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4193U -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4193U
CN218814193U CN202223094609.9U CN202223094609U CN218814193U CN 218814193 U CN218814193 U CN 218814193U CN 202223094609 U CN202223094609 U CN 202223094609U CN 218814193 U CN218814193 U CN 218814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channel
rainwater
baffle
intercep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46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瑞兴
侯锋
刘剑
高靖伟
邵雪峰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DIC Xinkai Water Environment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DIC Xinkai Water Environment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IC Xinkai Water Environment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DIC Xinkai Water Environment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46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4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4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4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排水工程技术领域一种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包括合流渠道、预制档板以及支架。合流渠道通过预制挡板分隔设置为雨水渠道和污水渠道,雨水渠道设置在合流渠道上一侧,污水渠道设置在合流渠道上另一侧。支架包括横向支架和竖向支架,横向支架与竖向支架均设置在合流渠道上,预制挡板通过横向支架与竖向支架支撑固定在合流渠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制挡板将村镇现状雨污合流渠道改造为雨污分流渠道,有效的实现雨污分流,最大程度降低对过水断面积的影响,并且不需要新增污水管道或者雨水管道占用街道断面,省却破除与恢复路面工程,施工方便,节省投资。

Description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雨污水排水方式,排水管网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排水体制,每种基本排水体制各分为3种具体形式,即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全处理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分流制。直排式合流制指污水与雨水通过一条管渠直接排放至周边水系,河道或者坑塘,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改善环境,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合流管道末端建设截流井和截流管道,将部分合流污水截流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超量的合流污水通过溢流井溢流至水体,这种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污染物削减作用,但溢流合流污水仍会造成一定污染。另外雨量较大时,截流管道承压运行,进入污水厂的水量较大且无法调控,增加了污水厂的运行负荷。旱季,生活污水量较小,渠道内流速较低,容易导致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渠道内淤积;雨季,在雨水的冲击下,平时积存的污染物冲入河道,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另外,一般村镇街道断面相对狭窄,不具备同时建设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条件。
目前,大部分村镇地区多数为直排式合流制,但采用直排式合流制的雨污水排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村镇雨污合流渠道,旱季污水流量小,而渠道断面尺寸较大,导致流速低,易淤积,积存污染物,而雨季流量大,将旱季积存的污水冲入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村镇街道断面一般狭窄,没有足够的空间新建污水管道或者雨水管道进行雨污分流;并且有的村镇路面已经硬化,大范围的开挖施工成本高。
(3)村镇地区居民分散,范围广,很难做到污水管网全覆盖,无法有效收集污水。
而传统的截流式合流制,在管道或者渠道入河前设置截流井,旱季将生活污水全部截流,雨季按一定截流倍数截流雨水,但是雨季截流管道带压运行,雨量较大时管内压力也较大,无法调控进入污水厂的水量,对污水厂造成水力负荷冲击。同时对于截流式分流制管道系统,雨季也面临截流的雨水量较大,对污水厂造成水力负荷冲击,降低污水厂的运行效率。因为村镇生活污水和雨水通过渠道排放至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水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提出合适的雨污水排水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包括合流渠道、预制挡板以及支架;
所述合流渠道通过所述预制挡板分隔设置为雨水渠道和污水渠道,所述雨水渠道设置在所述合流渠道上一侧,所述污水渠道设置在所述合流渠道上另一侧;
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支架和竖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与所述竖向支架均设置在所述合流渠道上,所述预制挡板通过所述横向支架与所述竖向支架支撑固定在所述合流渠道内;
所述污水渠道上设置有收水口,污水通过所述收水口进入所述污水渠道内;
所述雨水渠道末端设置有截流井,所述截流井内设置有可升降式截流装置,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上包括过水口,截流挡板,可伸缩支架,出水口以及侧向挡板;
