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8098U -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8098U
CN218828098U CN202223319053.9U CN202223319053U CN218828098U CN 218828098 U CN218828098 U CN 218828098U CN 202223319053 U CN202223319053 U CN 202223319053U CN 218828098 U CN218828098 U CN 218828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ealing ring
hole
sealing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90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鹏林
肖华
范秀攀
周伟
张亚飞
尹娟
李涛哲
黄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90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8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8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8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属于密封连接结构技术领域,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本体,每个密封圈本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并且第一抵接部外径和第二抵接部外径大于形变部的外径,所述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密封圈本体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本申请通过将缆线密封圈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受力时,该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会将形变部朝向径向内侧压迫,进而提高形变部的形变量,使得该缆线密封圈可适用于更大范围的缆线直径。

Description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密封圈在日常使用中较为普遍,在FTTH行业应用中,在接头盒或者分纤箱或者其他需要密封的场景中,缆线与箱体结构连接的进出孔处通常需要采用密封圈以防止雨水或者灰尘进入到箱体内部。
在常规的密封结构中,常规密封圈为中空筒状结构,通过压缩密封圈的两端使得缆线密封圈发生变形,然后使得密封圈中部内压收缩,形成紧密包裹在缆线外周的护套结构,以起到密封作用。
而这种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密封圈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缆线直径。通常情况下,一个密封圈只能适用于直径范围在3mm以内变动的缆线,如3mm~6mm的缆线和6mm~9mm的缆线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密封圈进行密封。这是因为常规密封圈在密封时,其形变量有限,导致针对不同直径的缆线时,无法形成完全密封。因此,在日常密封工作中,工程师需要携带多个不同尺寸的密封圈,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缆线。这大大增加了工程师的密封工作繁琐程度,并且在安装出错时会出现密封失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缆线密封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缆径配置多种规格密封圈,容易造成安装出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缆线密封圈,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本体,每个密封圈本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
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外径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形变部的外径;
所述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为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密封圈本体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两个或多个密封圈本体,相邻两个密封圈本体的第一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二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两个密封圈本体,连接两个密封圈本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对应开设有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沿径向形成内凹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壁沿径向形成内凹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为圆柱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为锥台结构,且朝向所述形变部方向,外径逐渐减小。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密封主体、挡板、缆线固定件,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缆线密封圈,
所述密封主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缆线密封圈容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第三通孔内;
所述缆线密封圈的一端抵接所述挡板,另一端抵接所述缆线固定件;
所述缆线固定件开设有与所述密封主体的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四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两个密封圈本体,两个密封圈本体的第一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对应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挡板和所述缆线固定件均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缆线密封圈的第二通孔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主体外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环嵌设在所述密封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
堵头,所述堵头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缆线密封圈的第一通孔内;和/或,
喉箍,所述喉箍将缆线固定在所述缆线固定件上;和/或,
支撑件和盖板,所述盖板将所述缆线的加强芯压盖在所述支撑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主体设有卡扣和螺钉孔,以与分纤箱的螺母柱和台阶匹配固定。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密封圈,其通过将密封圈设置为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三段形式,并通过控制三者的外径,使得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受力时,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会将形变部朝向径向内侧压迫,进而提高形变部的形变量,使得该缆线密封圈可适应于不同型号尺寸的缆线密封连接。
(2)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密封圈,其通过成对设置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使得该缆线密封圈能够对两根缆线进行同步密封。
(3)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密封圈,其通过将形变部的内壁和外壁形成内凹结构,使得形变部本身具备向径向中心凹陷的趋势,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受到压力时,能够实现该形变部快速向中心挤压,并提高形变部向内凹陷的形变量,使得该缆线密封圈适用于不同型号尺寸的缆线密封连接。
