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7651U -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7651U
CN218787651U CN202222412290.3U CN202222412290U CN218787651U CN 218787651 U CN218787651 U CN 218787651U CN 202222412290 U CN202222412290 U CN 202222412290U CN 218787651 U CN218787651 U CN 218787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refrigerating body
refrigerating
groove
ice c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122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彤彤
吴宝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onghai Hardware &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donghai Hardware &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donghai Hardware &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donghai Hardware &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122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7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7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7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5Food storage or conservation, e.g. cooling or drying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其第一凸起部的侧壁形成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上还设有排气槽。通过此种结构,用于制冰的制冷体,因冷交换面积增大,冷传导距离缩短,在制冰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制冰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因为冰块与制冷体结合面积过大,造成冰块虽然与制冷体结合面融化,但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闭合张力,使冰块依旧难以脱离制冷体,为兼顾制冰速度及脱冰的要求基板的侧壁设有排气槽,从而使第一凸起部形成非完全闭合的结构,破坏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的闭合张力,最终使得冰块更容易脱落。

Description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背景技术
制冰组件是一种制冰模具。制冰组件通常包括可分离连接的制冷体和冰盒,其中,制冷体通常设有凹槽,用于盛放冰冻的水,冰盒用于密封制凹槽,形成密闭的镂空空间,当密闭的凹槽的水降温至冰点后即可变成冰块。
由于现有技术小型制冰机采用半导体制冷,半导体制冰机利用半导体材料珀尔帖效应实现温差制冷,由于半导体制冰机的制冷量小,设置在半导体制冷芯片上的制冷体获得冷量有效,制冰时间长,冰块成型差,再加上水变成冰块后体积变大,会对制冷体造成挤压,导致取冰时冰块难以与制冷体上分离。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冰机制冰时间长,冰块与制冷体分离较为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包括:
基板、第一凸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壁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有排气槽。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横向宽度平均值为10毫米~2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比为0.3~0.95
进一步的,一种制冰组件,包括:上述的制冰机制冷体;
冰盒,所述冰盒与所述制冰机制冷体扣合后密闭所述凹槽形成镂空空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其第一凸起部的侧壁形成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上还设有排气槽。通过此种结构,用于制冰的制冷体,因冷交换面积增大,冷传导距离缩短,在制冰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本技术方案中的制冷体制冰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因为冰块与制冷体结合面积过大(主要是兼顾制冰速度),造成冰块虽然与制冷体结合面融化,但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闭合张力,使冰块依旧难以脱离制冷体,为兼顾制冰速度及脱冰的要求,设置排气槽,从而使第一凸起部形成非完全闭合的结构,破坏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的闭合张力,最终使得冰块更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制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冰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制冰组件的制冷体与冰盒分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制冰组件的制冷体和冰盒扣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制冷体;1、基板;2、第一凸起部;3、凹槽;4、第二凸起部;5、排气槽;200、冰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体及制冰组件,制冰组件包括制冷体100和冰盒200,制冷体100,包括基板1,第一凸起部2。
具体的,第一凸起部2的侧壁面形成凹槽3,冰盒200与制冷体100扣合后,使得凹槽3形成密闭的镂空空间,用于储水,制冷体在半导体制冷器的作用下温度降低,凹槽3内储存的水变成冰,从而实现制冰。
请参阅图1,凹槽3数量为多个。
具体的,各凹槽3并排间隔设置,因此,可实现同时制作多个冰块。
各个凹槽3的形状完全相同,或者,各个凹槽3的形状不完全相同,即至少存在两个形状不一样的凹槽3。
凹槽3的形状即为冰块的形状,凹槽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柱形、圆锥形、方形、梯形或不规则形状,凹槽3的数量对应制冰冰块数,各凹槽3之间可独立也可以相互连接。
完整冰块制作过程以冷量传导划分,可细分为两个过程,具体地,第一过程:冷量由制冷体100传导至凹槽3中与其接触的水(即位于凹槽3最外侧的水)。第二过程:冷量在凹槽3内的水中传导。为快速制冰,则需半导体制冷器在制冷体100上产生足够的冷量,并将冷量尽快传导至与其接触的水,并以水作为冷传导介质,将冷量传导至三维水体,使整个水体尽快降低至冰点温度以下,从而完成快速结冰。根据上述过程可知,凹槽3内的水是由第一凸起部2的侧壁面向内逐渐结冰的。
对于第一过程,根据冷量传导公式Q=hSΔT,其中,Q,h,S,ΔT分别为传导冷量、表面换热系数、换热面积及温度差,为提高传导冷量,使与制冷体100接触的水快速降温结冰(即减小制冷体100与水之间的温度差),根据可知,增大制冷体100与水的接触面积可快速减小制冷体100与水之间的温度差,从而使与制冷体100接触的水结冰。
对于第二过程,可通过降低冷量在水中的传导热阻来降低第二过程的时间。根据传导热阻计算公式其中,L、S、κ分别冷量传导距离、冷量传导截面面积、水与冰导热系数比,因此,可通过增加冷量传导截面S、减小冷量传导距离L来降低冷量在水中的传导热阻,以缩短第二过程的时间,从而实现快速制冰。
请参阅图1,凹槽3设有第二凸起部4。
具体的,凹槽3的尺寸平均值为10毫米~25毫米,即沿宽度方向,凹槽3的平均尺寸10毫米~25毫米。由于冰块体积越大,制冰所需的时间越久,当凹槽3沿宽度方向的平均尺寸为10毫米~25毫米时,可使冰块具有合适的体积且可获得相对较快的制冰速度。
在凹槽3内设置第二凸起部4,可增大凹槽3内的水与制冷体100的接触面,可减少第一过程所需的时间,进而加快制冰速度。并且,在凹槽3内设置第二凸起部4,冷量由第二凸起部4的侧壁面和第一凸起部42的侧壁面同时向三维水体传递,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冷量从制冷体100第一凸起部2的侧壁面向凹槽3的中心传递冷量,可缩短冷传导距离,进而可降低冷量在水中的传导热阻,可减少第二过程所需的时间,进而加快制冰速度。由于在凹槽3内设置第二凸起部4对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相对于仅缩短第一过程所需的时间或仅缩短第二过程所需的时间,在凹槽3内设置第二凸起部4可显著加快制冰速度,以提高制冰效率,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第二凸起部4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柱形、圆锥形、方形、梯形或不规则形状。
第二凸起部4的高度小于第一凸起部2的高度,第二凸起部4与第一凸起部2高度比为0.3~0.95,即沿高度方向,第二凸起部4与第一凸起部2的尺寸之比为0.3~0.95,以获得较好的制冰效果。
请参阅图1,第一凸起部2上还设置有排气槽5。
具体的,因为冰块与制冷体4结合面积过大(主要是兼顾制冰速度),造成冰块虽然与制冷体4结合面融化,但冰块与制冷体4周边壁面形成闭合张力,使冰块依旧难以脱离制冷体4,为兼顾制冰速度及脱冰的要求,第一凸起部2上设有排气槽5,从而第一凸起部2形成非完全闭合的结构,破坏冰块与制冷体100周边壁面形成的闭合张力,最终使得冰块更容易脱落。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制冰组件包括冰盒200。
具体的,冰盒200与制冷体100扣合后,使得凹槽3形成密闭的镂空空间,用于储水,制冷体在半导体制冷器的作用下温度降低,凹槽3内储存的水变成冰,从而实现制冰。
制冰成功后,将冰盒200从制冷体100上分离开,进而可以将制成的冰块取出。
冰盒200采用橡胶或者塑料材质,该类材质更容易通过变形,使冰盒500更容易从制冷体100上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冰机制冷体,通过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并且在第一凸起部上设有排气槽。通过此种结构,用于制冰的制冷体,因冷交换面积增大,冷传导距离缩短,在制冰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制冷体制冰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因为冰块与制冷体结合面积过大(主要是兼顾制冰速度),造成冰块虽然与制冷体结合面融化,但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闭合张力,使冰块依旧难以脱离制冷体,为兼顾制冰速度及脱冰的要求,设置排气槽,从而使第一凸起部形成非完全闭合的结构,破坏冰块与制冷体周边壁面形成的闭合张力,最终使得冰块更容易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较为细致,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4)

