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1850U - 一种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1850U
CN218791850U CN202223097876.1U CN202223097876U CN218791850U CN 218791850 U CN218791850 U CN 218791850U CN 202223097876 U CN202223097876 U CN 202223097876U CN 218791850 U CN218791850 U CN 218791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alternating current
current power
heating device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78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耀聪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78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1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1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1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单元、加热装置、随动控制单元和散热装置;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散热装置连接,并通过加热控制单元连接加热装置;交流电源的第二端通过随动控制单元分别与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连接;加热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或断开;随动控制单元用于将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随动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控制散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并在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控制散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断开。该控制电路可以实现智能随动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蒸烤类产品一般通过加热器产生热量,以及通过风机进行散热。其中,加热器的加热与关闭需要单片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根据软件控制算法控制继电器实现,风机的开启与关闭也需要单片机MCU根据软件控制算法控制继电器实现。
但是,这种加热器与风机分别控制的方式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控制算法,且需要较多外围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单元、加热装置、随动控制单元和散热装置;
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并通过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加热装置;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通过随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散热装置连接;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或断开;
所述随动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随动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控制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并在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控制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断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随动控制单元包括双向可控硅Q1和双向二极管单元;
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双向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第一主电极连接所述散热装置,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第二主电极分别与所述双向二极管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双向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单元和第二二极管单元;
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单元的负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单元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单元的正极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二极管单元包括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二极管单元包括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随动控制单元还包括开关缓冲电阻R1;
所述开关缓冲电阻R1连接于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与所述双向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端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REL1;
所述继电器REL1的一对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和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继电器REL1的线圈一端与一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交流加热管L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交流风机CN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交流电源的峰值电压为220V。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其包括前述的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其包括前述的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单元、加热装置、随动控制单元和散热装置。其中,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散热装置连接,并通过加热控制单元连接加热装置;交流电源的第二端通过随动控制单元分别与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连接。加热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或断开;随动控制单元用于将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随动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控制散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并在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控制散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断开。该控制电路可以同时控制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工作,实现智能随动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蒸烤类设备的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蒸烤类设备的散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加热控制单元;2、加热装置;3、随动控制单元;31、双向二极管单元;311、第一二极管单元;312、第二二极管单元;4、散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可以应用于蒸烤类设备。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现有技术中蒸烤类设备的加热控制电路和散热控制电路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加热控制电路包括加热器和继电器REL2,加热器的接线端J41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即ACN),继电器REL2根据控制信号“TOP1-DRV”控制加热器的接线端J31与交流电源的火线(即ACL)连通或断开;同理,如图2所示,散热控制电路包括冷却风机和继电器REL6,冷却风机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即ACN),继电器REL6根据控制信号“FAN-DRV”控制冷却风机的第二端与交流电源的火线(即ACL)连通或断开。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单元1、加热装置2、随动控制单元3和散热装置4。其中,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散热装置4连接,并通过加热控制单元1连接加热装置2;交流电源的第二端通过随动控制单元3分别与加热装置2和散热装置4连接。
在实施中,加热控制单元1可以根据单片机MCU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或断开。随动控制单元3可以将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随动控制单元3,还可以在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控制散热装置4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并在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控制散热装置4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断开。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可以在控制加热装置2产生热量时,控制散热装置4进行散热,以及在控制加热装置2停止工作时,控制散热装置4也停止工作,从而实现智能随动散热。此外,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还具有简化电路和简化控制逻辑的效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优选的,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为ACL,第二端为ACN,峰值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随动控制单元3包括双向可控硅Q1和双向二极管单元31。其中,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分别与双向二极管单元31的第一端和加热装置2连接,双向可控硅Q1的第一主电极连接散热装置4,双向可控硅Q1的第二主电极分别与双向二极管单元31的第二端和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
在实施中,当加热控制单元1控制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无论交流电源处于正半波周期或是负半波周期,双向二极管单元31均能将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以使加热装置2产生热量,并且使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存在正向电压以导通双向可控硅Q1,使散热装置4也工作进行散热。当加热控制单元1控制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双向二极管单元31没有电流经过,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的电压为0,双向可控硅Q1不导通,加热装置2和散热装置4均停止工作。优选的,双向可控硅Q1的型号为BT13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双向二极管单元31包括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和第二二极管单元312。其中,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单元311的正极和第二二极管单元312的负极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单元311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单元312的正极连接。
