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2541U -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2541U
CN218822541U CN202222452079.4U CN202222452079U CN218822541U CN 218822541 U CN218822541 U CN 218822541U CN 202222452079 U CN202222452079 U CN 202222452079U CN 218822541 U CN218822541 U CN 218822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electrode
tube
groov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20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青松
李洪权
陈凌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520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2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2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2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属于流量检测技术领域。该测量导管为非导磁金属管,测量导管包括测量管部,测量管部设置第一电极孔、第二电极孔以及若干空孔,空孔用于减小测量管部与管内液体之间的等效电容。该电磁流量计包括前述测量导管,还包括用于加磁场的线圈组件,以及用于引出电动势信号的电极组件。该喷洒装置包括前述电磁流量计。该测量导管以及电磁流量计,采用非导磁金属管作为测量导管,无需增加测量导管厚度,即可提升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的耐压能力,测量导管设置空孔以减小其与液体之间的等效电容,测量准确性高。该喷洒装置采用的电磁流量计的耐压能力提升,喷洒装置可以提升供液压力进而提升喷洒幅度。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流量计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根据导电流体流过外加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来测量流体流量的一种仪器。电磁流量计被广泛应用于植保无人设备、食品药品加工设备等设备中。电磁流量计的耐压能力有限,当设备提高了供液压力时,电磁流量计容易出现无法耐受高压出现损坏故障的情况。
若单纯通过加厚电磁流量计内部测量导管的厚度提高电磁流量计耐压能力,会导致电磁流量计的励磁线圈之间的距离增加,导致励磁线圈作用于测量导管内的磁场减弱、磁场均均匀性变差,导致测量精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导管,其结构强度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流量计,采用非导磁金属管作为测量导管,耐压能力提升,测量准确性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喷洒装置,采用耐压能力好的电磁流量计进行流量测量,可以提升喷洒幅度。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导管,所述测量导管为非导磁金属管;所述测量导管的内部提供液体通道;所述测量导管包括测量管部,所述测量管部设置第一电极孔、第二电极孔以及若干空孔,所述第一电极孔与所述第二电极孔用于安装测量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孔、所述第二电极孔以及所述空孔为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导管为铝管、铜管、不锈钢管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管部绕其周向设置若干所述空孔;所述测量管部沿与其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空孔。
作为优选,包括切断槽,所述切断槽为通槽,所述切断槽沿所述测量管部的周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管部的外壁具有第一近线圈点与第二近线圈点;所述第一电极孔与所述第二电极孔相对所述测量管部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近线圈点与所述第二近线圈点相对所述测量管部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电极孔的中心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近线圈点的与所述第二近线圈点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正交;
所述切断槽设于所述第一近线圈点与所述第二近线圈点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切断槽包括第一槽部与第二槽部;
所述切断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槽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孔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近线圈点,所述第二槽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孔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近线圈点;
或,所述切断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槽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孔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近线圈点,所述第二槽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孔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近线圈点。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部与第二连接管部;所述第一连接管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部分别设于所述测量管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管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部分别与所述测量管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管部的内壁为第一壁面,所述测量管部的内壁为第二壁面,所述第二连接管部的内壁为第三壁面;所述第二壁面相对所述第一壁面远离所述测量导管的轴线,所述第二壁面相对所述第三壁面远离所述测量导管的轴线。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流量计,包括:
如上方案所述的测量导管;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测量电极与第二测量电极;所述第一测量电极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极孔,所述第二测量电极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极孔;所述第一测量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测量电极用于与所述测量管部内的液体接触;
线圈组件,用于产生磁场;所述线圈组件设于所述测量管部外。
作为优选,线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测量管部相对两侧的第一励磁线圈与第二励磁线圈;
所述第一测量电极与第二测量电极相对所述测量管部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励磁线圈与所述第二励磁线圈相对所述测量管部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电极孔的中心连线为第一连线,第一励磁线圈和第二励磁线圈的轴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与第一连线正交。
