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6564U - 双面检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检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6564U
CN218766564U CN202220349291.5U CN202220349291U CN218766564U CN 218766564 U CN218766564 U CN 218766564U CN 202220349291 U CN202220349291 U CN 202220349291U CN 218766564 U CN218766564 U CN 218766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light source
roller
axis
adjus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92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延培
杨云仙
请求不公布姓名
曹葵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z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z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z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z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92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6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6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6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检视装置,其包括:输送模组以及检视模组;输送模组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二者沿输送方向并排设置,且第一输送单元的下游端与第二输送单的上游端之间具有一间隙;检视模组包括:下检视机构以及上检视机构;下检视机构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间隙的下方,其用于实现产品背面的检视;上检视单元设位于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方,其用于实现产品正面的检视。本实用新型的检视模组具有下检视机构、上检视机构,二者可实现PCB板双面检测时的图像数据采集,有利于检测出PCB板行的刻蚀缺陷以及外观缺陷。

Description

双面检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PCB板的双面检视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上集成有众多的电子器件,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设备中。PCB板在生产过程中,从光板到制作出线路图形,需要经过刻蚀制程来实现。对于成品PCB板而言,需要对其外观进行外观检测,以判断PCB板刻蚀后是否存在线路缺陷以及PCB板成品表面是否存在外观缺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面检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面检视装置,其包括:输送模组以及检视模组;
所述输送模组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二者沿输送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下游端与第二输送单的上游端之间具有一间隙;
所述检视模组包括:下检视机构以及上检视机构;
所述下检视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间隙的下方,其用于实现产品背面的检视;所述上检视单元设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方,其用于实现产品正面的检视。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任一输送单元均包括:输送皮带、支撑结构以及动力结构;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从动辊、主动辊以及调节辊;
所述调节辊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从动辊和主动辊分布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且所述主动辊由所述动力结构驱动进行枢转;所述输送皮带依次绕过从动辊、支撑板、主动辊、调节辊,并由四者进行张紧。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所述调节辊两端通过调节组件升降地设置;
任一端的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微调螺丝以及标尺;
所述标尺具有一滑槽,所述标尺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滑槽一侧的指示上下调节距离的刻度;安装于所述调节辊端部的轴承嵌入于所述调节块中,所述调节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中,所述微调螺丝沿所述调节块的滑动方向螺接于所述标尺上,且其下端延伸至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调节块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任一输送单元还包括:纠偏结构;
