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4196U -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4196U
CN218814196U CN202223313828.1U CN202223313828U CN218814196U CN 218814196 U CN218814196 U CN 218814196U CN 202223313828 U CN202223313828 U CN 202223313828U CN 218814196 U CN218814196 U CN 218814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pipe
pipe body
assembly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38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138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4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4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4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涉及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排污管本体,所述排污管本体的两端内部嵌合安装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盘;防护外罩,所述防护外罩套装在排污管本体的外侧;通管组件,所述通管组件连接在排污管本体的表面,且通管组件与排污管本体之间相互连通;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安置有在排污管本体的内部;该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结构高度整合,使用方便快捷,在排污管本体的内部安置过滤组件,过滤组件采用的弹簧钢片相交编织制成,相交编织呈网状,能够使得过滤组件可以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

Description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背景技术
排水工程是指收集和排出人类生活污水和生产中各种废水、多余地表水和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主要设施有各级排水沟道或管道及其附属建筑物,视不同的排水对象和排水要求还可增设水泵或其他提水机械、污水处理建筑物等。主要用于农田、矿井、城镇(包括工厂)和施工场地等。污水管道系统由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的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组成。污水由支管流入干管,再流入主干管,最后流入污水处理厂。管道由小到大,分布类似河流,呈树枝状,与给水管网的环流贯通情况完全不同。污水在管道中一般是靠管道两端的水面差从高向低处流动,管道内部不承受压力,即靠重力流动。
现有的可参考授公告号为:CN2136824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该排污管道,首先将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固定件上的连接槽相连接,转动转动杆,使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固定件紧紧相贴,避免管件与固定件松动该排污管道,推动第一滑动圈、第二滑动圈,使其相互靠近,使第一滑动圈、第二滑动圈上的固定杆与固定槽相匹配,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件、连接槽、夹紧块、转动杆,实现了将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之间连接的更加的牢固,避免连接处因震动连接不牢,通过拉力弹簧、转动板、固定块实现了将转动杆进行固定,避免转动杆松动。
上述的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虽然解决了现有安装的问题,但在具体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但在该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中,安装机构比较复杂,零件繁琐,管道内部缺少过滤机构,不能够在给排水过程中,对污水中杂物进行过滤,过滤零件不便于从排污管道中取出,长时间拦截污物会造成排污管道内部的堵塞,因此需要对排污管道内部定期进行清理,并且清理过程比较耗时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过滤不佳,后期清理比较耗时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该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具有可过滤,便于将过滤组件快速取出进行清理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包括:
排污管本体,所述排污管本体的两端内部嵌合安装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盘;
防护外罩,所述防护外罩套装在排污管本体的外侧;
通管组件,所述通管组件连接在排污管本体的表面,且通管组件与排污管本体之间相互连通;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安置有在排污管本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防护外罩包括:
钢丝杆,所述钢丝杆穿插安装在防护外罩的内部,且钢丝杆与防护外罩之间呈35度倾斜;
架脚,所述架脚固定安装在防护外罩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通管组件包括:
接水管,所述接水管连接在通管组件的中部;
阀门,所述阀门安装在接水管上;
接口,所述接水管的另一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有接口。