作为优选,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设于所述测量管部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流量计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填充所述空孔;
或,所述测量管部包括沿所述测量管部的周向延的切断槽,所述电磁流量计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填充所述空孔以及所述切断槽。
作为优选,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三绝缘部,所述第三绝缘部覆盖于所述测量管部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部与第三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设于所述测量管部的内侧,所述第三绝缘部覆盖于所述测量管部的外壁面,所述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内部以及所述第三绝缘部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测量电极为T型结构,所述第一测量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片以及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片设于所述测量导管内,所述第一极柱穿过所述第一电极孔;
和/或,所述第二测量电极为T型结构,所述第二测量电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极片以及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片设于所述测量导管内,所述第二极柱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测量电极接近所述测量管部轴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测量电极接近所述测量管部轴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内壁面、所述第一连接管部的内壁面、所述第二连接管部的内壁面位于同一柱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流量计包括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路板,第一测量电极穿过所述第三绝缘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测量电极穿过所述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导管包括与所述测量管部相对两侧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部以及第二连接管部,所述测量导管还包括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的第一接地电极以及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的第二接地电极;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穿过所述第三绝缘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电极穿过所述第三绝缘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绝缘部设置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测量管部相对两侧的第一励磁线圈与第二励磁线圈,所述第一励磁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励磁线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为达上述目的之三,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洒装置,包括如上方案所述的电磁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测量导管以及电磁流量计,采用非导磁金属管作为测量导管,提高测量导管的结构强度,无需增加测量导管厚度即可提高测量导管耐压能力,进而提升电磁流量计的耐压能力,并且该测量导管设置若干空孔可有效减小待测液体与金属的测量导管之间的等效电容,测量准确性高。
该喷洒装置采用上述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的耐压能力提升,喷洒装置可以提升喷洒时的供液压力,进而提升喷洒幅度,提高喷洒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磁流量计中测量导管、电极组件、线圈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磁流量计中测量导管与线圈组件的配合示意图、以及测量导管上切断槽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采用设置方式二设置切断槽时,电磁流量计内部分结构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采用设置方式二设置切断槽时,电磁流量计内部分结构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采用设置方式一设置切断槽时,电磁流量计内部分结构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采用设置方式一设置切断槽时,电磁流量计内部分结构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磁流量计中,电极组件、线圈组件、电路组件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磁流量计中,测量导管、电极组件、线圈组件、电路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的纵剖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测量导管的横剖图(图未示出外壳);
图15为图14的C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磁流量计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电磁流量计中,采用金属的测量导管时,管内液体与测量导管之间形成电容的等效电路;
图18为交变磁场中的金属导体产生涡流的示意图。
图中:10、测量导管;11、测量管部;1101、第二壁面;111、第一电极孔;112、第二电极孔;113、空孔;114、切断槽;1141、第一槽部;1142、第二槽部;115、第一近线圈点;116、第二近线圈点;12、第一连接管部;1201、第一壁面;13、第二连接管部;1301、第三壁面;14、第一接地电极;15、第二接地电极;21、第一测量电极;211、第一极片;212、第一极柱;22、第二测量电极;221、第二极片;222、第二极柱;30、线圈组件;31、第一励磁线圈;32、第二励磁线圈;40、绝缘体;41、第一绝缘部;42、第二绝缘部;43、第三绝缘部;431、第一安装槽;432、第二安装槽;51、第一电路板;52、第二电路板;53、排线;61、第一螺丝;62、第二螺丝;63、第三螺丝;64、紧固螺丝;70、外壳;80、线圈固定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侧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移动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领域,以执行相关任务。例如,在农业领域,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植保无人设备中搭载喷洒装置,喷洒装置用于喷洒液体肥料、药剂等液体物料。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产业形式。
喷洒装置中,通过设置在管路中的电磁流量计测量液体流量。植保无人设备的控制器根据电磁流量计检测的液体流量,控制喷洒量。