所述侧向挡板设置在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一侧,且所述侧向挡板上设置所述过水口,所述截流挡板设置在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另一侧,且所述截流挡板上端设置所述出水口;
旱季或雨季小雨水量时,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通过所述可伸缩支架设置在所述截流井内中部位置,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通过所述截流挡板截流所述污水,防止所述污水流入所述雨水渠道;
雨季大雨水量时,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通过所述可伸缩支架下沉并设置在所述截流井的底部位置,且所述截流井上一侧设置有截流口,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通过所述侧向挡板封闭所述截流口防止雨水流入所述污水渠道,且所述出水口输送所述雨水流入水体。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收水口,所述收水口内设置有进水区,所述进水区下端设置有截污网框,所述截污网框下端设置有底部过水口。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过水口一侧连通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浮渣挡板,所述沉淀区通过所述浮渣挡板分割出出水区。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区内设置有收水支管,所述收水支管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区,所述收水支管另一端连通所述污水渠道。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制挡板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长支架,且所述通长支架沿所述预制挡板长度方向全长布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长支架包括顶部通长支架和底部通长支架,所述顶部通长支架通过所述横向支架和所述竖向支架固定;
所述底部通长支架通过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合流渠道的底板上,且所述底部通长支架与所述合流渠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雨水渠道上设置有雨水支管,所述雨水通过所述雨水支管流入所述雨水渠道内,且所述污水渠道上设置有污水支管,所述污水通过所述污水支管流入所述污水渠道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述合流渠道末端还设置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上连接有污水传输管,且所述雨水通过所述过水口与所述截流口进入所述集水井内。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截流井与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之间设置有底部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制挡板将村镇现状雨污合流渠道改造为雨污分流渠道,有效的实现雨污分流,最大程度降低对过水断面积的影响,并且不需要新增污水管道或者雨水管道占用街道断面,省却破除与恢复路面工程,施工方便,节省投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水口对污水渠道服务范围外的居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且收集来的生活污水经过格栅拦截、沉淀、浮渣截留等措施后再溢流进入污水渠道,防止污水渠道堵塞;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雨水渠道末端设置可升降式截流装置,在旱季时可截流错接入雨水渠道的生活污水;在雨季小水量时,可截流污染较严重的混合污水;当雨量较大时,可升降式截流装置在水力作用下下沉,同时将截流口封闭,防止较大的雨水量或者洁净的后期雨水进入污水系统;
同时雨水渠道末端出水口全开,雨水可以顺畅的排入环境水体,既可截流生活污水,又可以避免较多的雨水进入污水系统,降低对后端处理系统的水力冲击负荷,维持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的B-B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的可升降式截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合流渠道1               收水口10                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
预制挡板2               进水区11                截流挡板22
雨水渠道3               截污网框12              过水口23
污水渠道4               底部过水口13            底部空间24
雨水支管5               沉淀区14                截流口25
污水支管6               浮渣挡板15              可伸缩支架26
横向支架7               出水区16                橡胶垫27
竖向支架8               收水支管17              膨胀螺栓28
通长支架9               集水井18                侧向挡板29
顶部通长支架91          污水泵19                出水口30
底部通长支架92          污水传输管20            截流井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包括合流渠道1、预制挡板以及支架。合流渠道1通过预制挡板2纵向分隔设置为雨水渠道3和污水渠道4,雨水渠道3设置在合流渠道1上一侧,污水渠道4设置在合流渠道1上另一侧。一般现状村镇的合流渠道1断面尺寸相对较小,一般为1.0~1.2m,因此预制挡板2采用硬聚氯乙烯或PP等硬质塑料材质,既节省了渠道空间,最大限度的保持较大的过流断面,又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为防止预制挡板2变形设置支架进行加固,支架包括横向支架7和竖向支架8,横向支架7与竖向支架8均设置在合流渠道1上,预制挡板2通过横向支架7与竖向支架8支撑固定在合流渠道1内。横向支架7与竖向支架8间隔布置,间距约1.0~1.5米。因为无法沿每条街道都设置污水管道,因此,污水渠道4上沿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收水口10,污水通过收水口10进入污水渠道4内。污水渠道4服务范围外的居民生活污水可用容器收集后转移倒入收水口10的进水区11。
