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8849U - 可控的超薄加热垫 - Google Patents
可控的超薄加热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88849U CN218788849U CN202222929547.2U CN202222929547U CN218788849U CN 218788849 U CN218788849 U CN 218788849U CN 202222929547 U CN202222929547 U CN 202222929547U CN 218788849 U CN218788849 U CN 2187888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positive plate
- zone
- thin
- mat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包括加热层、设置于加热层两侧的绝缘层和分别设置于绝缘层背离加热层一侧的保护层,所述加热层包括若干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串联的加热线,相邻的所述加热线之间通过温控装置串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分别串联于对应加热线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通过PTC导电油墨导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耐用,加热装置能够自动限制温度,提高使用安全性,无需单独设置温控电路,便于轻薄化设计,不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FPC转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控的超薄加热垫。
背景技术
加热垫包括电热桌垫、电热地垫以及电热坐垫等,是一垫子类的电取暖用品,用于上班族和学生等久坐一族手脚等取暖,以提高环境温度的舒适性。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用的安全性,加热垫的温度必须加以控制,避免持续使用造成的过热等,保护使用者免受烫伤等伤害;想要控制温度,必须设置测温探头等组成的繁琐电路,造成加热垫的结构臃肿,厚度较厚,而且需要投入可变电阻或变压器等复杂的电子元件来控制输出功率,不利于降低成本。故此,需要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包括加热层、设置于加热层两侧的绝缘层和分别设置于绝缘层背离加热层一侧的保护层,所述加热层包括若干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串联的加热线,相邻的所述加热线之间通过温控装置串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分别串联于对应加热线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通过PTC导电油墨导通。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中,所述加热线为铝制或不锈钢制的蛇形结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中,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间隔设置,且两侧面均印刷有PTC导电油墨。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中,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凸伸有支撑条,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支撑条分别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条之间形成有首尾相接的S形间隙。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中,所述绝缘层和保护层均设置有与加热线对应设置的散热槽。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中,所述绝缘层和保护层均设置有与温控装置对应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中,所述保护层的暴露面设置有装饰面。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中,若干所述加热装置通过导线和电源开关连接于外部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简单耐用,加热装置能够自动限制温度,提高使用安全性,无需单独设置温控电路,便于轻薄化设计,不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可控的超薄加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可控的超薄加热垫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温控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示例性地,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包括加热层、设置于加热层两侧的绝缘层1和分别设置于绝缘层1背离加热层一侧的保护层2,加热层包括若干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包括若干串联的加热线31,相邻的加热线31之间通过温控装置32串联,温控装置32包括分别串联于对应加热线31的正极片321和负极片322,正极片321和负极片322之间通过PTC导电油墨323导通。
该技术方案中,绝缘层的厚度仅为0.1mm,由绝缘树脂等现有绝缘材料制成,并通过胶粘或热合等常规方式固定于加热层的两侧,将加热线与保护层之间绝缘间隔,提高使用安全性,保护层由0.4mm的铝箔制成,用于加热垫整体的保护,避免划伤等,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另外,金属铝的密度较小,便于降低加热垫的自重;加热装置之间可通过串联或并联等方式实现不同的输出功率,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加热装置的数量或单个加热装置内加热线的数量,通过绝缘层的间隔,加热层还可以多层堆叠设置,适用范围广;相邻的加热线分别连接于温控装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且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通过PTC导电油墨导通,PTC导电油墨在低温下,其电阻较低,因此其加热功率较大,可以快速升温,且温度升至对应阻值进入跃变区前,阻值变化可忽略不计,当温度升高使对应阻值进入跃变区时,其阻值会急剧升高从而使发热功率下降,然后温度便可以稳定在需要的工作温度内,无需人为关电或调整,提高使用安全性,无需设置可变电阻或变压器等复杂的电子元件组成的温控线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便于加热垫轻薄化设计。
示例性地,参图2和3所示,加热线31为铝制或不锈钢制的蛇形结构。
该技术方案中,加热线由不锈钢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线装结构,横截面积较小,对应电阻相对较大,提高发热效率,而且,不锈钢和铝价格较低,便于降低成本投入;加热线整体制成蛇形等常见曲线结构,延长其长度,并加大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示例性地,参图3至图5所示,正极片321和负极片322间隔设置,且两侧面均印刷有PTC导电油墨。
该技术方案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由金属铜等制成,为PTC导电油墨提供支撑,且正极片和负极片间隔设置,即正极片和负极片不直接导通,而是由PTC导电油墨,确保PTC导电油墨的控温效果;正极片和负极片两侧面均印刷有PTC导电油墨,确保PTC导电油墨的连接效果,从而保证,同一加热装置内的加热线始终保持导通状态。
