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1540U - 电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1540U
CN218771540U CN202222477158.0U CN202222477158U CN218771540U CN 218771540 U CN218771540 U CN 218771540U CN 202222477158 U CN202222477158 U CN 202222477158U CN 218771540 U CN218771540 U CN 218771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ver plate
rotor shaft
oil passag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71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冬
王军政
郑蔚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71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1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1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1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机及车辆,包括:电机壳体、盖板组件,电机壳体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内设有第一油道;盖板组件设置在电机壳体靠近第二端面的一侧;盖板组件包括旋变盖和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固定装配在旋变盖上并与转子轴密封,旋变盖设有第二油道和盖板油腔,第二油道的出油口与盖板油腔连通,盖板油腔的出油孔与转子轴内腔连通。通过改变电机壳体内部的油道设计以及增加盖板组件的第二油道,减少电机壳体内部整体油道长度设置,使油道布置更加紧密,油道结构减少,从而使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减少生产车根本,同时进入转子轴的内腔的润滑油液冷却效果更好,增加转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冷却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电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电机工作时,电机转子、电机定子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提高驱动电机的驱动功率和运行可靠性,需要冷却系统提供冷却介质对电机转子及定子进行充分冷却,目前配备油冷电机是新源汽车动力驱动系统常见的形式。
在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油冷电机的冷却润滑油路径为:电子泵→滤芯→油冷器→壳体输入轴后轴承部位→输入轴内部中空油道→转子轴内腔→转子,冷却润滑油液在油冷器中通过与冷却液进行换热而降低润滑油液的温度,再通过冷却润滑油路径到达电机转子内部实现冷却与润滑的功能。因此整个冷却润滑有路径的设计是进入转子轴的冷却润滑油液需要先经过输入轴内部中空油道,输入轴在高速旋转时,其离心力大,所以冷却润滑油液到达转子轴内腔的时候,其温度会快速上升,起到的冷却效果及其有限,从而会降低转子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现有的油道布置导致结构太长,会导致电机整体的占用空间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减少电机内部整体油道,有效对电子内部的转子进行润滑以及冷却的电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盖板组件,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内设有第一油道;
所述盖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
所述盖板组件包括旋变盖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装配在旋变盖上并与转子轴密封,所述旋变盖设有第二油道和盖板油腔,所述第二油道的出油口与所述盖板油腔连通,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与转子轴内腔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有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入油口适配的第三油道,其中所述第三油道依次连通有电子泵、过滤器和油冷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油道内设有油堵,被配置为封堵所述第一油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与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的内径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与所述转子轴径向密封。
可选的,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型圈;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三油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三密封圈为O型圈。
可选的,所述第二油道的出油口与所述盖板油腔的连通处设有滤网。
可选的,所述转子轴设有径向孔,所述径向孔连通所述转子轴内腔与转子。
可选的,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盖板油腔相近的一端设有第四油道,所述第四油道连通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与所述转子轴内腔,其中所述第四油道沿所述转子轴轴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正对所述第四油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机。
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电机,冷却润滑油液经过电机壳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设置的第一油道进入旋变盖上的第二油道进入盖板油腔中,然后通过盖板油腔的出油孔直接进入转子轴内腔中,减少了相关技术中电机内部整体油道的长度,使油道布置更加紧密,油道结构利用电机壳体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旋变盖,使油道结构减少的同时,从而使电机体积减小,配备电机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避免了向相关技术中,冷却润滑油液需要经过输入轴内部中空油道,而使进入转子轴内腔中的冷却润滑油液温度升高,无法起到有效的冷却效果,增加了转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润滑油液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油液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盖板组件,电机壳体1包括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内设有第一油道13;减速器2设有与第一油道13的入油口5适配的第三油道21;盖板组件设置在电机壳体1靠近第二端面12的一侧;盖板组件包括旋变盖3和第一密封圈31,第一密封圈31固定装配在旋变盖3上并与转子轴4密封,旋变盖3设有第二油道32和盖板油腔33,第二油道32一端与第一油道13连通,另一端与盖板油腔33连通,盖板油腔33的出油孔与转子轴内腔(图中未示出)连通。