优选的,所述通管组件与接水管之间相互连通,且接水管与通管组件的整体结构外部形状呈“Y”型,所述接口的表面呈螺纹状设计。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扒杆,所述扒杆设置在过滤组件的外侧;
套口,所述套口设置在过滤组件的上端中间;
拉绳,所述拉绳连接在过滤组件的上端表面;
所述扒杆的中部设置有转轴,且扒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轴。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扒杆的中部内侧。
优选的,所述扒杆关于过滤组件的中心线呈环形分布,且扒杆与转轴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结构高度整合,使用方便快捷,在排污管本体的内部安置过滤组件,过滤组件采用的弹簧钢片相交编织制成,相交编织呈网状,能够使得过滤组件可以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并且过滤组件的外侧设置扒杆,扒杆能够对过滤组件进行定型,利用扒杆与转轴,使得扒杆具有灵活性,配合复位弹簧,能够帮助扒杆进行形变和复位,并且设置了拉绳,通过牵拉拉绳,会使得过滤组件被牵拉变形,呈竖向形变,形变后会对扒杆施力,使得原本呈弧形的扒杆在转轴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呈竖向转动,被拉直,这样原本圆盘状的过滤组件的直径变小,便于将过滤组件拉出排污管道本体,便于后期对过滤组件进行清理;
2、该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通管组件的设置,能够外接水源以及水泵,通过水泵的加压,让水通过通管组件冲入排污管本体,便于定期对排污管本体内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通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排污管本体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防护外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排污管本体;2、防护外罩;201、钢丝杆;202、架脚;3、通管组件;301、接水管;302、阀门;303、接口;4、过滤盘;5、过滤组件;501、扒杆;502、套口;503、拉绳;504、转轴;505、连接轴;50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通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排污管本体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防护外罩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包括:排污管本体1,排污管本体1的两端内部嵌合安装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盘4;防护外罩2,防护外罩2套装在排污管本体1的外侧;通管组件3,通管组件3连接在排污管本体1的表面,且通管组件3与排污管本体1之间相互连通;过滤组件5,过滤组件5安置有在排污管本体1的内部。
具体的,排污管本体1作为该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的安装基准,承担结构连接和整合的作用,使得整个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结构紧凑,便于实际使用,防护外罩2的设置用于对排污管本体1进行保护,避免排污管本体1在安装过程中受损,通管组件3的设置,可以用于与外部水源进行对接,可以对于排污管本体1的内部进行冲洗,便于后期进行独立清洗,过滤组件5的设置,便于在排污过程中进行过滤。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防护外罩2的具体结构和原理,故对防护外罩2作出了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护外罩2包括:钢丝杆201,钢丝杆201穿插安装在防护外罩2的内部,且钢丝杆201与防护外罩2之间呈35度倾斜;架脚202,架脚202固定安装在防护外罩2的一侧。
防护外罩2中,外部环绕一圈钢丝杆201,钢丝杆201能够包围在排污管本体1的外侧,可以实现对排污管本体1的防护,避免在安装以及地埋过程中,对排污管本体1的外壁造成损伤,架脚202的设置,能够垫起排污管本体1,避免排污管本体1的下表面出现刮痕。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通管组件3的具体结构和原理,故对通管组件3作出了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管组件3包括:接水管301,接水管301连接在通管组件3的中部;阀门302,阀门302安装在接水管301上;接口303,接水管301的另一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有接口303。通管组件3与接水管301之间相互连通,且接水管301与通管组件3的整体结构外部形状呈“Y”型,接口303的表面呈螺纹状设计。
通管组件3中,通管组件3与接水管301之间相互连接,接水管301外接水源和水泵后,让水通过通管组件3对排污管本体1的内部进行冲洗,有利于排污管本体1后期的清理。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过滤组件5的具体结构和原理,故对过滤组件5作出了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组件5包括:扒杆501,扒杆501设置在过滤组件5的外侧;套口502,套口502设置在过滤组件5的上端中间;拉绳503,拉绳503连接在过滤组件5的上端表面;扒杆501的中部设置有转轴504,且扒杆50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轴505。过滤组件5还包括:复位弹簧506,复位弹簧506连接在扒杆501的中部内侧。扒杆501关于过滤组件5的中心线呈环形分布,且扒杆501与转轴504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
过滤组件5中,扒杆501环绕设置在过滤组件5的外侧,扒杆501与复位弹簧506相互配合,能够增加扒杆501的弹性,让扒杆501在发生形变之后能够重新复位,过滤组件5采用的弹簧钢片相交编织制成,相交编织呈网状,能够使得过滤组件5可以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配合着扒杆501与复位弹簧506,能够帮助网状的过滤组件5进行复位,让过滤组件5重新变成圆盘状,可以重新嵌合安装在排污管本体1的内部。
