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2252U -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2252U
CN218802252U CN202222819014.9U CN202222819014U CN218802252U CN 218802252 U CN218802252 U CN 218802252U CN 202222819014 U CN202222819014 U CN 202222819014U CN 218802252 U CN218802252 U CN 218802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lot
track
connecting piece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90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峰
余硕伦
张昭海
付钦
潘宇航
付娆
梁溢熙
谢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90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2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2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2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连接件、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轨道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连接件的一半插接于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二端的第一插槽内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半插接于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的第二插槽内并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第二轨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Description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建成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日常巡检采取安装固定监控设备与人工巡检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管廊内安装的固定监控设备受管廊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检测盲区难以消除,误报、漏报现象过多等问题;日常人工巡检因管廊环境复杂,管廊中布置了大量的管道及管线,对巡检人员身心素质要求高,且一旦发生险情,巡检人员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更无法处置危情;且人力投入多,廊内不得单人进入管廊,至少需2-3名巡检人员为一组方可进入管廊,且必须按巡检目的携带专用的设备等,增加身体负担,影响巡检任务;人工巡检数据记录主观性强、受巡检人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外部工作环境、不同工作经验、技能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数据分析可行性差,巡检质量差,同样存在漏巡和漏报的问题。而随着管廊里程的不断增加,人工巡检需要完成15公里以上,甚至更长,日常巡检过程中,巡检人员巡检一次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如何确保城市综合管廊消防、防盗及安全等运营巡检一直是管廊运营维护中难以克服的问题。
随着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发展,一种适宜于地下管廊的挂轨式巡检的机器人,可为地下综合管廊提供一种新的巡检手段。
挂轨式巡检机器人在巡查过程中,主要沿着地下管廊内事先规划的轨道路线以挂轨的方式进行移动以实现进行自动巡检。在狭长的地下管廊内,机器人全天候进行长距离巡检,可以有效解决长距离地下空间人工巡检所带来的问题。此外机器人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对管廊的电缆探测,解决固定监控设备探测盲区的问题。机器人配接的可见光与红外成像设备将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识别出被监测的管廊内设备,通过将该图像与历史图像进行差值分析、区域标识、纹理描述和评判等处理,结合对应设备的参数库确定其工作状态。如有管廊设备异常则存储结果,向上一级传输及发出告警信号。
现有管廊内用于机器人行走的轨道路线,通常是通过人工将相邻的两个轨道对接并焊接在一起,该种轨道连接方式往往会因为人为的因素而使得两个轨道间的连接处的高度差较大,使得两个轨道间的连接处不够平顺,这样机器人在经过两个轨道间的连接处时容易产生震动甚至脱轨的情况,影响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可提高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连接件、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轨道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连接件的一半插接于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二端的第一插槽内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插槽延伸到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一端且延伸到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半插接于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的第二插槽内并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部,所述第二插槽延伸到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二端且延伸到所述第二轨道的顶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第二轨道的顶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将所述连接件压紧到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部、第二插槽的底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连接件分别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插槽沿所述第一轨道的宽度方向呈并排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插槽沿所述第二轨道的宽度方向呈并排设置,所述两个连接件的一半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插槽内,两个连接件的另一半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第二插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压紧机构分别与两个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L型固定架、第一螺纹杆和第一压板,所述第一L型固定架包括第一竖部和第一横部,所述第一竖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横部,所述两个第一压紧机构的第一竖部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插槽之间,所述第一横部位于对应的连接件的上方并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并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转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压紧机构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压紧机构分别与两个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L型固定架、第二螺纹杆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二L型固定架包括第二竖部和第二横部,所述第二竖