所述纠偏结构包括:多个防跑偏压辊,各防跑偏压辊枢转地设置于所述输送皮带的下方,并压紧所述输送皮带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所述输送模组还包括:压紧机构;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辊;所述压紧辊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中输送皮带的上方,且与所述输送皮带的表面保持预设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所述输送模组还包括:导向机构;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条以及导向板;
所述导向条对接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游端;所述导向板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游端的上方,其包括:沿输送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面以及与所述导向面下端相连接的水平面。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任一检视机构包括:相机、调焦组件以及光源组件;
所述相机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相机面向图像采集区域设置;所述调焦组件与所述相机传动连接,并带动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光源组件面向图像采集区域设置,为所述相机的图像采集提供照明。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所述相机还通过微调组件在五个自由度上进行调节;
所述微调组件包括:X轴调节板、Y轴调节板、Z轴调节板、Y轴枢转调节板以及Z轴枢转调节板;
所述X轴调节板上开设有X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调节槽;
所述Y轴调节板安装于所述X轴调节板上,所述Y轴调节板上开设有Y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调节槽;
所述Z轴枢转调节板通过枢轴垂直连接于所述Y轴调节板上;
所述Z轴调节板的两侧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Z轴枢转调节板上,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边缘设置有Z向滑槽,所述Z轴调节板前后滑动地设置于该Z向滑槽中;
所述Y轴枢转调节板安装于所述Z轴调节板上,所述相机竖直布置,且其镜头部分的后端枢转连接于所述Y轴枢转调节板上。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各光源分别具有各自的照明角度。
作为本发明双面检视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光源的照明方向保持垂直;所述第二光源倾斜地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照明方向的一侧,且其照明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夹角;所述第三光源倾斜地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照明方向的另一侧,且其照明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夹角;
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集成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散热结构;
所述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的结构相同,二者均包括:第二发光器件以及集成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背面的第二散热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模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二者之间形成适于对PCB板背面检测的通路,进而便于对PCB板的双面检测。且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具有调节辊,其可对输送皮带的张紧力进行调节,避免输送皮带发生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检视模组具有下检视机构、上检视机构,二者可实现PCB板双面检测时的图像数据采集,有利于检测出PCB板行的刻蚀缺陷以及外观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检视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输送模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输送模组底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输送单元省略输送皮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调节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导向机构和压紧机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检视模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一个相机及其微调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光源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局部结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检视设备,其包括:输送模组30以及检视模组40。其中,输送模组30将PCB板输送至检视模组40处,双面检视完成的PCB板进一步由输送模组30送出。
如图2、3所示,输送模组30包括:输送机构31、导向机构32以及压紧机构33。
输送机构31包括:第一输送单元311和第二输送单元312,二者沿输送方向并排设置,且第一输送单元311的下游端与第二输送单的上游端之间具有一间隙313,该间隙313处设置有一透光板314。如此,在对相应PCB板的正面进行检视的同时,通过设置上述间隙313还便于对PCB的底面进行检视。
本实施方式中,任一输送单元311、312均包括:输送皮带315、支撑结构316、动力结构317以及纠偏结构318。