示例性地,参图4和图5所示,正极片321和负极片322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凸伸有支撑条3211和3221,支撑条3211和3221分别交错设置,相邻的支撑条3211和3221之间形成有首尾相接的S形间隙。
该技术方案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位置可以互换,加热线的对应端部通过镀镍处理后激光焊接于正极片或负极片,支撑条3211和3221分别交错交叉并间隔设置,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导通的同时,支撑条为印刷的PTC导电油墨提供支撑,PTC导电油墨的有效接入长度和宽度即为S形间隙的长度和宽度,其阻值的计算是通过长度方向正方形的个数,并按照正方形的数量电阻并联计算,以0.2mm宽、2492mm长的S形间隙为例,可视为12460(2492/0.2)个正方形电阻并联,印刷3000Ohm/sq/25micron的PTC导电油墨,电阻为0.24(3000/12460)Ohm(欧姆),反向计算即可根据设计需要电阻值去设计S形间隙的长度和间隙,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S形间隙的宽度越大(减少并联电阻的数量),PTC导电油墨的阻值越大,S形间隙在保证长度的同时节省空间。
示例性地,参图1和图2所示,绝缘层1和保护层2均设置有与加热线31对应设置的散热槽11和21。
该技术方案中,散热槽利于加热线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示例性地,参图1和图2所示,绝缘层1和保护层2均设置有与温控装置32对应的避让槽12和22。
该技术方案中,避让槽将PTC导电油墨裸露出来,不与绝缘层和保护层接触,避免绝缘层和保护层的温度影响PTC导电油墨,提高PTC导电油墨控制温度的效果。
示例性地,保护层2的暴露面设置有装饰面(未图示)。
该技术方案中,保护层的暴露面是指背离桌面等与空气直接接触的一面,通过增加隔水膜或带图案的织物等,美化外观。
示例性地,加热装置3通过导线和电源开关连接外部电源。
该技术方案中,外侧加热线不连接温控装置的一端通过导线和电源开关等连接于外部电源,导线和电源开关均可直线利用现有技术记载的结构,加热装置之间可串联、并联或单独使用等,对应局部加热、单边加热或全部加热等,以适应不同人群及不同使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简单耐用,加热装置能够自动限制温度,提高使用安全性,无需单独设置温控电路,便于轻薄化设计,不占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层、设置于加热层两侧的绝缘层和分别设置于绝缘层背离加热层一侧的保护层,所述加热层包括若干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串联的加热线,相邻的所述加热线之间通过温控装置串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分别串联于对应加热线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通过PTC导电油墨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为铝制或不锈钢制的蛇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间隔设置,且两侧面均印刷有PTC导电油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凸伸有支撑条,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支撑条分别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条之间形成有首尾相接的S形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和保护层均设置有与加热线对应设置的散热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和保护层均设置有与温控装置对应的避让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暴露面设置有装饰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超薄加热垫,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加热装置通过导线和电源开关连接于外部电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29547.2U CN218788849U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可控的超薄加热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29547.2U CN218788849U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可控的超薄加热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88849U true CN218788849U (zh) | 2023-04-04 |
Family
ID=86506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29547.2U Active CN218788849U (zh) | 2022-11-03 | 2022-11-03 | 可控的超薄加热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88849U (zh) |
-
2022
- 2022-11-03 CN CN202222929547.2U patent/CN2187888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S60193285A (ja) | 電気加熱装置 | |
CN218788849U (zh) | 可控的超薄加热垫 | |
KR200439942Y1 (ko) | 온열조끼용 면상발열체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온열조끼 | |
KR20060086061A (ko) | 난방용 보드 | |
JPH0265086A (ja) | 加熱体 | |
KR101263803B1 (ko) | 난방장치가 내장된 책상 | |
CN215268753U (zh) | 一种带外引线的云母发热膜 | |
EP0966218B1 (en) | Heating element for a water-bed | |
US6124575A (en) | Low temperature low voltage heating device | |
CN210576081U (zh) | 一种电池包热失控防护装置及应用其的电池包 | |
CN210381343U (zh) | 电加热膜及安装其的电加热器 | |
CN202206562U (zh) | 电加热底盘和电热水壶 | |
KR100805380B1 (ko) | 면상발열체를 이용한 전기쿡탑 | |
JP2007157488A (ja) | 面状発熱体 | |
CN221598160U (zh) | 一种电热装置 | |
CN214960168U (zh) | 一种用于加热板的加热组件 | |
CN217309413U (zh) | 一种带有快速发热体的电夹板 | |
JPH0923976A (ja) | 電気湯沸かし器 | |
CN215424220U (zh) | 一种烘烤发热膜组 | |
CN213880301U (zh) | 一种多层中间出线陶瓷加热芯片 | |
CN211432450U (zh) | 一种烤面包机发热片 | |
JPH02155189A (ja) | Ptcプレートヒータ | |
CN220368821U (zh) | 一种可屏蔽泄漏电流的石墨烯电热板 | |
CN218634317U (zh) | 一种加热器 | |
KR200189836Y1 (ko) | 전열시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