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8099U -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8099U
CN218828099U CN202223320461.6U CN202223320461U CN218828099U CN 218828099 U CN218828099 U CN 218828099U CN 202223320461 U CN202223320461 U CN 202223320461U CN 218828099 U CN218828099 U CN 218828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rotrusion
connector
male end
fema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04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琦
龚道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04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8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8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8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包括:公端连接器、适于与公端连接器插接固定的母端连接器和套设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插接部位处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具有管腔,管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管腔内部延伸而出的突起,所述公端连接器开设有公端凹槽,所述母端连接器上开设有母端凹槽,所述突起适于分别与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扣合;所述突起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突起和所述保护套管腔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及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内填充有阻水胶。上述光伏连接器组件可以完全阻挡水汽进入光伏组件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处,特别适用于对防水汽侵蚀要求较高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生产器件,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了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外部用能、储能等装置的连接,通常需要设置光伏连接器。光伏连接器的保护套主要应用于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例如海洋环境更为复杂,盐雾腐蚀也更强,这对光伏组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暴露在外的连接器。为了提高连接器抵抗环境的能力,通常选择在连接器外加一个保护套,形成对连接器内部零件特别是公母连接头处橡胶圈的二次保护。
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套,是在连接器公母端口合并前,置于端口后面的电缆线上。参考图1,在连接器公母端口合并后,将保护套从电缆线位置移动包住连接器后抽出保护套中的支撑螺旋丝,使保护套包住连接器,与连接器贴合。因为保护套具有很强的弹性和收缩性,因此需要使用支撑螺旋丝先将其撑开,以便于穿过连接器,之后通过将螺旋丝抽出使得保护套收紧,紧紧的包住连接器。在抽取支撑螺旋丝的过程中,由于螺旋丝过长容易导致发生断裂,这样不仅会拖延施工进度,还导致器材的浪费,导致成本增加。
在海上光伏应用中,组件连接器必然会受到更多的水汽侵蚀,然而现在的保护器设计虽然有防水汽侵蚀的考虑,但大多数都是靠保护套与连接器结构上的卡扣或包覆来完成的。这种设计,结构本身依然存在水汽侵蚀连接器的可能性,为应对海上光伏项目应用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完全阻挡水汽进入光伏组件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处,破坏连接器,以及如何避免支撑螺旋丝抽取时发生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包括:公端连接器、适于与公端连接器插接固定的母端连接器和套设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插接部位处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具有管腔,管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管腔内部延伸而出的突起,所述公端连接器开设有公端凹槽,所述母端连接器上开设有母端凹槽,所述突起适于分别与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扣合;所述突起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突起和所述保护套管腔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及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内填充有阻水胶。
可选的,所述公端连接器具有插接端和尾端,所述公端凹槽设置于所述公端连接器的尾端;所述母端连接器具有插接端和尾端,所述母端凹槽设置于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尾端;在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公端凹槽与所述管腔一端的第一突起扣合,所述母端凹槽与所述管腔另一端的第二突起扣合。
可选的,所述管腔体为圆环体,所述突起为沿所述管腔体内壁设置的环形结构,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环形结构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突起开设的通孔的数量为1个~8个;所述第二突起开设的通孔的数量为1个~8个。
可选的,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公端定位构件;和/或,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母端定位构件。
可选的,所述突起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呈方形,所述公端凹槽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公端定位构件背离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口齐平;和/或,所述母端凹槽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母端定位构件背离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口齐平。
可选的,所述公端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突起的高度,所述第一突起的高度大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与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所述母端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突起的高度,所述第二突起的高度大于所述母端定位构件与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公端定位构件的高度是所述公端凹槽的深度的30%~50%;所述母端定位构件的高度是所述母端凹槽的深度的30%~50%。