输送皮带315通过支撑结构316进行安装以及张紧,并由动力结构317驱动进行循环输送运动。为了保证检视模组40对PCB板开始扫描时,PCB板的速度与输送皮带315传送速度保持一致,需保证PCB板至少2/3的面积与输送皮带315相接触。
如图4所示,支撑结构316包括:座板3161、支撑板3162、从动辊3163、主动辊3164以及调节辊3165。
此时,座板3161左右对称设置,支撑板3162、从动辊3163、主动辊3164以及调节辊3165设置于两个座板3161之间。调节辊3165位于支撑板3162的下方,从动辊3163和主动辊3164分布于支撑板3162的两侧,且主动辊3164由上述动力结构317驱动进行枢转。
相应的,输送皮带315依次绕过从动辊3163、支撑板3162、主动辊3164、调节辊3165,并由四者进行张紧。动力结构317可以为一电机,当电机驱动主动辊3164枢转时,主动辊3164可依靠摩擦力带动输送皮带315,围绕从动辊3163、支撑板3162、调节辊3165进行循环输送运动。
支撑板3162用于对输送皮带315的输送面进行充分地支撑,该支撑板3162可以为一整板,也可由分体间隔设置的多个部分组成。连接方式上,支撑板3162的两端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安装于两个座板3161之间。
主动辊3164、从动辊3163用于自两侧张紧输送皮带315。连接方式上,主动辊3164和从动辊3163均枢转连接于两个座板3161之间。且主动辊3164的一端还与安装于座板3161一侧的电机进行传动连接。如此,电机工作时,与之传动连接的主动辊3164随之同步枢转,且从动辊3163随主动辊3164进行联动,从而主动辊3164、从动辊3163通过摩擦力带动输送皮带315进行循环输送运动。
如图5所示,调节辊3165用于自下方张紧输送皮带315。连接方式上,调节辊3165两端通过调节组件3166升降地设置于两个座板3161之间,相应的,两个座板3161上开设有适于调节辊3165端部伸出的腰形槽。任一端的调节组件3166包括:调节块31661、微调螺丝31662以及标尺31663。
此时,标尺31663安装于座板3161的外侧壁上,该标尺31663具有一与腰形槽对应设置的滑槽,且标尺31663上还设置有位于滑槽一侧的指示上下调节距离的刻度。安装于调节辊3165端部的轴承31651嵌入于调节块31661中,调节块31661进一步能够沿滑槽进行上下运动。
为了控制调节块31661的上下运动,微调螺丝31662沿调节块31661的滑动方向螺接于标尺31663上,且其下端延伸至滑槽中并与调节块31661相连接。如此,当旋转微调螺丝31662时,与之相连接的调节块31661能够在刻度的指示下进行上下调节。
一个实施方式中,标尺31663为倒置的U形结构。此时,调节块31661滑动设置于两U形臂之间。为了避免调节块31661的前后晃动,两U形臂的内侧壁还设置有与调节块31661相抵靠的限位部,其使得U形臂的内侧壁为一台阶结构。微调螺丝31662调节时,调节块31661沿着该台阶结构进行上下滑动。
纠偏结构318用于辅助输送皮带315保持在设置的位置,进而防止其发生偏移影响输送效果。该纠偏结构318包括多个设置于输送皮带315下方的防跑偏压辊,各防跑偏压辊枢转地设置于输送皮带315的下方,并压紧输送皮带315的底部。相应的,输送皮带315的下方设置有便于防跑偏压辊枢转连接的辊轴。
一个实施方式中,防跑偏压辊为四个。该四个防跑偏压辊对称地分置于输送皮带315下方的左右两侧,且其中两个防跑偏压辊靠近输送皮带315的一端设置,其余两个防跑偏压辊靠近输送皮带315的另一端设置。如此,四个防跑偏压辊与调节辊3165相配合,共同地实现对输送皮带315的纠偏。
如图6所示,导向机构32用于对输送而来的PCB板进行进一步地导正,使其能够顺利地送入到下游的输送机构31中。
其中,导向机构32包括:导向条321以及导向板322。
导向条321对接于输送机构31的上游端。导向板322设置于输送机构31上游端的上方,其包括:沿输送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面3221以及与该导向面3221下端相连接的水平面3222。导向板322的上端进一步与一横梁相连接。如此,PCB板可沿着导向条321、导向面3221和水平面3222送入到下游的输送机构31中。
压紧机构33用于对与PCB板相接触,进而避免该PCB板发生翘起,以便于后续检视模组40的图像采集。且能够增加该PCB板与输送皮带315之间的摩擦力,以保证扫描速度的稳定性。
其中,压紧机构33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辊331。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紧辊331为两个,两个压紧辊331分置于第一输送单元311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的上方,并与第一输送单元311的输送皮带315保持适当的距离,该距离等于相应PCB板的厚度或者略小于相应PCB板的厚度。同时,压紧辊331由辊轴以及轴向间隔设置于该辊轴上的若干压环组成。如此,有利于减小压紧辊331与PCB板的接触面积,进而对PCB板进行保护。
检视模组40设置于第二输送单元312处,其用于对由第二输送单元312输送而来的PCB板进行双面检视,以检查PCB板经刻蚀后可能存在的线路缺陷以及PCB板成品表面的外观缺陷。
其检测原理为:检视模组40能够采集PCB板的图像,然后将采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系统的主机,主机通过预设的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判断相应的PCB板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反馈检测额结果。其中,主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时,可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以判断对应的PCB板上是否存在缺陷。
如图7所示,检视模组40包括:下检视机构41、上检视机构42以及厚度检测机构43。
下检视机构41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311和第二输送单元312之间间隙的下方,其用于实现PCB板背面的检视;上检视单元设置于位于下检视机构41的下游,并位于第二输送单元312输送皮带315的上方,其用于实现PCB板正面的检视。
任一检视机构41、42包括:相机411、调焦组件412以及光源组件413。