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顶部,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横部,所述两个第二压紧机构的第二竖部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插槽之间,所述第二横部位于对应的连接件的上方并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并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端设有第二转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座和卡条,所述卡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所述卡座的靠近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二端平齐并设有卡位,所述卡条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顶部,所述卡条的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卡位相卡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位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卡条的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两个通孔对应的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件和限位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从对应的凹槽中伸出并与对应的通孔相卡合,所述限位块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端部与限位块的靠近所述卡位底部的一侧侧壁之间设有倒圆角。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设有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块的两侧设有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分别与所述两个滑槽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挡板,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到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连接在一起,可实现降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高度差,可使得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处比较平顺,这样机器人在经过两个轨道的连接处时会行走的更加稳定,不会发生震动甚至脱轨的情况,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通过设置的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可防止因连接件松动而导致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处出现较大高度差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的第一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的连接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包括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连接件30、第一压紧机构40、第二压紧机构50和连接机构60。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用于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行走。
第一轨道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轨道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轨道20的第一端与第一轨道10的第二端对接。连接件30的一半插接于第一轨道10的第二端的第一插槽12内并通过第一紧固件36固定到第一插槽12的底部。第一插槽12延伸到第一轨道10的第一端。第一插槽12延伸到第一轨道10的顶部。连接件30的另一半插接于第二轨道20的第一端的第二插槽内并通过第二紧固件38固定到第二插槽的底部,第二插槽延伸到第二轨道的第二端。第二插槽延伸到第二轨道2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的截面形状均为T形。连接件30的截面形状与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连接件30的一半通过第一紧固件36固定到第一插槽12的底部,具体为:连接件30的一半设有第一螺纹孔322,第一插槽1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螺纹孔322对应的第二螺纹孔,第一紧固件36例如为第一六角螺栓,第一六角螺栓螺纹安装到第一螺纹孔322和第二螺纹孔内,从而实现将连接件30的一半固定到第一插槽12的底部。第一紧固件36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可以理解地,第一紧固件3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连接件30的另一半通过第二紧固件38固定到第二插槽的底部,具体为:连接件30的另一半设有第三螺纹孔342,第二插槽的底部设有与第三螺纹孔342对应的第四螺纹孔,第二紧固件38例如为第二六角螺栓,第二六角螺栓螺纹安装到第三螺纹孔342和第四螺纹孔内,从而实现将连接件30的另一半固定到第二插槽的底部。第二紧固件38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可以理解地,第二紧固件3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件30、第一紧固件36和第二紧固件38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连接在一起,可实现降低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之间的高度差,可使得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的连接处比较顺滑,提高了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第一插槽12内设有第一挡板122,第一挡板122设置在第一插槽12的底部,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挡板222,第二挡板222设置在第二插槽的底部,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抵接到第一挡板122和第二挡板222。设置的第一挡板122、第二挡板222对连接件30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分别为两个,第一挡板122的数量与第一插槽12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第二挡板222的数量与第二插槽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两个第一插槽12沿第一轨道10的宽度方向呈并排设置。两个第二插槽沿第二轨道20的宽度方向呈并排设置。连接件30的数量与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两个连接件30分别与两个第一插槽12、两个第二插槽对应,两个连接件30的一半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一插槽12内,两个连接件30的另一半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二插槽内。
第一压紧机构40的数量与第一插槽12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第二压紧机构50的数量与第二插槽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两个第一压紧机构40均设置在第一轨道10的顶部,两个第二压紧机构50均设置在第二轨道20的顶部,两个第一压紧机构40、两个第二压紧机构50分别与两个连接件30对应。两个第一压紧机构40、两个第二压紧机构50用于将两个连接件30压紧到对应的第一插槽10的底部、第二插槽的底部。通过设置的第一压紧机构40、第二压紧机构50可防止因连接件30松动而导致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的连接处出现较大高度差的情况,提高了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