工作原理:首先,排污管本体1可以进行污水排放,过滤组件5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后续清理时,利用拉绳503向外牵拉,拉绳503的一端连接在过滤组件5的上端连接处,经过拉绳503的牵拉,会使得原本呈圆盘状的镂空过滤组件5被牵拉变形,呈竖向形变,形变后会对扒杆501施力,使得原本呈弧形的扒杆501在转轴504和复位弹簧506的作用下,呈竖向转动,被拉直,这样原本圆盘状的过滤组件5的直径变小,便于将过滤组件5拉出排污管本体1,然后对过滤组件5进行清理即可,最后,利用通管组件3上的接水管301来外接水源和水泵,然后打开阀门302,水源通过通管组件3冲入排污管本体1的内部,对排污管本体1内部进行冲洗,可以快速完成排污管本体1内部的定期清理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污管本体(1),所述排污管本体(1)的两端内部嵌合安装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盘(4);
防护外罩(2),所述防护外罩(2)套装在排污管本体(1)的外侧;
通管组件(3),所述通管组件(3)连接在排污管本体(1)的表面,且通管组件(3)与排污管本体(1)之间相互连通;
过滤组件(5),所述过滤组件(5)安置有在排污管本体(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外罩(2)包括:
钢丝杆(201),所述钢丝杆(201)穿插安装在防护外罩(2)的内部,且钢丝杆(201)与防护外罩(2)之间呈35度倾斜;
架脚(202),所述架脚(202)固定安装在防护外罩(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管组件(3)包括:
接水管(301),所述接水管(301)连接在通管组件(3)的中部;
阀门(302),所述阀门(302)安装在接水管(301)上;
接口(303),所述接水管(301)的另一端一体化固定连接有接口(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管组件(3)与接水管(301)之间相互连通,且接水管(301)与通管组件(3)的整体结构外部形状呈“Y”型,所述接口(303)的表面呈螺纹状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
扒杆(501),所述扒杆(501)设置在过滤组件(5)的外侧;
套口(502),所述套口(502)设置在过滤组件(5)的上端中间;
拉绳(503),所述拉绳(503)连接在过滤组件(5)的上端表面;
所述扒杆(501)的中部设置有转轴(504),且扒杆(50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轴(5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组件(5)还包括:
复位弹簧(506),所述复位弹簧(506)连接在扒杆(501)的中部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扒杆(501)关于过滤组件(5)的中心线呈环形分布,且扒杆(501)与转轴(504)之间相互配合构成转动结构。
CN202223313828.1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Active CN218814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3828.1U CN21881419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3828.1U CN21881419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4196U true CN218814196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3828.1U Active CN21881419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4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97936U (zh) 一种防堵潜水泵
CN218814196U (zh) 一种给排水工程排污管道
CN106904548A (zh) 托架式布气管提升装置及曝气管检修更换方法
CN211257032U (zh) 一种基坑降排水结构
CN110984300A (zh) 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
CN211523437U (zh) 一种家用建筑用防堵型地漏
CN211445101U (zh) 一种钢丝绳牵引翻斗格栅
CN208726951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结构
CN221001377U (zh) 一种城市排水淤泥处理系统
CN112982633A (zh) 一种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系统
CN205296343U (zh) 一种应用于车间的排污装置
CN217419710U (zh) 一种基坑排水机构
CN210565331U (zh) 一种底阀防堵装置
CN208252449U (zh) 一种排污管内可过滤冲洗单流阀
CN212175927U (zh) 一种特大型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混凝土泵站
CN218743716U (zh) 一种管道孔内清淤器
CN217053432U (zh) 一种节能基坑降排水装置
CN21995216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排水装置
CN217812707U (zh) 一种市政道路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CN216304700U (zh) 一种自排水式塔吊基础结构
CN117599501B (zh) 一种公路养护用排水管过滤防堵结构
CN216336650U (zh) 一种在水处理领域应用的集水器装置
CN212248143U (zh)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
CN218060372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快速排水设备
CN217974735U (zh) 一种具备管道防堵塞效果的污水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