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2043U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92043U CN218792043U CN202223179066.0U CN202223179066U CN218792043U CN 218792043 U CN218792043 U CN 218792043U CN 202223179066 U CN202223179066 U CN 202223179066U CN 218792043 U CN218792043 U CN 2187920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air
- vacuum cleaner
- suction device
- separ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尘气分离装置、抽吸装置,所述尘气分离装置具有吸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被构造成对从所述吸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过滤,所述吸风口设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周壁上;所述抽吸装置连接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以驱动气流流经所述尘气分离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的入口朝向背离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一侧。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流可以螺旋流动,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吸尘器的分离效果较差,不利于提升清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尘器,气流可以螺旋流动,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尘气分离装置、抽吸装置,所述尘气分离装置具有吸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被构造成对从所述吸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过滤,所述吸风口设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周壁上;所述抽吸装置连接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以驱动气流流经所述尘气分离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的入口朝向背离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通过在尘气分离装置的周壁上设置吸风口,气流可以螺旋流动,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吸尘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和所述抽吸装置之间,所述过滤件与所述抽吸装置在所述抽吸装置的轴向上相对布置,且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抽吸装置的背离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滤件呈与所述抽吸装置同轴的筒型,并配置成沿径向通过气流并过滤,所述过滤件的内侧空间与所述抽吸装置的入口相对,所述过滤件的外侧空间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出风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抽吸装置包括:壳体、驱动件,所述壳体内具有相互隔开的机舱和风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风道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机舱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进口;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机舱内以驱动气流;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相接,且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接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并连通所述风道,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后盖内并隔开所述风道和所述进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套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所述风道,所述内壳内形成有所述机舱,且所述内壳的靠近所述壳体第二端的一侧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具有安装腔,所述抽吸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其中,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所述后盖封盖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后盖相连,并设于所述后盖上背离所述抽吸装置的一侧,且配置成朝所述后盖的背离所述抽吸装置的一侧展示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尘杯、过滤网罩、隔板,所述尘杯的周壁上设有所述吸风口,且所述吸风口被配置成切向进风;所述过滤网罩层叠于所述尘杯内侧,且所述过滤网罩与所述尘杯之间构造出连通所述吸风口的第一旋风通道;所述隔板层叠于所述尘杯内侧,并与所述过滤网罩相接,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尘杯之间形成有第一集尘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板与所述过滤网罩之间连接有挡尘板,所述挡尘板沿所述尘杯的周向延伸,并构造成内周缘连接所述