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5404U -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15404U CN218815404U CN202222858516.2U CN202222858516U CN218815404U CN 218815404 U CN218815404 U CN 218815404U CN 202222858516 U CN202222858516 U CN 202222858516U CN 218815404 U CN218815404 U CN 2188154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edge
- frame
- roof
- reinforcing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包括有地梁框架、支撑框架、屋顶框架和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一、第二加固角码,第一加固角码具有第一、第二连接边,第二连接边设于屋顶框架上,第一连接边设于支撑框架上;第二加固角码具有第三、第四、第五连接边,第三连接边设于支撑框架上,第五连接边设于屋顶框架上;第一、第二、第三、第五连接边均通过第一锁固件可拆卸式设于相应的框架上;如此,通过加固组件的设计,能够为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框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抗外在载荷能力,避免框架之间出现损坏现象,使用稳定,符合临时搭建房屋的实用的要求,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框架建筑节点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是指在规划设计地点,为用户或投资人提供进行生活、生产、工作或其他活动的实体,在进行房屋建筑时,需要进行框架的搭建,用于加固墙体;而,房屋建筑的框架节点是结构传力的枢纽,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节点加固的做法,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采用增大钢材混凝土构件的截面面积,并在新增混凝土中配置定量钢材,以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临时搭建的房屋,往往采用各杆体之间组装形成相应的地梁框架、支撑框架和屋顶框架再进行搭建,而各框架之间的连接节点处采用焊接方式,这使得各个框架之间受力不均匀,抵抗外在载荷能力差,特别是支撑框架与屋顶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较为脆弱,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安装时难度较大,耗时耗力,操作强度高,不符合临时搭建房屋的实用的要求,并且在房屋使用完毕后,各框架之间拆卸操作困难,不利于各框架的二次利用,也给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通过加固组件的设计,能够为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框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抗外在载荷能力,避免框架之间出现损坏现象,使用稳定,符合临时搭建房屋的实用的要求,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包括有地梁框架、支撑框架、屋顶框架和加固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地梁框架的上端左、右侧;所述屋顶框架设置有两个,两个屋顶框架的上端相互连接,两个屋顶框架的下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框架的上端;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固角码和第二加固角码,所述第一加固角码设置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内侧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固角码具有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二连接边自第一连接边的上端斜向上往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边设置于屋顶框架上,所述第一连接边设置于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加固角码设置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外侧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固角码具有第三连接边、第四连接边和第五连接边,所述第三连接边为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连接边自第三连接边的内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五连接边自第四连接边的上端斜向上往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边设置于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五连接边设置于屋顶框架上;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和第五连接边均通过第一锁固件可拆卸式设置于相应的框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和第五连接边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屋顶框架、支撑框架均开设有匹配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锁固件依次连接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形成第一加固角码、第二加固角码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组装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屋顶框架之间通过第三加固角码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加固角码呈V形状,所述第三加固角码包括有两个相互连接的第六连接边,两个第六连接边分别连接于两个屋顶框架的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六连接边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屋顶框架的上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二锁固件,所述第二锁固件依次连接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以形成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组装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固组件设置有若干并前后间距式布置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处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及设置于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之间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有若干并前后间距式布置,若干加固组件对应若干支撑柱间距式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为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框架之间;或者,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框架的第一加固角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加固组件的设计,以实现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可拆装式组装连接,尤其是,各连接边的设置,能够为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框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抗外在载荷能力,避免框架之间出现损坏现象,同时,连接边的可拆装式设置,以便于房屋使用完毕后各框架之间拆装操作和二次利用,有利于房屋后续的运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稳定,符合临时搭建房屋的实用的要求,适用范围广;
以及,第三加固角码的设置,能够为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组装牢固性,同时,加强杆的设置,提高了两个支撑框架之间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房屋整体的使用稳定性,实用性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支撑框架、屋顶框架和加固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屋顶框架和第三加固角码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地梁框架 20、支撑框架
21、上支撑杆 22、下支撑杆
23、支撑柱 24、加强杆
30、屋顶框架 31、第三加固角码
311、第六连接边 32、第二锁固件
40、加固组件 41、第一加固角码
411、第一连接边 412、第二连接边
42、第二加固角码 421、第三连接边
422、第四连接边 423、第五连接边
43、第一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包括有地梁框架10、支撑框架20、屋顶框架30和加固组件40;其中:
所述支撑框架20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地梁框架10的上端左、右侧;
所述屋顶框架30设置有两个,两个屋顶框架30的上端相互连接,两个屋顶框架30的下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框架20的上端,此处,两个屋顶框架30呈倒V形状,两个屋顶框架30的下端分别抵设于两个支撑框架20上端的内端位置;
所述加固组件40包括有第一加固角码41和第二加固角码42,所述第一加固角码41设置于屋顶框架30、支撑框架20之间的内侧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固角码41具有第一连接边411和第二连接边412,所述第二连接边412自第一连接边411的上端斜向上往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边412设置于屋顶框架30上,所述第一连接边411设置于支撑框架20上;所述第二加固角码42设置于屋顶框架30、支撑框架20之间的外侧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固角码42具有第三连接边421、第四连接边422和第五连接边423,所述第三连接边421为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连接边422自第三连接边421的内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五连接边423自第四连接边422的上端斜向上往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边421设置于支撑框架20上,所述第五连接边423设置于屋顶框架30上;
还有,所述支撑框架20包括有上支撑杆21、下支撑杆22及设置于上支撑杆21、下支撑杆22之间的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设置有若干并前后间距式布置,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40设置有若干,若干加固组件40的第一加固角码、第二加固角码分别对应若干支撑柱23间距式布置;
