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8261U -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8261U
CN218828261U CN202223061620.5U CN202223061620U CN218828261U CN 218828261 U CN218828261 U CN 218828261U CN 202223061620 U CN202223061620 U CN 202223061620U CN 218828261 U CN218828261 U CN 218828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plug
movable contact
testing
plu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16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UNCUPID ELECTRONIC FACTO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UNCUPID ELECTRONIC FACT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UNCUPID ELECTRONIC FACTORY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UNCUPID ELECTRONIC FACTOR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16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8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8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8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插头壳体、铜插脚、弹性动触片、磁环、电源线、电控板以及脱扣组件,电控板固定于插头壳体内,磁环焊接于电控板上,电源线的第一端穿过磁环与弹性动触片的第一端焊接,电源线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外露,弹性动触片的第二端设有动触点,铜插脚的第一端固定于插头壳体内,铜插脚的第一端设有与动触点对应的静触点,铜插脚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外露,脱扣组件包括复位架、复位杆、锁片以及电磁阀装置,复位架上设有与弹性动触片的第二端相抵配合的托架,复位杆与复位架滑动连接,锁片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复位杆及复位架卡扣连接的卡钩,锁片的第二端与电磁阀装置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插头在家用电器普遍使用,当漏电出现故障时,漏电保护插头能马上脱钩断电,保护人身安全。目前,市面上的漏电保护插头存在如下缺陷:结构复杂、装配复杂,使漏电保护插头复位上扣/断开脱扣过程中的可靠性不高、稳定性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插头,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插头壳体、铜插脚、弹性动触片、磁环、电源线、电控板以及脱扣组件,电控板固定于插头壳体内,磁环焊接于电控板上,电源线的第一端穿过磁环与弹性动触片的第一端焊接,电源线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外露,弹性动触片的第二端设有动触点,铜插脚的第一端固定于插头壳体内,铜插脚的第一端设有与动触点对应的静触点,铜插脚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外露,脱扣组件包括复位架、复位杆、锁片以及电磁阀装置,复位架上设有与弹性动触片的第二端相抵配合的托架,复位杆与复位架滑动连接,复位杆底部上设有复位弹簧。锁片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复位杆及复位架卡扣连接的卡钩,锁片的第二端与电磁阀装置固定。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复位架上设有与卡钩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孔,复位杆上设有与卡钩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孔。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电磁阀装置包括铁轴芯、电磁阀弹簧以及电磁线圈,电磁阀弹簧抵设于铁轴芯与电磁线圈之间,铁轴芯活动设于电磁线圈内,铁轴芯上设有卡块,锁片的第二端设有与卡块配合固定的卡槽。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试验开关,试验开关包括试验弹片与试验键,试验键的第一端限位于插头壳体内,试验键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外露,试验弹片设于插头壳体内,试验弹片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试验键与电控板。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灯罩,灯罩的第一端与电控板固定,灯罩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外露。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复位键,复位键的第一端套设于复位杆上,复位键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外露。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在锁片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复位杆及复位架卡扣连接的卡钩,在复位架上设有与卡钩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孔,在复位杆上设有与卡钩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孔,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其插头在复位上扣/断开脱扣过程中可靠性高、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外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脱扣组件爆炸视图。
图中:1、复位架;2、复位杆;3、锁片;4、铁轴芯;5、电磁阀弹簧;6、电磁线圈;7、铜插脚;8、弹性动触片;9、复位弹簧;10、磁环;11、电源线;12、试验弹片;13、电控板;14、试验键;15、灯罩;16、复位键;17、第一卡孔;18、托架;19、第二卡孔;20、卡钩;21、卡槽;22、卡块;30、插头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插头壳体30、铜插脚7、弹性动触片8、磁环10、电源线11、电控板13以及脱扣组件,电控板13固定于插头壳体30内,磁环10焊接于电控板13上,电源线11的第一端穿过磁环10与弹性动触片8的第一端焊接,电源线11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弹性动触片8的第二端设有动触点,铜插脚7的第一端固定于插头壳体30内,铜插脚7的第一端设有与动触点对应的静触点,铜插脚7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脱扣组件包括复位架1、复位杆2、锁片3以及电磁阀装置,复位架1上设有与弹性动触片8的第二端相抵配合的托架18,复位杆2与复位架1滑动连接,复位杆2底部上设有复位弹簧9,锁片3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复位杆2及复位架1卡扣连接的卡钩20,锁片3的第二端与电磁阀装置固定。以上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在锁片3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复位杆2及复位架1卡扣连接的卡钩20,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其插头在复位上扣/断开脱扣过程中可靠性高、稳定性高。