可选的,所述公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突起沿管腔延伸方向的尺寸;和/或,所述母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突起沿管腔延伸方向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阻水胶为丁基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在公端连接器开设公端凹槽,在母端连接器开设母端凹槽,在保护套的管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管腔内部延伸而出的突起,通过将所述突起分别与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扣合来包裹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插接部位处,所述突起构成的环形在管腔的内部形成对管腔的支撑,管腔体的两端均设有突起从而使得保护套的管腔能够在未套设于连接器时仍可维持中空管腔的形状,从而在保护套中可以不使用螺旋丝进行支撑,因此能有效解决螺旋丝断裂的问题;同时,在突起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突起和所述保护套管腔壁的通孔,在将管腔两端的突起分别收容于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来包裹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插接部位处后,可以经所述通孔注入阻水胶,之后阻水胶会充满通孔、凹槽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突起连接处的空隙并完成固化,最终将所述凹槽和与其对应的突起连接处与保护套的管腔融为一体,达到完全阻挡水汽进入光伏组件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处的目的,避免水汽破坏连接器,特别适用于对防水汽侵蚀要求较高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光伏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伏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公端连接器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母端连接器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套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公端连接器;12、公端凹槽;13、公端定位构件;
2、母端连接器;22、母端凹槽;23、母端定位构件;
3、保护套;31、管腔;32、突起;33、通孔;321、第一突起;322、第二突起;
4、阻水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参考图2-图8,包括:公端连接器1、适于与公端连接器插接固定的母端连接器2和套设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插接部位处的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具有管腔31,管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管腔内部延伸而出的突起32,所述公端连接器开设有公端凹槽12,所述母端连接器上开设有母端凹槽22,所述突起32适于分别与所述公端凹槽12和所述母端凹槽22扣合;所述突起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突32起和所述保护套管腔壁的通孔33,所述通孔33及所述公端凹槽12和所述母端凹槽22内填充有阻水胶。
本实施例中,在公端连接器1开设公端凹槽12,在母端连接器2开设母端凹槽22,在保护套3的管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管腔内部延伸而出的突起32,通过将所述突起32分别与所述公端凹槽12和所述母端凹槽22扣合来包裹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的插接部位处,所述突起构成的环形在管腔的内部形成对管腔的支撑,管腔体的两端均设有突起从而使得保护套的管腔能够在未套设于连接器时仍可维持中空管腔的形状,从而在保护套3中可以不使用螺旋丝进行支撑,因此有效解决了螺旋丝断裂的问题;同时,在突起32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突起和所述保护套管腔壁的通孔33,在将管腔31两端的突起32分别收容于所述公端凹槽12和所述母端凹槽22来包裹公端连接器1与母端连接器2的插接部位处后,可以经所述通孔33注入阻水胶4,之后阻水胶4会充满通孔33、凹槽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突起32连接处的空隙并完成固化,最终将所述凹槽和与其对应的突起32连接处与保护套3的管腔31融为一体,达到完全阻挡水汽进入光伏组件连接器内部的连接处的目的,避免水汽破坏连接器。尤其在海上光伏应用中,海水的侵蚀性更强,即使有少量的水汽进入光伏组件连接器内部,也会侵蚀光伏组件连接器,进而破坏连接器;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可以完全的阻挡水汽进入光伏组件连接器内部,特别适用于对防水汽侵蚀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海上光伏项目,解决海水对光伏组件连接器的侵蚀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公端连接器1具有插接端和尾端,所述公端凹槽12设置于所述公端连接器的尾端;所述母端连接器2具有插接端和尾端,所述母端凹槽22设置于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尾端;在所述公端连接器1与所述母端连接器2插接时,所述公端凹槽12与所述管腔一端的第一突起321扣合,所述母端凹槽22与所述管腔另一端的第二突起322扣合。通过将所述公端凹槽12与所述管腔一端的第一突起321扣合,所述母端凹槽22与所述管腔另一端的第二突起322扣合,将所述公端连接器1与所述母端连接器2插接处包覆在所述管腔31内,避免插接处与外界水汽接触,进而腐蚀连接器。
本实施例,所述管腔体为圆环体,所述突起32为沿所述管腔体内壁设置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可以环绕所述管腔体内壁均匀分布的散点,也可以是连续的圆环;多个所述通孔33沿各所述环形结构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阻水胶4可以从环形圆周的不同位置同时注入,通过所述通孔33注入阻水胶4,便于阻水胶4充满凹槽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突起32连接处的空隙,从而保证管腔31两端分别与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连接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突起321开设的通孔33的数量为1个~8个;所述第二突起322开设的通孔33的数量为1个~8个。例如:所述第一突起321开设的通孔33的数量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所述第二突起322开设的通孔33的数量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若通孔33的数量大于8个,因为通孔33贯穿所述突起32和所述保护套管腔壁,通孔33的数量越多,保护套管腔壁的结构强度越低,影响保护套3的使用寿命和保护套3对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的插接处的密封保护。