相机411用于采集PCB板正面或者背面的图像数据。为了在宽度或者长度方向对PCB板的图像进行全覆盖采集,相应的,相机4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相机41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相机411面向图像采集区域并排间隔设置,并由调节组件3166进行同步调焦。
本实施例中,相机411在由调焦组件412进行调节的同时,还可通过微调组件414在五个自由度上进行调节,如此以便于对相机411的角度以及位置进行微调,进而满足图像采集的实际需求。
如图8所示,微调组件414包括:X轴调节板4141、Y轴调节板4142、Z轴调节板4143、Y轴枢转调节板4144以及Z轴枢转调节板4145。
X轴调节板4141安装于相机411固定板上,该X轴调节板4141的边缘位置开设有X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调节槽41411。优选地,第一调节槽41411为多个,多个第一调节槽41411分布于所在X轴调节板4141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如此,调节时,X轴调节板4141通过第一调节槽41411进行左右平移,可实现X轴调节板4141在X向的微调。
Y轴调节板4142安装于X轴调节板4141上,该Y轴调节板4142的边缘位置开设有Y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调节槽41421。优选地,第二调节槽41421为多个,多个第二调节槽41421分布于所在Y轴调节板4142左侧边缘和右左侧边缘。如此,调节时,Y轴调节板4142通过第二调节槽41421进行上下平移,可实现Y轴调节板4142在Y向的微调。
Z轴枢转调节板4145通过枢轴连接于Y轴调节板4142上,该枢轴与Y轴调节板4142保持垂直。如此,调节时,通过旋转Z轴枢转调节板4145,可实现Z轴枢转调节板4145围绕Z轴的枢转微调。
此外,为了对Z轴枢转调节板4145进行限位,Y轴调节板4142上还设置有一限位件41422,其使得Z轴枢转调节板414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枢转调节。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限位件41422为一U形限位槽,Z轴枢转调节板4145上的延伸部41451能够伸入到该U形限位槽中,且其两侧与U形限位槽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如此,随着Z轴枢转调节板4145的枢转,当其延伸部41451与U形限位槽一侧的槽壁相抵靠时,则实现对Z轴枢转调节板4145的限位。
Z轴调节板4143的两侧通过支撑架4146安装于Z轴枢转调节板4145上。此时,支撑架4146的上端边缘设置有Z向滑槽,Z轴调节板4143前后滑动地设置于该Z向滑槽中。为了控制该Z轴调节板4143的微调,Z轴调节板4143的前端螺接有一微调螺丝4147,且该微调螺丝4147由支撑架4146上的夹槽进行固定。如此,通过旋转该微调螺丝4147的螺帽,可带动Z轴调节板4143进行前后平移,从而实现Z轴调节板4143在Z向的微调。
Y轴枢转调节板4144安装于Z轴调节板4143上,相机411竖直布置,且其镜头部分的后端枢转连接于该Y轴枢转调节板4144上。一个实施方式中,镜头部分的后端通过细密螺纹枢转连接于该Y轴枢转调节板4144上。如此,通过对相机411进行旋转,可其围绕Y轴的枢转微调。
调焦组件412包括:丝杆4121、连接块以及旋转单元4123。
其中,旋转单元4123与丝杆4121的一端传动连接,连接块一端与丝杆4121相螺接,另一端与相机411固定板的背面相连接。如此,当旋转单元4123工作时,其带动丝杆4121进行同步枢转。此时,连接块可随丝杆4121的枢转进行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相机411固定板及其上的相机411进行上升或者下降,以实现相机411相对PCB板的焦距的调节。一个实施方式中,旋转单元4123可以为伺服电机或者调节手轮。
光源组件413用于为相机411的图像采集提供照明,其设置于相机411与PCB板之间,并朝向相机411的图像采集区域设置。
如图9所示,为了提供多角度的照明,光源组件413包括:第一光源4131、第二光源4132、第三光源4133以及光源固定板4134。其中,第一光源4131、第二光源4132、第三光源4133安装于相对的光源固定板4134之间,且各光源分别具有各自的照明角度。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4131的照明方向保持垂直。第二光源4132倾斜地位于第一光源4131照明方向的一侧,且其照明方向与垂直方向具有一夹角。第三光源4133倾斜地位于第一光源4131照明方向的另一侧,且其照明方向与垂直方向具有一夹角。优选地,上述夹角为锐角。
如此,在第一光源4131、第二光源4132、第三光源4133的协同照明下,由于三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照明角度,进而可避免在相机411的图像采集区域产生干扰图像采集的阴影。且通过采用各自具有不同照明角度的光源组件,还具有更大的照明范围,有利于相机的图像数据采集。
同时,第二光源4132、第三光源4133的照明角度还可进行枢转调节以及左右平移微调。下面以第二光源4132为例对调节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该第二光源4132的两端与光源固定板4134上的垫块4135通过枢轴相连接,且垫块4135上开设有弧形调节槽41351,该弧形调节槽41351位于枢轴的一侧。如此,第二光源4132可围绕枢轴在弧形调节槽41351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枢转。
此外,为了便于第二光源4132的左右平移调节,垫块4135上还开设有横向布置的第三调节槽41352。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第三调节槽41352设置于垫块4135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如此,当第二光源4132及两端的垫块4135通过第三调节槽41352相对光源固定板4134平移时,可实现第二光源4132的左右平移微调。
再次如图10所示,第一光源4131包括:第一壳体41311、设置于第一壳体41311中的第一发光器件41312以及集成于第一壳体41311上的第一散热结构41313。
