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8439U -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8439U
CN218758439U CN202221837375.XU CN202221837375U CN218758439U CN 218758439 U CN218758439 U CN 218758439U CN 202221837375 U CN202221837375 U CN 202221837375U CN 218758439 U CN218758439 U CN 218758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brilia
board
groov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73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勇
庄理少
单勇建
刘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Yanli Automobile Decorative Parts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Yanli Automobile Decorative Parts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Yanli Automobile Decorative Parts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Yanli Automobile Decorative Parts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73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8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8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8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包括依次排列的保温层、热反射层、电加热层和麻纤维板层,所述麻纤维板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卡头,所述麻纤维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头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麻纤维板的背面。通过在电加热层的外面设置麻纤维板层,麻纤维板的多孔性可使得热量更好的被辐射到室内,提高墙暖模块的舒适度;通过在麻纤维板的一侧设置带有卡头的连接件,并在另一侧的背面设置凹槽,将卡头卡合在凹槽内,可实现麻纤维板的拼接。

Description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的环境温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我国来说,绝大多数地区冬天都比较寒冷,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室内大多具有采暖设备,小部分北方及南方地区并没有集中供暖,因此,家用或区域取暖设备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如地暖、墙暖等。
墙暖由于具有发热效率高、美观度高、安装方便且费用小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户选用。现有技术的墙暖多是直接将碳晶发热板贴附在部分墙面上,碳晶发热板工作时,热量可迅速辐射到房间内。碳晶墙暖虽然发热效率较高,但也存在着很多缺点,首先,碳晶发热板直接贴附在墙面上,并且通常都是局部贴附,这样容易出现散热不均匀的现象,且安装太高则采暖效果不佳,如果把它安装低又容易造成烫伤,导致舒适度较差;其次,碳晶墙板的造价较高,不大适合大面积房间使用;另外,为了改善舒适度和外观效果,很多家庭会在碳晶发热板的外面再挂置一层墙板,外层墙板的使用会大大降低热辐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旨在解决现有碳晶墙暖舒适度较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包括依次排列的保温层、热反射层、电加热层和麻纤维板层,所述麻纤维板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其端部的卡头,所述麻纤维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头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麻纤维板的背面。为了解决碳晶墙暖舒适度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石墨烯电加热片作为电加热层,在电加热层的背面依次设置热反射层和保温层,在电加热层的正面铺设麻纤维板层。采暖设备中常用的保温层通常为导热系数较低的板材,如导热系数不超过0.12W/(m·K)的挤塑板、聚氨酯发泡保温板、酚醛树脂发泡保温板等,热反射层多为金属箔或金属合金材料,包括铝箔、铜箔以及铝合金材料等。由于电加热层主要依靠热辐射的方式对外辐射能量的,在将电热层放置在热反射层上以后,虽然热反射层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能量往下传递,但大部分依靠热辐射传递的热量被热反射层反射掉,因此,热反射层有阻止热量往墙体内散失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热量反射和辐射能力,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
