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8766U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8766U
CN218778766U CN202220371007.4U CN202220371007U CN218778766U CN 218778766 U CN218778766 U CN 218778766U CN 202220371007 U CN202220371007 U CN 202220371007U CN 218778766 U CN218778766 U CN 218778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dosing
flow control
pipe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10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蓉
何国钢
赵会芳
钟翔
刘明贞
吴俊平
史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10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8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8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8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包括安装机架、电控装置、多个加药桶以及输料管路组件,其中,输料管路组件包括进料主管、出料管、多根相互并列设置的进料分管以及加药泵,进料分管与加药桶一一对应布设,每根进料分管的吸取端伸入至加药桶的桶底,连接端与进料主管的进口连通,进料主管的出口与加药泵的进液端口连接,加药泵的出液端口与出料管的进口连接,出料管的出口用于与药剂暂存箱连通,进料主管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和/或进料分管上安装有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加药泵、第一流量控制组件以及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均与电控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污水加药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同时有效缓解了药效降低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农村污水处理厂正在陆续建设。
但是农村污水排量分散,收集困难,因此对于农村污水处理通常为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于这些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加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一般做法是设置集中式投加装置。然而,对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的液体药剂采购,由于单次采购量较少,一般为20-30kg小桶装液体药剂为主。然后将这些小桶装药剂倒入集中式投加装置中,采用集中式投加装置(例如一个较大的药筒)配合加药泵或者阀门,来控制出药量,进而进行逐次加药。这样的加药方式,一方面较费人力物力;另一方面由于混合多种药剂后的集中式投加装置的容积较大,搬运和组装都较为复杂;再一方面一般集中式投加装置的开口大、密封性能一般较差,由于投加装置内的药剂日用量较少,药剂存放时间较长,基于液体药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挥发、蒸发等等因素,会导致投加装置内的药效和有效成分降低,甚至成分产生偏差,不利于药剂更好的利用。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的加药采用集中式投加装置存在人力物力消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包括安装机架、电控装置、多个设置于所述安装机架上的加药桶以及与所述加药桶连通的输料管路组件;其中,
所述输料管路组件包括进料主管、出料管、加药泵以及多根相互并列设置的进料分管;其中,所述进料分管与所述加药桶一一对应布设;所述加药桶的瓶口与外部空气密封设置;每根所述进料分管包括相对设置的吸取端和连接端,所述吸取端通过所述加药桶的瓶口伸入至所述加药桶的桶底位置,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进料主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料主管的出口与所述加药泵的进液端口连接,所述加药泵的出液端口与所述出料管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料管的出口用于与药剂暂存箱连通,以将至少一个所述加药桶内的液体药剂泵送至所述药剂暂存箱中;
所述进料主管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和/或所述进料分管上安装有第二流量控制组件,所述加药泵、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均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每根所述进料分管包括第一进料分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上的分管旁路管,所述第一进料分管的吸取端伸入至所述加药桶的底部位置,所述第一进料分管的连接端与所述进料主管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上的主路流量控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分管旁路管上的辅路流量控制组件,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和所述辅路流量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分管旁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连通且设于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的来流端,所述分管旁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连通且设于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的出流端。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加药泵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放置所述加药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其中,所述加药泵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宽度方向排布的放置室,所述加药桶放置于所述放置室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加药泵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放置所述加药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其中,所述加药泵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顶面高度,以使所述进料主管的出口与所述加药泵的进液端口平齐;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宽度方向排布的放置室,所述加药桶放置于所述放置室内。
优选地,每个所述加药桶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料主管上的总电控阀门,所述总电控阀门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分电控阀和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电控阀的来流侧;
所述辅路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二分电控阀和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电控阀的来流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底板,所述加药泵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加药泵为电动隔膜泵。
优选地,所述放置室的数量均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进料分管为橡胶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通过设置安装机架,并在安装机架上设置有加药泵以及多个加药桶,同时通过在输料管组件上设置有流量控制组件以及在加药桶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可以实现自动化加药管理,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和管理;另外,小型药桶重量较轻,更换方便,操作简单,避免了较多周转;由于小型桶装药剂的瓶口较小,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投加装置,药剂不易挥发和蒸发,能有效利用药剂。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10、安装机架;110、第一安装部;120、第二安装部;130、放置室;140、安装底板;20、加药桶;21、液位传感器;30、输料管路组件;310、进料主管;320、出料管;330、进料分管;340、分管旁路管;341、第一端;342、第二端;350、加药泵;360、总电控阀门;370、第一分电控阀;371、第一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包括安装机架10、电控装置(图未示出)、多个设置于所述安装机架 10上的加药桶20以及与所述加药桶20连通的输料管路组件30;
