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3588U -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3588U
CN218783588U CN202222294342.1U CN202222294342U CN218783588U CN 218783588 U CN218783588 U CN 218783588U CN 202222294342 U CN202222294342 U CN 202222294342U CN 218783588 U CN218783588 U CN 218783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ower supply
swit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43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糜佳诚
江吉兵
易昊昊
冯朝均
刘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43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3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3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3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该供电控制电路包括:逆变降压单元、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和备用电源单元;逆变降压单元用于对外接电源输入的电信号进行逆变降压处理,为第一类用电设备供电,并为备用电源单元充电;整流单元用于对逆变降压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备用电源单元用于在整流单元的输出端无电流时,为第二类用电设备提供电能;逆变单元用于对整流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或备用电源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逆变处理,为第二类用电设备供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设计成本,且减小了电源控制柜的体积,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背景技术
箱式电源是以集装箱为模块单元的电池储能系统,箱式电源输出的电能为高压直流电。因此,需将高压直流电进行逆变处理后,供给用电设备使用。
一部分用电设备无需持续性工作,可在箱式电源有电且供电的状态下进行工作,而另一部分用电设备需要持续工作或者间歇性工作。因此,需设置不间断电源为持续或间歇性工作的用电设备供电。而现有技术中,满足给不同工作模式的用电设备供电的供电控制设备的空间占用率较大,且设计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以实现为不同工作模式的用电设备供电,且减小了体积,降低设计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逆变降压单元、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和备用电源单元;
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电连接,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和所述逆变单元之间的电力线路电连接;
在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的与所述整流单元之间的电力线路上连接有第一类用电设备,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
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用于对所述外接电源输入的电信号进行逆变降压处理,为所述第一类用电设备供电,并为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充电;
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逆变降压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
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用于在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无电流时,为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逆变单元用于对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或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逆变处理,为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供电。
可选的,该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单元、旁路线路和开关单元;
所述旁路线路的一端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旁路线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端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输出端的第一电流,并在所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值时,向用户发出提醒信号,以使用户切换所述开关单元,使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由与第二输入端连接切换到与第一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所述旁路线路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电压检测端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输出的第一电压和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的第二电压;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旁路线路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的第二电流,以及所述旁路线路上的第三电流;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所述第三电流、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发出状态指示信号和/或报警信号。
可选的,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包括:不间断电源和电源保护模块;
所述电源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旁路线路电连接,所述电源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不间断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不间断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保护模块用于在所述外接电源供电时,对所述逆变降压单元输出的电能进行整流降压处理,为所述不间断电源充电;所述不间断电源用于在所述外接电源停止供电时,为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可选的,该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预充单元;所述预充单元用于减小所述外接电源产生的冲击电流;
所述预充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
所述第三开关串联于第一电力线路中,所述第四开关串联于第二电力线路中,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五开关串联后并联于所述第三开关的两端;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六开关串联后并联于所述第四开关的两端;
