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0531U -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0531U
CN218770531U CN202222915711.4U CN202222915711U CN218770531U CN 218770531 U CN218770531 U CN 218770531U CN 202222915711 U CN202222915711 U CN 202222915711U CN 218770531 U CN218770531 U CN 218770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opening
hole
output head
lase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57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勇
唐中华
沈培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ghtel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ightel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ghtel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ightel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9157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0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0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0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激光设备包括激光输出头,激光输出头包括壳体、第一封堵组件、第二封堵组件以及导热管,壳体内设有冷却腔,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均与冷却腔连通,第一封堵组件与壳体螺纹连接,并封堵第一开口,第一封堵组件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第一穿设孔,第二封堵组件与壳体螺纹连接,并封堵第二开口,第二封堵组件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第二穿设孔,导热管设置在冷却腔中,用于供光纤穿设,导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中。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均与壳体螺纹连接,提高了拆装便捷性以及零件回收利用率。

Description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加工通常需要用到激光输出头,激光输出头能够将光纤中的高能激光聚焦在工件的表面上以对工件进行加工,现有的激光输出头中的大部分零件通常采用紧配的方式进行组装,不仅拆装不方便,而且拆卸后的零件往往由于磨损、变形等原因无法再次使用,导致零件的回收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输出头由于其大部分零件采用紧配的方式进行组装,而导致拆装不方便以及零件回收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输出头,包括壳体、第一封堵组件、第二封堵组件以及导热管,壳体内设有冷却腔,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均与冷却腔连通,第一封堵组件与壳体设有第一开口的一端螺纹连接,以封堵第一开口,第一封堵组件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第一穿设孔,第二封堵组件与壳体设有第二开口的一端螺纹连接,以封堵第二开口,第二封堵组件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第二穿设孔,导热管设置在冷却腔中,用于供光纤穿设,导热管的一端穿设第一穿设孔,导热管的另一端穿设第二穿设孔。
进一步地,壳体对应第一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封堵组件包括堵头,堵头上还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堵头经第一开口插入冷却腔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第一穿设孔贯穿堵头。
进一步地,堵头远离第二开口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槽,第一穿设孔与连接槽连通。
进一步地,堵头上还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位于第一开口外,第一封堵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套设在堵头上,第一密封环的一侧与壳体抵接,第一密封环的另一侧与环形凸起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封堵组件还包括固定帽,固定帽设置于壳体外,并螺纹套设在堵头上,光纤贯穿固定帽。
进一步地,固定帽的一端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堵头伸至壳体外的部位上还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堵头插入连接孔中,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
进一步地,固定帽远离堵头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柱。
进一步地,壳体设有第二开口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第二封堵组件包括安装管和插接件,安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安装管套设在壳体上,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配合,插接件部分经第二开口插入冷却腔中,插接件的外周侧并与安装管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穿设孔贯穿插接件。