所述输料管路组件30包括进料主管310、出料管320、多根相互并列设置的进料分管330以及加药泵350;其中,所述进料分管330与所述加药桶 20一一对应布设;所述加药桶20的瓶口与外部空气密封设置;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密封设置是指所述进料分管330能够伸入至加药桶内20内,其余的缝隙用塞紧物件塞紧,以尽量减小加药桶20内的液体药剂的挥发。
每根所述进料分管330包括相对设置的吸取端和连接端,所述吸取端通过所述加药桶20的瓶口伸入至所述加药桶20的桶底位置,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进料主管310的进口连通。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加药泵350可以设置于安装机架10的顶部,也可以设置于安装机架10的其他位置,具体根据实际实际需要而定。此外,通过将多个加药桶20并列设置,也就是每个加药桶20 通过对应的进料分管330将桶内药剂输送至所述进料主管310中,加药桶20并列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加药桶20 为小型药剂桶,每桶药剂的重量在20-30kg,由于小型药剂桶的瓶开口比较小,开口的直径通常在80mm-120mm之间,相比于传统将多个加药桶20的药剂加到投加装置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液体药剂的挥发和蒸发,保证了有效药剂成分,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
所述进料主管310的出口与所述加药泵350的进液端口连接,所述加药泵350的出液端口与所述出料管320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料管320的出口用于与药剂暂存箱连通,以将多个所述加药桶20内的液体药剂泵送至所述药剂暂存箱中。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药剂暂存箱包括但不限于是加药平台、污水处理池、药剂投加装置,具体视实际需要而定。
所述进料主管310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图未标示),和/或所述进料分管330上安装有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图未标示),所述加药泵350、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均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其中,第一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进料主管310的流量的通断,第二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进料分管330的流量的通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在进料主管310和或进料分管330上设置对应的流量控制组件。
工作时,电控装置控制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和或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开启或关闭,并启动加药泵350开始工作,加药泵350开始抽取加药桶20内的液体药剂,依次通过进料分管330、进料主管310、出料管320到暂存箱,在不需要添加药剂时,控制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和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关闭,同时关闭加药泵350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每根所述进料分管330包括第一进料分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上的分管旁路管340,所述第一进料分管的吸取端伸入至所述加药桶20的底部位置,所述第一进料分管的连接端与所述进料主管310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上的主路流量控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分管旁路管340上的辅路流量控制组件,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和所述辅路流量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分管旁路管340的第一端341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连通且设于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的来流端,所述分管旁路管340的第二端342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连通且设于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的出流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进料分管并联设置有所述分管旁路管340,即分两路设计,当第一进料分管上的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发生故障时,例如,正常工作时,加药桶20内的液体药剂经第一进料分管后进入进料主管310,此时关闭所述分管旁路管340的辅路流量控制组件,当第一进料分管上的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发生故障,例如阀门发生故障后,此时启动辅路流量控制组件打开,加药桶20的液体药剂经分管旁路管340的第一端341流至第二端342进入第一进料分管的出流端后进入进料主管31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机架10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加药泵350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用于放置所述加药桶20的第二安装部120,所述第一安装部110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0的一侧;其中,所述加药泵 350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0的顶部,所述第一安装部110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0的顶面高度,以使所述进料主管310的出口与所述加药泵350的进液端口平齐;所述第二安装部120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安装部 120的宽度方向排布的放置室130,所述加药桶20放置于所述放置室130内。具体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20的高度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只要加药泵350的进液端口和进料主管310的出口平齐,保证良好的正常抽取即可。此外,放置室13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作为一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放置室130的数量均为四个。通过将加药桶20防止于所述放置室130内,能够保证加药桶20的问题,有效避免加药桶20发生碰撞、倾倒等问题。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加药桶20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1,所述液位传感器21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具体的,所述液位传感器可以设置与所述加药桶20的底部或者侧面,所述液位传感器21可以是压力式、电阻式、电容式等;所述液位传感器21与电控装置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有线连接方式可以从桶外进行布线,只需要将液位传感器21的探头穿过所述加药桶20的筒壁并做密封处理。也可以将液位传感器21的探头穿过加药桶20的瓶口同样能够实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具体的,电控装置接收液位传感器21发送的液位信号并向所述加药泵350 发送启动信号,同时启动第一流量控制组件以及位于第一进料分管的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启动,加药泵350将加药桶的药剂抽取到药剂暂存箱内。当电控装置接收所述液位传感器21发送的液位信号低于预设值时,判定加药桶20 内的药液已经不足,此时控制该加药桶20上对应的主路流量控制组件以及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关闭,其余加药桶20按此逻辑依次进行控制。