本实施例,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公端定位构件13;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母端定位构件23。公端定位构件13和母端定位构件23的设置可以对保护套管腔壁两端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在安装过程中方便施工人员将保护套3穿到连接器上;也方便从公端连接器1朝向插接处的一侧用力将保护套3拉伸到连接器上,并将第一突起321与公端凹槽12扣合,以位于公端凹槽12的公端定位构件13为定位支点,继续拉伸保护套3,将第二突起322与母端凹槽22扣合,即完成保护套3的安装;或从母端连接器2朝向插接处的一侧用力将保护套3拉伸到连接器上,并将第二突起322与母端凹槽22扣合,以位于母端凹槽22的母端定位构件23为定位支点,继续拉伸保护套3,将第一突起321与公端凹槽12扣合,即完成保护套3的安装。因此该保护套不需要使用螺旋丝进行支撑,也能达到快速将保护套穿到连接器上并快速完成安装目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节省施工时间,同时保证保护套的有效利用。
在一实施例,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公端定位构件13;方便从公端连接器1朝向插接处的一侧用力将保护套3拉伸到连接器上,并第一突起321与公端凹槽12扣合,以位于公端凹槽12的公端定位构件13为定位支点,继续拉伸保护套3,将第二突起322与母端凹槽22扣合,即完成保护套3的安装,达到快速将保护套穿到连接器上并快速完成安装目的。
在另一实施例,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母端定位构件23;方便从母端连接器2朝向插接处的一侧用力将保护套3拉伸到连接器上,并第二突起322与母端凹槽22扣合以位于母端凹槽22的母端定位构件23为定位支点,继续拉伸保护套3,将第一突起321与公端凹槽12扣合,即完成保护套3的安装,达到快速将保护套穿到连接器上并快速完成安装目的。
本实施例,所述突起32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呈方形,所述公端凹槽12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背离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口水平齐平,所述母端凹槽22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母端定位构件23背离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口水平齐平。如此设置,当第一突起321与公端凹槽12扣合,第二突起322与母端凹槽22扣合,利用保护套3的弹性,可以使管腔31的内壁与公端连接器1和母端连接器2的外周表面紧密贴合,增加保护套3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所述突起32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呈方形,所述公端凹槽12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背离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口水平齐平;当第一突起321与公端凹槽12扣合,利用保护套3的弹性,可以使管腔31的内壁与公端连接器1的外周表面紧密贴合,增加保护套3与公端连接器1之间的密封性。
在另一实施例,所述突起32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呈方形,所述母端凹槽22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母端定位构件23背离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口水平齐平;当第二突起322与母端凹槽22扣合,利用保护套3的弹性,可以使管腔31的内壁与母端连接器2的外周表面紧密贴合,增加保护套3与母端连接器2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所述公端凹槽12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突起321的高度,所述第一突起321的高度大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与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所述母端凹槽22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突起322的高度,所述第二突起322的高度大于所述母端定位构件23与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因为阻水胶4充满通孔33、凹槽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突起32连接处的空隙,所以由阻水胶4、公端凹槽12和第一突起321连接处、母端凹槽22和第二突起322连接处、保护套3的管腔31共同组成密闭的空间,阻挡外部水汽进入连接器的插接处;同时,因为所述公端凹槽12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突起321的高度,所述母端凹槽22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突起322的高度,所以,当第一突起321与公端凹槽12扣合,第二突起322与母端凹槽22扣合,所述第一突起321可以完全收容于公端凹槽12内,所述第二突起322可以完全收容于母端凹槽22内;因为所述第一突起321的高度大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与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突起322的高度大于所述母端定位构件23与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所以所述第一突起321可以完全包覆所述第一突起321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贴合的接触面,所述第二突起322可以完全包覆所述第二突起322与所述母端定位构件23贴合的接触面,从而增加保护套3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的高度是所述公端凹槽12的深度的30%~50%,例如30%、40%或50%;若小于30%,所述第一突起321完全包覆所述第一突起321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贴合的接触面的面积减小,减弱所述第一突起321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之间的密封性;若大于50%,所述公端定位构件13与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底之间的间隙减小,注入阻水胶4充满公端凹槽12和所述第一突起321连接处的空隙的难度增加。所述母端凹槽定位构件23的高度是所述母端凹槽22的深度的30%~50%,例如30%、40%或50%;原理同上,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参考图2,所述公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d2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突起321沿管腔31延伸方向的尺寸d1;所述母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d4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突起322沿管腔31延伸方向的尺寸d3。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突起32分别于所述公端凹槽12和所述母端凹槽22扣合,方便保护套的快速安装。