隔板且在由内到外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集尘空间倾斜延伸的锥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多锥旋风器,所述多锥旋风器设于所述过滤网罩的内侧,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其中,所述隔板的内侧构造出第二集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的剖面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气流路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吸尘器;10、尘气分离装置;101、吸风口;102、出风口;11、多锥旋风器;30、过滤件;21、壳体;211、内壳;212、外壳;201、风道;22、驱动件;202、进口;40、后盖;50、主体部;12、尘杯;13、过滤网罩;14、隔板;15、挡尘板;103、第一集尘空间;104、第二集尘空间;16、尘杯盖;17、第一密封圈;18、第二密封圈;60、进风管;601、进风口;70、手柄;80、电池;90、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包括:尘气分离装置10和抽吸装置,尘气分离装置10具有吸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尘气分离装置10被构造成对从吸风口101到出风口102的气流过滤,吸风口101设于尘气分离装置10的周壁上;抽吸装置连接尘气分离装置10,以驱动气流流经尘气分离装置10,抽吸装置的入口朝向背离尘气分离装置10的一侧。具体而言,抽吸装置可以驱动气流从吸风口101向出风口102流通,气流在流通过程中,可以在尘气分离装置10内被过滤,灰尘可以留在尘气分离装置10内,气体可以从出风口102排出,实现尘气分离,其中,吸风口101设于尘气分离装置10的周壁上,使得气体可以从尘气分离装置10的周壁进入尘气分离装置10内,气流可以进行螺旋流动,利于提高分离效果,且可以避免气流直接从吸风口101流向出风口102,可以提高气流在尘气分离装置10内的分离时间,利于提高分离效果,从而提高吸尘器100的功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通过在尘气分离装置10的周壁上设置吸风口101,气流可以螺旋流动,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100还包括:过滤件30,过滤件30设于尘气分离装置10和抽吸装置之间,过滤件30与抽吸装置在抽吸装置的轴向上相对布置,且过滤件30设于抽吸装置的背离尘气分离装置10的一侧,可以进一步对尘气分离装置10分离出的气流进行过滤,从而提高除尘效果。
结合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吸尘器100可以包括与进风口601连通的进风管60,进风管60适于与工作表面配合以吸尘,进风管60的一端设有进风口601,另一端连接吸风口101,以将工作表面的灰尘和垃圾从进风口601吸入进风管60,进而进入吸风口101。其中,进风管60可以设置成可以改变方向或可伸缩的形式,以便于适应工作环境;进风口601处可以设置成适于与工作表面贴合的斜面,可以提高清洁效果。
在实际应用时,进风口601与吸风口101相连,吸风口101设于尘气分离装置10的周壁还可以利于空间布置。使用时,进风口601朝向需要清洁的区域,抽吸装置可以驱动气流从进风口601向吸风口101流动,可以将灰尘及杂物吸入吸风口101,进入尘气分离装置10,灰尘及杂物可以在离心力作用下在尘气分离装置10内流动,灰尘及杂物与气体被分离,灰尘及杂物可以被吸尘器100收集,气流从出风口102排出。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件30呈与抽吸装置同轴的筒型,可以各角度的气流进行过滤,利于提高过滤效果,过滤件30配置成沿径向通过气流并过滤,过滤件30的内侧空间与抽吸装置的入口相对,过滤件30的外侧空间与尘气分离装置10的出风口102连通。也就是说,从尘气分离装置10排出的气流可以流经过滤件30,经过过滤后再从吸尘器100排出,避免发生二次污染,提高吸尘器100的清洁效果。可选地,过滤件30可以为海帕网。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抽吸装置包括:壳体21和驱动件22,壳体21内具有相互隔开的机舱和风道201,壳体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风道201贯穿壳体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使气流可以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且机舱具有位于壳体21的第二端的进口202;驱动件22设于机舱内以驱动气流;其中,壳体21的第一端与尘气分离装置10相接,且风道201与出风口102接通。具体而言,机舱可以用于放置驱动件22,且机舱与风道201隔开,可以避免风道201内的气流或气流中伴随的细小灰尘进入驱动件22,提高驱动件22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壳体21的第一端与尘气分离装置10连通,以使气流可以从尘气分离装置10进入到风道201中,并从出风口102排出。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100还包括:后盖40,后盖40盖设于壳体21的第二端,并连通风道201,过滤件30设于后盖40内并隔开风道201和进口202。也就是说,过滤件30设于风道201与进口202之间,使得风道201内的气流经过过滤件30的过滤进入进口202,利于提高机舱内的清洁性。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包括内壳211和外壳212,内壳211套设于外壳212内,且内壳211与外壳212固定连接,内壳211与外壳212之间形成有风道201,内壳211内形成有机舱,且内壳211的靠近壳体21第二端的一侧封闭。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内壳211和外壳212,可以直接构造出与机舱分离的风道201,利于简化结构,气流可以在风道201中流通,驱动件22可以设于机舱内,可以与灰尘隔离开。此外,风道201可以设于外壳的外周,驱动件22设于壳体21的中部,利于驱动件22驱动气流流通,利于增大气流流通的路径,气流可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动,以提高分离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100还包括:主体部50,主体部50内具有安装腔,抽吸装置设于安装腔内;其中,尘气分离装置10连接于主体部50的一端,且后盖40封盖主体部50的另一端。