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5422U -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 Google Patents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25422U CN218825422U CN202223126832.7U CN202223126832U CN218825422U CN 218825422 U CN218825422 U CN 218825422U CN 202223126832 U CN202223126832 U CN 202223126832U CN 218825422 U CN218825422 U CN 2188254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removal
- computer power
- shell plate
- plate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和下壳板,上壳板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和后壳板,后壳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其中,后壳板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直线开槽上装设有露出于后壳板的外侧的键帽,键帽连接有位于后壳板的内侧并紧贴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用户仅需在电脑电源壳体外部拉动键帽,除尘刷条可在键帽的带动下沿直线开槽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时将散热孔处的异物向后壳板外侧推出,排出到电脑电源壳体外部,无需拆卸电脑电源壳体,便可实现对电脑电源壳体上散热孔的清洁,防止灰尘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背景技术
电脑电源是一种安装在主机箱内的封闭式独立部件,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为不同电压而稳定可靠的直流电,供给主机箱内的系统板、各种适配器和扩展卡、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系统部件及键盘和鼠标的用电。
用于装载及保护电脑电源的电脑电源壳体一般需要设置散热风扇并在壳体的外周开设散热孔,以解决内部电源的散热问题。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四周空气中灰尘容易积攒在散热孔处,堵塞散热孔,并且散热风扇带动空气流动,更容易使外界的灰尘等小型异物飘过并堆积在散热孔处,加速散热孔的堵塞。长久以往将造成散热不良,还会污染电脑电源内部硬件,影响电脑电源的工作。
而若要对散热孔进行清理除尘,往往需要将电脑电源壳体拆开卸下进行清理而难以直接在电脑电源壳体的外部对其进行清理,灰尘极易在外部清理工具作用下落入电脑电源壳体的内部更深处,反而会对电脑电源造成损害。
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所述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和下壳板,其中,所述上壳板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和后壳板,所述后壳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其中,所述后壳板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所述直线开槽上装设有露出于所述后壳板的外侧的键帽,所述键帽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壳板的内侧并紧贴所述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所述除尘刷条可在所述键帽的带动下沿所述直线开槽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时将散热孔处的异物向所述后壳板外侧推出。
优选地,所述直线开槽平行于散热孔的行向或列向的排列方向。
优选地,所述除尘刷条朝向后壳板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弹性推块,所述弹性推块分别一一对应逐行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除尘刷条为硅胶条。
优选地,所述键帽与除尘刷条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键帽的连接杆和从所述连接杆外周延伸出的卡固裙边,所述连接杆插接于所述直线开槽内,所述卡固裙边抵接于所述后壳板内壁,所述除尘刷条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杆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除尘刷条的一端为弹性端,所述除尘刷条通过其弹性端可拆卸地插接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下壳板的左右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上壳板和下壳板对接使前壳板、左翼板、后壳板以及右翼板构成合围状态。
优选地,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边缘分别延伸形成卡装件,所述上壳板的对应所述卡装件设置有卡装槽。
优选地,所述下壳板对应所述上壳板的散热孔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的长度大于各行散热孔的横向跨度。
优选地,所述集尘盒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槽,所述集尘盒通过卡扣槽可拆卸地夹固在所述下壳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利用其后壳板上开设直线开槽并装设除尘刷条,仅需通过在电脑电源壳体的外部拉动连接除尘刷条的键帽,便可带动紧贴所述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刷过散热孔,使得散热孔处积攒的灰尘等异物被除尘刷条推出孔外并从后壳板外侧落下,异物被排出到便于清理的电脑电源壳体外部,保持电脑电源壳体内部的洁净,防止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
在下壳板对应所述上壳板的散热孔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可以统一收集从散热孔处落下的灰尘,便于清理外部的灰尘而不会使灰尘直接掉落在地面上引发后续清理问题;