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料主管 310上的总电控阀门360,所述总电控阀门360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分电控阀370和第一止回阀 371,所述第一止回阀371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电控阀370的来流侧;
所述辅路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二分电控阀(图未标示)和第二止回阀(图未标示),所述第二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电控阀的来流侧。
需要注意的是,总电控阀门360用于控制进料主管310的开闭,第一分电控阀370用于控制第一进料分管330的开闭,第一止回阀371能够防止药剂暂存箱或加药平台的药剂经第一进料分管330回流至加药桶20内,第二分控阀用于控制分管旁路管340的开闭,所述第二止回阀能够防止药剂暂存箱或加药平台的药剂经分管旁路管340回流至加药桶20。当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发生损坏时,控制辅路流量控制组件打开,从而实现两路设计,实现应急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110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底板140,所述加药泵 350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140上。通过设置安装底板140,能够进一步提高加药泵350工作的稳定性、牢固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药泵350为电动隔膜泵。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形式的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分管330为橡胶软管。通过将进料分管330设置为橡胶软管的方式,更便于进行管路的连接和调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架、电控装置、多个设置于所述安装机架上的加药桶以及与所述加药桶连通的输料管路组件;其中,
所述输料管路组件包括进料主管、出料管、加药泵以及多根相互并列设置的进料分管;其中,所述进料分管与所述加药桶一一对应布设;所述加药桶的瓶口与外部空气密封设置;每根所述进料分管包括相对设置的吸取端和连接端,所述吸取端通过所述加药桶的瓶口伸入至所述加药桶的桶底位置,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进料主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料主管的出口与所述加药泵的进液端口连接,所述加药泵的出液端口与所述出料管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料管的出口用于与药剂暂存箱连通,从而将至少一个所述加药桶内的液体药剂泵送至所述药剂暂存箱中;
所述进料主管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和/或所述进料分管上安装有第二流量控制组件,所述加药泵、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均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进料分管包括第一进料分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上的分管旁路管,所述第一进料分管的吸取端伸入至所述加药桶的底部位置,所述第一进料分管的连接端与所述进料主管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流量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上的主路流量控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分管旁路管上的辅路流量控制组件,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和所述辅路流量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分管旁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连通且设于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的来流端,所述分管旁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分管连通且设于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的出流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加药泵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放置所述加药桶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其中,所述加药泵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宽度方向排布的放置室,所述加药桶放置于所述放置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药桶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料主管上的总电控阀门,所述总电控阀门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所述主路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分电控阀和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电控阀的来流侧;
所述辅路流量控制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二分电控阀和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电控阀的来流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固定有安装底板,所述加药泵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泵为电动隔膜泵。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室的数量均为四个。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分管为橡胶软管。
CN202220371007.4U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Active CN218778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007.4U CN218778766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007.4U CN218778766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8766U true CN218778766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0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1007.4U Active CN218778766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8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7876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药装置
CN206762842U (zh) 一种自动定量加药系统
CN205803035U (zh) 自动加药装置
CN201024446Y (zh) 直接取水水箱增压供水设备
CN217756924U (zh) 一种用于集成冷站的水处理设备及集成冷站
CN100507167C (zh) 直接取水水箱增压供水设备
CN2818567Y (zh) 无负压增压增流供水设备
CN212107886U (zh) 一种高扬程恒流投加装置
CN212334717U (zh) 一种tdi废水生物脱氮的加药装置
CN205953624U (zh) 一种化学除磷投加装置
CN208037210U (zh) 一种稀释剂储存装置
CN20922665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
CN208003913U (zh) 一种减水剂反应釜用的加料装置
CN202164161U (zh) 污水站加药系统
CN220723623U (zh) 一种加药装置
CN217627778U (zh) 一种曝气池加药装置
CN217464101U (zh) 一种热力管道加药装置
CN204661379U (zh) 一种核电厂水质调节装置
CN215427426U (zh) 一种三腔全自动加药装置
CN221092125U (zh) 一种药剂储存装置
CN219765169U (zh) 精确加药装置
CN216997710U (zh) 一种自动配比投加液体药剂的装置
CN205248362U (zh) 蓄电池电解液定量加注机
CN111056728B (zh) 用于河湖底泥脱水的联合加药进溶系统
CN214299487U (zh) 氧化沟碳源投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