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9953U -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9953U
CN218759953U CN202223077954.1U CN202223077954U CN218759953U CN 218759953 U CN218759953 U CN 218759953U CN 202223077954 U CN202223077954 U CN 202223077954U CN 218759953 U CN218759953 U CN 218759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ring
wal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79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耀文
徐铭
扶绍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79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9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9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9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涉及顶管施工领域,其包括包括预埋板,预埋板用于预埋在出洞口的侧壁上,预埋板的侧壁上设有预埋块,预埋块用于预埋在顶管井靠近土层的侧壁上,预埋块内设有空腔,空腔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封堵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的封堵板,空腔的侧壁上设有供封堵板转动出空腔的凹槽,空腔的侧壁上设有驱动封堵板转动出空腔的连动组件。本申请具有有助于封堵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靠近土层一侧,防止浆料向土层流失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顶管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在相关技术中,顶管井的侧壁上设有供顶管通过的出洞口,在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并止水时,通常在顶管井壁预埋有注浆口,通过注浆口对缝隙注浆来封堵缝隙,配合遇水膨胀止水条,从而实现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道之间的止水。在实际的注浆过程中,由于缝隙远离顶管井内管壁的一侧为土层,浆料在注入缝隙中后会向土层流失,导致浆料不能完全贴合顶管井壁,从而导致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注浆时浆料会向土层流失导致防水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包括预埋板,所述预埋板用于预埋在出洞口的侧壁上,所述预埋板的侧壁上设有预埋块,所述预埋块用于预埋在顶管井靠近土层的侧壁上,所述预埋块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封堵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的封堵板,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供封堵板转动出空腔的凹槽,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驱动封堵板转动出空腔的连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动组件同时将若干封堵板转出空腔并与顶管的侧壁抵接,此时相邻两个封堵板之间抵接,从而实现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靠近土层一侧的缝隙进行封堵,配合施工人员在顶管井内管壁安装防水结构,从而在缝隙的两侧均设有封堵结构,使得在对缝隙内注浆时,浆料完全充满缝隙,有助于防止在注浆时浆料向土层方向流失,从而防止浆料与出洞口侧壁和顶管管壁贴合不紧密而漏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动组件包括连动环和若干第一连动杆,若干所述第一连动杆与若干封堵板分别一一对应,所述连动环转动连接在空腔内,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铰接在连动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连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封堵板的侧壁上,所述预埋板上设有驱动连动环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件驱动连动环转动时,连动环同时带动若干第一连动杆转动,第一连动杆推动封堵板同时滑移出凹槽的侧壁外并与顶管管壁抵接,同时,相邻两个封堵板相互抵接,抵接块位于抵接槽内,使得封堵板将靠近土层一侧的缝隙封堵,操作简便,也有助于注浆时浆料完全充满缝隙,有助于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止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环和若干驱动杆,所述预埋板远离土层的一端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环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块与预埋块的相对侧壁上设有若干连动板,若干所述连动板分别与若干驱动杆一一对应,所述连动板中空,所述驱动杆位于连动板内,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环上,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连动环上,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贯穿安装块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驱动槽转动驱动环时,驱动环带动若干驱动杆转动,由于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和驱动环、连动环固定,使得驱动环转动时,在驱动杆的作用下,连动环跟随驱动杆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将封堵板转动出凹槽的侧壁外并将缝隙靠近土层的一侧进行封堵;施工人员在顶管井内转动驱动环,通过驱动杆即可实现连动环转动并利用封堵板封堵缝隙靠近土层的一侧,操作简便。