这样,过滤件30和尘气分离装置10可以分别设于主体部50的两端,可以分别对过滤件30和尘气分离装置10进行清洁和维护,便于用户使用。具体地,吸尘器100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过滤件30进行清理,以避免堵塞而增大出风阻力,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拆开后盖40直接对过滤件30进行清理,而无需拆卸尘气分离装置10,便于用户使用。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100还包括:显示模块90,显示模块90与后盖40相连,并设于后盖40上背离抽吸装置的一侧,利于空间布置,且配置成朝后盖40的背离抽吸装置的一侧展示信息,便于用户查看吸尘器100状态,利于提高人机交互感,提高了吸尘器100的智能性。具体地,后盖40上可以设有用于安装显示模块90的容纳槽,显示模块90可以嵌入容纳槽内,以利于空间布置,且利于提高吸尘器100的美观性。更为具体地,显示模块90上也可以设置触控板,以便于用户调节或设置参数。
进一步地,后盖40可以便于用户打开和关闭壳体21的第二端,用户可以通过拆卸后盖40取出过滤件30,对过滤件30进行清洁或更换过滤件30,维护后再安装过滤件30并盖上后盖40,便于用户使用。也就是说,在清洁时用户可以直接清洁过滤装置,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拆分步骤,为用户使用带来便利。
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10包括:尘杯12、过滤网罩13和隔板14,尘杯12的周壁上设有吸风口101,且吸风口101被配置成切向进风,以使气流进入尘杯12后可以急速螺旋流动;过滤网罩13层叠于尘杯12内侧,且过滤网罩13与尘杯12之间构造出连通吸风口101的第一旋风通道,气流进入尘杯12后可以在第一旋风通道内流通,以对气流进行过滤;隔板14层叠于尘杯12内侧,并与过滤网罩13相接,且隔板14与尘杯12之间形成有第一集尘空间103,第一集尘空间103可以用于收集第一旋风通道内分离出来的灰尘。使用时,开启吸尘器100后,吸尘器100内部瞬时真空,与外界大气压产生负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吸风口101将工作表面含有灰尘的空气吸入尘杯12内,吸入的气体与气体中含有的垃圾和灰尘切向进入过滤网罩13与尘杯12内侧之间形成的第一旋风通道,并经过过滤网罩13进行过滤,气体经过过滤网罩13进入尘杯12内,灰尘受重力作用落在第一集尘空间103内。
进一步地,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4与过滤网罩13之间连接有挡尘板15,挡尘板15可以用于阻挡灰尘,挡尘板15沿尘杯12的周向延伸,并构造成内周缘连接隔板14且在由内到外的方向上朝向第一集尘空间103倾斜延伸的锥面形状,可以起到阻挡灰尘的作用,避免细小灰尘离开第一集尘空间103影响分离效果或进入下一级分离装置,且锥面形状利于灰尘与挡尘板15接触后可以回落至第一集尘空间103,利于提高分离效果以及灰尘的收集效果。
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10还包括:多锥旋风器11,多锥旋风器11设于过滤网罩13的内侧,并与出风口102连通,其中,隔板14的内侧构造出第二集尘空间104。也就是说,多锥旋风器11可以用于进一步分离从第一旋风通道进入的气流,可以提高尘气分离效果,经过多锥旋风器11分离后灰尘落入第二集尘空间104被收集,气流可以从出风口102排出,以实现清洁效果。
实际应用时,带有灰尘和垃圾的气流进入吸风口101,经过过滤网罩13的过滤,一部分灰尘和垃圾被收集于第一集尘空间103,分离出来的气流进入多锥旋风器11中,其中,挡尘板15可以阻止第一集尘空间103内的灰尘再次进入到多锥旋风器11中,可以减少多锥旋风器11的灰尘进入量。气流进入多锥旋风器11后,生成一股旋转气流,在多个锥筒中进行周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重量大的尘埃甩出排下然后分离出气体,甩出的灰尘被第二集尘空间104收集,分离出的气体进入风道201,并经风道201进入过滤件30,经过过滤件30过滤后从出风口102排出。也就是说,吸尘器100内具有多级分离,利于提高清洁效果,且分离装置或过滤装置分布在在吸尘器100的多个不同区域,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尘气分离装置10还包括尘杯盖16,尘杯盖16适于封闭第一集尘空间103和第二集尘空间104,尘杯盖16可拆卸地连接于尘杯12端部,由此,可以通过拆卸尘杯盖16将第一集尘空间103和第二集尘空间104内的灰尘倒出,便于用户清洁装置。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用户可以对尘杯12内的灰尘和过滤件30进行单独清洁,一般情况下,集尘空间具有一定的集尘能力,可以进行定期清洁,因此用户可以仅清洁过滤件30,为用户使用提供便利。
更进一步地,尘气分离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7和第二密封圈18,第一密封圈17和第二密封圈18可以设于尘杯盖16上,其中,第一密封圈17用于密封第一集尘空间103与尘杯盖16,第二密封圈18用于密封第二集尘空间104与尘杯盖16,以避免灰尘泄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吸尘器100。
相关技术中,手持式吸尘器,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方便,一直是家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手持式吸尘器通常含有手持的机体,安装于机体上的尘气分离装置,安装于机体内的电池、风机以及风机的进风海帕。现有技术中,尘气分离装置与主机连接之间需设置用于过滤自尘气分离装置分离后的气流的海帕,用于保证细灰不进入风机,保持气流的洁净,手持式吸尘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就需要对海帕进行清理,以避免堵塞而造成手持式吸尘器吸尘能力的降低,如此就需要将尘气分离装置与主机进行分离,再将海帕取下进行清理,存在使用不便的缺点。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无需拆卸尘桶及尘气分离装置,就能方便的拆下过滤海帕清理。