在一实施例,所述公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12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突起321沿管腔31延伸方向的尺寸;原理同上,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所述母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22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突起322沿管腔31延伸方向的尺寸。原理同上,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阻水胶4为丁基胶。丁基胶(IIR,Isobutylene Isoprene Rubber)是合成橡胶的一种,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气密性和水密性。它对空气的透过率仅为天然橡胶的1/7,丁苯橡胶的1/5,而对蒸汽的透过率则为天然橡胶的1/200,丁苯橡胶的1/140。因此丁基胶具有良好的阻挡水汽进入光伏连接器组件内部的性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包括:公端连接器、适于与公端连接器插接固定的母端连接器和套设在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的插接部位处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套具有管腔,管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管腔内部延伸而出的突起,所述公端连接器开设有公端凹槽,所述母端连接器上开设有母端凹槽,所述突起适于分别与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扣合;
所述突起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突起和所述保护套管腔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及所述公端凹槽和所述母端凹槽内填充有阻水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器具有插接端和尾端,所述公端凹槽设置于所述公端连接器的尾端;所述母端连接器具有插接端和尾端,所述母端凹槽设置于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尾端;在所述公端连接器与所述母端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公端凹槽与所述管腔一端的第一突起扣合,所述母端凹槽与所述管腔另一端的第二突起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体为圆环体,所述突起为沿所述管腔体内壁设置的环形结构,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环形结构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开设的通孔的数量为1个~8个;所述第二突起开设的通孔的数量为1个~8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公端定位构件;
和/或,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口靠近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的槽底上方设置母端定位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呈方形,所述公端凹槽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公端定位构件背离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口水平齐平;
和/或,所述母端凹槽在所述管腔的轴线所在平面的截面对应呈方形,所述母端定位构件背离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底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口水平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突起的高度,所述第一突起的高度大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与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
所述母端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突起的高度,所述第二突起的高度大于所述母端定位构件与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的高度是所述公端凹槽的深度的30%~50%;
所述母端定位构件的高度是所述母端凹槽的深度的30%~5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公端凹槽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突起沿管腔延伸方向的尺寸;
和/或,所述母端定位构件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母端凹槽的槽口远离所述插接部位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突起沿管腔延伸方向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胶为丁基胶。
CN202223320461.6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8828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0461.6U CN21882809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0461.6U CN21882809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8099U true CN21882809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7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0461.6U Active CN21882809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8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6781A (zh) 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及制作方法
CN218828099U (zh) 一种光伏连接器组件
CN108134286B (zh) 一种大深度水下湿插拔电缆连接器
CN101764385B (zh) 一种铠装电缆的密封接头
CN108963950A (zh) 一种水下电缆密封接头
CN206293701U (zh) 微小水密连接器
CN210607837U (zh) 一种高压水密电连接器
CN210111485U (zh) 海缆牵引头
CN208571563U (zh) 一种水下电缆密封接头
CN209561638U (zh) 水电一体连接器
CN214204091U (zh)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防水连接装置
CN212542816U (zh) 一种防拉拽弯式出线水下密封插头
CN212849045U (zh) 一种专用的水密电缆组件
CN211351119U (zh) 一种应用于深水环境的密封连接器
CN207896385U (zh) 一种四芯车载监控连接线
CN203787667U (zh) 水下推进器密封舱穿舱线缆连接器
CN209119944U (zh) 水下推进电机密封结构
CN208461095U (zh) 水密连接器
CN218586477U (zh) 一种深海水密连接器
CN112803193A (zh) 一种光电混装水密连接器
CN218513775U (zh) 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及一种光伏组件
CN212934970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7562927U (zh) 一种深水连接器
CN217281380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防水装置
CN216928963U (zh) 一种煤矿井下多芯通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