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槽内铰接有若干止水板,所述止水板用于封堵出洞口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远离土层一侧,所述止水板上铰接有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二连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驱动环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环,驱动环带动第二连动杆转动,从而带动止水板转动出安装槽的侧壁外,并与顶管管壁抵接,从而对出洞口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远离土层的一侧进行封堵,配合封堵板,实现对缝隙两侧封堵,从而形成密闭空间,当对缝隙内注浆时,有助于浆料完全充满缝隙并与顶管管壁和出洞口侧壁充分贴合,进而有助于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止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环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安装槽的槽壁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螺栓固定驱动环,防止驱动环转动,从而防止驱动环转动而导致封堵不完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止水板的侧壁上设有抵接块,所述止水板的侧壁上还设有抵接槽,相邻两个所述止水板的抵接块与抵接槽相互对应,所述抵接槽内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止水板与顶管管壁抵接处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止水板封堵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远离土层一侧时,抵接块伸入抵接槽内,并利用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实现对相邻两个止水板之间的缝隙进行止水,利用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对止水板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止水,有助于防止土层中的水泄漏至顶管井。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顶管井的内管壁上设有止水环,所述止水板与出洞口对应,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齿纹,所述止水环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齿纹,所述第一齿纹和第二齿纹相互齿合,所述止水环与顶管井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止水环与顶管管壁的抵接处设有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位于第二齿纹远离出洞口的一侧,所述止水环上设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用于对止水环与止水板之间的缝隙注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注浆口对止水环与止水板之间的缝隙注浆,从而封堵止水环与止水板之间的缝隙,第一齿纹和第二齿纹配合有助于延长水的流动距离,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有助于防止水从止水环与止水板之间的缝隙漏水,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有助于防止止水环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漏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顶管井内预埋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和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注浆管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注浆,有助于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止水。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利用封堵板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靠近土层一侧进行封堵,防止注浆时浆料向涂层流失,利用止水板对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远离土层一侧封堵,使得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变为封闭空间,有助于浆料充满出洞口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而便于防水;
2.设置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对相邻两个止水板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对止水板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对止水环与顶管井的相对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实现对止水环与顶管管壁的抵接处的缝隙进行防水,从而进一步防止水泄漏至顶管井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安装块和预埋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连动环和驱动环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预埋板;2、出洞口;3、预埋块;4、空腔;5、封堵板;6、凹槽;7、连动组件;71、连动环;72、第一连动杆;8、驱动件;81、驱动环;82、驱动杆;9、安装块;10、安装槽;11、连动板;12、驱动槽;13、注浆管;14、止水板;15、第二连动杆;16、抵接块;17、抵接槽;18、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19、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20、固定螺栓;21、止水环;22、第一齿纹;23、第二齿纹;24、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25、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26、注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参照图1和图2,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包括预埋板,预埋板1用于预埋在出洞口2的侧壁上,预埋板1的侧壁上设有预埋块3,预埋板1为圆形,预埋块3为环形,预埋块3用于预埋在顶管井靠近土层的侧壁上,预埋块3内设有空腔4,空腔4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封堵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的封堵板5,在本实施例中,封堵板5的数量以四个为例,四个封堵板5围合形成环状,空腔4的侧壁上设有供封堵板5转动出空腔4的凹槽6,空腔4的侧壁上设有驱动封堵板5转动出空腔4的连动组件7。