如图1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相关技术中的冷却润滑油道,虚线箭头表示其冷却润滑油液的走向,在冷却润滑油液进入转子轴之前,整个油道还需要从输入轴7的中空油道再进入转子轴内腔,整体的油道相对比较长,同时,润滑油液再进入输入轴7的时候,由于输入轴7配合转子轴在高速旋转,其离心力大,冷却润滑油液在进入输入轴7的时候,会存在短期内冷却润滑油液温度快速上升的情况,由于冷却润滑油液温度升高,从而在进入转子轴之后,无法有效对转子进行冷却,使转子的寿命降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润滑油道直接从如图2中所示的转子轴4的左端进入转子轴内腔(图中未示出)中,减少整体油道的长度,整个油道缩短,同时无需通过输入轴的中空油道,冷却润滑油液的温度相比较不会存在快速上升的情况,在减少整体油道长度的同时,电机壳体1内部的整体布置会因为减少油道的布置,从而减小整个电机系统在第一方向(图2中X轴的方向)上的空间占用,从而使整个电机壳体1内部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减小整个电机系统的空间占用,又增加车辆内部空间的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减速器2,减速器2设有与第一油道13的入油口适配的第三油道21,其中,通过上述描述,第一油道13与现有技术中的油道是有区别的,为了能够使冷却润滑油液进入第一油道13,相应的,经过减速器2的第三油道21同样需要进行改变,从而能够使第一油道13与第三油道2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油道21依次连通有电子泵(图中未示出)、过滤器(图中未示出)和油冷器(图中未示出),冷却润滑油液需要经过电子泵提供动力,经过过滤器过滤和油冷器的冷却之后进入减速器2中的第三油道21,之后再进入第一油道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油道13内设有油堵14,其中油堵14与电源电连接,在电机发生故障的时候,可能需要拆下旋变盖3进行检查维修,如此,可能会导致第一油道13中残留的油液继续从第一油道13的出油口中流出,污染损坏电机,而此时,先通过油堵14对第一油道13进行封堵,便可以放心拆下旋变盖3进行检查维修,需要说明的是,油堵14可以是一个电磁阀,通过为电机系统提供电力的电源连接,控制开关可以安装在任何方便操作的地方,控制油堵14的开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电机壳体1的内部设置第一油道13,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中,冷却润滑油液在进入转子轴内腔的时候,从如图2所示的转子轴4的左端进入,那么在第一油道13的设计上,在不增加电机壳体1内部多余油道的布置的同时,利用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内部形成第一油道13,同时利用旋变盖3空间,利用旋变盖3形成第二油道32与电机壳体1内部的第一油道13连通,更加靠近转子轴4,除此之外,在旋变盖3上设置盖板油腔33,能够储存冷却润滑油液,相应地,就可以缩小转子轴内腔的空间,减少冷却润滑油液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油道21依次连通有电子泵、过滤器和油冷器,向转子轴内腔中提供冷却润滑油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圈31为O型密封圈,第一密封圈31的外径与盖板油腔33的出油孔的内径密封,第三密封圈6的外径与转子轴径向密封。利用第一密封圈31密封旋变盖3的盖板油腔33的出油孔和转子轴4,使进入转子轴内腔的冷却润滑油液的油量以及油压更加稳定,同时保证冷却润滑油液不会发生泄漏,在油压以及油量稳定的同时,那么缩小上述提到的转子轴内腔的空间,就不会造成需要储油的工作都在转子轴内腔中,也就减少了冷却润滑油液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油道13与第三油道2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5,其中,第二密封圈5为O型圈,第二密封圈5可以在冷却润滑油液从第三油道21进入第一油道13的时候发生泄漏,从而造成电机壳体1内部与减速器2内部由于漏油而发生故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油道21与第三油道3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6,其中第三密封圈6为O型圈,通过上述描述,整体油道的布置,在进入转子轴内腔之前与外界之间都是密封的,在有效保证冷却润滑油液不发生泄漏的同时,保证进入转子轴内腔的冷却润滑油液的油压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整个油道内部的冷却润滑油液的油压发生变化,避免进入转子轴内腔的冷却润滑油液的油压不稳定,对转子的冷却液不稳定。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体设计上,第一油道13、第三油道21和第二油道32的整体设计都是截面为圆形的油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油道32的出油口与盖板油腔33的连通处设有滤网。通过上述的描述可知,本申请中第三油道21流入第一油道13的冷却润滑油液虽然经过过滤器的过滤,但是在旋变盖3的组装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避免进入转子轴内腔中的冷却润滑油液中没有杂质,在第二油道32的出油口与盖板油腔33的连通处设置滤网,能够进一步对冷却润滑油液进行过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子轴设有径向孔41,径向孔41连通转子轴内腔与转子42。本申请的冷却润滑油液流向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其中冷却润滑油液通过第三油道21进入第一油道13,之后进入第二油道32进入到盖板油腔33,盖板油腔33中的冷却润滑油液经过第四油道进入转子轴内腔,通过径向孔41的设置,使进入转子轴的内腔的润滑油液在对转子轴冷却之后,通过径向孔41进入到转子42中,对转子42进行冷却,在进行冷却的同时,对转子轴4起到润滑效果,从而使转子42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通过上述的描述,进入转子轴内腔的冷却润滑油液的油压和油量稳定,同时整体油道的缩短,冷却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子轴与盖板油腔33相近的一端设有第四油道(图中未示出),第四油道连通盖板油腔33的出油孔与所述转子轴内腔,其中,第四油道沿转子轴轴向设置。盖板油腔33的出油孔正对第四油道。第四油道沿转子轴轴向设置,第四油道通过转子轴的左端正对转子轴的第四油道,冷却润滑油液在从盖板油腔33进入到转子轴内腔的过程中,进油更加顺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油道13设置在电机壳体1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的内部,通过上述描述,直接把第一油道13设置在电机壳体1的内部,沿着电机壳体1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减少需要在电机壳体1内部重新布置油道的需要,同时节省成本,同时节省整个电机系统内部的空间,同时如图2所示,在不经过输入轴7的情况下,第二端面12更加靠近转子轴4的左端端面,相对来说,在不增加油道的情况下,同时考虑电机系统内部空间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整体油道的布置。