进一步地,插接件包括相连接的插接部和抵接部,插接部插入冷却腔中,抵接部位于壳体外并与安装管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封堵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套设在插接部上,第二密封环的一侧与抵接部抵接,第二密封环的另一侧与壳体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激光输出头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导热管设置在壳体的冷却腔中,将第一封堵组件和第二封堵组件分别封堵壳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导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第一封堵组件的第一穿设孔和第二封堵组件的第二穿设孔,从而有效防止冷却腔中的冷却液泄漏,保证对导热管以及穿设在导热管内的光纤的散热效果。而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均与壳体螺纹连接,一方面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拆卸过程中不易对壳体、第一封堵组件以及第二封堵组件造成损害,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回收利用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激光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激光输出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激光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的激光输出头通过将导热管设置在壳体的冷却腔中,将第一封堵组件和第二封堵组件分别封堵壳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导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第一封堵组件的第一穿设孔和第二封堵组件的第二穿设孔,从而有效防止冷却腔中的冷却液泄漏,保证对导热管以及穿设在导热管内的光纤的散热效果。而第一封堵组件及第二封堵组件均与壳体螺纹连接,一方面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拆卸过程中不易对壳体、第一封堵组件以及第二封堵组件造成损害,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输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激光输出头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激光输出头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激光输出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激光输出头中的第一封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4所示的激光输出头中的第一封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4所示的激光输出头中的第二封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11、冷却腔;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第一内螺纹;15、第三外螺纹;16、第一通孔;17、第二通孔;18、连接管;181、第四外螺纹;
20、第一封堵组件;21、堵头;211、第一穿设孔;212、第一外螺纹;213、环形凸起;214、连接槽;215、导流柱;216、连通间隙;217、第二外螺纹;22、第一密封环;23、固定帽;231、连接孔;232、通过孔;233、第二内螺纹;234、连接柱;24、固定管;
30、第二封堵组件;31、安装管;311、第三内螺纹;312、抵接面;313、第五外螺纹;32、插接件;321、第二穿设孔;322、插接部;323、抵接部;324、第一环槽;325、第二环槽;33、第二密封环。
40、导热管;
50、光纤;
6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输出头,激光输出头包括壳体10、第一封堵组件20、第二封堵组件30以及导热管40,壳体10内设有冷却腔11,壳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均与冷却腔11连通,第一封堵组件20与壳体10螺纹连接,以封堵第一开口12,第一封堵组件20设有与冷却腔11连通的第一穿设孔211,第二封堵组件30与壳体10螺纹连接,以封堵第二开口13,第二封堵组件30设有与冷却腔11连通的第二穿设孔321,导热管40设置在冷却腔11中,用于供光纤50穿设,导热管40的一端穿设第一穿设孔211,导热管40的另一端穿设第二穿设孔3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激光输出头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导热管40设置在壳体10的冷却腔11中,将第一封堵组件20和第二封堵组件30分别封堵壳体10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将导热管40的两端分别穿设第一封堵组件20的第一穿设孔211和第二封堵组件30的第二穿设孔321,从而有效防止冷却腔11中的冷却液泄漏,保证对导热管40以及穿设在导热管40内的光纤50的散热效果。而第一封堵组件20及第二封堵组件30均与壳体10螺纹连接,一方面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拆卸过程中不易对壳体10、第一封堵组件20以及第二封堵组件30造成损害,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回收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0对应第一开口1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4,第一内螺纹14用于与第一封堵组件20螺纹连接。壳体10靠近第二开口13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15,第三外螺纹15用于与第二封堵组件30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壳体10的周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17,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7均与冷却腔11连通。在使用时,往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7中的任意一个通入冷却液,冷却液注入到冷却腔11中,吸收由光纤50散射的光照射在导热管40上而在导热管40上形成的热量,随后从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7中的另一个流出,将热量带出壳体10外。流出壳体10外的冷却液得到降温后重新注入到冷却腔11中进行循环,以避免高温对光纤50以及激光输出头的损害,从而保证光纤50及激光输出头持续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壳体10设有第一开口12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外螺纹181,第四外螺纹181用于与外部配件螺纹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6所示,第一封堵组件20包括堵头21,堵头21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12,堵头21经第一开口12插入冷却腔11中,第一外螺纹212与壳体10对应第一开口12的内壁上设置的第一内螺纹14相配合,第一穿设孔211贯穿堵头21。通过将堵头21经第一开口12插入冷却腔11中,并且第一外螺纹212与第一内螺纹14相配合,从而对第一开口12形成封堵。堵头21与壳体10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仅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而且在拆装的过程中,不易对壳体10以及堵头21造成损害,从而有利于提高壳体10以及堵头21的回收利用率。第一穿设孔211贯穿堵头21,以供导热管40内的光纤50经第一穿设孔211延伸出壳体10外。