1.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包括:
基板、第一凸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壁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有排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制冷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横向宽度平均值为10毫米~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制冷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比为0.3~0.95。
4.一种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冰机制冷体;
冰盒,所述冰盒与所述制冰机制冷体扣合后密闭所述凹槽形成镂空空间。
CN202222412290.3U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Active CN218787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2290.3U CN218787651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2290.3U CN218787651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7651U true CN218787651U (zh) 2023-04-04

Family

ID=8650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12290.3U Active CN218787651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7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1381B2 (en) Clear ice making machine
CN102438850A (zh) 用于蓄能器的热连接的设备
CN218787651U (zh) 一种制冰机制冷体及制冰组件
CN218328778U (zh) 一种制冰机
CN1031414A (zh) 制冰容器及制冰用冷冻室
CN105202819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14746668U (zh) 冰箱
CN115325740A (zh) 一种制冰机
CN218269682U (zh) 一种制冰机
CN218787652U (zh) 一种制冰机
JPH087319Y2 (ja) 自動製氷機の製氷構造
CN102155836A (zh) 一种冰箱
JPH10288436A (ja) 氷蓄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タティック型製氷装置
CN220911744U (zh) 制冰设备
CN220959028U (zh) 制冰机
CN217952532U (zh) 蓄冷装置及空调机组
CN214949970U (zh) 一种制冰机装置
CN207732048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冷却装置
CN217686034U (zh) 一种具有新型冷媒通道的冰盘
CN215852542U (zh) 一种冷链饭速冷保鲜装置
CN215176263U (zh) 一种防结冰胀裂的冰盒
CN214891997U (zh) 一种制冰盒
CN205014693U (zh) 一种蓄冷式蒸发器及汽车空调系统
CN214406601U (zh) 一种直冷式制冰模具
CN218065474U (zh) 一种智能控温的化妆品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