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边411、第二连接边412、第三连接边421和第五连接边423均通过第一锁固件43可拆卸式设置于相应的框架上,此处,所述第一连接边411、第二连接边412、第三连接边421和第五连接边423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屋顶框架30、支撑框架20均开设有匹配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锁固件43依次连接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形成第一加固角码41、第二加固角码42与屋顶框架30、支撑框架20之间的组装连接;如此,通过加固组件的设计,能够为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框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抗外在载荷能力,避免框架之间出现损坏现象,使用稳定,符合临时搭建房屋的实用的要求,适用范围广。
还有,两个屋顶框架30之间通过第三加固角码31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加固角码31呈V形状,所述第三加固角码31包括有两个相互连接的第六连接边311,两个第六连接边311分别连接于两个屋顶框架30的上端;此处,所述第六连接边31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屋顶框架30的上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二锁固件32,所述第二锁固件32依次连接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以形成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组装连接;如此,第三加固角码的设置,能够为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组装牢固性。
还包括有加强杆24,所述加强杆24为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加强杆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框架20之间;或者,所述加强杆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框架20的第一加固角码41上;如此,加强杆的设置,提高了两个支撑框架之间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房屋整体的使用稳定性,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加固组件的设计,以实现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可拆装式组装连接,尤其是,各连接边的设置,能够为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框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抗外在载荷能力,避免框架之间出现损坏现象,同时,连接边的可拆装式设置,以便于房屋使用完毕后各框架之间拆装操作和二次利用,有利于房屋后续的运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稳定,符合临时搭建房屋的实用的要求,适用范围广;
以及,第三加固角码的设置,能够为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起到加固效果,保证了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组装牢固性,同时,加强杆的设置,提高了两个支撑框架之间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房屋整体的使用稳定性,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地梁框架、支撑框架、屋顶框架和加固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地梁框架的上端左、右侧;所述屋顶框架设置有两个,两个屋顶框架的上端相互连接,两个屋顶框架的下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框架的上端;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固角码和第二加固角码,所述第一加固角码设置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内侧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固角码具有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二连接边自第一连接边的上端斜向上往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边设置于屋顶框架上,所述第一连接边设置于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加固角码设置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外侧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固角码具有第三连接边、第四连接边和第五连接边,所述第三连接边为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连接边自第三连接边的内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五连接边自第四连接边的上端斜向上往内延伸设置,所述第三连接边设置于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五连接边设置于屋顶框架上;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和第五连接边均通过第一锁固件可拆卸式设置于相应的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和第五连接边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屋顶框架、支撑框架均开设有匹配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锁固件依次连接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形成第一加固角码、第二加固角码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组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屋顶框架之间通过第三加固角码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加固角码呈V形状,所述第三加固角码包括有两个相互连接的第六连接边,两个第六连接边分别连接于两个屋顶框架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接边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屋顶框架的上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还设置有第二锁固件,所述第二锁固件依次连接于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以形成两个屋顶框架之间的组装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设置有若干并前后间距式布置于屋顶框架、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及设置于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之间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有若干并前后间距式布置,若干加固组件对应若干支撑柱间距式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为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框架之间;或者,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框架的第一加固角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58516.2U CN218815404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58516.2U CN218815404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15404U true CN218815404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24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58516.2U Active CN218815404U (zh) | 2022-10-28 | 2022-10-28 |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15404U (zh) |
-
2022
- 2022-10-28 CN CN202222858516.2U patent/CN2188154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04092A (zh) | 一种梁板支撑组合结构 | |
CN109736436B (zh) | 一种梁柱连接结构 | |
CN218815404U (zh) | 一种房屋框架的加固结构 | |
CN209989943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的型钢钢结构刚性连接节点 | |
CN207314537U (zh) | 一种装配式外包型钢链式组合结构 | |
CN214531596U (zh) | 钢制楼梯及建筑 | |
CN208950053U (zh) | 一种钢结构框架的柱梁连接加固件 | |
CN211774598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房屋钢结构与墙体链接的连接件 | |
CN201802071U (zh) | 一种用于加固建筑支模架系统的斜拉架 | |
CN210263392U (zh) | 一种简易可拆卸的临时装配式钢结构加工棚 | |
CN216739716U (zh) | 一种预制基础与建筑地基连接结构 | |
CN216783623U (zh) | 一种方舱运输轻量化副车架 | |
CN221823094U (zh) | 一种钢架柱及钢架梁的接合结构 | |
CN216379949U (zh) | 一种加强型钢结构节点构件 | |
CN221345894U (zh) | 一种钢木复合剪力墙连接节点 | |
CN216340103U (zh) | 一种自复位预制梁柱抗震节点结构 | |
CN221545914U (zh) | 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 | |
CN215519207U (zh) | 一种钢结构网架 | |
CN220790086U (zh) | 一种钢结构闭口截面支撑的端部连接结构 | |
CN212835970U (zh) |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钢结构紧固装置 | |
CN216840225U (zh) | 一种主梁承重钢柱 | |
CN212027130U (zh) |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建筑斜支撑结构 | |
CN221523890U (zh) | 一种内置加固结构的拼接式房屋建设墙体 | |
CN213867295U (zh) | 一种带有加强结构的装配式桥梁桁架结构 | |
CN221461987U (zh) | 一种人字型材帐篷框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