雨水渠道3末端设置有截流井31,截流井31内设置有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上包括过水口23,截流挡板22,可伸缩支架26,出水口30以及侧向挡板29。侧向挡板29设置在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一侧,且侧向挡板29上设置过水口23,截流挡板22设置在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另一侧,且截流挡板22上端设置出水口30。旱季或雨季小雨水量时,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可伸缩支架26设置在截流井31内中部位置,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截流挡板22截流污水,防止污水流入雨水渠道3。雨季大雨水量时,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可伸缩支架26下沉并设置在截流井31的底部位置,且截流井31上一侧设置有截流口25,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侧向挡板29封闭截流口25防止雨水流入污水渠道4,且出水口30输送雨水流入水体。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收水口10,收水口10内设置有进水区11,进水区11下端设置有截污网框12,截污网框12下端设置有底部过水口13。底部过水口13一侧连通有沉淀区14,沉淀区14内设置有浮渣挡板15,沉淀区14通过浮渣挡板15分割出出水区16。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的垃圾,为防止污水渠道4淤积堵塞,设置截污网框12、沉淀区14、浮渣挡板15,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悬浮物以及浮渣等杂质。污水经截污网框12处理后,通过进水区11的底部过水口13进入沉淀区14,沉淀区14底部标高低于进水区11的底部过水口13标高约0.5米,防止污水冲击沉淀区14底部的沉泥。出水区16内设置有收水支管17,收水支管17一端连通出水区16,收水支管17另一端连通污水渠道4。污水经过格栅拦截、沉淀、浮渣截留等措施后,溢流进入污水渠道4。
预制挡板2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长支架9,且通长支架9沿预制挡板2长度方向全长布置。通长支架9包括顶部通长支架91和底部通长支架92,顶部通长支架91通过横向支架7和竖向支架8固定。底部通长支架92通过采用膨胀螺栓28固定在合流渠道1的底板上,且底部通长支架92与合流渠道1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27以减少雨污水之间的渗漏。雨水渠道3上设置有雨水支管5,雨水通过雨水支管5流入雨水渠道3内,且污水渠道4上设置有污水支管6,污水通过污水支管6流入污水渠道4内,其中污水渠道4部分断面较小,在旱季时可使生活污水保持一定的流速,缓解污染物沉积的问题。合流渠道1末端还设置有集水井18,集水井18内设置有污水泵19,污水泵19上连接有污水传输管20,且雨水通过过水口23与截流口25进入集水井18内。初期雨水只能通过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的过水口23与截流井31上的截流口25进入集水井18,而污水可直接进入集水井18。集水井18内的污水达到一定水位后,通过污水泵19泵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或者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工作部件在于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为防止污水渗进雨水渠道3以及不可预见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污染,在合流渠道1的末端设置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由可伸缩支架26、侧向挡板29、截流挡板22、过水口23以及出水口30组成。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采用不锈钢材质。
在旱季或降雨初期,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内部水量较少,重力较小,在可伸缩支架26的作用下,位于截流井31的中部,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底部距离截流井31底部存在底部空间24,底部空间24的高度与截流挡板22的高度相同设置为15~20cm。此时,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上的过水口23与截流井31上的截流口25恰好位于同一水平标高上,污水通过过水口23、截流口25进入集水井18,在集水井18内污水泵19的作用下,泵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或者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当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内部雨污水较多,在重力作用下,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下沉,截流挡板22进入截流井31的底部空间24,过水口23与截流口25位于不同水平标高上,后期雨水无法顺畅的进入集水井18内,可以防止较多的后期雨水对下游的雨污水处理系统造成过大的处理压力。当截流挡板22标高下降,后期雨水就可顺畅的排入环境水体。通过现场调试,调节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在一定水量下的高度,可以实现小水量截流,大雨量顺利排放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流渠道(1)、预制挡板(2)以及支架;
所述合流渠道(1)通过所述预制挡板(2)分隔设置为雨水渠道(3)和污水渠道(4),所述雨水渠道(3)设置在所述合流渠道(1)上一侧,所述污水渠道(4)设置在所述合流渠道(1)上另一侧;
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支架(7)和竖向支架(8),所述横向支架(7)与所述竖向支架(8)均设置在所述合流渠道(1)上,所述预制挡板(2)通过所述横向支架(7)与所述竖向支架(8)支撑固定在所述合流渠道(1)内;
所述污水渠道(4)上设置有收水口(10),污水通过所述收水口(10)进入所述污水渠道(4)内;
所述雨水渠道(3)末端设置有截流井(31),所述截流井(31)内设置有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上包括过水口(23),截流挡板(22),可伸缩支架(26),出水口(30)以及侧向挡板(29);
