用对应的电能释放模式工作,达到用户所需的如保健、瘦身或治疗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具备两个第二接口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上,不同第二接口所连接的线体的汇集点距离第二接口的距离之和,大于人体颈部周长的一半,从而确保两个第二接口同时连接耳夹时,每个耳夹都能够与耳朵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内除了脉冲发生器131,还可以包括数模转换器132,如图3所示,其中数模转换器132位于脉冲发生器131与第一接口11之间,能够将第一电信号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间转换,将第一电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供脉冲发生器131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终端发射的第一电信号为数字信号,但脉冲发生器131的输入要求为模拟信号,则数模转换器132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便脉冲发生器生成电脉冲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终端发射的第一电信号为模拟信号,但脉冲发生器131要求输入数字信号,则数模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脉冲发生器生成电脉冲信号。这样的连接线能够解决脉冲发生器的输入信号模式与终端的输出信号模式不匹配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模转换器132的输出信号模式与脉冲发生器所需的输入信号模式相同,当第一电信号的模式与数模转换器132的输出信号模式相同时,数模转换器132透传第一电信号,则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相同;在不同的情况下,数模转换器132进行模式转换,生成第二电信号。这样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能够适配不同的终端,提高连接线的普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腔内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33。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与数模转换器132连接,存储数模转换器132存储的第二电信号对应的数据,除此之外,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耳穴刺激仪的工作状态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33中存储的数据可以供连接第一接口11的终端读取,数据通过线体14经第一接口11发送至终端。这样的耳穴刺激仪能够记录工作相关数据,并便于通过终端读取,提高了设备工作监控能力,也有助于利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后续研究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容纳腔内还可以包括微处理器134,位于数模转换器132与第一接口11之间,并与存储器连接,能够向数模转换器、第一接口与存储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发送电信号。微处理器134的工作所需的电能由终端通过第一接口提供。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33对于来自第一接口11的第一电信号进行透传,发射给数模转换器133进行模式(数字信号模式与模拟信号模式)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33能够将第二电信号存储至存储器133;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33还能够生成耳穴刺激仪的工作状态数据并发送给存储器133存储。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33中存储的数据可以在微处理器134的中转下,供连接第一接口11的终端读取,数据通过微处理器133和线体14,经第一接口11发送至终端。
这样的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中,以微处理器作为中转和控制枢纽,能够提高对容纳腔内各个部件的协调控制能力,有助于各个部件间的配合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上的容纳腔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如容纳腔内的设备位于同一个容纳腔内,以降低设备制造难度,或分散在不同容纳腔内通过线体连接,以分散连接线上的重量,进一步提高便携度。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耳穴刺激仪,如图5所示,具备上文中提到的任意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还包括耳夹15。图中耳夹15为示意结构,不造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耳夹15上具备连接机构151,与连接线上的第二接口1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可以为可插拔连接,从而便于更换配件和收纳。
耳夹15从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获取电能和电脉冲信号,耳夹15本身无需具备储能设备(如电池)和脉冲发生器,从而降低了耳夹的复杂度,减轻了耳夹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穴刺激仪可以具有单个耳夹15,用户根据需要将其佩戴在左耳或右耳,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灵活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穴刺激仪可以具备两个耳夹,两个耳夹可以同时使用或使用其中一个。在使用一个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的耳夹可以从可插拔的第二接口12上取下。这样的耳穴刺激仪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灵活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上可以仅具备一个第二接口12,耳夹成对配置,成对配置的耳夹之间可以具备固定或可插拔配置的连接线,其中一个耳夹与第二接口12以及另一个耳夹连接,通过耳夹之间的连接线传递电能和电脉冲信号。
这样的耳穴刺激仪能够降低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的复杂度,也能够起到降低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线体缠绕概率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上可以具备多个第二接口,如两个第二接口121和122,每个第二接口与一个耳夹连接,从而实现与成对配置的耳夹151和耳夹152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夹151与152可以为相同的耳夹,从而提高使用便捷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夹151与152可以为镜像结构,其中一个的固定机构和触点位置与左耳的佩戴位置和耳穴位置相匹配,另一个的固定机构和触点位置与右耳的佩戴位置和耳穴位置相匹配,从而使耳夹便于设置更加准确的与耳穴位置匹配的触点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穴位刺激。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夹上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接触点,能够释放来自连接线的电脉冲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接触点位于耳夹用于与耳朵接触的面,可以呈片状或点状分布,在工作状态下刺激耳部对应的片状或点状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接触点的位置可以与耳穴位置相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耳穴刺激仪的目的设置对应的位置,从而在降低设备成本、重量的同时,确保耳穴刺激的有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接触点位于耳夹用于与耳朵接触的面上、与迷走神经相对应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接触点位于与耳朵接触的面上,与耳甲腔及耳甲艇相接触的位置。
迷走神经耳支位于耳穴内脏区,该区域解剖部位为耳甲腔及耳甲艇。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通过将针刺多个耳穴组(神门、脾点、胃点、饥点、内分泌点)、针刺单个耳穴组(饥点)及假针刺组对照,发现针刺5个耳穴组及针刺1个耳穴组的情况下,实验体的体重、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及体脂量均有明显下降,而假针刺组则未见明显改变。相关的Meta分析(Meta-analysis,荟萃分析)也指出,无论是电针还是手针,对超重或肥胖患者治疗的效果相仿且均让人相对满意,而且治疗效果不仅仅体现在体重或BMI等指标上,从血清学指标观察到如血糖、IL-6(白介素-6)、脂联素、瘦素、抵抗素、TNF(TumorNecro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α、HOMA(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稳态模型)评估指数、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胰高血糖素样肽1)、LDL(Low-Density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HDL(High-Density Lipo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另外,在动物实验中,经耳电刺激大鼠的迷走神经后处死,发现试验组大鼠的体重、附睾白色脂肪、背侧棕色脂肪、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大鼠。