除尘刷条通过弹性端插入固定到键帽的连接杆,可以便于用户拆卸更换,以便于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对除尘刷条自身进行必要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电脑电源壳体的后壳板上连接的键帽与除尘刷条的截面图;
图3为对应图1中的圆形虚线框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对应图2中的圆形虚线框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上述附图中的各个附图标记为:
上壳板1、前壳板11、后壳板12、散热孔120、直线开槽121、卡装槽13、下壳板2、集尘盒21、卡扣槽211、左翼板22、右翼板23、卡装件24、键帽31、除尘刷条32、弹性推块321、连接杆331、卡固裙边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所述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2。所述上壳板1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11和后壳板12,所述后壳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120。
其中,所述后壳板12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121,所述直线开槽121上装设有露出于所述后壳板12的外侧的键帽31,结合图2所示,所述键帽31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壳板12的内侧并紧贴所述后壳板12内壁的除尘刷条32,所述除尘刷条32可在所述键帽31的带动下沿所述直线开槽121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120时将散热孔120处的异物向所述后壳板12外侧推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对其设置散热孔120的后壳板12进行了便于除尘的改进,通过在后壳板12上开设直线开槽121并在其中装设以上键帽31和所连接的除尘刷条32,用户无需拆卸上壳板1和下壳板2这些壳体结构,通过拉动键帽31带动除尘刷条32沿着所述直线开槽121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可以使紧贴所述后壳板12内壁的除尘刷条32刷过后壳板12内壁,也即是刷过各个散热孔120,从而使散热孔120处积攒的灰尘等异物被除尘刷条32推出孔外并从后壳板12外侧落下,使得异物排出到便于清理的电脑电源壳体外部,保持电脑电源壳体内部的洁净,防止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
作为所述直线开槽12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线开槽121平行于散热孔120的行向或列向的排列方向,所述直线开槽121的行程长度大于散热孔120的行向长度或者列向高度,也即是确保直线开槽121的设置能够使除尘刷条32的移动能够覆盖所有散热孔120的分布范围,使除尘刷条32能够直接刷过各个散热孔120,以确保除尘效果。
所述除尘刷条32可以凭借紧贴后壳板12内壁时的自身形变将散热孔120内的灰尘等异物推出,而进一步地,可以为了提高除尘刷条32将散热孔120内异物推出的推力,提高单次刷动清洁效果,所述除尘刷条32朝向后壳板1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弹性推块321,所述弹性推块321分别一一对应逐行的散热孔120,随着除尘刷条32的移动,每个弹性推块321对应将一行的散热孔120内的异物推出。
示例性地,所述除尘刷条32为硅胶条。当然,根据用户的需求,所述除尘刷条32可以改用其他具备足够防尘性能、弹性以及耐用等有益性能的材质制成。
结合图4所示,所述键帽31与除尘刷条32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键帽31的连接杆331和从所述连接杆331外周延伸出的卡固裙边332,卡固裙边332和键帽31分别抵接后壳板12的内壁和外壁,实现键帽31与防尘刷条32在直线开槽121处的稳定,所述连接杆331插接于所述直线开槽121内,所述卡固裙边332抵接于所述后壳板12内壁,所述除尘刷条32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杆内。由此,用户可以拆卸更换所述除尘刷条32,以便于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对除尘刷条32自身进行必要的清洁。
具体地,所述连接杆331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除尘刷条32的一端为弹性端,所述除尘刷条32通过其弹性端可拆卸地插接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板2对应所述上壳板1的散热孔120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21,所述集尘盒21的长度大于各行散热孔120的横向跨度。所述集尘盒21的设置可以统一收集从散热孔120处落下的灰尘,便于清理外部的灰尘而不会使灰尘直接掉落在地面上引发后续清理问题,集尘盒21的尺寸设置确保能够接应到所有从散热孔120处垂直下落的灰尘。
参照图3所示,所述集尘盒21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槽211,所述集尘盒21通过卡扣槽211可拆卸地夹固在所述下壳板2上。集尘盒21的可拆卸固定可以便于用户拆卸下以对集尘盒21本体进行清理。
为了使电脑电源壳体的结构容易拆卸,以在有必要的时候清理维护电脑电源壳体、内部电脑电源以及更换上述除尘刷条32等,所述下壳板2的左右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左翼板22和右翼板23,所述上壳板1和下壳板2对接使前壳板11、左翼板22、后壳板12以及右翼板23构成合围状态。
具体地,所述左翼板22和右翼板23的边缘分别延伸形成卡装件24,所述上壳板1的对应所述卡装件设置有卡装槽13。所述左翼板22和右翼板23各自的卡装件24插入上壳板1左右对应侧的卡装槽13内,实现上壳板1和下壳板2的可拆卸卡装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2),所述上壳板(1)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11)和后壳板(12),所述后壳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120),