进一步地,第一穿设孔211的孔壁与导热管40的外壁密封连接,从而增强第一封堵组件20对第一开口12的密封作用,能够防止冷却腔11中冷却液通过第一穿设孔211的孔壁与导热管40的间隙从第一开口12泄漏,从而避免冷却液直接与光纤50接触而影响光纤5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堵头21上还设置有环形凸起213,环形凸起213位于第一开口12外,并卡设在壳体10上。在安装时,将堵头21拧入壳体10内以使得第一外螺纹212与第一内螺纹14相配合,直至环形凸起213卡在壳体10上,即环形凸起213面向壳体10的侧部与壳体10设有第一开口12的端部相抵接,从而实现堵头21与壳体10的稳固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堵头21远离第二开口13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槽214,第一穿设孔211与连接槽槽214连通。连接槽214用于供外部拆装工具插入,具体地,连接槽214可为内六角槽,在拆装堵头21时,将外部拆装工具如内六角扳手等插入连接槽214中以带动堵头21转动,提高拆装的便捷性。连接槽214与第一穿设孔211连通,以供导热管40和/或光纤50穿设。具体地,导热管40穿设在第一穿设孔211内的一端可延伸进入连接槽214内,甚至延伸出连接槽214外,穿设导热管40的光纤50可延伸出连接槽214外。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堵头21靠近第二封堵组件30的端部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导流柱215,两个导流柱215在冷却腔11中沿靠近第二封堵组件30的方向延伸,导热管40抵接于两个导流柱215之间,导热管40与两个导流柱215共同将冷却腔11分为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第一通孔16与第一腔体111连通,第二通孔17与第二腔体112连通,导流柱215靠近第二封堵组件30的端部与第二封堵组件30之间设置有连通间隙216,第一腔体111通过连通间隙216与第二腔体112连通。假设第一通孔16为冷却液注入口,第二通孔17为冷却液排出口,在工作时,冷却液从第一通孔16注入到冷却腔11中的第一腔体111内,在导热管40以及两个导流柱215的阻挡作用下,沿着导热管40对应第一腔体111的一侧面朝靠近第二封堵组件30的方向流动,然后通过连通间隙216流入到第二腔体112内,接着沿着导热管40的另一侧面,即导热管40对应第二腔体112的侧面,朝远离第二封堵组件30的方向流动,最终从第二通孔17排出。通过设置两个导流柱215与导热管40共同配合,以引导注入到冷却腔11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使冷却液与导热管40的相对两侧充分接触,从而增强对导热管40及穿设在导热管40内的光纤50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导流柱215的一侧与导热管40的外壁紧密接触,导流柱215的另一侧与壳体10的内壁紧密接触,有效避免注入到第一腔体111内的冷却液通过导流柱215与导热管40之间的间隙流入到第二腔体112内,以及有效避免注入到第一腔体111内的冷却液通过导流柱215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到第二腔体112内,从而保证注入到第一腔体111内的冷却液先沿着导热管40对应第一腔体111的侧面朝靠近第二封堵组件30的方向流动,然后通过连通间隙216进入到第二腔体112内,再沿着导热管40对应第二腔体112的侧面朝远离第二封堵组件30的方向流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一封堵组件20还包括第一密封环22,第一密封环22套设在堵头21上,第一密封环22的一侧与壳体10设有第一开口12的端部抵接,第一密封环22的另一侧与环形凸起213抵接,从而增强第一封堵组件20对第一开口12的密封作用。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一密封环22套设在堵头21上,然后再将堵头21经第一开口12插入冷却腔11中,使第一外螺纹212与第一内螺纹14相配合,直至第一密封环22抵接于环形凸起213与壳体10的端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封堵组件20还包括固定帽23,固定帽23设置在壳体10外,并螺纹套设在堵头21上,导热管40内的光纤50贯穿固定帽23。具体地,如图5及图6所示,固定帽23的一端设有连接孔231,连接孔23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233,堵头21伸至壳体10外的部位上还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17,堵头21插入连接孔231中,第二外螺纹217与第二内螺纹233相配合。固定帽23的另一端设有通过孔232,通过孔232与连接孔231连通,以供光纤50穿设。固定帽23与堵头21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仅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而且在拆装时不易对堵头21以及固定帽23造成损害,从而有利于提高堵头21以及固定帽23的回收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固定帽23与环形凸起213背离第一密封环22的侧部抵接。在安装时,将第一密封环22套设在堵头21上,将堵头21经第一开口12插入冷却腔11中,使第一外螺纹212与第一内螺纹14相配合,直至第一密封环22抵接于环形凸起213与壳体10的端部之间,然后再将堵头21插入固定帽23的连接孔231中,使第二内螺纹233与第二外螺纹217相配合,直至固定帽23与环形凸起213背离第一密封环22的侧部抵接,从而实现壳体10、堵头21以及固定帽23三者的稳固连接。当然,在安装时,也可以先将堵头21插入固定帽23的连接孔231中,然后将堵头21经第一开口12插入冷却腔11中。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固定帽23远离堵头21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柱234,连接柱234用于供外部拆装工具套设。