麻纤维板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板材,主要由麻纤维和少量的化学纤维混合后,经针刺、热烘、滚压而成,因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加任何化学胶粘剂,具有质轻而韧性高、阻燃、无甲醛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地板、墙板、列车顶板、汽车内饰等领域。然而,麻纤维板大多是通过一层层纤维铺设后,经针刺、热压等工艺制成,因此,如果像现有技术一样,在麻纤维板的侧面开设凹槽和凸起,以期通过凹槽与凸起之间的卡合来实现麻纤维板之间的拼接,这种方法很有可能会破坏麻纤维板,或者导致麻纤维板使用寿命减短。为了进一步解决麻纤维墙板之间的拼接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麻纤维板的一侧设置连接件,在连接件的端部设置卡头,并在麻纤维板另一侧的背面设置与卡头相配合的卡槽。通过在麻纤维板的一侧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端部设置卡头,并在另一侧的背面设置卡槽,将卡头伸进卡槽中可实现麻纤维板之间的拼接。由于卡槽是设置在麻纤维板背面的,在对针刺后的麻纤维毡进行热压成型时,可在对应的下模具上设置与卡槽形状相匹配的凸起物,并将麻纤维毡放置在模具上对其热压成型即可制得具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麻纤维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件包括横向底板和设置在横向底板端部的卡头,所述横向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麻纤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为了使连接件能更好的与麻纤维板连接,在麻纤维板的背面相对卡槽的一侧设置第一凹槽,并在连接件的横向底板上设置第一凸起,通过将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进行卡合以实现连接件与麻纤维板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横向底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麻纤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在横向底板的中部设置第二凸起,并在麻纤维板的底部设置第二凹槽,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形成第三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形成的第三凸起卡合在第三凹槽内可使连接件与麻纤维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卡头的内侧设置有侧向凸起,所述卡槽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侧向凸起相匹配的侧向凹槽。卡头与卡槽连接时,侧向凸起卡合在侧向凹槽内可防止麻纤维墙板在装配时因重力问题发生倾倒和掉落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的设置有助于麻纤维墙板的悬挂,当在房间中设置局部的墙暖时,可将螺钉或销钉穿过麻纤维板上的定位孔,将麻纤维固定在墙上,防止其掉落。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麻纤维板层包括麻纤维基板层和包覆在麻纤维基板层外面的表面装饰层,所述表面装饰层为面料或皮革。为了进一步增加麻纤维墙板的外观和触摸时的舒适度,在制作麻纤维板时,可在表面包覆一层表面修饰层,表面修饰层优选面料层或皮革层。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加热层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上隔离层、下隔离层、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所述上隔离层和下隔离层为导热绝缘层,所述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为金属合金层。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包括涂布或印刷在基片上的石墨烯层和印刷在所述石墨烯层边缘的两个电极,所述石墨烯层为网络状结构,包括方格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所述电极为长条状,所述电极上还设置有引线。
石墨烯发热层的发热机理为:在通电的情况下,石墨烯中的碳分子产生声子、离子和电子,和石墨烯中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即石墨烯发热层是通过碳分子、声子、电子、离子之间的布朗运动来实现发热的,产生的热能以远红外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向外传递。在该发热结构中,采用印刷在基片边缘的两个长条状的电极作为正负极,石墨烯网状结构为导热结构。石墨烯导热结构采用网状结构不仅有利于节约材料,热能在横向传递的同时也可以纵向辐射,有利于增加导热效率。在石墨烯发热层的上下两面增加上下隔离层一方面可以保护石墨烯导热结构,防止材料受损,另一方面,采用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或导热绝缘硅胶等导热材料作为上下隔离层可以使石墨烯产生的热量能被更加均匀传递。在上下隔离层的表面增加金属合金作为上下保护层可进一步的对石墨烯发热层进行保护,同时金属合金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可使得导热更加均匀。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将麻纤维墙板模块的结构设置成依次排列的保温层、热反射层、电加热层和麻纤维板层,通过在电加热层的外面设置麻纤维板层,麻纤维板的多孔性可使得热量更好的被辐射到室内,提高墙暖模块的舒适度;通过在麻纤维板的一侧设置带有卡头的连接件,并在另一侧的背面设置凹槽,将卡头卡合在凹槽内,可实现麻纤维板的拼接。
2、在卡头的内侧设置侧向凸起,同时在卡槽的内侧设置与侧向凸起相匹配的侧向凹槽,卡头与卡槽连接时,侧向凸起卡合在侧向凹槽内可防止麻纤维墙板在装配时因重力问题发生倾倒和掉落的问题。
3、石墨烯导热结构采用网状结构不仅有利于节约材料,热能在横向传递的同时也可以纵向辐射,有利于增加导热效率。
4、在石墨烯发热层的上下表面增加上下隔离层、上下保护层,有助于对石墨烯发热单元的多重保护,使得整个产品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上下隔离层和上下保护层均为导热材料,有助于热量被更均匀的向外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的堆叠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中麻纤维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层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电加热层的堆叠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中卡头与卡槽拼接时的结构图;
