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4632U - 冷却面板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面板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4632U
CN218764632U CN202223049518.3U CN202223049518U CN218764632U CN 218764632 U CN218764632 U CN 218764632U CN 202223049518 U CN202223049518 U CN 202223049518U CN 218764632 U CN218764632 U CN 218764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panel
panels
panel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95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源满
王元新
徐长虹
景奉秋
黄伟
李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long Xilin Iron And Steel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long Xilin Iron And Steel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long Xilin Iron And Steel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long Xili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95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4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4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4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面板组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多个冷却面板;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梁和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梁,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交错连接形成多个容置框,各所述冷却面板位于各所述容置框内,所述冷却面板设有冷却管,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或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所述冷却面板构成冷却面板组,各所述冷却面板组的多个所述冷却面板的多个冷却管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高温烟气颗粒捕集装置处在高温状态下的外侧壁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冷却面板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面板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的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对转炉烟气的余热回收、干法除尘工艺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目前环保行业的一大研究方向。转炉炼钢是一种间歇式的生产方式,在转炉正常冶炼生产阶段,烟气温度高,烟气量大,含尘量大,管道内烟气流速高,CO含量高;为防止因所携带的颗粒高温火种引燃烟气发生爆炸,需要在余热回收前完成高温颗粒,特别是忽米级颗粒(平均粒径在50μm及以上)的分离,以保证全余热回收阶段无爆炸现象发生。基于斜板沉降技术的套筒形颗粒捕集装置便解决了这一问题。
基于斜板沉降技术的套筒形颗粒捕集装置利用全干法重力沉降技术分离颗粒,装置为内外套筒型结构,烟气由内套筒进入,经折流后通过多层斜板实现颗粒捕集后,由外套筒流出。烟气流道设置多层斜板,增大了烟气流通面积,降低烟气流速,提高颗粒捕集效率,实现对忽米级颗粒的分离,消除颗粒火种带来的爆炸隐患。然而,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的套筒形颗粒捕集装置处于高温环境,目前并没有成熟的技术对该装置的外套筒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实现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面板组装置,安装在高温烟气颗粒捕集装置的外侧,可以对高温烟气颗粒捕集装置处在高温状态下的外侧壁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对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目的主要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冷却面板组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多个冷却面板;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梁和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梁,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交错连接形成多个容置框,各所述冷却面板位于各所述容置框内,所述冷却面板设有冷却管,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或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所述冷却面板构成冷却面板组,各所述冷却面板组的多个所述冷却面板的多个冷却管依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梁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由多个横梁组成,各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相连,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以及其上连接的相邻的两个横梁形成所述容置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框架套设在颗粒捕集装置的外侧,所述支撑框架呈筒形或多面柱体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沿所述冷却面板的周向设置,所述冷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管的出水口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冷却面板组的两两相邻设置的所述冷却面板的冷却管通过连接管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面板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冷却管的外侧,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板的材料为普碳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面板具