具体地,连接柱234为正六棱柱,在拆装固定帽23时,可利用外部拆装工具如带六角孔的套筒扳手套在连接柱234上以带动固定帽23转动,提高拆装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一封堵组件20还包括固定管24,固定管24设置在通过孔232内,光纤50穿设在固定管24内,固定管24的管径与光纤50的粗细相适配,以对光纤50起到稳定的作用,防止光纤50过度弯折。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7所示,第二封堵组件30包括安装管31和插接件32,安装管3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311,安装管31套设在壳体10上,第三内螺纹311与壳体10上的第三外螺纹15相配合,插接件32部分经第二开口13插入冷却腔11中,插接件32的外周侧与安装管3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穿设孔321贯穿插接件32。通过将插接件32经第二开口13插入冷却腔11中,将安装管31套设在壳体10上,以使得第三内螺纹311与第三外螺纹15相配合,并且安装管31的内壁与插接件32的外周侧密封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二开口13的封堵,防止冷却腔11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开口13泄漏。而安装管31与壳体1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仅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而且在拆装时不易对安装管31及壳体10造成损害,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安装管31以及壳体10的回收利用率。第二穿设孔321贯穿插接件32,以供导热管40内的光纤50通过第二穿设孔321与外界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穿设孔321的孔壁与导热管40的外壁密封连接,以增强第二封堵组件30对第二开口13的密封作用,有效避免冷却腔11中的冷却液通过导热管40与第二穿设孔321之间的间隙从第二开口13泄漏,从而避免冷却液直接与光纤50接触而影响光纤50的正常工作。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穿设孔32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环槽325,第二环槽325用于供密封圈安装,通过密封圈实现第二穿设孔321与导热管40的密封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7所示,插接件32包括相连接的插接部322和抵接部323,插接部322经第二开口13插入冷却腔11中,抵接部323位于壳体10外并与安装管3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封堵组件30还包括第二密封环33,第二密封环33套设在插接部322上,第二密封环33的一侧与抵接部323抵接,第二密封环33的另一侧与壳体10抵接,从而增强第二封堵组件30对第二开口13的密封作用。在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二密封环33套设在插接部322上,然后再将插接部322经第二开口13插入冷却腔11中,直至第二密封环33抵接于抵接部323与壳体10的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抵接部323的外周侧上设置有第一环槽324,第一环槽324用于供密封圈安装,通过密封圈实现抵接部323与安装管31内壁的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7所示,抵接部323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未示出),第二穿设孔321贯穿插接部322并与第一安装腔连通,安装管31内设置有第二安装腔(未示出),第二安装腔314与第一安装腔326连通,共同用于安装透镜60。光纤50能够通过第二穿设孔321进入到第一安装腔中,与透镜60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管31的内壁上形成有抵接面312,抵接面312面向第二开口13设置,并与插接件32抵接。具体地,抵接面312与抵接部323背离插接部322的侧部抵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安装管3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五外螺纹313,第五外螺纹313用于与外部配件螺纹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设备,光纤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激光输出头,采用的激光输出头通过将导热管40设置在壳体10的冷却腔11中,将第一封堵组件20和第二封堵组件30分别封堵壳体10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将导热管40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封堵组件20的第一穿设孔211和第二封堵组件30的第二穿设孔321,从而有效防止冷却腔11中的冷却液泄漏,保证对导热管40以及穿设在导热管40内的光纤50的散热效果。而第一封堵组件20及第二封堵组件30均与壳体10螺纹连接,一方面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拆卸过程中不易对壳体10、第一封堵组件20以及第二封堵组件30造成损害,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回收利用率。
进一步地,光纤设备还包括光纤50,光纤50穿设导热管40。
进一步地,光纤设备还包括透镜60,透镜60安装在抵接部323的第一安装腔326以及安装管31的第二安装腔314中,光纤50通过第二穿设孔321进入到第一安装腔326中与透镜60连接,透镜60用于解耦合光纤50中的激光。透镜60具体可为石英透镜60。
进一步地,光纤设备还包括激光发生装置,激光发生装置与光纤50连接,激光发生装置产生的激光经过光纤50传递至透镜60,在透镜60处,光纤50中的激光被解耦合,并在距离透镜60预设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激光光斑。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冷却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第一封堵组件,所述第一封堵组件与所述壳体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螺纹连接,以封堵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封堵组件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第一穿设孔;