其中,第一发光器件41312可以为线光源等。第一壳体41311的两端与光源固定板4134相连接。第一壳体41311中设置有第一发光器件41312的安装腔,第一壳体41311上还开设有适于第一发光器件41312发射的光线射出的出光口,该出光口面向图像采集区域设置。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器件41312可面向出光口设置。可替代地,也可通过设置光学器件改变第一发光器件41312的光线。此时,第二壳体中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发光器件41312一侧的反射镜41314,该反光镜41314可改变第一发光器件41312发出的光线,使光线自出光口射出。
第一散热结构41313包括:集成于第一壳体41311一侧的散热翅片413131和/或第一风扇413132。且上述散热翅片413131和第一风扇413132集成于第一壳体41311中安装腔的外侧。如此,可将第一光学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避免安装腔内温度过高。
散热翅片413131可以自第一壳体41311一侧壁面一体伸出。且当第一发光器件41312采用线光源时,为了实现均匀送风,第一风扇413132可采用多组。此时,多组第一风扇413132并排地设置于第一壳体41311的一侧。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结构41313包括:集成于第一壳体41311一侧的散热翅片413131和第一风扇413132。此时,第一风扇面413132向散热翅片413131设置,进而向散热翅片413131送风,辅助散热翅片413131的散热以提升散热效果。
第二光源4132、第三光源4133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二光源4132为例对二者的结构进行介绍。第二光源4132包括:第二发光器件41321以及集成于第二发光器件41321背面的第二散热结构41322。
其中,第二发光器件41321可以为线光源等。如上所述,第二发光器件41321的两端通过垫块4135与光源固定板4134相连接。第二散热结构41322包括:集成于第二发光器件41321背部的第二风扇。当第二发光器件41321的采用线光源时,为了实现均匀散热,第二风扇可采用多组。此时,多组第二风扇并排地设置于第二发光器件41321的背部。
厚度检测机构43位于下检视机构41、上检视机构42的上游,并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的上游端。该厚度检测机构43可以采用线激光发射器,其通过感测对应区域的厚度变化实现对PCB板厚度的测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模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二者之间形成适于对PCB板背面检测的通路,进而便于对PCB板的双面检测。且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具有调节辊,其可对输送皮带的张紧力进行调节,避免输送皮带发生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检视模组具有下检视机构、上检视机构,二者可实现PCB板双面检测时的图像数据采集,有利于检测出PCB板行的刻蚀缺陷以及外观缺陷。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模组以及检视模组;
所述输送模组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二者沿输送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下游端与第二输送单的上游端之间具有一间隙;
所述检视模组包括:下检视机构以及上检视机构;
所述下检视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之间间隙的下方,其用于实现产品背面的检视;所述上检视机构设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方,其用于实现产品正面的检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输送单元均包括:输送皮带、支撑结构以及动力结构;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从动辊、主动辊以及调节辊;
所述调节辊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从动辊和主动辊分布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且所述主动辊由所述动力结构驱动进行枢转;所述输送皮带依次绕过从动辊、支撑板、主动辊、调节辊,并由四者进行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辊两端通过调节组件升降地设置;
任一端的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微调螺丝以及标尺;
所述标尺具有一滑槽,所述标尺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滑槽一侧的指示上下调节距离的刻度;安装于所述调节辊端部的轴承嵌入于所述调节块中,所述调节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中,所述微调螺丝沿所述调节块的滑动方向螺接于所述标尺上,且其下端延伸至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调节块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输送单元还包括:纠偏结构;
所述纠偏结构包括:多个防跑偏压辊,各防跑偏压辊枢转地设置于所述输送皮带的下方,并压紧所述输送皮带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组还包括:压紧机构;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辊;所述压紧辊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中输送皮带的上方,且与所述输送皮带的表面保持预设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组还包括:导向机构;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条以及导向板;
所述导向条对接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游端;所述导向板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游端的上方,其包括:沿输送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面以及与所述导向面下端相连接的水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检视机构包括:相机、调焦组件以及光源组件;