电磁流量计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根据导电流体通过外加磁场时感生的电动势来测量导电流体流量的一种仪器。电磁流量计的主要结构包括测量导管、磁路系统以及电极。磁路系统用于产生外加磁场,测量导管用于提供液体通道让被测液体通过,电极是用于引出被测液体产生的电动势信号。
相关技术中,植保无人设备为了扩大单个喷头的喷洒幅度,提高水泵泵出压力,提高供液压力,采用的水泵为柱塞泵,为了尽可能提升喷洒幅度,现在供液通道内的水压已经大于2MPa。但是,普通的流量计无法耐受这么高的水压,尤其是测量导管容易出现开裂损坏。若单纯采用加厚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导管的管厚的方式提高测量导管强度以提高流量计耐高压性,线圈之间间距加大,导致磁场减弱、磁场均匀性变差、流量检测准确性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高压的测量导管10以及电磁流量计。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电磁流量计的喷洒装置,该喷洒装置可以应用于无人飞行器、无人车、无人船等植保无人设备。
需要说明的方式,该电磁流量计也可以应用于食品、药品加工设备的管路系统中。该喷洒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消防喷洒灭火设备或其他设备中。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可极大提高电磁流量计的耐受水压的上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流量计的耐水压上限可达10MPa。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导管10,为非导磁的金属管,金属材料的测量导管10具备较高的耐压性能,进而提高测量导管10的结构可靠性,使其适用于高压应用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的虚线为方便理解方案所作的辅助线。
图1至4、图6至图10、图13中示意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导管10的结构。图1至图16中示意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的结构。
请参照图1至图5、图11至图12、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的一实施例中,该电磁流量计包括测量导管10、电极组件以及线圈组件30。测量导管10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空心管结构,测量导管10的内部提供液体通道,测量导管10包括测量管部11。
测量导管10用于让被测液体通过,线圈组件30设置在测量管部11的外侧,线圈组件30用于在测量管部11的内部产生交变磁场,以使导电的液体经过测量管部11时感生电动势,电极组件用于引出测量管部11内的液体产生的电动势信号。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5,测量管部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孔111与第二电极孔112,第一电极孔111与第二电极孔112的共轴设置。第一电极孔111与第二电极孔112用于安装测量电极。电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第一测量电极21安装于第一电极孔111,第二测量电极22安装于第二电极孔112,第一测量电极21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测量电极22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液体通道,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分别用于与测量管部11内的液体接触,以引出液体产生的电动势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相对测量管部11的轴向对称设置。线圈组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相对测量管部11的轴向对称设置。以图5为例,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设于测量管部11的左右两侧,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设于测量管部11的上下两侧。
测量导管10为非导磁金属管。换言之,测量导管10的材质为非导磁金属材料,非导磁金属材料也可以称为非铁磁材料、非磁性材料等。合金材料是金属材料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是对材料的保护。
相关技术中,采用塑料管作为测量导管10,塑料管的结构强度不高,不耐高压。
而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管作为测量导管10,在不增加管壁厚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管体的抗压性能,进而提升电磁流量计的供水水压的上限。并且,采用非导磁金属管,磁力线可以穿过金属管,可以使线圈组件30在水管内部产生相对稳定的磁场,以保证电磁流量计计量精度。
本实施例中,测量导管10为铝管、铜管、无磁不锈钢管中的一种。
铝管可以为纯铝材质,也可以为铝合金材质。铜管可以纯铜材质,也可以为铜合金材质。无磁不锈钢管的材质是无磁不锈钢,无磁不锈钢是不锈钢的一种,无磁不锈钢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得磁力线可以穿过。
其中,无磁不锈钢可以为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是非磁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可以为但不限于304不锈钢、316不锈钢。304不锈钢成本比316不锈钢低。
相关技术中,电磁流量计中的磁场为直流或交流磁场,一般采用交流磁场。采用交流磁场的电磁流量计,测量导管10内的液体产生的感应电压也是交流的。金属材质的测量导管10是导体,如此,在液体与测量导管10之间会形成很大的电容,其等效的电路如图17所示。在当液体内的带电粒子很少时,或当用于引出电动势信号的电极很小时,相当于液体的等效电阻很大,此时,如果液体与金属的测量导管10的等效电容过大时,就会吸收掉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而导致与电极组件连接的采样电路无法采集到准确的感应电动势的值,影响电磁流量计测量精度。
本实施例的电磁流量计采用的线圈组件30为励磁线圈,用于产生交流磁场。基于此,为了提高电磁流量计的测量精度,本实用新型在测量导管10的测量管部11的管壁打若干空孔113,以降低待测液体与测量导管10之间的等效电容。等效电容减小的原理如下:
等效电容为C=εS/4πkd,ε是相对介电常数(我们填充的塑料的介电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而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其中,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在测量管部11打若干空孔113,可以减小测量管部11的实体管壁的面积,以减小测量管部11与液体之间的有效的正对面积S,从而减小等效电容C,进而降低电磁流量计工作时管内液体与测量导管10的管壁形成的等效电容C,提高电磁流量计测量精度。
例如,管长为a、管内径为b、管壁厚为c的测量管部11,在未开空孔113时,围绕在液体外的测量管部11的实体管壁的面积为S1,而在该测量管部11打上若干空孔113后,测量管部11的实体管壁面积减小,围绕在液体外的测量管部11的实体管壁的面积为S2,S2小于S1,测量管部11与液体之间的有效的正对面积S减小。换言之,通过在测量管部11打若干空孔113的方式,可以在满足测量管部11管长、管内径、管壁厚要求的情况下,减小等效电容C。
相对于采用增大测量导管10的直径、或增加测量导管10的壁厚以降低等效电容C的方案,本方案采用在测量导管10的测量管部11打孔的方式,既可以达到降低等效电容的效果,也不会增加测量导管10外两侧线圈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磁场减弱。换言之,本方案通过采用非导磁金属管作为测量导管10,并在测量管部11设置若干空孔113,不仅可以提高测量导管10抗压性能,提高电磁流量计可承受水压,并且可控制等效电容保证电磁流量计的测量精度,电磁流量计兼具耐高压以及测量准确的优点。