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手持式吸尘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就需要对海帕进行清理,以避免堵塞而造成手持式吸尘器吸尘能力的降低,如此就需要将尘气分离装置与主机进行分离,再将海帕取下进行清理,操作起来繁琐,存在使用不便的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100,在需要清理过滤件30时,能够避免将尘气分离装置10与机体进行分离,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吸尘器100,吸尘器100可以是手持型吸尘器100,以便于用户使用,提高使用灵活性。具体地,吸尘器100包括主体部50、与主体部50连接的尘杯12、手柄70、驱动件22、电池80、吸风口101、尘气分离装置10等。本申请吸尘器100采用侧进风,所以吸风口101位于尘杯12一侧。尘气分离装置10在气流方向上位于驱动件22前端。尘杯12、驱动件22、尘气分离装置10沿尘杯12纵轴线方向依次排布。进一步地,电池80可以支撑整个吸尘器100,手柄70位于驱动件22及电池80之间,手柄70的轴线未穿过驱动件22,驱动件22相对于手柄70轴线更加后置,利于降低吸尘器100的重心,利于提高吸尘器100的平稳性,使得吸尘器100放置时,可以提升设备平衡性。其中,吸尘器100具有相对的远端和近端,吸风口101位于远端,尘气分离装置10位于近端。具体地,电池80可以起到支撑机体的效果,利于机体平稳放置在工作表面上,电池80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以提高使用灵活性,也就是说,电池80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又利于提升电池80的电量。
具体地,尘杯12包括杯体、用于倒灰的尘杯盖16、设于杯体内的尘气分离装置10,尘气分离装置10包括第一级过滤器及第二级过滤器,其中,第一级过滤器为过滤网罩13,表面具有多个通孔,用于过滤颗粒度较大的灰尘,第二级过滤器为多锥旋风器11,第二级过滤器包括多个小锥,多个小锥环绕布置在尘杯12内且位于第一级过滤器的下游,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级过滤器并未外凸于尘杯12。风道201沿着尘杯12侧壁切入尘气分离装置10。
应用时,气流自吸风口101进入,灰尘与空气从尘杯12侧部的吸入口进入尘杯12,经过第一级过滤器过滤后灰尘落入第一集尘空间103,含有少量灰尘的气流继续进入第二级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细小灰尘落入第二集尘空间104,气流继续进入尘气分离装置10过滤后朝向驱动件22流动,最后从出风口102排出。
更为具体的,灰尘与空气从吸入口进入,沿风道201切向进入尘杯12,灰尘及杂物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尘杯12壁下旋到尘杯12的第一集尘空间103。其中过滤网罩13下方设置有挡尘板15,挡尘板15沿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翻边,翻边可阻止由离心力进入到底部的灰尘再次进入到多锥旋风器11,有效减少多锥旋风器11内灰尘进入的总量。一部分灰尘通过过滤网罩13,进入多锥旋风器11,同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灰尘沿着多锥旋风器11壁下旋到底部的第二集尘空间104,气体进入风道201再进入过滤件30和驱动件22后排出。本案例通过设置两次旋风和二级过滤采用多锥的旋风机构,可大大增加了灰尘和空气的分离效率,减少清理过滤器的次数,延长过滤器使用寿命。
吸尘器100还包括与尘气分离装置10连接的后盖40;其中,主体部50内部还设置有使得尘气分离装置10分离后的气体通入尘气分离装置10的风道201,驱动件22位于尘气分离装置10与尘气分离装置10之间,当后盖40从机体上取下时,漏出的尘气分离装置10可直接从机体上取出。吸尘器100还设有显示模块90,显示模块90设置在后盖40上,即显示模块90未与驱动件22结构产生关联,也未设置于尘气分离装置10上,显示模块90结构独立,可以单独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机体内的风机进气方向相反。把驱动件22设置于吸尘器100的机体的中心,机体内设有机体前端连接至驱动件22的风道201,风道201绕所驱动件22外周设置。驱动件22进气口的上游设置有尘气分离装置10。
可选地,尘气分离装置10可部分包围在驱动件22的外周,也可整个的包围在驱动件22外周,还可以设置在驱动件22的上游位置未包围驱动件22,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气分离装置,所述尘气分离装置具有吸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被构造成对从所述吸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过滤,所述吸风口设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周壁上;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连接所述尘气分离装置,以驱动气流流经所述尘气分离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的入口朝向背离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和所述抽吸装置之间,所述过滤件与所述抽吸装置在所述抽吸装置的轴向上相对布置,且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抽吸装置的背离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呈与所述抽吸装置同轴的筒型,并配置成沿径向通过气流并过滤,所述过滤件的内侧空间与所述抽吸装置的入口相对,所述过滤件的外侧空间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的出风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相互隔开的机舱和风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风道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机舱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的进口;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机舱内以驱动气流;