所述侧向挡板(29)设置在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一侧,且所述侧向挡板(29)上设置所述过水口(23),所述截流挡板(22)设置在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另一侧,且所述截流挡板(22)上端设置所述出水口(30);
旱季或雨季小雨水量时,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所述可伸缩支架(26)设置在所述截流井(31)内中部位置,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所述截流挡板(22)截流所述污水,防止所述污水流入所述雨水渠道(3);
雨季大雨水量时,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所述可伸缩支架(26)下沉并设置在所述截流井(31)的底部位置,且所述截流井(31)上一侧设置有截流口(25),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通过所述侧向挡板(29)封闭所述截流口(25)防止雨水流入所述污水渠道(4),且所述出水口(30)输送所述雨水流入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水口(10),所述收水口(10)内设置有进水区(11),所述进水区(11)下端设置有截污网框(12),所述截污网框(12)下端设置有底部过水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过水口(13)一侧连通有沉淀区(14),所述沉淀区(14)内设置有浮渣挡板(15),所述沉淀区(14)通过所述浮渣挡板(15)分割出出水区(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16)内设置有收水支管(17),所述收水支管(17)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区(16),所述收水支管(17)另一端连通所述污水渠道(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挡板(2)顶部与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长支架(9),且所述通长支架(9)沿所述预制挡板(2)长度方向全长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长支架(9)包括顶部通长支架(91)和底部通长支架(92),所述顶部通长支架(91)通过所述横向支架(7)和所述竖向支架(8)固定;
所述底部通长支架(92)通过采用膨胀螺栓(28)固定在所述合流渠道(1)的底板上,且所述底部通长支架(92)与所述合流渠道(1)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渠道(3)上设置有雨水支管(5),所述雨水通过所述雨水支管(5)流入所述雨水渠道(3)内,且所述污水渠道(4)上设置有污水支管(6),所述污水通过所述污水支管(6)流入所述污水渠道(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渠道(1)末端还设置有集水井(18),所述集水井(18)内设置有污水泵(19),所述污水泵(19)上连接有污水传输管(20),且所述雨水通过所述过水口(23)与所述截流口(25)进入所述集水井(18)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31)与所述可升降式截流装置(21)之间设置有底部空间(24)。
CN202223094609.9U 2022-11-21 2022-11-21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Active CN218814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4609.9U CN218814193U (zh) 2022-11-21 2022-11-21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4609.9U CN218814193U (zh) 2022-11-21 2022-11-21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4193U true CN218814193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4609.9U Active CN218814193U (zh) 2022-11-21 2022-11-21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4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698A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弃流处理系统
CN107747345B (zh)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70904U (zh) 翻板式污水截流井
CN101967841A (zh) 一种在市政管网系统中实现初期雨水截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82242A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CN105780906B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105863021A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WO2019085186A1 (zh) 一种包含调蓄池和在线处理池的系统
CN207392409U (zh) 一种多功能型截流井系统
CN110093966B (zh) 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
CN207429843U (zh) 一种低水损雨水过滤池
CN105113606A (zh) 一种市政雨水处理系统
CN108625461A (zh) 一种合流排水系统上的截流式分流井
CN218814193U (zh) 村镇雨污合流渠道分流改造系统
CN201952879U (zh) 一种在市政雨水管网系统中截流初期雨水的截流装置
CN109372085B (zh) 一种分流井
CN201850643U (zh) 一种截流深井自虹吸水力清淤装置
CN106522354A (zh) 设置有斜板或斜管分离的截流式排水泵站
CN202730942U (zh) 一种排水沟盖板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103422566B (zh) 一种多功能分流井
CN205637033U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205206013U (zh) 溢流控制系统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0482518U (zh) 一种预制式截流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