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相对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也相对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测量电极21的中心点与第二测量电极22的中心点的连线为第一连线,第一励磁线圈31和第二励磁线圈32的轴线与第一连线正交。以测量电极设于测量管部11左右两侧,第一励磁线圈31和第二励磁线圈32设于测量管部11上下两侧为例,如此分布电极组件与线圈组件30,保证测量精度并且也方便处理器根据电动势信号转换计算为流量数据。其中,测量管部11的轴线为第一轴线O1,图5中,第一轴线O1的方向垂直于纸面。
本实施例中,测量管部11包括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第一电极孔111设于第一侧部,第二电极孔112设于第二侧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第一电极孔111与第二电极孔112、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分别相对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高效减小液体与测量管部11之间的等效电容,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都设置若干空孔113。
为了保证高效减小液体与测量管部11之间的等效电容,测量管部11绕其周向设置若干空孔113,换言之,若干空孔113绕测量管部11的轴线排列分布。并且,测量管部11沿与管轴线平行的方向设置若干空孔113,换言之,测量管部11沿其管长方向设置若干空孔113,若干空孔113沿测量管部11长度方向排列分布。如此,可以使测量管部11均匀布置若干空孔113,有效降低等效电容,使测量管部11内液体产生的感应电压能被电极组件准确采到。
本实施例中,在测量管部11均匀地排布空孔113的同时,可以保证测量管部11的结构强度,将若干空孔113通过如下方式排列:
如图1至图4所示,若干空孔113成排、成列地分布于测量管部11上。若干空孔113排列形成若干孔排,每一孔排包括绕测量管部11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空孔113,若干孔排沿测量管部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上一孔排内的空孔113与下一孔排内的空孔113错位设置。在排列空孔113时,将相邻排内相互接近的空孔113错位设置,有效保证空孔113之间的间距控制在较佳范围,进而控制测量管部1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的一实施例中,为了在测量管部11打空孔113降低等效电容的同时,保证测量管部11的结构强度,测量管部11上的空孔113覆盖面积与测量管部11的实体结构面积的比例为0.43(3/7)至2.33(7/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管部11上的空孔113覆盖面积与测量管部11的实体结构面积的比例为0.67(4/6)至1(5/5)之间。
在测量导管10为非导磁金属管时,励磁线圈加在测量管部11的两侧时,由于线圈组件30加的是交流磁场,而测量管部11为金属导体,那么交流磁场会在金属管正对磁场的面上形成涡流。图18中示意出,金属导体在交流磁场下产生涡流的情况。而涡流会阻碍线圈组件30加的交流磁场的变化,降低了磁场的切换速度,电磁流量计需要在磁场稳定后进行采样,磁场切换速度过慢会使电磁流量计的有效采样时间窗缩短,降低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值精度。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10,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涡流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在测量管部11设置切断槽114,切断槽114为通槽,切断槽114用于切断涡流的电流路径以防止涡流产生,进而提高电磁流量计的测量精度。
为了保证切断槽114对涡流的切断效果,根据线圈的位置设置切断槽114的延伸方向。如图2、图4、图6至图10所示,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的轴线为第二轴线O2,测量管部11相当于沿第二轴线O2的方向形成若干金属导体层,施加交流磁场时,在金属导体层内产生涡流。本实施例将切断槽114配置为沿测量管部11的周向延伸,如此,切断槽114能够穿过若干金属导体层,实现对涡流路径的切断。
需要说明的是,切断槽114沿测量管部11的周向延伸,可以是切断槽114的中心线为圆弧线并且该圆弧线以测量管部11轴线上的点为圆心,此时切断槽114为弧形槽;也可以是切断槽114的中心线为螺旋线,此时切断槽114为螺旋槽。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6所示,切断槽114为弧形槽,切断槽114的中心线为弧线并且该弧线的圆心为测量管部11轴线(第一轴线O1)上的点。其中,切断槽114的中心线可以为半弧、优弧或劣弧中的一种。
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断槽114也可以为螺旋形槽、不规则曲线槽等;切断槽114还可以为弧形槽,切断槽114的中心线为弧线但弧线的圆心在测量管部11。
图1、图4、图6中,示意出切断槽114为弧形槽的实施例。图6至图10中,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分别设于测量管部11上下两侧,测量管部11的切断槽114由上至下延伸。如此,可保证切断槽114对测量管部11内产生的电流路径的切断,防止涡流产生。
请继续参照图5至图10,线圈组件30包括设于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的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共轴设置,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的轴线为第二轴线O2。测量管部11形成第一近线圈点115与第二近线圈点116,第二轴线O2穿过第一近线圈点115并穿过第二近线圈点116。
第一电极孔111与第二电极孔112、第一近线圈点115与第二近线圈点116分别相对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电极孔111的中心与第二电极孔112的中心连线为第一连线,第一近线圈点115的与第二近线圈点116的连线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正交。其中,励磁线圈的中心轴线O2经过第一近线圈点115与第二近线圈点116
为了通过切断槽114实现较好的涡流切断效果,本实施例中,切断槽114为弧形槽,并且切断槽114的中心线为弧线,弧线的圆心在测量管部11的轴线O1,切断槽114设于第一近圈点与第二近圈点之间。以一个与测量管部11的轴线垂直的参考平面为辅助进行说明,第一近线圈点115、第二近线圈点116位于参考平面上,参考平面穿过切断槽114。
本实施例中,至少可以如下几种方式设置切断槽114,以使切断槽114设于第一近线圈点115与第二近线圈点116之间:
设置方式一:如图9、图10所示,切断槽114包括第一槽部1141与第二槽部1142。第一槽部114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孔111的孔心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近线圈点115。第二槽部114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孔112的孔心连接,另一段延伸至第二近线圈点116。
其中,第一槽部1141的一部分与第一电极孔111重合,第二槽部1142的一部分与第一电极孔111重合。
本实施例中,测量管部11包括相对第一轴线O1对称设置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第一电极孔111设于第一侧部,第二电极孔112设于第二侧部。如图9所示,第一槽部1141设于第一侧部,如图10所示,第二槽部1142设于第二侧部。
设置方式二:如图7、图8所示,切断槽114包括第一槽部1141与第二槽部1142。第一槽部114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孔111的孔心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近线圈点115。第二槽部114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孔112的孔心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近线圈点116。