图中:1、保温层;2、热反射层;3、电加热层;31、石墨烯发热层;310、基片;311、石墨烯层;312、电极;313、引线;32、上隔离层;33、下隔离层;34、上保护层;35、下保护层;4、麻纤维板层;41、麻纤维基板;42、皮革层;5、连接件;51、横向底板;511、第一凸起;512、第二凸起;52、卡头;521、侧向凸起;53、定位孔;6、卡槽;61、侧向凹槽;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包括保温层1、热反射层2、电加热层3和麻纤维板层4,麻纤维板层4包括麻纤维基板41和包覆在麻纤维基板41外表面的皮革层42,麻纤维板层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5,连接件5包括横向底板51和卡头52,麻纤维板层4的另一侧背面设置有卡槽6。横向底板5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511,中部设置有第二凸起512,麻纤维板层4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凸起511和第二凸起512相配合的第一凹槽7和第二凹槽8。卡头52的内侧设置有侧向凸起521,卡槽6的内设置有与侧向凸起521相匹配的侧向凹槽61。连接件5上还设置有定位孔53。
电加热层3包括石墨烯发热层31、上隔离层32、下隔离层33、上保护层34和下保护层35,上隔离层32和下隔离层33为导热绝缘层,上保护层34和下保护层35为金属合金层。石墨烯发热层31包括涂布或印刷在基片310上的石墨烯层311和印刷在石墨烯层311边缘的两个电极312,石墨烯层311为方格状结构,电极312为长条状,电极312上还设置有引线3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保温层、热反射层、电加热层和麻纤维板层,所述麻纤维板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其端部的卡头,所述麻纤维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头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麻纤维板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横向底板和设置在横向底板端部的卡头,所述横向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麻纤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底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麻纤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的内侧设置有侧向凸起,所述卡槽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侧向凸起相匹配的侧向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纤维板层包括麻纤维基板层和包覆在麻纤维基板层外面的表面装饰层,所述表面装饰层为面料或皮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层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上隔离层、下隔离层、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所述上隔离层和下隔离层为导热绝缘层,所述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为金属合金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包括涂布或印刷在基片上的石墨烯层和印刷在所述石墨烯层边缘的两个电极,所述石墨烯层为网络状结构,包括方格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所述电极为长条状,所述电极上还设置有引线。
CN202221837375.XU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Active CN218758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7375.XU CN218758439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7375.XU CN218758439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8439U true CN21875843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7375.XU Active CN218758439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8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46876U (zh) 一种地暖系统
CN207214212U (zh) 一种水电两用地暖地板
WO2018103296A1 (zh) 内置碳纤维电热层强化地板的制备工艺及其木地板
CN201203194Y (zh) 电热复合地暖板
CN110512827A (zh) 发热地板系统
CN206418724U (zh) 内置碳纤维电热层强化地板
CN218758439U (zh) 一种电热麻纤维墙板模块
CN106703362B (zh) 内置碳纤维电热层强化地板的制备工艺及其木地板
CN201068063Y (zh) 远红外线电暖壁画
CN202002194U (zh) 一种新型发热地板
CN213426503U (zh) 一种保温效率高的石墨烯发热板
CN202014382U (zh) 发热板式加热器
CN211177015U (zh) 一种碳纤维发热的铝板保温模块
CN212227190U (zh) 一种地暖地板及供暖系统
CN202634724U (zh) 一种改进的发热板式加热器
CN210659099U (zh) 石墨烯导热地板以及石墨烯导热架空地板
CN208137341U (zh) 一种结构稳定且发热均匀的发热地板
CN207686213U (zh) 一种新型室内装饰地板
CN203050039U (zh) 一种地热系统导热板材结构
CN210801362U (zh) 发热地暖薄板
CN201754624U (zh) 地暖干铺用地热席
CN206059585U (zh) 一种方形电池硅胶发热片
KR100783184B1 (ko) Ac 겸용 dc 발열직물의 제조방법
CN213126508U (zh) 一种碳晶发热板
CN111576730A (zh) 带有毛细管的复合板及该复合板的成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