利用连动组件7使得四个封堵板5转动出空腔4,并围合形成为环形,进而对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靠近土层一侧进行封堵,配合顶管井内的封堵结构,使得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变为封闭空间,从而防止注浆时浆料向土层流失,有助于浆料完全与出洞口2侧壁和顶管管壁贴合,进而对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
参照图2,连动组件7包括连动环71和若干第一连动杆72,在本实施例中,若干第一连动杆72的数量以四个为例,四个第一连动杆72与四个封堵板5分别一一对应,连动环71转动连接在空腔4内,第一连动杆72的一端铰接在连动环71的侧壁上,第一连动杆72的另一端铰接在封堵板5的侧壁上,第一连动杆72为弧形,预埋板1上设有驱动连动环71转动的驱动件8。
利用驱动件8转动连动环71,连动环71带动四个第一连动杆72转动,连动杆带动封堵板5转动,从而实现四个封堵板5同时转动出空腔4并围合形成弧形,有助于对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靠近土层一侧进行封堵,防止注浆时浆料向土层流失。
参照图2、图3和图4,驱动件8包括驱动环81和若干驱动杆82,预埋板1远离土层的一端固定有安装块9,安装块9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10,驱动环81转动连接在安装槽10内,安装块9与预埋块3的相对侧壁上设有若干连动板11,在本实施例中,若干驱动杆82和若干连动板11的数量以四个为例,四个连动板11分别与四个驱动杆82一一对应,连动板11中空,驱动杆82位于连动板11内,驱动杆82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环81上,驱动杆82的另一端固定在连动环71上,四个驱动杆82沿着驱动环81和连动环71周向均匀分布,安装槽10的侧壁上设有驱动槽12,驱动槽12贯穿安装块9的侧壁。
使用时,工人通过驱动槽12转动驱动环81,驱动环81带动驱动杆82转动,从而带动连动环71转动,有助于施工人员在顶管井内施工,操作简便,四个连动板11预埋在顶管井内,也有助于使得预埋板1与顶管井之间连接紧固。
参照图2和图3,安装槽10内铰接有若干止水板14,若干止水板14的数量以四个为例,四个止水板14围合形成环状,止水板14上铰接有第二连动杆15,第二连动杆15的另一端铰接在驱动环81的侧壁上,第二连动杆15也为弧形。
转动驱动环81,驱动环81带动第二连动杆15转动,第二连动杆15推动止水板14转动并围合形成环状,从而用于封堵出洞口2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远离土层一侧,便于注浆。
参照图5和图6,止水板14的侧壁上设有抵接块16,止水板14的侧壁上还设有抵接槽17,相邻两个止水板14的抵接块16与抵接槽17相互对应,当四个止水板14围合成环状后,抵接块16位于抵接槽17内,有助于对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远离土层一侧进行封堵;抵接槽17内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18,止水板14与顶管管壁抵接处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19,利用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18防止相邻两个止水板14的抵接处漏水,利用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19防止止水板14与顶管管壁之间漏水。
参照图4和图5,驱动环81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0,固定螺栓20与安装槽10的槽壁螺纹连接,当转动驱动环81使得封堵板5与止水板14将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封堵之后,利用固定螺栓20与安装槽10的槽壁螺纹连接,将驱动环81固定,从而防止驱动环81转动使得封堵板5的侧壁和止水板14的侧壁未能与顶管管壁抵接,有助于防止注浆时浆料从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泄露,进一步有利于对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止水。
参照图2和图3,顶管井的内管壁上设有止水环21,止水板14与出洞口2对应,安装块9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齿纹22,第一齿纹22位于驱动环81的两侧,止水环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齿纹23,第一齿纹22和第二齿纹23相互齿合,从而实现对驱动环81与安装槽10槽壁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
止水环21与顶管井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24,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24位于第二齿纹23远离出洞口2的一侧,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24进一步防止从驱动环81与安装槽10槽壁之间的缝隙渗透的水从驱动环81与顶管井壁之间的缝隙泄漏;止水环21与顶管管壁的抵接处设有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25,止水环21上设有注浆口26,注浆口26用于对止水环21与止水板14之间的缝隙注浆,先对止水环21与止水板14之间注浆,再配合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25,有助于防止水从止水环21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泄漏。
参见图2,顶管井内预埋有注浆管13,注浆管13用于对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注浆,从而实现对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进行止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的实施原理为:转动驱动环81,驱动环81带动驱动杆82转动,驱动杆82带动连动环71转动,连动环71带动连动杆转动,连动杆推动封堵板5转动出空腔4并围合形成环状,从而封堵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靠近土层的一侧,配合止水板14封堵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远离土层的一侧,使得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转变为封闭空间,注浆时,有助于浆料完全充满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防止浆料向土层流失,进而有助于防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板(1),所述预埋板(1)用于预埋在出洞口(2)的侧壁上,所述预埋板(1)的侧壁上设有预埋块(3),所述预埋块(3)用于预埋在顶管井靠近土层的侧壁上,所述预埋块(3)内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封堵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缝隙的封堵板(5),所述空腔(4)的侧壁上设有供封堵板(5)转动出