其中,第一槽部1141的一部分与第一电极孔111重合,第二槽部1142的一部分与第二电极孔112重合。
本实施例中,测量管部11包括相对第一轴线O1对称设置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第一电极孔111设于第一侧部,第二电极孔112设于第二侧部。如图7所示,第一槽部1141、第二槽部1142均设于第一侧部,如图8所示,第二侧部不设置切断槽114。
设置方式三:第一槽部114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孔111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近线圈点115,第二槽部114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极孔112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近线圈点115。
采用设置方式一与设置方式二设置切断槽114,相当于第一槽部1141的长度、第二槽部1142的长度分别为测量管部11周长的四分之一,相当于在测量管部11横向地开了一半的槽,换言之,切断槽114的总长度为测量管部11的周长的一半。如此,以第一励磁线圈31设于测量管部11顶部、第二励磁线圈32设于测量管部11底部为例,切断槽114由顶至底延伸,可以在测量管部11的顶部至底部之间的每个位置上都形成切断涡流的点。采用设置方式一与设置方式二设置切断槽114,不仅具有效切断涡流的作用,还可以尽可能小地影响到测量管部11的抗压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设置方式一与设置方式二设置切断槽114时,也可以将第一槽部1141、第二槽部114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测量管部11周长的四分之一。
采用设置方式一的设置方式相对于采用设置方式二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测量管部11在第一近线圈点115至第二近线圈点116之间的每个位置都形成切断槽114,并且可以将第一槽部1141与第二槽部1142错开设置,使二者不连在一起,以提高测量管部11的抗压性。
请继续参考图7至图10,第一电极孔111的中心与第二电极孔112的中心连线为第一连线,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的轴线为第二轴线O2。测量导管10上形成的涡流环中心点,是第一轴线O2与第一连线L1相交的点,基于此,通过如下方式设置切断槽114,可以有效切断在测量导管10上形成的涡流:
与第一连线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切断槽114投影至第一平面内的投影区域为第一投影区域,线圈组件30的第二轴线O2投影至第一平面的投影线为第二投影线,第二投影线落入第一投影区域。换言之,切断槽114为弧形槽,切断槽114的中心线为弧线,弧线的圆心为第二轴线O2上的点。本实施例根据励磁线圈的设置位置,设置切断槽在测量管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以通过切断槽高效切断涡流路径。
本实施例中,切断槽的中心线投影至第一平面内的投影线为第一投影线,第一投影线与第二投影线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投影线与第二投影线也可以错开一定间距。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图13、图16,测量导管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分别设于测量管部1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分别与测量管部11连接。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分别用于与水路系统中位于电磁流量计两侧的水路连接,以实现电磁流量计的进水与出水。
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流量计,电极组件设于测量导管10的测量管部11,线圈组件30用于向测量管部11的内部加磁场,如此,位于测量导管10中间的测量管部11是有效的电动势信号测量位置。本实施例的测量导管10,不在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设置空孔113、切断槽114,仅在测量导管10中部的测量管部11设置空孔113、切断槽114,在保证有效测量的情况下,保证第一连接管部12、第二连接管的结构强度,提高测量导管10的整体抗压性。
请继续参照图14、图15,测量管部11为金属导体,为了防止管内液体与金属的测量管部11接触短路,导致无法测量信号,电磁流量计包括绝缘体40。绝缘体40包括第一绝缘部41,第一绝缘部41设于测量管部11内,第一绝缘部41覆盖于测量管部11的实体结构的内壁,第一绝缘部41还遮盖空孔113的内孔口、切断槽114的内槽口,以防止位于测量管部11内的液体流入空孔113或流入切断槽114,进而避免液体与测量管部11直接接触短路。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绝缘部41的设置阻碍液体流动,测量导管10的测量管部11的内部减薄,以使测量管部11的内壁相对于第一连接管部12的内壁、相对第二连接管部13的内壁向远离测量导管10轴线的方向凹陷,第一绝缘部41可以填充于这个凹陷的位置。换言之,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管部12的内壁为第一壁面1201,测量管部11的内壁为第二壁面1101,第二连接管部13的内壁为第三壁面1301,第二壁面1101相对第一壁面1201远离测量导管10的轴线,第二壁面1101相对第三壁面1301远离测量导管10的轴线。
由于测量管部11的内侧减小了壁厚,测量导管10的内部在测量管部11的位置形成了凹陷区域,第一绝缘部41填充在凹陷区域后,第一绝缘部41的内壁与第一连接管部12的内壁、与第二连接管部13的内壁平整。如此,仅在测量导管10内设置绝缘材料,无需在第一测量管部11、第二测量管部11内设置绝缘材料,也可以使测量导管10的内壁平整,液体流过测量导管10时,第一绝缘部41的设置不增加液体流动阻力,不影响液体流速。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对测量管部11作减薄,在测量导管10的内部整体覆盖绝缘材料,也即,在第一连接管部12、测量管部11、第二连接管部13的内侧均设置绝缘材料。
请继续参考图15,为了在测量管部11打了若干空孔113的情况下,提高测量管部11的结构强度,绝缘体40还包括第二绝缘部42,绝缘材料填充在测量管部11的若干空孔113内,每个空孔113内的绝缘材料为第二绝缘部42。在降低液体与测量管部11之间的有效正对面积S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绝缘部42填充在空孔113、以及切断槽114内,第二绝缘部42可以支撑空孔113的孔壁以及支撑切断槽114的槽壁,以使测量管部11开了空孔113以及切断槽114的位置依然可以承受较大的局部压力,测量管部11与第二绝缘部42结合,可以加强测量导管10的整体抗压性能。
并且,第一测量电极21的外壁与第一电极孔111的孔壁之间也填充了第二绝缘部42,第二测量电极22的外壁与第二电极孔112之间也填充第二绝缘部42,以实现第一测量电极21与测量导管10的绝缘,实现第二测量电极22与测量导管10的绝缘。
请继续参照图14至图16,为了避免测量管部11的外壁与其他导体接触,保证采样电路能够采到准确的值,绝缘体40还包括第三绝缘部43,第三绝缘部43覆盖于测量管部11的外壁。
请继续参照图14至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的一实施例中,电磁流量计的绝缘体40包括第一绝缘部41、第二绝缘部42以及第三绝缘部43,为了方便加工制造绝缘体40,采用绝缘材料与测量导管10一体注塑的方式,在测量导管10的内部、空孔113内以及外部分别形成第一绝缘部41、第二绝缘部42、第三绝缘部43。
本实施例通过注塑绝缘材料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金属绝缘管部的内、外绝缘,可以填充空孔113以提高绝缘管部的抗压性能,并且,绝缘体40的整体结构强度高,绝缘体40与测量导管10之间的结合可靠,绝缘体40与测量导管10后形成的一体结构的强度高,耐高压性能好。
注塑绝缘材料的方式可以为:先在测量管部11加工若干空孔113以及切断槽114,测量管部11的内外空间通过空孔113、切断槽114连通。在测量管部11的外部设置外模具,在测量管部11的内部设置内模具,内模具与测量管部11的内壁之间保留一定间距,外模具与测量管部11的外壁之间保留一定间距,向内外模具之间注入液态的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固化后脱模,即可在测量导管10的内部、空孔113内以及外部分别形成第一绝缘部41、第二绝缘部42、第三绝缘部43。本实施例中,绝缘材料为塑料,选择介电常数低的塑料。绝缘体40注塑成型之后,绝缘体40与测量管部11为一体结构。