(4)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其通过缆线固定件与密封主体配合挤压缆线密封圈,使得缆线密封圈的形变部对应形变并缩小第一通孔的内径,以将缆线密封圈内的缆线进行固定,进而再通过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将缆线连接到分纤箱或接头盒等其他设备上,实现缆线与分纤箱或接头盒的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缆线密封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缆线密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缆线密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缆线密封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缆线密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缆线密封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缆线密封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缆线密封连接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缆线密封圈;2、密封主体;3、挡板;4、缆线固定件;5、螺钉;6、密封环;7、堵头;8、喉箍;9、第三通孔;10、第四通孔;11、第五通孔;12、密封槽;13、支撑件;14、盖板;15、螺钉;16、卡扣;17、螺钉孔;18、第一固定部;19、指示刻度;
101、第一抵接部;102、形变部;103、第二抵接部;104、第一连接部;105、第二连接部;106、第一通孔;107、第二通孔;108、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缆线密封圈1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本体,每个密封圈本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部101、形变部102和第二抵接部103。第一抵接部101、形变部102、和第二抵接部103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缆线密封圈1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06,该第一通孔106用于缆线的插接,第一抵接部101的外径和第二抵接部103的外径大于形变部102的外径。
优选地,第一通孔106优选为圆柱型。
由于形变部102的外径小于第一抵接部101的外径和第二抵接部103的外径,使得缆线密封圈1在形变部102位置处类似于槽状,使得形变部102较第一抵接部101、第二抵接部103的强度更弱,使得缆线密封圈1受到轴向挤压力后更容易向第一通孔106的径向中心变形,以将穿设在第一通孔106的缆线紧固密封。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缆线密封圈1整体为橡胶或同类材料,其第一抵接部101、形变部102和第二抵接部103均可发生形变,第一抵接部101与第二抵接部103主要用于与外部结构件等对接,形变部102主要用于朝向径向中心挤压以形成更小的内径。
进一步地,上述缆线密封圈1可用于光缆、电缆或光电缆的密封,除了上述缆线的密封,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径向密封的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缆线密封圈1包括2个或多个密封圈本体,相邻两个密封圈本体的第一抵接部101之间连有第一连接部104,两第二抵接部103之间连有第二连接部105。多个密封圈本体可以对多个并排设置的多根缆线进行同步密封。
优选方案为:缆线密封圈1包括2个密封圈本体,以对并排设置的两根缆线进行同步密封。在该2个密封圈本体的方案中,第一连接部104和第二连接部105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107。在利用缆线密封圈1对外部缆线进行固定时,可通过其他连接件穿设在第二通孔107内,以将缆线密封圈1固定在其他结构件上。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形变部102的内壁沿径向形成内凹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形变部102向内凹陷的趋势,本申请通过将形变部102的内壁设置为内凹形式,使得该形变部102受到轴向两端的压力时,内凹结构可加速形变部102的变形趋势,使得缆线密封圈1可针对更小直径的缆线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中形变部102的外壁沿径向同样形成内凹结构。形变部102外壁与形变部102内壁设置为相同的内凹结构,使得形变部102更容易内凹变形,以使得缆线密封圈1适用于不同外径尺寸的缆线。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第一抵接部101外径和第二抵接部103外径朝向形变部102逐渐减小并形成锥台结构。在利用第一抵接部101和第二抵接部103挤压形变部102时,第一抵接部101和第二抵接部103同样具备形变量,设置为锥台结构的第一抵接部101和第二抵接部103可将向内侧挤压力累计,使得形变部102更容易朝向径向中心形变。
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该缆线密封连接装置用于将缆线对接到分纤箱或接头盒等设备上。具体地,其包括有密封主体2,该密封主体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9,密封主体2沿第三通孔9开设方向的一端设有挡板3。第三通孔9容纳有线密封圈1,并且缆线密封圈1沿轴向的其中一端抵接挡板3,其另一端抵接有缆线固定件4,并且缆线固定件4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06同轴设置的第四通孔10,使得缆线可穿过缆线固定件4和缆线密封圈1。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该挡板3和缆线固定件4上均开设有第五通孔11,挡板3的第五通孔11和缆线固定件4的第五通孔11与缆线密封圈1的第二通孔107对应。通过螺钉5依次穿过挡板3的第五通孔11、缆线密封圈1的第二通孔107、以及缆线固定件4的第五通孔11,然后与螺母固定,从而将密封主体2内的缆线密封圈1通过挡板3和缆线固定件4固定起来,实现缆线密封圈1对缆线的稳定密封。
进一步地,在利用缆线密封圈1对不同直径尺寸的缆线进行密封时,缆线密封圈1沿其轴向压缩程度不同,挡板3与缆线固定件4沿第一通孔106的轴向间距同样要对应调整,因此该挡板3与缆线固定件4上对应嵌设有螺母,通过螺钉5与螺母的螺纹连接,来调节挡板3和缆线固定件4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密封圈1的压缩量来适应不同直径的缆线。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堵头7。该堵头7插接在缆线密封圈1的第一通孔106内,并且该堵头7与缆线密封圈1可拆卸连接。为了确保缆线密封连接装置的密封性能,在该缆线密封连接装置未使用时,需要将缆线密封圈1的两端进行密封,避免水气等进入缆线密封圈1的第一通孔106内,造成缆线密封圈1密封不良的问题,因此在缆线密封圈1上对应插设堵头7,以将缆线密封圈1端部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喉箍8。
缆线固定件4包括第一固定部18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18上设有喉箍穿设孔和指示刻度19。喉箍8穿过第一固定部18上的喉箍穿设孔,将缆线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8上。通过调节喉箍8内径,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缆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二者用于形成供缆线穿过的第四通孔10。指示刻度19用于指示技术人员的装配位置,以确保缆线密封圈1将缆线密封锁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支撑件13和盖板14,支撑件13与密封主体2固定连接(支撑件13与密封主体2也可一体成型),穿出缆线密封圈1的第一通孔106的缆线的加强芯置于支撑件13上,盖板14压盖在支撑件13上,再通过螺钉15将盖板14与支撑件13进行固定,使得支撑件13与盖板14将缆线的加强芯稳定夹持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该密封主体2设有卡扣16和螺钉孔17,该卡扣16可以成对设置。分纤箱设有与螺钉孔17匹配的螺母柱和与卡扣16匹配的台阶。通过螺母柱与螺钉孔17的螺纹锁紧、卡扣16与台阶的卡合,实现分纤箱与密封主体的固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密封环6,密封主体2外周开设有密封槽12,该密封环6嵌设在密封槽12内,以确保该缆线密封连接装置与分纤箱连接端部的密封性。缆线密封圈1内的通孔通过形变部102的形变将其与缆线的间隙封堵,而密封主体2与分纤箱之间同样存在间隙,在密封主体2与分纤箱之间设置密封环6,通过密封环6实现二者连接处的密封。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缆线在通过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对接到分纤箱时,双孔的缆线密封圈1中的光缆整体不能剪断,为了方便缆线穿设到缆线密封圈1的第一通孔106和缆线固定件4的第四通孔10内,该缆线密封圈1的两侧开设有缺口108,该缺口108用于指示切割刀具将该缆线密封圈1破开。