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电压检测端和第四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三电压检测端与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压检测端与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差,在电压差低于预设电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闭合。
可选的,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为常闭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电源控制柜,该电源控制柜包括:外壳、显示屏、指示单元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
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指示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参数,所述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可选的,所述指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和蜂鸣器;
至少一个所述指示灯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发出的状态信号进行发光,以指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所述蜂鸣器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报警信号进行报警。
可选的,该电源控制柜还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接线槽;
外接电源、所述第一类用电设备以及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通过所述接线槽,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用于使所述电源控制柜内部空气流通,以降低所述电源控制柜内部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逆变降压单元、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和备用电源单元,备用电源单元与电力线路电连接,将外接电源与逆变降压单元电连接。当外接电源工作时,外接电源输出的电能经过一系列处理,输出至第一类用电设备和第二类用电设备,以使第一类用电设备和第二类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当外接电源停止供电时,第一类用电设备停止工作,由备用电源单元为第二类用电设备提供电能,以保证第二类用电设备可持续或间歇性工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集成了逆变降压单元与备用电源单元,电路结构简单,从而减小了供电控制设备的体积,减小空间占用率,并且降低了设计成本。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柜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柜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供电控制装置是将箱式电源柜01分别接线到选定的逆变器02和不间断电源03,逆变器02和不间断电源03是两个分立的设备,需设置两个分立的控制柜体,每个控制柜体均由外壳和显示面板等组成。因此,增加了供电控制装置整体的体积。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供电控制电路10包括:逆变降压单元11、整流单元12、逆变单元13和备用电源单元14。
逆变降压单元11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20电连接,逆变降压单元11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12的输入端以及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入端电连接,整流单元12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13的输入端电连接,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12和逆变单元13之间的电力线路电连接。在逆变降压单元11的与整流单元12之间的电力线路上连接有第一类用电设备30,逆变单元13的输出端与第二类用电设备40电连接。
逆变降压单元11用于对外接电源20输入的电信号进行逆变降压处理,为第一类用电设备30供电,并为备用电源单元14充电。整流单元12用于对逆变降压单元11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备用电源单元14用于在整流单元12的输出端无电流时,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提供电能。逆变单元13用于对整流单元12输出的电信号或备用电源单元14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逆变处理,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供电。
具体地,外接电源20用于为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示例性地,外接电源20可以是箱式电源,输出高压直流电,电压可超过1000V。用电设备通常的工作电压为220V交流电或380V交流电,因此,通过逆变降压单元11,可对外接电源20输入的高压直流电进行逆变处理,转换为交流电。示例性地,逆变降压单元11可以是逆变器。逆变降压单元11还可降低高压直流电的电压,从而使逆变降压单元11输出低压交流电,为第一类用电设备30供电。
逆变降压单元11输出的低压交流电还可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供电。逆变降压单元11输出的电信号至整流单元12,整流单元12将低压交流电信号转换为低压直流电信号,稳定电信号的电压,并将低压直流电信号输出至逆变单元13。逆变单元13对低压直流电信号进行逆变处理,将低压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低压交流电信号,输出至第二类用电设备40,提供第二类用电设备40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示例性地,整流单元12可以是整流器,逆变单元13可以是逆变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用电设备30是无需持续性工作的用电设备,第二类用电设备40是需要持续性或间歇性工作的应急用电设备。示例性地,第一类用电设备30可以包括空调、除湿机等,第二类用电设备40可以包括消防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
由于第二类用电设备40需持续或间歇性工作,因此,需有电源始终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供电,或者需有电源始终处于可供电的状态。当外接电源20供电时,第二类用电设备40由外接电源20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当外接电源20停止供电时,第二类用电设备40由备用电源单元14提供所需的电能。
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入端与逆变降压单元11电连接,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出端与整流单元12和逆变单元13之间的电力线路电连接。当外接电源20供电时,由于备用电源单元14两端的电力线路上有电流流过,因此,备用电源单元14处于充电状态。当外接电源20停止供电时,备用电源单元14两端的电力线路上的电流消失。备用电源单元14输出直流电能至逆变单元13的输入端,由逆变单元13对电信号进行逆变处理,得到交流电,输出至第二类用电设备40,以保证第二类用电设备40实现持续性或间歇性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逆变降压单元、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和备用电源单元,备用电源单元与电力线路电连接,将外接电源与逆变降压单元电连接。当外接电源工作时,外接电源输出的电能经过一系列处理,输出至第一类用电设备和第二类用电设备,以使第一类用电设备和第二类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当外接电源停止供电时,第一类用电设备停止工作,由备用电源单元为第二类用电设备提供电能,以保证第二类用电设备可持续或间歇性工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集成了逆变降压单元与备用电源单元,电路结构简单,从而减小了供电控制设备的体积,减小空间占用率,并且降低了设计成本。