其工作原理:电路导通状态下,弹性动触片8上的动触点与铜插脚7上的静触点连接,锁片3第一端的卡钩20分别与复位杆2及复位架1卡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弹性动触片8上的动触点位于铜插脚7上的静触点下方,因此弹性动触片8在复位架1上的托架18作用下,将弹性动触片8托起,使弹性动触片8上的动触点与铜插脚7上的静触点连接;当出现漏电故障时,电磁阀装置工作,带动锁片3的第二端横向位移,使得锁片3第一端的卡钩20脱离复位杆2及复位架1,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向上推开复位杆2,使复位杆2与复位架1分离,复位架1失去锁定力,在弹性动触片8的反弹力作用下,弹性动触片8带动复位架1同步向下位移,弹性动触片8上的动触点与铜插脚7上的静触点断开,电路断开;复位时,按压复位杆2嵌于复位架1上,电磁阀装置复位,锁片3第一端的卡钩20重新与复位杆2及复位架1卡扣连接,复位杆2带动复位架1向上位移,托架18重新将弹性动触片8的第二端托起,弹性动触片8上的动触点与铜插脚7上的静触点连接,电路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磁环10作用于感应漏电信号,并将漏电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反馈信号给电控板13,控制插头的脱钩断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架1上设有与卡钩20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孔17,复位杆2上设有与卡钩20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孔19。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在复位架1上设有与卡钩20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孔17,在复位杆2上设有与卡钩20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孔19,通过卡钩20与卡孔卡扣连接的方式,使其插头在复位上扣/断开脱扣过程中可靠性高、稳定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装置包括铁轴芯4、电磁阀弹簧5以及电磁线圈6,电磁阀弹簧5抵设于铁轴芯4与电磁线圈6之间,铁轴芯4活动设于电磁线圈6内,铁轴芯4上设有卡块22,锁片3的第二端设有与卡块22配合固定的卡槽21。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铁轴芯4上的卡块22嵌于锁片3的第二端的卡槽21内,实现锁片3与电磁阀装置之间的固定连接,其连接方便,可靠,电磁阀装置工作时,可以带动铁轴芯4及锁片3同步横向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试验开关,试验开关包括试验弹片12与试验键14,试验键14的第一端限位于插头壳体30内,试验键14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试验弹片12设于插头壳体30内,试验弹片1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试验键14与电控板13。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试验开关作用于检测插头的漏电断电功能是否能正常脱扣断电。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灯罩15,灯罩15的第一端与电控板13固定,灯罩15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灯罩15用于监测电控板13上LED灯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复位键16,复位键16的第一端套设于复位杆2上,复位键16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人为手动对插头进行复位上扣,操作方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插头壳体(30)、铜插脚(7)、弹性动触片(8)、磁环(10)、电源线(11)、电控板(13)以及脱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13)固定于插头壳体(30)内,所述磁环(10)焊接于电控板(13)上,所述电源线(11)的第一端穿过磁环(10)与弹性动触片(8)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电源线(11)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所述弹性动触片(8)的第二端设有动触点,所述铜插脚(7)的第一端固定于插头壳体(30)内,所述铜插脚(7)的第一端设有与动触点对应的静触点,所述铜插脚(7)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所述脱扣组件包括复位架(1)、复位杆(2)、锁片(3)以及电磁阀装置,所述复位架(1)上设有与弹性动触片(8)的第二端相抵配合的托架(18),所述复位杆(2)与复位架(1)滑动连接,所述复位杆(2)底部上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锁片(3)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复位杆(2)及复位架(1)卡扣连接的卡钩(20),所述锁片(3)的第二端与电磁阀装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架(1)上设有与卡钩(20)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孔(17),所述复位杆(2)上设有与卡钩(20)配合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孔(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装置包括铁轴芯(4)、电磁阀弹簧(5)以及电磁线圈(6),所述电磁阀弹簧(5)抵设于铁轴芯(4)与电磁线圈(6)之间,所述铁轴芯(4)活动设于电磁线圈(6)内,所述铁轴芯(4)上设有卡块(22),所述锁片(3)的第二端设有与卡块(22)配合固定的卡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试验开关,所述试验开关包括试验弹片(12)与试验键(14),所述试验键(14)的第一端限位于插头壳体(30)内,所述试验键(14)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所述试验弹片(12)设于插头壳体(30)内,所述试验弹片(1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试验键(14)与电控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罩(15),所述灯罩(15)的第一端与电控板(13)固定,所述灯罩(15)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键(16),所述复位键(16)的第一端套设于复位杆(2)上,所述复位键(16)的第二端穿出插头壳体(30)外露。
CN202223061620.5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Active CN218828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1620.5U CN21882826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1620.5U CN21882826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8261U true CN218828261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1620.5U Active CN21882826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8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17403U (zh) 漏电保护插头
EP3657525B1 (en) Leakage protector
CN210223925U (zh) 漏电保护器
CN218828261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CN108109888B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12434520U (zh) 一种可强制断电的漏电保护器
CN112908791A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218828257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CN111864483A (zh) 一种过载保护器
CN218827965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CN213340970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CN108962697B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11907362U (zh) 一种分离式漏电保护器
CN212848269U (zh) 一种维持型漏电保护器
CN216162044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座
CN111564736A (zh) 一种新型漏电保护插头
CN107228304B (zh) 一种指示灯
CN218826920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脱扣装置
CN220797794U (zh)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CN213660329U (zh) 一种自动化故障的断电装置
CN210296253U (zh) 一种漏电测试结构及断路器
CN111555081A (zh) 一种电力试验用轮压式插座及接线装置
CN218826919U (zh) 一种漏电开关脱扣装置
CN215299169U (zh) 一种旋转式维持型漏电保护器
CN211530231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漏电保护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