其中,可以在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装入第一电极孔111、第二电极孔112之后,再进行绝缘体40的注塑加工,如此,绝缘体40注塑成型后,第一测量电极21、第二测量电极22与测量管部11之间的一体性更强,第一测量电极21、第二测量电极22的抗压性能提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加工绝缘体40,再打第一电极孔111、第二电极孔112,再安装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绝缘部41与第二绝缘部42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测量管部11的外绝缘可以通过绝缘壳体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41、第二绝缘部42以及第三绝缘部43也可以分别为独立的绝缘结构,通过焊接、粘胶、卡接等方式实现第一、第二、第三绝缘结构的固定。
请继续参照图5、图12、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电极组件中的测量电极为整个电磁流量计管路中抗压能力最弱的一部分,通过如下方式设置测量电极:
第一测量电极21为T型结构,并且,第二测量电极22为T型结构。
第一测量电极21为T型结构时,第一测量电极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片211部以及第一极柱212部,第一极片211部设于测量导管10内,第一极柱212部穿过第一电极孔111。第二测量电极22为T型结构时,第二测量电极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极片221部以及第二极柱222部,第二极片221部设于测量导管10内,第二极柱222部穿过第二电极孔112。
第一极片211的正面、第二极片221的正面分别用于与流道内的液体接触。第一极片211的背面、第二极片221的背面分别抵于第一绝缘部41的表面,通过第一绝缘部41可以支撑电极极片,提高测量电极的抗压能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也可以为柱状结构或其他形状的结构,通过改变材料等方式加强测量电极的抗压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的一实施例中,测量导管10包括与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部12以及第二连接管部13。测量管部11的内侧设置第一绝缘部41,第一绝缘部41用于防止液体与测量管部11短路的。
第一测量电极21接近测量管部11轴线一侧的表面、第二测量电极22接近测量管部11轴线一侧的表面、第一绝缘部41的内壁面、第一连接管部12的内壁面、第二连接管部13的内壁面配合位于同一柱面内。如此,尽可能减小液体对各结构的冲击力,提高电磁流量计各部位以及整体的抗压性能,避免测量电极、第一绝缘部41的设置影响液体流速。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不包括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的测量导管10而言,也可以仅配置为第一测量电极21接近测量管部11轴线一侧的表面、第二测量电极22接近测量管部11轴线一侧的表面、第一绝缘部41的内壁面位于同一柱面内。
请继续参照图12、16,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量计的一实施例中,采用如上任意实施例的方式设置第三绝缘部43,电磁流量计包括分别设于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的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第一测量电极21、第二测量电极22分别穿过第三绝缘部43以伸出绝缘体40,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第二测量电极22与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第一电路板51与第二电路板52之间通过软排线53进行电连接。电路板用于接收并处理测量电极的感应信号,以得到流量信息。
请继续参照图1、图16,为了防止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导管10漏电,测量导管10包括管体以及接地电极。管体包括测量管部11,还包括设于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并与测量管部11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部12以及第二连接管部13。第一连接管部12、第二连接管部13用于与水路系统中电磁流量计两侧的管路连接,实现电磁流量计的进出水。
第一接地电极14与第一连接管部12连接,第二接地电极15与第二连接管部13连接,第一接地电极14、第二接地电极15分别穿过第三绝缘部43以伸出绝缘体40,第一接地电极14、第二接地电极15伸出绝缘体40的部分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电极14、第二接地电极15还可以其一与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另一与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
直接在金属材质的测量管部11加工形成接地电极,结构简单。绝缘体40的第三绝缘部43覆盖在第一连接管的一部分以及第二连接管的一部分,可以对第一接地电极14、第二接地电极15进行绝缘保护。第一连接管部12的一部分,第二连接管部13的一部分伸出绝缘体40,以方便与外部水路系统的其他管路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14、图16,第三绝缘部4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绝缘结构。第三绝缘部43包裹在测量管部11的外部进行绝缘保护。线圈组件30包括设于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的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为了方便安装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在第三绝缘部43设置第一安装槽431与第二安装槽432,第一励磁线圈31设于第一安装槽431内,第二励磁线圈32设于第二安装槽432内。如此,绝缘体40不仅起到了绝缘保护的作用,还向励磁线圈提供安装支撑。
如图14、图16所示,电磁流量计还包括线圈固定挡板80,将第一励磁线圈31、第二励磁线圈32装入第一安装槽431、第二安装槽432后,在第一安装槽431、第二安装槽432分别设置线圈固定挡板80以封盖安装槽,实现励磁线圈的安装固定。通过线圈固定挡板80与绝缘体40的配合,可以实现励磁线圈的可靠安装。
其中,线圈固定挡板80与第三绝缘部43通过螺丝紧固等方式可拆装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一电路板51或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第二励磁线圈32与第一电路板51或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16,为了实现第一测量电极21、第二测量电极22、接地电极与电路板的电连接,电磁流量计还包括第一螺丝61、第二螺丝62、第三螺丝63以及紧固螺丝64。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分别通过紧固螺丝64固定于绝缘体40的第三绝缘部43。第一螺丝61穿过电路板与第一测量电极21连接,以实现第一测量电极21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第二螺丝62穿过电路板与第二测量电极22连接,以实现第二测量电极22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第三螺丝63穿过电路板与接地电极连接,以实现接地电极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螺丝连接电路板与电极,可以实现电路板与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装配操作简单,方便检修。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51、第二电路板52也可以通过扣合、焊接、胶粘固定等方式固定于绝缘立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测量电极21、第二测量电极22、接地电极也可以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电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16,电磁流量计还包括外壳70,电磁流量计内的部件都设于外壳70内,测量导管10的相对两端分别伸出外壳70以用于与水路系统中的其他管路连接,实现进出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喷洒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喷洒装置包括水泵、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电磁流量计、以及喷头。通过水泵将物料箱内的液体抽送至喷头以喷洒出去,通过电磁流量计检测水泵泵至喷头的液体流量。