可选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该供电控制电路10还包括:控制单元15、旁路线路16和开关单元17。
旁路线路16的一端与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入端电连接,旁路线路16的另一端与开关单元17的第一输入端Q1电连接;开关单元17的第二输入端Q2与逆变单元13的输出端电连接,开关单元17的输出端Q3与第二类用电设备40电连接;控制单元15的第一电流检测端X1与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出端电连接。
控制单元15用于检测备用电源单元14输出端的第一电流,并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值时,向用户发出提醒信号,以使用户切换开关单元17,使开关单元17的输出端Q3由与第二输入端Q2连接切换到与第一输入端Q1连接。
具体地,在外接电源20供电时,开关单元17的输出端Q3始终与第二输入端Q2电连接,从而使外接电源20的电能经过逆变降压单元11、整流单元12和逆变单元13,输出至第二类用电设备40;或者在外接电源20停止供电且备用电源单元14正常供电时,开关单元17的输出端Q3保持与第二输入端Q2电连接,备用电源单元14的电能经逆变单元13输出至第二类用电设备40。
控制单元15的第一电流检测端X1用于检测备用电源单元14输出端输出第一电流的大小,若控制单元15判断第一电流小于设定值,表明备用电源单元14发生故障,无法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正常供电。此时,控制单元15会发出提醒信号,以提示用户备用电源单元14出现故障。示例性地,设定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制。用户接收到提示后,手动将开关单元17的输出端Q3由与第二输入端Q2连接切换到与第一输入端Q1连接,使第二类用电设备40与旁路线路16电连接,并将外接电源20与供电控制电路10电连接,外接电源20输出的电能由旁路线路16输出至第二类用电设备40,从而实现由外接电源20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供电,保证第二类用电设备40可持续性或间歇性工作。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3,开关单元17包括:第一开关171和第二开关172;旁路线路16包括第一走线161和第二走线162。
第一开关171的第一端与第二类用电设备40电连接,第一开关171的第二端与第一走线161电连接,第一开关171的第三端与逆变单元13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开关172的第一端与第二类用电设备40电连接,第二开关172的第二端与第二走线162电连接,第二开关172的第三端与逆变单元13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开关171的第一端是开关单元17的输出端Q3中的一个端,第一开关171的第二端是开关单元17的第一输入端Q1中的一个端,第一开关171的第三端是开关单元17的第二输入端Q2中的一个端;第二开关172的第一端是开关单元17的输出端Q3的另一个端,第二开关172的第二端是开关单元17的第一输入端Q1中的另一个端,第二开关172的第三端是开关单元17的第二输入端Q2中的另一个端。
当外接电源20供电时或者备用电源单元14正常工作时,第一开关171的第一端始终与第三端电连接,通过逆变单元13,向第二类用电设备40输出电能。当控制单元15检测到备用电源单元14输出端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值,备用电源单元14发生故障时,控制单元15发出提醒信号,提示用户,使用户可手动同时将第一开关171的第一端由与第三端电连接切换至与第二端电连接,并将第二开关172的第一端由于第三端电连接切换至与第二端电连接,使外接电源20输出的电能通过旁路线路16,输送至第二类用电设备40,保证第二类用电设备40正常工作。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3,控制单元15的第一电压检测端X2与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单元15的第二电压输出端X3与逆变单元13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单元15还用于检测备用电源单元14输出的第一电压和逆变单元13输出的第二电压。
控制单元15的第二电流检测端X4与整流单元1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流检测端X5与旁路线路16电连接;控制单元15还用于检测整流单元12输出的第二电流,以及旁路线路16上的第三电流;控制单元15还用于根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三电流、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发出状态指示信号和/或报警信号。
具体地,控制单元15通过第一电压检测端X2检测备用电源单元14的第一电压,根据第一电压判断备用电源单元14的输出电压是否在正常工作的输出电压范围内,以确定备用电源单元14是否发生故障或者电量是否充满。控制单元15可通过第二电压输出端X3检测逆变单元13输出端的第二电压,根据第二电压判断供电控制电路10向第二类用电设备40输送的电压是否在正常电压范围内。
控制单元15还可通过第二电流检测端X4检测整流单元12输出的第二电流大小,若电流大小在设定范围内,则表明供电控制电路10正常工作。控制单元15可通过第三电流检测端X5检测旁路线路16上的第三电流,若第三电流大小在设定范围内,则表明在备用电源单元14发生故障时,可由外接电源20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供电,避免对第二类用电设备40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当控制单元15根据检测到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三电流、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数值,与相应的设定范围进行对比。若所有数值均在设定范围内,则控制单元15只发出状态指示信号,指示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若有数值超出设定范围,控制单元15将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用户供电控制电路10发生故障,便于用户及时对供电控制电路10进行故障排查与检修。
可选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备用电源单元14包括:不间断电源141和电源保护模块142。
电源保护模块142的输入端与旁路线路16电连接,电源保护模块142的输出端与不间断电源141的输入端电连接,不间断电源141的输出端与逆变单元13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保护模块142用于在外接电源20供电时,对逆变降压单元11输出的电能进行整流降压处理,为不间断电源141充电;不间断电源141用于在外接电源20停止供电时,为第二类用电设备40提供电能。
具体地,电源保护模块142连接于不间断电源141的上游,当外接电源20供电时,逆变降压单元11对外接电源20的高压直流电进行逆变处理和降压处理,输出低压交流电。低压交流电由旁路线路16输入至电源保护模块142,电源保护模块142对低压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和降压处理,将低压交流电转换为符合不间断电源141充电电压的直流电,并将电信号输出至不间断电源141,为不间断电源141充电,实现了对不间断电源141的充电保护。
当控制单元15的第二电流检测端X4检测到整流单元12的输出端无电流,外接电源20停止供电时,不间断电源141输出电能,经逆变单元13进行逆变处理,输出相应电压的交流电至第二类用电设备40,以使第二类用电设备40可持续性或间歇性正常工作。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4,该供电控制电路10还包括:预充单元18;预充单元18用于减小外接电源20产生的冲击电流。
预充单元18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开关181、第四开关182、第五开关183和第六开关184。
第三开关181串联于第一电力线路101中,第四开关182串联于第二电力线路102中,第一电阻R1与第五开关183串联后并联于第三开关181的两端;第二电阻R2与第六开关184串联后并联于第四开关182的两端。