有绝热保温结构,所述绝热保温结构位于所述冷却管的内侧,所述绝热保温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热层和保温层,所述绝热层靠近所述冷却面板的向火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保温结构通过绝热钩钉与所述冷却面板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各所述冷却面板组两端的两个所述冷却面板分别为进水冷却面板和出水冷却面板,多个所述冷却面板组的多个进水冷却面板通过进水管道相接,多个所述冷却面板组的多个出水冷却面板通过出水管道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面板的冷却管内通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导热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冷却面板组中通入换热介质,可以降低颗粒捕集装置外表面温度,实现节能及防烫伤效果,同时可以实现转炉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
2、本实用新型的分块式冷却面板组拆装灵活,便于内部构件的更换、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面板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B-B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支撑框架;11、第一支撑梁;111、第一纵筋;112、第二纵筋;12、第二支撑梁;121、横梁;13、容置框;20、冷却面板;21、冷却管;211、进水口;212、进口接管;213、出水口;214、出口接管;22、绝热保温结构;221、绝热层;222、保温层;223、绝热钩钉;23、连接板;24、连接管;30、水冷壁管;X、向火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冷却面板组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0和连接在支撑框架10上的多个冷却面板20;其中,支撑框架10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梁11和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梁12,多个第一支撑梁11和多个第二支撑梁12交错连接形成多个容置框13,各冷却面板20位于各容置框13内,冷却面板20设有冷却管21,沿第一支撑梁11的延伸方向或沿第二支撑梁12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冷却面板20构成冷却面板组,各冷却面板组的多个冷却面板20的多个冷却管21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个第一支撑梁11和多个第二支撑梁12交错连接形成的容置框13之间安装块状的冷却面板20,多个冷却面板20连接形成冷却面板组,不仅能够对其安装部位进行降温,还能实现余热回收;同时分块式冷却面板20拆装灵活,便于内部构件的更换、维护。同时可以根据的安装环境,灵活调整多个第一支撑梁11之间的距离和多个第二支撑梁12之间的距离,冷却面板20的尺寸也随之进行调整,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套设在颗粒捕集装置的外侧,支撑框架10呈筒形。第一支撑梁1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梁11沿着颗粒捕集装置的圆周向均匀焊接在该颗粒捕集装置最外侧的水冷壁管30上,该第一支撑梁11包括等长且沿着第一支撑梁11的延伸方向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纵筋111和第二纵筋112,第一纵筋111焊接在水冷壁管30上,第一纵筋111与第二纵筋112二者在其截面方向上垂直焊接,构成一个截面呈T字形的第一支撑梁11。第二支撑梁1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梁12由多个横梁121组成,各横梁121通过焊接与第一支撑梁11中的第二纵筋112相连,在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支撑梁11之间连接的多个横梁121构成一个呈多边形状的第二支撑梁12。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梁11、以及其上连接的相邻的两个连接梁形成容置框13,该容置框13为矩形形状,块状的冷却面板20安装在该容置框13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支撑梁11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冷却面板20构成一组冷却面板组,即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冷却面板20依次相连形成一组冷却面板组
进一步的,第一纵筋111与水冷壁管30相连接,受水冷壁管30的冷却作用,为普碳钢材料;第二纵筋112与横梁121相连接,第二纵筋112与横梁121为耐热钢材料,保证其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管21沿冷却面板20的周向设置,冷却管21的进水口211和冷却管21的出水口213沿第一支撑梁11的延伸方向或第二支撑梁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各冷却面板组的两两相邻设置的冷却面板20的冷却管21通过连接管24相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冷却面板20呈矩形块状结构,在其内部沿其周向分布有一圈冷却管21,冷却管21的进水口211开设在冷却面板20的下端,该进水口211上连接有进口接管212,冷却管21的出水口213开设在冷却面板20的上端,该出水口213上连接有出口接管214,冷却面板20的下端安装的进口接管212通过连接管24与其下部的冷却面板20的上端安装的出口接管214相连,该冷却面板20的上端安装的出口接管214通过连接管24与其上部的冷却面板20的下端安装的进口接管212相连,如此依次相连,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冷却面板组内的冷却面板20从下至上依次相连形成一条冷却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面板20具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位于冷却管21的外侧,连接板23与第一支撑梁11和第二支撑梁12相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中间截割成与冷却管21的外轮廓相同的形状,然后通过焊接直接与冷却管21相连,该连接板23四周通过直接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撑梁11的第二纵筋112和第二支撑梁12的横梁121相连,将冷却面板20的整体结构固定在容置框13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连接板23的材料为普碳钢,连接板23受冷却管21的冷却作用,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耐热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却面板20具有绝热保温结构22,绝热保温结构22位于冷却管21的内侧,绝热保温结构22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热层221和保温层222,绝热层221靠近冷却面板20的向火面X设置。