该喷洒装置采用上述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的耐压能力提升,喷洒装置可以提升喷洒时的供液压力,进而提升喷洒幅度,提高喷洒效率。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点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导管(10)为非导磁金属管;所述测量导管(10)的内部提供液体通道,所述测量导管(10)包括测量管部(11);所述测量管部(11)设置第一电极孔(111)、第二电极孔(112)以及若干空孔(113),所述第一电极孔(111)与所述第二电极孔(112)用于安装测量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孔(111)、所述第二电极孔(112)以及所述空孔(113)为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导管(10)为铝管、铜管、不锈钢管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管部(11)绕其周向设置若干所述空孔(113);所述测量管部(11)沿与长度方向设置若干空孔(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断槽(114),所述切断槽(114)为通槽,所述切断槽(114)沿所述测量管部(11)的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管部(11)的外壁具有第一近线圈点(115)与第二近线圈点(116);所述第一电极孔(111)与所述第二电极孔(112)相对所述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近线圈点(115)与所述第二近线圈点(116)相对所述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孔(111)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电极孔(112)的中心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近线圈点(115)的与所述第二近线圈点(116)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正交;
所述切断槽(114)设于所述第一近线圈点(115)与所述第二近线圈点(11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槽(114)包括第一槽部(1141)与第二槽部(1142);
所述切断槽(114)为弧形槽,所述第一槽部(11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孔(111)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近线圈点(115),所述第二槽部(11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孔(112)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近线圈点(116);
或,所述切断槽(114)为弧形槽,所述第一槽部(11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孔(111)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近线圈点(115),所述第二槽部(11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孔(111)连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近线圈点(11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所述第一连接管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部(13)分别设于所述测量管部(1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管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部(13)分别与所述测量管部(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部(12)的内壁为第一壁面(1201),所述测量管部(11)的内壁为第二壁面(1101),所述第二连接管部(13)的内壁为第三壁面(1301);所述第二壁面(1101)相对所述第一壁面(1201)远离所述测量导管(10)的轴线,所述第二壁面(1101)相对所述第三壁面(1301)远离所述测量导管(10)的轴线。
9.一种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测量导管(10);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所述第一测量电极(21)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极孔(111),所述第二测量电极(22)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极孔(112);所述第一测量电极(21)以及所述第二测量电极(22)用于与所述测量管部(11)内的液体接触;
线圈组件(30),用于产生磁场;所述线圈组件(30)设于所述测量管部(11)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30)包括设于所述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的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
所述第一测量电极(21)与第二测量电极(22)相对所述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励磁线圈(31)与所述第二励磁线圈(32)相对所述测量管部(1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孔(111)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电极孔(112)的中心连线为第一连线,第一励磁线圈(31)和第二励磁线圈(32)的轴线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与第一连线正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40);所述绝缘体(40)包括第一绝缘部(41),所述第一绝缘部(41)设于所述测量管部(11)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流量计包括绝缘体(40),所述绝缘体(40)包括第二绝缘部(42),所述第二绝缘部(42)填充所述空孔(113);