结合图3所示,第一压紧机构40包括第一L型固定架42、第一螺纹杆44和第一压板46。第一L型固定架42包括第一竖部422和第一横部424,第一竖部42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轨道10的顶部,另一端设有第一横部424,两个第一压紧机构40的第一竖部422位于两个第一插槽12之间。第一横部424位于对应的连接件30的上方并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纹杆44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第一压板46设置在第一螺纹杆44的底端并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30以实现将对应的连接件30压紧到对应的第一插槽12的底部,第一螺纹杆44的顶端设有第一转盘48。设置的第一转盘48,便于转动第一螺纹杆44,在实际应用时,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44,从而可带动第一压板46下压或上移,从而可使第一压板46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30或使第一压板46与对应的连接件脱离。
第二压紧机构50的结构与第一压紧机构40的结构相同。
第二压紧机构50包括第二L型固定架、第二螺纹杆和第二压板。第二L型固定架包括第二竖部和第二横部,第二竖部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轨道20的顶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横部,两个第二压紧机构50的第二竖部位于两个第二插槽之间。第二横部位于对应的连接件30的上方并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螺孔螺纹配合,第二压板设置在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并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30,第二螺纹杆的顶端设有第二转盘。设置的第二转盘,便于转动第二螺纹杆,在实际应用时,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从而可带动第二压板下压或上移,从而可使第二压板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30或使第二压板与对应的连接件30脱离。
通过第一压板46、第二压板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30,从而可实现将对应的连接件30压紧到对应的第一插槽12的底部、第二插槽的底部。
连接机构60用于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进行预对齐,并提高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连接机构60包括卡座62和卡条64。结合图4所示,卡座62设置在第一轨道10的顶部并位于两个第一插槽12之间,卡座62的靠近第二轨道20的一端设有卡位622。卡座62的靠近第二轨道20的一端与第一轨道10的第二端平齐。卡条64设置在第二轨道20的顶部并位于两个第二插槽之间,卡条64的靠近第一轨道10的一端凸出于第二轨道20的第一端并与卡位622相卡合。
卡位622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通孔624,卡条64的靠近第一轨道10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通孔624对应的两个凹槽642,凹槽642内设有弹性件644和限位块646。弹性件644优选为弹簧,弹性件644的一端连接在凹槽642的底部,另一端与限位块646连接,限位块646的远离弹性件644的一端从对应的凹槽642中伸出并与对应的通孔624相卡合。限位块646的远离弹性件644的一端端部与限位块646的靠近卡位622底部的一侧侧壁之间设有倒圆角6462。
限位块646与凹槽642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块646可沿着凹槽642的内壁朝靠近或远离凹槽642的底部的方向滑动,具体的,凹槽642的两侧内壁设有两个滑槽6422,两个滑槽6422的长度方向与凹槽642的深度方向相同,限位块646的两侧设有两个滑块6462,两个滑块6462分别与两个滑槽642滑动配合,两个滑块6462可沿着对应的滑槽642朝靠近或远离凹槽642的底部的方向滑动。设置的滑块6462和滑槽6422,对限位块646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安装时,先将两个连接件30的一半分别插接于对应的第一插槽12内,并抵接到对应的第一挡板122,然后将两个连接件30的另一半分别插接于对应的第二插槽内,并抵接到对应的第二挡板222,从而通过第一挡板122、第二挡板222可对连接件30起到定位作用,同时使第二轨道20的第一端与第一轨道10的第二端对接,以及使卡条64的靠近第一轨道10的一端与卡座62的卡位622相卡合,在卡条64的靠近第一轨道10的一端与卡座62的卡位622相卡合的过程中,两个限位块646在各自的倒圆角6462的引导下会滑入到卡位622内,在滑入到卡位622内的同时受到卡位622两侧内壁的挤压从而分别朝靠近两个凹槽642底部的方向滑动,此时两个弹性件644呈压缩状态,当两个限位块646到达与两个通孔624对应的位置时,两个限位块646由于没有受到卡位622两侧内壁的挤压,在两个弹性件644复位力的作用下,从而可带动两个限位块646朝远离两个凹槽642底部的方向滑动以回到初始状态,此时两个限位块646的远离对应的弹性件64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通孔624相卡合,如此即实现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进行预对齐。之后将第一紧固件36例如第一六角螺栓螺纹安装到第一螺纹孔322和第二螺纹孔内、第二紧固件38例如第二六角螺栓螺纹安装到第三螺纹孔342和第四螺纹孔内,从而可实现将两个连接件30和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20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第一转盘48转动第一螺纹杆44使第一压板46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30、通过第二转盘转动第二螺纹杆使第二压板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从而可实现将两个连接件30压紧到对应的第一插槽12的底部、对应的第二插槽的底部,如此即安装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30、第一紧固件36和第二紧固件36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连接在一起,相对现有技术,可实现降低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之间的高度差,高度差小于1毫米,可使得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的连接处比较顺滑,这样机器人在经过两个轨道的连接处时会行走的更加稳定,不会发生震动甚至脱轨的情况,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通过设置的第一压紧机构40、第二压紧机构50可防止因连接件30松动而导致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的连接处出现较大高度差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保障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60,可预先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进行预对齐,这样在通过连接件20、第一紧固件36和第二紧固件38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连接在一起时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并且提高了第一轨道10和第二轨道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连接件、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轨道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连接件的一半插接于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二端的第一插槽内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插槽延伸到