在实施中,由于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和第二二极管单元312并联在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之间,且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和第二二极管单元312的导通方向相反,因此,当加热控制单元1控制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双向二极管单元31可以在交流电源处于正负半波周期时均能将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同时,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在导通时产生偏置电压,使得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存在正向电压,双向可控硅Q1导通,使控制散热装置4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同理,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在导通时也可以使控制散热装置4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当加热控制单元1控制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和第二二极管单元312均没有电流经过,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的电压为0,双向可控硅Q1不导通,加热装置2和散热装置4均停止工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包括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
在实施中,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可以包括同向串联的2个二极管。优选的,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的型号均为IN4007。例如,如图3所示,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为ACL,第二端为ACN,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包括同向串联的型号均为IN4007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当交流电源处于正半波周期时,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导通并产生1.4V偏置电压,导通双向可控硅Q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二极管单元312包括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
在实施中,第二二极管单元312可以包括同向串联的2个二极管。优选的,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的型号均为IN4007。例如,如图3所示,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为ACL,第二端为ACN,第二二极管单元312包括同向串联的型号均为IN4007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当交流电源处于负半波周期时,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导通并产生1.4V偏置电压,导通双向可控硅Q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防止交流电源的电压波动,导致双向二极管单元31的端电压突然波动而异常开通双向可控硅Q1,如图3所示,随动控制单元3还包括开关缓冲电阻R1。其中,开关缓冲电阻R1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与双向二极管单元31的第一端之间。
在实施中,优选的,开关缓冲电阻R1的阻值为470K。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加热控制单元1包括继电器REL1。其中,继电器REL1的一对常开触点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和加热装置2,继电器REL1的线圈一端与一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
在实施中,继电器REL1的线圈一端与一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单片机MCU的控制信号“TOP1-DRV”,当接收到的控制信号“TOP1-DRV”为高电平时,继电器REL1的线圈未通电,常开触点不动作,继电器REL1保持打开,控制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加热装置2停止工作;当接收到的控制信号“TOP1-DRV”为低电平时,继电器REL1的线圈通电,常开触点动作,继电器REL1闭合,控制加热装置2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加热装置2工作。优选的,继电器REL1的型号为JZC-5,继电器REL1连接12V电源电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2包括交流加热管L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散热装置4包括交流风机CN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包括前述的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电设备,包括前述的电路板。
该电路板和包括电路板的家电设备均通过控制电路增强自身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单元、加热装置、随动控制单元和散热装置。其中,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散热装置连接,并通过加热控制单元连接加热装置;交流电源的第二端通过随动控制单元分别与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连接。加热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或断开;随动控制单元用于将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随动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控制散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并在加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控制散热装置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断开。该控制电路可以同时控制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工作,实现智能随动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单元(1)、加热装置(2)、随动控制单元(3)和散热装置(4);
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装置(4)连接,并通过所述加热控制单元(1)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通过随动控制单元(3)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2)和所述散热装置(4)连接;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1),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2)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或断开;
所述随动控制单元(3),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2)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随动控制单元(3),还用于在所述加热装置(2)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通时,控制所述散热装置(4)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通,并在所述加热装置(2)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断开时,控制所述散热装置(4)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控制单元(3)包括双向可控硅Q1和双向二极管单元(31);
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双向二极管单元(31)的第一端和所述加热装置(2)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第一主电极连接所述散热装置(4),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第二主电极分别与所述双向二极管单元(31)的第二端和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双向二极管单元(31)包括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和第二二极管单元(312);
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单元(311)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单元(312)的负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单元(31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单元(312)的正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单元(311)包括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极管单元(312)包括同向串联的多个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控制单元(3)还包括开关缓冲电阻R1;
所述开关缓冲电阻R1连接于所述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与所述双向二极管单元(31)的第一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1)包括继电器REL1;
所述继电器REL1的一对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和所述加热装置(2),所述继电器REL1的线圈一端与一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包括交流加热管L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交流风机CN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源的峰值电压为220V。
CN202223097876.1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电路 Active CN218791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7876.1U CN21879185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7876.1U CN21879185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1850U true CN21879185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7876.1U Active CN21879185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1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4161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and ventilating device using same
TWI597930B (zh) Use to change the conduction angle as the control command of the control device
CN107682961A (zh) 一种led集鱼灯电源输出切换电路
CN218791850U (zh) 一种控制电路
CN201134946Y (zh) 主功率管控制电路
CN207531122U (zh) 一种led集鱼灯电源输出切换电路
CN208274315U (zh) 一种感应电路以及基于感应电路的电吹风
KR102430761B1 (ko) 잔광 방지 장치
CN113543379B (zh) 控制交流ptc加热器的装置和方法、交流设备以及车辆
CN212163763U (zh) 可控硅调光控制电路
CN209946325U (zh) 双控开关检测电路及装置
CN210537003U (zh) 一种自适应电子开关电路
CN212281045U (zh) 一种双加热器控制电路及具有双加热器的烹饪器具
CN209497442U (zh) 驱动控制电路和家电设备
CN110416009B (zh) 无电弧长寿命的继电器开关电路及控制器
TWM560742U (zh) 待機電路、具有該待機電路的插座、插頭及設備
CN210518903U (zh) 低功率待机电路及电磁炉
CN102802310B (zh) 一种调光器、调光系统和调光方法
CN206879115U (zh) 一种稳定循环转换恒功率电路
CN214177599U (zh) 控制电路和电热厨具
CN219936044U (zh) 一种继电器通断电检测电路及家电产品
CN214592005U (zh) 一种发热器的功率控制电路和饮水机
CN213185916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10222538U (zh) 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1694813U (zh) 一种宽电压的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