或,所述测量管部(11)包括沿所述测量管部(11)的周向延的切断槽(114),所述电磁流量计包括绝缘体(40),所述绝缘体(40)包括第二绝缘部(42),所述第二绝缘部(42)填充所述空孔(113)以及所述切断槽(114)。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40);所述绝缘体(40)包括第三绝缘部(43),所述第三绝缘部(43)覆盖于所述测量管部(11)的外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40)包括第一绝缘部(41)与第三绝缘部(43),所述第一绝缘部(41)设于所述测量管部(11)的内侧,所述第三绝缘部(43)覆盖于所述测量管部(11)的外壁面,所述第一绝缘部(41)、所述第二绝缘部(42)以及所述第三绝缘部(43)一体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电极(21)为T型结构,所述第一测量电极(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极片(211)以及第一极柱(212),所述第一极片(211)设于所述测量导管(10)内,所述第一极柱(212)穿过所述第一电极孔(111);
和/或,所述第二测量电极(22)为T型结构,所述第二测量电极(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极片(221)以及第二极柱(222),所述第二极片(221)设于所述测量导管(10)内,所述第二极柱(222)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孔(112)。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导管(10)包括第一连接管部(12)与第二连接管部(13);所述第一连接管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部(13)分别设于所述测量管部(1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管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部(13)分别与所述测量管部(11)连接;
所述第一测量电极(21)接近所述测量管部(11)轴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测量电极(22)接近所述测量管部(11)轴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绝缘部(41)的内壁面、所述第一连接管部(12)的内壁面、所述第二连接管部(13)的内壁面位于同一柱面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流量计包括第一电路板(51)以及第二电路板(52),第一测量电极(21)穿过所述第三绝缘部(4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51)电连接,所述第二测量电极(22)穿过所述绝缘体(40)与所述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51)与所述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导管(10)包括与所述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部(12)以及第二连接管部(13),所述测量导管(10)还包括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的第一接地电极(14)以及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的第二接地电极(15);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14)穿过所述第三绝缘部(4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51)或所述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电极(15)穿过所述第三绝缘部(4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51)或所述第二电路板(52)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部(43)设置第一安装槽(431)与第二安装槽(432);所述线圈组件(30)包括设于所述测量管部(11)相对两侧的第一励磁线圈(31)与第二励磁线圈(32),所述第一励磁线圈(3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431)内,所述第二励磁线圈(32)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432)内。
20.一种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流量计。
CN202222452079.4U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Active CN218822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2079.4U CN218822541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2079.4U CN218822541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2541U true CN218822541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2079.4U Active CN218822541U (zh) 2022-09-15 2022-09-15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2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3776B (zh) 电磁式流量传感器
US9127974B2 (en) Magnetic flowmeter assembly framework
CA2757978C (en) Sensor assembly for a fluid flowmeter
CN203405507U (zh) 一种整体浇注的检测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CN104823027A (zh) 磁感应流量计
CA2994683C (en) Inductive flow meter including extended magnetic pole pieces
CN218822541U (zh) 一种测量导管、电磁流量计以及喷洒装置
AU2013231500B2 (en) Measuring transducer arrangement
US7866218B2 (en)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er
EP2113069A1 (de) Vorrichtung zum messen des volumen- oder massestroms eines mediums in einer rohrleitung
US20120297892A1 (en) Magnetic circuit device for a magnetic-inductive flow meter
CN204963918U (zh) 一种电磁流量传感器
CN219084148U (zh) 电磁水表
CN104019860A (zh) 一种电磁和超声波一体化设计的流量计及其使用方法
US2770130A (en) Magnetic flow meter
CN210774197U (zh) 电磁流量计、喷洒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CN116734934A (zh) 一种紧凑型电磁流量计、安装方法及测流量方法
RU2360219C2 (ru)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расхода
CN211824561U (zh) 一种低功耗、宽量程的电磁水表传感器
CN218445790U (zh) 适用于现场电缆等温松弛电流检测的终端伞裙保护环装置
CN213041293U (zh) 一种插入式电磁传感器
US11486746B2 (en) Magnetic-inductive flowmeter and magnetic circuit device
CN203657868U (zh) 一种电磁和超声波一体化设计的流量计
CN208109193U (zh) 电磁流量计
US20210123786A1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fill level of a liquid in a measurement tube, and flowmeter having a device of this ty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