研究表明,超重及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人群的脑区激活及负激活存在差异性,包括左背内侧前额叶皮层、右侧中央前回激活增加及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激活减少、左岛叶皮层活动减弱等。解剖学研究、药理学和外科技术提供的证据表明,迷走神经支配胸部和腹部的大多数器官,包括皮肤、听道、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主动脉弓、心脏、食道及几乎全部胃肠道,并在调节这些器官相关的生理功能中发挥作用。通过药物、外来刺激(包括电刺激)或手术方式一定程度上刺激或阻滞迷走神经,均可以有效阻断肥胖者的进食欲望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针对肠道菌群对减肥-反弹的明确效果、刺激或阻滞迷走神经从而降低食欲的实验结果以及大脑功能改变与肥胖和减肥的关系,最为成熟的理论是脑-肠轴理论。脑-肠轴理论认为,肠道某些微生物组分、微生物调节激素和微生物依赖性免疫介质可直接与肠神经系统及其支配的迷走神经和脊髓传入神经相互作用。产生的局部信号可通过感觉神经回路传递到参与认知、情绪、进食行为的大脑区域。迷走神经和脊髓传出神经会传递信号至肠粘膜,并直接或间接影响胃肠稳态。
因此,本公开中的耳穴刺激仪,能够刺激耳部穴位,刺激耳部迷走神经,实现调节大脑食欲中枢的反应,降低食欲,进而解决体重管理的问题,便于实现对于有减重需求的用户的无创治疗,有效降低用于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并促进体内包括血糖、血脂等指标的下降,以及促进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分泌,调节下丘脑相关脑区功能活动与肠道菌群结构,使两者趋向于正常,进而达到减肥的临床效果,对于超重患者的减重、减脂和日常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口,位于连接线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终端连接,接收来自终端的电能和第一电信号;
脉冲发生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电能,在所述第一电信号的触发下向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发射电脉冲信号;
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脉冲发生器;和
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接口,被配置为与耳穴刺激仪的耳夹连接,将所述脉冲信号发送给所述耳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发生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确定发射所述电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强度或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模转换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转化为第二电信号;
所述脉冲发生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发射所述电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强度或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第二电信号或耳穴刺激仪的工作状态记录,以便所述终端读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微处理器,位于所述数模转换器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并与所述存储器连接,被配置为向所述数模转换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发送电信号。
6.一种耳穴刺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线;和
耳夹,被配置为释放来自所述连接线的电脉冲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穴刺激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夹上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接触点,被配置为释放所述电脉冲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穴刺激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接触点位于所述耳夹用于与耳朵接触的面;或
所述金属接触点位于所述耳夹用于与耳朵接触的面上、与迷走神经相对应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穴刺激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夹为一个或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穴刺激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夹包括连接机构,被配置为与所述连接线的第二接口连接。
CN202222129778.5U 2022-08-12 2022-08-12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Active CN218833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778.5U CN218833397U (zh) 2022-08-12 2022-08-12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778.5U CN218833397U (zh) 2022-08-12 2022-08-12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3397U true CN218833397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9778.5U Active CN218833397U (zh) 2022-08-12 2022-08-12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3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1252069B2 (en) Apparatus for electromedical therapy
US20080058915A1 (en) Membrane mask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functio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US20200345970A1 (en) Multimodal, modular, magnetically coupled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stimulation system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timulation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US20100324624A1 (en) Av system with skin care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s
JPH08511445A (ja) 神経刺激装置および連係支持装置
KR102118205B1 (ko) 저주파 마사지기
CN109173042B (zh) 一种用于减肥的迷走神经刺激装置
US20060074356A1 (en) Probe module for treating prostate diseases and portable prostate medical treatment apparatus
WO2014150090A1 (en) Oral neural stimulator
CN110721401A (zh) 一种神经调控系统及可穿戴神经调控装置
US1111697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edical device
CN218833397U (zh) 耳穴刺激仪的连接线和耳穴刺激仪
CN108434595B (zh) 一种头带式脑部电刺激仪及其电刺激方法
WO2013149508A1 (zh) 眼部植入装置及眼部植入装置升级系统
WO2020037706A1 (zh) 一种足下垂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
US11975190B2 (en) Superimposed wave microcurrent application device for living body
KR20180064781A (ko) 애플리케이션을 활용한 전기근육자극 트레이닝 시스템
CN206102957U (zh) 一种基于app的头戴式蓝牙智能耳穴治疗仪
CN216908933U (zh) 一种飞蚊症、老花低频治疗仪
CN214860595U (zh) 便携式低频脉冲治疗系统
CN211050715U (zh) 一种电极贴片式肩颈穴位定点按摩仪
US2024005073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neu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CN116585613A (zh) 经皮迷走神经耳支刺激装置
CN220530504U (zh) 一种穿戴式脊柱侧弯康复织物和装置
CN216629424U (zh) 可穿戴式经皮神经电刺激偏头痛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