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一端且延伸到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半插接于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的第二插槽内并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插槽的底部,所述第二插槽延伸到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二端且延伸到所述第二轨道的顶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第二轨道的顶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将所述连接件压紧到所述第一插槽的底部、第二插槽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连接件分别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插槽沿所述第一轨道的宽度方向呈并排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插槽沿所述第二轨道的宽度方向呈并排设置,所述两个连接件的一半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插槽内,两个连接件的另一半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第二插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压紧机构分别与两个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L型固定架、第一螺纹杆和第一压板,所述第一L型固定架包括第一竖部和第一横部,所述第一竖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横部,所述两个第一压紧机构的第一竖部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插槽之间,所述第一横部位于对应的连接件的上方并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并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转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机构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压紧机构分别与两个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L型固定架、第二螺纹杆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二L型固定架包括第二竖部和第二横部,所述第二竖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顶部,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横部,所述两个第二压紧机构的第二竖部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插槽之间,所述第二横部位于对应的连接件的上方并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并抵接到对应的连接件,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端设有第二转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卡座和卡条,所述卡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的顶部,所述卡座的靠近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第二端平齐并设有卡位,所述卡条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顶部,所述卡条的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卡位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卡条的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两个通孔对应的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件和限位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从对应的凹槽中伸出并与对应的通孔相卡合,所述限位块的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端部与限位块的靠近所述卡位底部的一侧侧壁之间设有倒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设有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块的两侧设有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分别与所述两个滑槽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挡板,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到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
CN202222819014.9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Active CN218802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9014.9U CN218802252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9014.9U CN218802252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2252U true CN21880225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3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9014.9U Active CN218802252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22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82170U (zh) 一种动车组关键部件安装状态图像检测装置
CN111217108B (zh) 一种用于极端环境皮带输送机的单轨巡检机器人系统
CN107816975B (zh) 悬挂式空铁轨道梁桥自动检测系统
CN112200483A (zh) 一种地铁轨旁设备自动巡检系统及自动巡检方法
CN212750048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CN106400628B (zh) 模型解算方法、控制单元、控制系统及铁路道岔检测方法
CN218802252U (zh) 一种管廊内部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轨道稳定结构
CN211335993U (zh) 一种地铁车辆360°故障图像检测系统
CN208381033U (zh) 一种液压自动同步顶推控制系统及其顶推工艺
CN110827433A (zh) 陆空两栖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
CN114633774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交通故障检测系统
CN104477185B (zh) 轨道连接装置及长钢轨运输车组
CN109941294A (zh) 铁路无极绳牵引梭车安全自动控制系统
CN112081630B (zh)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控制机器人
CN113250742A (zh) 牵引式巡检机器人的巡检系统
CN210363815U (zh) 轨道扣件维护机器人
CN114264670A (zh) 一种箱梁内部病害智能巡轨自动检测小车
CN218616671U (zh) 一种密贴检查器缺口监测装置
CN216037003U (zh) 一种具有斜坡运行结构的煤矿胶带机智能巡检机器人
CN219543205U (zh) 带有改进结构的煤矿巡检机器人
CN219510563U (zh) 铁道安全运行用检测传感器
KR20200028764A (ko) 전차선로 지하시설물 검측시스템
CN216102124U (zh) 一种双轨扣件同步检测装置
CN214836518U (zh) 一种牵引式巡检机器人的巡检系统
CN218170419U (zh) 一种可智能报警的变电所用巡检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