空腔(4)的凹槽(6),所述空腔(4)的侧壁上设有驱动封堵板(5)转动出空腔(4)的连动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组件(7)包括连动环(71)和若干第一连动杆(72),若干所述第一连动杆(72)与若干封堵板(5)分别一一对应,所述连动环(71)转动连接在空腔(4)内,所述第一连动杆(72)的一端铰接在连动环(7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连动杆(72)的另一端铰接在封堵板(5)的侧壁上,所述预埋板(1)上设有驱动连动环(71)转动的驱动件(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8)包括驱动环(81)和若干驱动杆(82),所述预埋板(1)远离土层的一端固定有安装块(9),所述安装块(9)上设有安装槽(10),所述驱动环(81)转动连接在安装槽(10)内,所述安装块(9)与预埋块(3)的相对侧壁上设有若干连动板(11),若干所述连动板(11)分别与若干驱动杆(82)一一对应,所述连动板(11)中空,所述驱动杆(82)位于连动板(11)内,所述驱动杆(82)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环(81)上,所述驱动杆(82)的另一端固定在连动环(71)上,所述安装槽(10)的侧壁上设有驱动槽(12),所述驱动槽(12)贯穿安装块(9)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内铰接有若干止水板(14),所述止水板(14)上铰接有第二连动杆(15),所述第二连动杆(15)的另一端铰接在驱动环(81)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14)的侧壁上设有抵接块(16),所述止水板(14)的侧壁上还设有抵接槽(17),相邻两个所述止水板(14)的抵接块(16)与抵接槽(17)相互对应,所述抵接槽(17)内设有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18),所述止水板(14)与顶管管壁抵接处设有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1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81)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0),所述固定螺栓(20)与安装槽(10)的槽壁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井的内管壁上设有止水环(21),所述止水板(14)与出洞口(2)对应,所述安装块(9)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齿纹(22),所述止水环(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齿纹(23),所述第一齿纹(22)和第二齿纹(23)相互齿合,所述止水环(21)与顶管井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24),所述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24)位于第二齿纹(23)远离出洞口(2)的一侧,所述止水环(21)与顶管管壁的抵接处设有第四遇水膨胀止水条(25),所述止水环(21)上设有注浆口(26),所述注浆口(26)用于对止水环(21)与止水板(14)之间的缝隙注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井内预埋有注浆管(13),所述注浆管(13)和出洞口(2)侧壁与顶管管壁之间的缝隙连通。
CN202223077954.1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Active CN218759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954.1U CN21875995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7954.1U CN21875995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9953U true CN21875995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1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7954.1U Active CN21875995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9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8025B (zh) 一种盾构接收的施工方法及接收洞门止水装置
CN111395391B (zh) 一种多孔矩形顶管与明暗挖交接管廊接头施工方法
CN102777189A (zh) 一种超长管幕无中继间顶进施工装置及方法
CN103225318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槽段接缝处防渗堵漏装置以及施工方法
CN107504262A (zh) 一种软土地层中越江顶管管道退管施工方法
CN112664221A (zh) 一种用于复杂地质层的顶管施工方法
CN112252973A (zh) 一种用于管道埋设通道的非开挖定向钻进施工方法
JPS6286226A (ja) 組込部材を矢板を通して水圧を受けた地中に設置するための方法と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9853477B (zh) 廊道中化动水为静水的集中渗漏封堵结构及方法
CN218759953U (zh) 一种应用于沉井内顶管出洞口部位的止水构造
CN111188648A (zh) 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5681613A (zh) 用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施工中的顶管施工方法
CN205781366U (zh) 一种顶进施工法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中继间管
KR101025075B1 (ko) 연속압출방식의 지중터널 구조물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CN114992383A (zh) 一种管道安装方法
CN212271002U (zh) 一种管节与内隔板整体预制的管廊的施工体系
CN217401889U (zh) 一种顶管施工封堵结构
CN111255480A (zh) 一种用于隧道的衬砌结构、施工方法以及隧道
WO2021151289A1 (zh) 水下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和施工用水盾构机
CN215672212U (zh) 一种适用于高水压条件顶管施工的洞门自动测压注浆系统
JP2005330667A (ja) 2段階推進工法および連結器
JP3221895B2 (ja) 大口径地下壁体の構築方法および管埋設用掘削装置
CN113738382B (zh) 一种基于冷冻法的地铁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CN218150974U (zh) 富水软土地层中的盾构接收洞门止水密封装置
CN210239685U (zh) 一种隧道周向注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