在冷却管21的内部设置绝热保温结构22,不仅可以实现对冷却面板组装置实现密封,而且具有保温绝热功能的结构可以对冷却面板组装置所安装的位置进行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余热的回收效率。
进一步的,绝热保温结构22通过绝热钩钉223与冷却面板2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位于各冷却面板组两端的两个冷却面板20分别为进水冷却面板和出水冷却面板,多个冷却面板组的多个进水冷却面板20通过进水管道相接,多个冷却面板组的多个出水冷却面板20通过出水管道相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下部的一层冷却面板20的进水口211与进水管道相连,位于最上部的一层冷却面板20的出水口213与出水管道相连
进一步的,进水管道内部通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经过每组冷却面板20内部的冷却通道对高温气体的余热进行回收,更进一步而言,该换热介质为水、导热油或其它导热流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和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多个冷却面板;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梁和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梁,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梁交错连接形成多个容置框,各所述冷却面板位于各所述容置框内,所述冷却面板设有冷却管,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或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所述冷却面板构成冷却面板组,各所述冷却面板组的多个所述冷却面板的多个冷却管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由多个横梁组成,各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相连,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以及其上连接的相邻的两个横梁形成所述容置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套设在颗粒捕集装置的外侧,所述支撑框架呈筒形或多面柱体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沿所述冷却面板的周向设置,所述冷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管的出水口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或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冷却面板组的两两相邻设置的所述冷却面板的冷却管通过连接管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面板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冷却管的外侧,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材料为普碳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面板具有绝热保温结构,所述绝热保温结构位于所述冷却管的内侧,所述绝热保温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绝热层和保温层,所述绝热层靠近所述冷却面板的向火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保温结构通过绝热钩钉与所述冷却面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各所述冷却面板组两端的两个所述冷却面板分别为进水冷却面板和出水冷却面板,多个所述冷却面板组的多个进水冷却面板通过进水管道相接,多个所述冷却面板组的多个出水冷却面板通过出水管道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面板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面板的冷却管内通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导热油。
CN202223049518.3U 2022-11-16 2022-11-16 冷却面板组装置 Active CN218764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9518.3U CN218764632U (zh) 2022-11-16 2022-11-16 冷却面板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9518.3U CN218764632U (zh) 2022-11-16 2022-11-16 冷却面板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4632U true CN218764632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9518.3U Active CN218764632U (zh) 2022-11-16 2022-11-16 冷却面板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4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7174B (zh) 一种气电耦合极限冷凝的铸铝硅镁燃气热水炉
CN201722400U (zh) 全焊式双流程波纹板煤气预热器
CN218764632U (zh) 冷却面板组装置
CN102243033B (zh) 一种耐低温腐蚀的气液式换热器
CN201722401U (zh) 全焊式三流程波纹板空气预热器
CN115751988A (zh) 冷却面板组装置
CN202793104U (zh) 一种多通道水冷却管
CN204043455U (zh) 一种纯逆流板式气-气热交换器
CN107289791B (zh) 一种冷凝器
CN214950762U (zh)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
CN102080935A (zh) 一种工业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05561606U (zh) 一种回收利用烟气余热换热装置
CN201373673Y (zh) 带纵向隔板和斜支持板的冷凝器
CN107664442A (zh) 一种换热器管束的应用方法
CN214949930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u形高效蒸发器
CN202141364U (zh) 一种污水箱式换热器
CN206509128U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粉体换热器
CN214148939U (zh) 一种热管的螺旋耦合离心式含灰废液余热回收装置
CN205279822U (zh) 气液相中高温热管换热器
CN212030273U (zh) 换热分离器组合设备
CN220624077U (zh) 天然气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7330817U (zh) 一种用于污水源热泵的z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13077537U (zh) 一体式气体冷却除水装置
CN218774569U (zh) 一种改进型烟气煤气预热器
CN218620911U (zh) 一种水冷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