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7732U -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7732U
CN218817732U CN202222304818.5U CN202222304818U CN218817732U CN 218817732 U CN218817732 U CN 218817732U CN 202222304818 U CN202222304818 U CN 202222304818U CN 218817732 U CN218817732 U CN 218817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power input
input end
lifting mechanism
negativ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48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毅
陈伟
左健
范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048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7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7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7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包括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出端和正反转连接单元,正反转连接单元设置在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出端之间;所述动力输入端可通过反转连接单元带动动力输出端运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通过设置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通过在二者之间设置的正反转连接单元,动力输入端既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同时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后期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正反转提升机构的为单向工作机构,动力输入端只能相对于动力输出端单向转动,在需要动力输入端反向转动时由于现有产品结构缺陷无法实现上述的操作,同时现有的产品结构密封,大多为一体式铸造,不理由后期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以至少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包括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出端和正反转连接单元,正反转连接单元设置在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出端之间;
所述动力输入端可通过反转连接单元带动动力输出端运动。
进一步的,正反转连接单元包括棘轮、棘爪、轴杆;
棘爪相对于动力输入端保持相对静止;
棘轮边缘部位设置有与棘爪配合的齿状结构;
棘轮与轴杆保持相对静止;
动力输入端、棘轮相对于轴杆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轴杆上套设有轴套,轴套外壁面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动力输出端内设置有用于容纳轴杆和轴套的空腔,动力输出端空腔内壁设置有与轴套外壁面配合的内螺纹结构。
进一步的,轴杆底部深入至动力输入端中,动力输入端的内腔设置有轴承,轴杆底部通过轴承与动力输入端转动连接;
棘轮套设在轴杆上。
进一步的,棘轮与动力输入端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摩擦片。
进一步的,棘轮与动力输出端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摩擦片。
进一步的,棘爪一端为转动部,一端为卡接部。
进一步的,动力输入端可由外置动力源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动力输出端可连接外置待驱动部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通过设置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通过在二者之间设置的正反转连接单元,动力输入端既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同时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后期检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刨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输入端;2-第一摩擦片;3-棘轮;4-动力输出端;41-空腔;42-内螺纹结构;5-棘爪;51-转动部;52-卡接部;6-第二摩擦片;7-轴杆;8-轴套;81-外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之间设置有正反转连接单元,动力输入端1可以与外界动力源连接,动力输出端4可以与待驱动部件连接,动力输入端1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根据具体的结构,其中有一个转动方向会通过棘轮3和棘爪5结构带动动力输出端4同步转动,在使用过程中,棘爪5具有自锁结构,可以保证棘爪5在不受外力强制脱离棘轮3时保持与棘轮3贴合接触,当动力输入端1朝反方向转动时,由于此时棘爪5没有抵接住棘轮3,此时动力输出端4不会随着动力输入端1的转动而转动;
首先轴杆7与轴套8固定连接,动力输出端4与轴套8之间可以设置有螺纹结构,在动力输入端1绕着可以带动动力输出端4方向转动时,内螺纹结构42和外螺纹结构81咬合,同时由于动力输出端4的空腔41向下距离有限,因此内螺纹结构42与外螺纹结构81发生很小的位移后就咬合住,实现动力输出端4随动力输入端1同步运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
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端(1)、动力输出端(4)和正反转连接单元,正反转连接单元设置在动力输入端(1)、动力输出端(4)之间;
所述动力输入端(1)可通过反转连接单元带动动力输出端(4)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正反转连接单元包括棘轮(3)、棘爪(5)、轴杆(7);
棘爪(5)相对于动力输入端(1)保持相对静止;
棘轮(3)边缘部位设置有与棘爪(5)配合的齿状结构;
棘轮(3)与轴杆(7)保持相对静止;
动力输入端(1)、棘轮(3)相对于轴杆(7)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轴杆(7)上套设有轴套(8),轴套(8)外壁面设置有外螺纹结构(81),动力输出端(4)内设置有用于容纳轴杆(7)和轴套(8)的空腔(41),动力输出端(4)空腔(41)内壁设置有与轴套(8)外壁面配合的内螺纹结构(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轴杆(7)底部深入至动力输入端(1)中,动力输入端(1)的内腔设置有轴承,轴杆(7)底部通过轴承与动力输入端(1)转动连接;
棘轮(3)套设在轴杆(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棘轮(3)与动力输入端(1)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摩擦片(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棘轮(3)与动力输出端(4)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摩擦片(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棘爪(5)一端为转动部(51),一端为卡接部(5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端(1)可由外置动力源提供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端(4)可连接外置待驱动部件。
CN202222304818.5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Active CN218817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4818.5U CN218817732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4818.5U CN218817732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7732U true CN21881773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4818.5U Active CN218817732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7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1562U (zh) 一种洗地机驱动转向装置
CN218817732U (zh) 一种正反转提升机构
CL2023003293A1 (es) Seguidor solar fotovoltaico con desgaste optimizado y transmisión sincrónica
CN205657314U (zh) 用于开关柜的减速器
WO2016095767A1 (zh) 一种动力供给装置
WO2022089541A1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机器人腿部结构以及应用其的四足机器人
CN101944456A (zh) 真空断路器储能机构
CN112074127A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通信机柜
CN216785040U (zh) 一种码垛用转向机构
CN214163009U (zh) 一种开式齿轮传动机器人底座结构
CN109501882B (zh) 一种足式行走机器人的腿部关节驱动机构
CN205273578U (zh) 轮组翻转机构
CN211728861U (zh) 一种用于管道拼接的辅助装置
CN202296498U (zh) 自动叼嘴系统
CN211449526U (zh) 一种稳定旋转的雕塑结构
CN207705132U (zh) 一种断路器的储能机构
CN202508733U (zh) 一种曳引机
CN207087734U (zh) 一种多方位长力矩电动扳手
CN214139919U (zh) 一种医疗妇产科室用便于束紧垃圾袋的垃圾桶
CN206369431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硫酸钡组合式干燥机
CN20612523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动脚架
KR20170128649A (ko) 하이브리드 전기자전거
CN206298324U (zh) 一种多杆丝杠螺母平行升降装置
CN214699013U (zh) 两轴同轴心动力传输旋向转换机构
CN219221165U (zh) 一种太阳能跟踪支架的齿轮换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