控制单元15还包括第三电压检测端X6和第四电压检测端X7,第三电压检测端X6与预充单元18的输入端电连接,第四电压检测端X7与预充单元18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单元15还用于检测预充单元18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差,在电压差低于预设电压差时,控制第五开关183和第六开关184断开,控制第三开关181和第四开关182闭合。
具体地,供电控制电路10的输入端设置有预充单元18,预充单元18可防止外接电源20接入电路进行供电时,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从而避免冲击电流对电路中的其他元器件造成一定的损坏。
预充单元18中包括第五开关183和第六开关184,示例性地,第五开关183和第六开关184为常闭开关。当外接电源20供电时,第五开关183和第六开关184处于闭合状态,第三开关181和第四开关182处于断开状态。外接电源20输入的电能由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流过,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小外接电源20供电初期产生的较大的冲击电流对其他电路元件造成损坏。
控制单元15的第三电压检测端X6和第四电压检测端X7分别检测预充单元18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得到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差。当电压差高于预设电压差时,表明外接电源20仍在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因此,第五开关183和第六开关184保持闭合状态,第三开关181和第四开关182保持断开状态。当电压差低于预设电压差时,表明外接电源20输出的电流已稳定,此时,控制单元15向控制第三开关181和第四开关182的线圈输出电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181和第四开关182闭合,第五开关183和第六开关184断开,使外接电源20正常供电。其中,控制第三开关181和第四开关182的线圈在图4中未示出。
由于箱式电源输出的电能为高压直流电,在箱式电源供电初期输出电能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易对其他电路元件造成损坏。参见图1,箱式电源一端未设置预充电路,所以现有技术在逆变器02和不间断电源03的输入端均设置预充电路04。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供电控制方案需设置两个预充电路04。而本实施例只需在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设置一个预充单元18,从而降低了设计成本,减小了空间占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控制柜。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柜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6,该电源控制柜50包括:外壳51、显示屏52、指示单元53和如上述任意实施例的供电控制电路。
显示屏52和指示单元53均设置于外壳51表面,显示屏52用于显示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参数,指示单元53用于指示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供电控制电路设置于外壳51内部。
具体地,供电控制电路设置于电源控制柜50的外壳51中,保护供电控制电路不被损坏,且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电源控制柜50表面设置的指示单元53用于在供电控制电路发生故障时,发出指示信号,以提示用户及时对供电控制电路进行故障排查。显示屏52可在供电控制电路工作的过程中,显示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参数,并可设置相应的电流或电压设定值以及预设电压差,以便用户实时了解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示例性地,显示屏52可以显示不间断电源的电量、功率和/或电流等,在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柜,通过在电源控制柜中设置供电控制电路,从而实现只需设置一个柜体,即可为不同用电模式的用电设备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并且该电源控制柜中只在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设置一个预充单元,实现了减小外接电源供电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电流。因此,该电源控制柜具有体积较小,节省空间占用率,且降低设计成本的优势。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5,指示单元53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531和蜂鸣器。
至少一个指示灯531用于根据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发出的状态信号进行发光,以指示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蜂鸣器用于在控制单元发出的报警信号进行报警。
具体地,指示单元53中可包括不同的指示灯,用于指示供电控制电路的不同状态。示例性地,图5中示出了指示单元53包括三个指示灯531的情况,分别是运行指示灯、故障指示灯和报警指示灯。当指示灯接收到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发出的相应状态信号时,会根据状态信号点亮相应的指示灯531,以向用户指示供电控制电路的相应状态。并且在供电控制电路发生故障时,蜂鸣器可发出报警音提示用户。其中,蜂鸣器未在图5中示出。
指示单元53中还包括急停按钮,急停按钮用于在电源控制柜50中的供电控制电路出现故障时,用户接收到提示信号,可迅速按下急停按钮,断开电源控制柜50的工作电源,以保护供电控制电路中的电路元件不被损坏。
可选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柜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5和图7,该电源控制柜50还包括:进风口54、出风口55和接线槽56。
外接电源、第一类用电设备以及第二类用电设备通过接线槽56,与供电控制电路电连接;进风口54和出风口55用于使电源控制柜50内部空气流通,以降低电源控制柜50内部的温度。
具体地,进风口54设置于电源控制柜50的外壳51正面底部,出风口55设置于电源控制柜50的外壳51背面顶部,可使外部空气充分带走电源控制柜50外壳51内部的热量,降低外壳51内部的温度。接线槽56设置于电源控制柜50背面的底部,用于实现外接电源、第一类用电设备以及第二类用电设备与电源控制柜50内部的供电控制电路的连接。该电源控制柜50的外壳51正面的表面还设置有门把手,需专门的钥匙才可打开电源控制柜50,从而有效防止非专业人员由于误操作而发生危险。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降压单元、整流单元、逆变单元和备用电源单元;
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电连接,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和所述逆变单元之间的电力线路电连接;
在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的与所述整流单元之间的电力线路上连接有第一类用电设备,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
所述逆变降压单元用于对所述外接电源输入的电信号进行逆变降压处理,为所述第一类用电设备供电,并为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充电;
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逆变降压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处理;
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用于在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无电流时,为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逆变单元用于对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或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逆变处理,为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旁路线路和开关单元;