其中,所述后壳板(12)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121),所述直线开槽(121)上装设有露出于所述后壳板(12)的外侧的键帽(31),所述键帽(31)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壳板(12)的内侧并紧贴所述后壳板(12)内壁的除尘刷条(32),所述除尘刷条(32)可在所述键帽(31)的带动下沿所述直线开槽(121)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120)时将散热孔(120)处的异物向所述后壳板(12)外侧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开槽(121)平行于散热孔(120)的行向或列向的排列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刷条(32)朝向后壳板(1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弹性推块(321),所述弹性推块(321)分别一一对应逐行的散热孔(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刷条(32)为硅胶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31)与除尘刷条(32)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键帽(31)的连接杆(331)和从所述连接杆(331)外周延伸出的卡固裙边(332),所述连接杆(331)插接于所述直线开槽(121)内,所述卡固裙边(332)抵接于所述后壳板(12)内壁,所述除尘刷条(32)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杆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31)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除尘刷条(32)的一端为弹性端,所述除尘刷条(32)通过其弹性端可拆卸地插接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板(2)的左右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左翼板(22)和右翼板(23),所述上壳板(1)和下壳板(2)对接使前壳板(11)、左翼板(22)、后壳板(12)以及右翼板(23)构成合围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22)和右翼板(23)的边缘分别延伸形成卡装件(24),所述上壳板(1)的对应所述卡装件设置有卡装槽(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板(2)对应所述上壳板(1)的散热孔(120)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21),所述集尘盒(21)的长度大于各行散热孔(120)的横向跨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21)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槽(211),所述集尘盒(21)通过卡扣槽(211)可拆卸地夹固在所述下壳板(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26832.7U CN218825422U (zh) | 2022-11-24 | 2022-11-24 |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26832.7U CN218825422U (zh) | 2022-11-24 | 2022-11-24 |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25422U true CN218825422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24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26832.7U Active CN218825422U (zh) | 2022-11-24 | 2022-11-24 |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25422U (zh) |
-
2022
- 2022-11-24 CN CN202223126832.7U patent/CN2188254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43295B2 (en) | Heat-dissipating module having a dust removing mechanism, and assembl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heat-dissipating module | |
CN218825422U (zh) |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 |
CN210845626U (zh) | 用于电脑机箱通风口的除尘罩装置 | |
CN210109698U (zh) | 一种具有高效率运行的大数据处理器 | |
CN211742003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通信用计算机 | |
CN212647341U (zh) | 一种带有滤波器的计算机电源 | |
CN214477412U (zh) | 一种液冷式散热器用防护装置 | |
CN108693932A (zh) | 一种计算机用防尘机箱 | |
CN210895264U (zh) | 一种计算机导风罩 | |
CN218309538U (zh) | 一种计算机硬件清灰结构 | |
CN219285652U (zh) | 一种具有可拆卸散热结构的工控机 | |
CN219040876U (zh) | 一种计算机硬件组装用的卡槽 | |
CN218209915U (zh) | 一种无尘车间的送排风装置 | |
CN221650901U (zh) | 散热组件易清洁的电脑电源壳体 | |
CN218166281U (zh) | 一种带有除尘机构的打印机 | |
CN219228079U (zh) | 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 | |
CN215814009U (zh) | 一种数字地图信息化处理系统终端主机 | |
CN217814186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风扇 | |
CN117816824B (zh) | 一种压力容器封头旋压装置 | |
CN218181830U (zh) | 一种具备电磁屏蔽功能的移动硬盘 | |
CN221261617U (zh) | 一种计算机cpu的高效散热机构 | |
CN220455783U (zh) | 一种便于拆卸显卡的pcie卡座 | |
CN214335649U (zh) | 一种驱动器的卡固结构 | |
CN21641209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计算机电源 | |
CN218938871U (zh) | 一种计算机机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