所述相机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相机面向图像采集区域设置;所述调焦组件与所述相机传动连接,并带动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光源组件面向图像采集区域设置,为所述相机的图像采集提供照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还通过微调组件在五个自由度上进行调节;
所述微调组件包括:X轴调节板、Y轴调节板、Z轴调节板、Y轴枢转调节板以及Z轴枢转调节板;
所述X轴调节板上开设有X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调节槽;
所述Y轴调节板安装于所述X轴调节板上,所述Y轴调节板上开设有Y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调节槽;
所述Z轴枢转调节板通过枢轴垂直连接于所述Y轴调节板上;
所述Z轴调节板的两侧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Z轴枢转调节板上,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边缘设置有Z向滑槽,所述Z轴调节板前后滑动地设置于该Z向滑槽中;
所述Y轴枢转调节板安装于所述Z轴调节板上,所述相机竖直布置,且其镜头部分的后端枢转连接于所述Y轴枢转调节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第三光源;各光源分别具有各自的照明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照明方向保持垂直;所述第二光源倾斜地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照明方向的一侧,且其照明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夹角;所述第三光源倾斜地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照明方向的另一侧,且其照明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夹角;
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发光器件以及集成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散热结构;
所述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的结构相同,二者均包括:第二发光器件以及集成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背面的第二散热结构。
CN202220349291.5U 2022-02-21 2022-02-21 双面检视装置 Active CN218766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9291.5U CN218766564U (zh) 2022-02-21 2022-02-21 双面检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9291.5U CN218766564U (zh) 2022-02-21 2022-02-21 双面检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6564U true CN218766564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2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9291.5U Active CN218766564U (zh) 2022-02-21 2022-02-21 双面检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6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5824B2 (ja) 粘着フィルム位置検出器および粘着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CN105004721A (zh) 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
CN211426316U (zh) Aoi检测设备
CN1959385A (zh) 载带产品的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CN110694922A (zh) 一种玻璃缺陷在线检测设备
CN110775586A (zh) 一种pcb板自动光学检测机送料系统
CN211148402U (zh) 一种遮光胶尺寸及外观双工位检测机
CN213181299U (zh) 显示屏的自动检测装置
CN218766564U (zh) 双面检视装置
CN114509449A (zh) 双面检视设备
CN114236910B (zh) 一种背光模组遮光胶带自动贴附设备
CN109596633B (zh) 导光板缺陷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2557401B (zh) 一种线阵扫描视觉检测设备
KR100274040B1 (ko) 스크린 인쇄장치
CN210243520U (zh) 一种自调节人造板双面视觉检测装置
CN112666179A (zh) 一种基于aoi检测仪的传送定位装置
CN204790307U (zh) 用于pcb菲林片检测的aoi装置
CN116297540A (zh) 检测设备
CN113423259B (zh) 自动铆压设备
CN210090334U (zh) 一种高精度背光检测机构
CN105021612A (zh) 电路板双面检测设备
CN220691255U (zh) 双面曝光机
CN218808400U (zh) 皮带式输送机构
JP4272299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ばたつき防止機構及びリードフレーム検査装置
CN218520367U (zh) 在线检测输送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