所述旁路线路的一端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旁路线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流检测端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输出端的第一电流,并在所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值时,向用户发出提醒信号,以使用户切换所述开关单元,使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由与第二输入端连接切换到与第一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所述旁路线路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电压检测端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备用电源单元输出的第一电压和所述逆变单元输出的第二电压;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流检测端与所述旁路线路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整流单元输出的第二电流,以及所述旁路线路上的第三电流;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所述第三电流、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发出状态指示信号和/或报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电源单元包括:不间断电源和电源保护模块;
所述电源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旁路线路电连接,所述电源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不间断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不间断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保护模块用于在所述外接电源供电时,对所述逆变降压单元输出的电能进行整流降压处理,为所述不间断电源充电;所述不间断电源用于在所述外接电源停止供电时,为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单元;所述预充单元用于减小所述外接电源产生的冲击电流;
所述预充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
所述第三开关串联于第一电力线路中,所述第四开关串联于第二电力线路中,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五开关串联后并联于所述第三开关的两端;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六开关串联后并联于所述第四开关的两端;
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电压检测端和第四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三电压检测端与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压检测端与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预充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差,在电压差低于预设电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为常闭开关。
8.一种电源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显示屏、指示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
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指示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参数,所述指示单元用于指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和蜂鸣器;
至少一个所述指示灯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发出的状态信号进行发光,以指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运行状态;所述蜂鸣器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报警信号进行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控制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和接线槽;
外接电源、所述第一类用电设备以及所述第二类用电设备通过所述接线槽,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用于使所述电源控制柜内部空气流通,以降低所述电源控制柜内部的温度。
CN202222294342.1U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Active CN218783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4342.1U CN218783588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4342.1U CN218783588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3588U true CN218783588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08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4342.1U Active CN218783588U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3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17860U (zh) 智能型便携式移动电源充电器
CN103296738B (zh) 一种双重备用节约型直流供电系统
CN107579591B (zh) 一种交流电源供电的备电系统
CN102005796A (zh) 移动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16038U (zh) 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CN109167430B (zh) 一种分布式直流电源
WO2012165154A1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4057384A (ja) 電気機器を含む電源システム
CN218783588U (zh)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柜
CN205829286U (zh) 一种变电站应急照明系统
JP2002315228A (ja) 電源装置
CN205610335U (zh) 具有提醒功能的不间断电源系统
KR100509263B1 (ko) 온/오프라인 복합형의 고효율 무정전전원장치
CN207719890U (zh) 一种微模块机柜的一体化ups系统
Ahmed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server outages due to voltage dips in the internal power supply system of a data center
CN208272698U (zh) 一种数据中心
CN208028386U (zh) 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电池组件
CN207588552U (zh) Ups电源故障检测装置
JP6039456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207611262U (zh) 集成电气系统
CN108199572B (zh) 一种变频器及其断电保护系统
CN206759150U (zh) 一种智能ups电源装置
CN209329772U (zh) 一种消防应急电源控制系统
JP4840021B2 (ja) 配電システム
CN104037932A (zh) 一种应急电源控制电路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