第二封堵组件,所述第二封堵组件与所述壳体设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螺纹连接,以封堵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封堵组件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第二穿设孔;以及
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设置在冷却腔中,用于供光纤穿设,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穿设所述第一穿设孔,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穿设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封堵组件包括堵头,所述堵头上设置第一外螺纹,所述堵头经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冷却腔中,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一穿设孔贯穿所述堵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第一穿设孔与所述连接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上还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外,所述第一封堵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套设在所述堵头上,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一侧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另一侧与所述环形凸起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组件还包括固定帽,所述固定帽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并螺纹套设在所述堵头上,所述光纤贯穿所述固定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堵头伸至所述壳体外的部位上还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堵头插入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远离所述堵头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封堵组件包括安装管和插接件,所述安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安装管套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外螺纹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相配合,所述插接件部分经所述第二开口插入所述冷却腔中,所述插接件的外周侧与所述安装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穿设孔贯穿所述插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输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相连接的插接部和抵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冷却腔中,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安装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封堵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套设在插接部上,所述第二密封环的一侧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抵接。
10.一种激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光输出头。
CN202222915711.4U 2022-11-02 2022-11-02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Active CN218770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5711.4U CN218770531U (zh) 2022-11-02 2022-11-02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5711.4U CN218770531U (zh) 2022-11-02 2022-11-02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0531U true CN218770531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5711.4U Active CN218770531U (zh) 2022-11-02 2022-11-02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0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9422B (zh) 激光器输出头、激光器、激光加工头以及激光加工设备
CN210967460U (zh) 一种高功率自动调焦光纤切割头
KR100974588B1 (ko) 다이캐스팅 금형 냉각장치
CN218770531U (zh) 激光输出头及激光设备
CN210524146U (zh) 一种光纤激光头光阑
CN210092559U (zh) 一种高功率光纤激光头光阑
CN219549883U (zh) 管接头结构、热管理组件及电池
CN108478172B (zh) 电子内窥镜的水气接头组件
CN113510395B (zh) 一种一体化激光器输出头
CN216177589U (zh) 一种激光焊接头结构
CN214280413U (zh) 一种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系统的水冷光阑机构
CN210323480U (zh) 一种即插式激光器输出光缆接口
CN216901030U (zh) 液冷装置及光隔离器
CN218216086U (zh) 一种激光吸收装置和激光器
CN216990430U (zh) 一种激光加工头
CN210142211U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216901168U (zh) 激光准直机构
CN218362829U (zh) 一种水冷风冷式激光镜头保护装置
CN210125818U (zh) 水冷准直头及激光加工设备
CN114473267A (zh) 一种激光加工头
CN217823683U (zh) 光纤激光器用冷却板及光纤激光器
CN212633683U (zh) 一种激光清洗机枪体
CN219639744U (zh) 接头、冷却装置及电池
CN210908593U (zh) 一种激光切割头传感器的冷却装置
CN213100468U (zh) 激光美容仪及其循环液冷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