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相接,且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后盖,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并连通所述风道,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后盖内并隔开所述风道和所述进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套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所述风道,所述内壳内形成有所述机舱,且所述内壳的靠近所述壳体第二端的一侧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内具有安装腔,所述抽吸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其中,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所述后盖封盖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后盖相连,并设于所述后盖上背离所述抽吸装置的一侧,且配置成朝所述后盖的背离所述抽吸装置的一侧展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包括:
尘杯,所述尘杯的周壁上设有所述吸风口,且所述吸风口被配置成切向进风;
过滤网罩,所述过滤网罩层叠于所述尘杯内侧,且所述过滤网罩与所述尘杯之间构造出连通所述吸风口的第一旋风通道;
隔板,所述隔板层叠于所述尘杯内侧,并与所述过滤网罩相接,且所述隔板与所述尘杯之间形成有第一集尘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过滤网罩之间连接有挡尘板,所述挡尘板沿所述尘杯的周向延伸,并构造成内周缘连接所述隔板且在由内到外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集尘空间倾斜延伸的锥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
多锥旋风器,所述多锥旋风器设于所述过滤网罩的内侧,并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隔板的内侧构造出第二集尘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79066.0U CN21879204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79066.0U CN21879204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92043U true CN218792043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04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79066.0U Active CN218792043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92043U (zh)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23179066.0U patent/CN2187920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81009B1 (en) | A motor, fan and dirt separation means arrangement | |
US8657905B2 (en) |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 |
EP2581013B1 (en) | Hand-holdable vacuum cleaner with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 |
EP2581018B1 (en) |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 |
EP2581022B1 (en) | A motor, fan and cyclonic sepera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 | |
EP2581012B1 (en) | A motor, fan and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 for a vacuum cleaner | |
EP2581015B1 (en) | A vacuum cleaner | |
EP2581019B1 (en) |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 |
EP2581020A1 (en) |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 |
EP2581017A1 (en) | A motor, fan and cyclonic sepera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 | |
CN2927961Y (zh) | 便携式吸尘器 | |
CN218792043U (zh) | 吸尘器 | |
CN214595698U (zh) | 一种手持吸尘器 | |
CN221786127U (zh) | 一种具有隔板的多锥过滤结构 | |
CN215777737U (zh) | 吸尘用旋风分离器及具有该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模块 | |
CN219699798U (zh) | 分离器和清洁装置 | |
CN112890667A (zh) | 吸尘用旋风分离器及具有该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模块 | |
CN113057532A (zh) | 多功能集尘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31 Address after: 528311 No.4 longhui Road, Malong village committe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Deerm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3, Block B, Suzhou Bay Central Plaza, No. 99 Youxiang Road,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04 Patentee before: Suzhou Delma Cleaning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