在本申请整体的实施中,通过对电机壳体1内的整体油道的改变,缩短了整体的油道长度,从而在整体上,电机系统在第一方向上尺寸减少,成本减少。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车辆,包含上述的电机转子进油机构,在电机内部空间布置更加紧凑的同时,车辆内部对电机布置的空间也相应缩小,提升车辆空间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盖板组件,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内设有第一油道;
所述盖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
所述盖板组件包括旋变盖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装配在旋变盖上并与转子轴密封,所述旋变盖设有第二油道和盖板油腔,所述第二油道的出油口与所述盖板油腔连通,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与转子轴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有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入油口适配的第三油道,其中所述第三油道依次连通有电子泵、过滤器和油冷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内设有油堵,被配置为封堵所述第一油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与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的内径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与所述转子轴径向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型圈;
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三油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三密封圈为O型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的出油口与所述盖板油腔的连通处设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设有径向孔,所述径向孔连通所述转子轴内腔与转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盖板油腔相近的一端设有第四油道,所述第四油道连通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与所述转子轴内腔,其中所述第四油道沿所述转子轴轴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油腔的出油孔正对所述第四油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222477158.0U 2022-09-19 2022-09-19 电机及车辆 Active CN218771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7158.0U CN218771540U (zh) 2022-09-19 2022-09-19 电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7158.0U CN218771540U (zh) 2022-09-19 2022-09-19 电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1540U true CN218771540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7158.0U Active CN218771540U (zh) 2022-09-19 2022-09-19 电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1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1549A1 (zh) 一种三合一油冷电驱动结构
CN100557209C (zh) 带电动机的增压机
US11221013B2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JPH10213075A (ja) 圧送流体を手段とする動力部冷却付きポンプユニット
CN108700071B (zh) 螺旋压缩机
US20220344747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A Battery Bank Module
CN112594357A (zh) 一种油冷深度集成电驱系统
CN113442861A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润滑装置和电驱动总成
CN218771540U (zh) 电机及车辆
CN109538744A (zh) 一种电动车输入轴花键自润滑装置
CN108223361A (zh) 一种电动燃油泵
US5046932A (en) Rotary epitrochoidal compressor
CN111555554A (zh)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进行油冷的电动油泵总成
CN216743783U (zh) 集成式润滑油泵
CN114142638B (zh) 一种电驱总成用一体式冷却润滑系统
CN103174641A (zh) 一种一体式全封闭型制冷齿轮泵
CN213064578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及车辆
JPH0946974A (ja) 冷却・潤滑系統を一体化した高速電動機
CN114844296A (zh) 一种电驱动集成装置
CN214480142U (zh) 一种汽车双电机的冷却系统
CN107359746B (zh) 用于压缩机的油冷电机
CN212305021U (zh)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进行油冷的电动油泵总成
CN216306225U (zh) 一种转子组件、压缩机和空调
CN219062381U (zh) 一种输入轴总成润滑结构和混动变速器
CN218920136U (zh) 具有轴承润滑冷却油道的电机及电驱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