值得注意的是,被切开的缆线密封圈1在放置到密封主体2内后,在沿第一通孔106轴向方向受力时,其仍旧能够将形变部102挤压变形,并将位于第一通孔106内的缆线进行固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缆线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本体,每个密封圈本体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
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外径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形变部的外径;
所述第一抵接部、形变部和第二抵接部为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密封圈本体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两个或多个密封圈本体,相邻两个密封圈本体的第一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二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两个密封圈本体,连接两个密封圈本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对应开设有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缆线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沿径向形成内凹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壁沿径向形成内凹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通孔为圆柱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线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为锥台结构,且朝向所述形变部方向外径逐渐减小。
6.一种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主体、挡板、缆线固定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缆线密封圈,
所述密封主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缆线密封圈容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第三通孔内;
所述缆线密封圈的一端抵接所述挡板,另一端抵接所述缆线固定件;
所述缆线固定件开设有与所述密封主体的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四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密封圈包括两个密封圈本体,两个密封圈本体的第一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抵接部之间连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对应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挡板和所述缆线固定件均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缆线密封圈的第二通孔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主体外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环嵌设在所述密封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密封连接装置还包括:
堵头,所述堵头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缆线密封圈的第一通孔内;和/或,
喉箍,所述喉箍将缆线固定在所述缆线固定件上;和/或,
支撑件和盖板,所述盖板将所述缆线的加强芯压盖在所述支撑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线密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主体设有卡扣和螺钉孔,以与分纤箱的螺母柱和台阶匹配固定。
CN202223319053.9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Active CN218828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053.9U CN218828098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053.9U CN218828098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8098U true CN218828098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2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9053.9U Active CN218828098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8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1091B2 (en) Cable sealing device, cable termination and attaching device
US5362258A (en) Cable-attaching device for a pump
US8672705B2 (en) Enclosure assembly for a connector, strain relief element and method
US8033408B2 (en) Enclosure with a lead-through and a grommet
EP3410543B1 (en) Splice connector assemblies
US726158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JP3098487B2 (ja) 光ケーブル導入構造及び光ケーブル導入接続方法
US4548465A (en) Panel seal and support structure for fiber optic cable
CN111781682B (zh) 可锁定式光纤连接器
US6083031A (en) Cable end connector
CN218828098U (zh) 一种缆线密封圈及缆线密封连接装置
US4930856A (en) Termination for flexible light-transmitting cables
KR20070066981A (ko) 편복선 동축 케이블용 압축 커넥터
EP4145201A1 (en) Prefabricated connector, coupler and prefabricate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563809B (zh) 一种弯式连接器
US11249259B2 (en) Outdo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N114498217B (zh) 一种复合传感器的连接线缆
GB2446049A (en) Connector with a stepped flange having a groove retaining a seal
CN220774825U (zh) 一种铝合金电缆连接结构
US20240088599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218767427U (zh) 一种用于光纤预成端的小型化内芯结构及其组合套件
CA2276810A1 (en) Connecting member for an optical fibre cable and method connecting an optical fibre cable
EP2355285A1 (en) Cable sealing and retaining device and cable connection
CN218958203U (zh) 一种简单可靠的防水接头及照明装置
CN210038269U (zh) 一种光缆夹持与密封结构及连续油管工具转换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