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7522U - 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57522U CN218757522U CN202223092834.9U CN202223092834U CN218757522U CN 218757522 U CN218757522 U CN 218757522U CN 202223092834 U CN202223092834 U CN 202223092834U CN 218757522 U CN218757522 U CN 218757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diaphragm
- connecting sleeve
- seted
- back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竖板,竖板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套筒,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连接套筒的底端开设有供螺杆螺纹连接的凹槽,连接套筒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孔洞,连接套筒的一侧设置有横板,且横板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横板与连接套筒通过固定螺栓螺栓连接,横板的底端设置有支护板,且支护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横板的底端开设有供限位板滑动的限位槽,且限位板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且横板的正表面设置有螺栓;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的限位槽、限位板以及滑动板来尽可能的避免需要一直抬起支护板与分隔板直至固定所浪费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已经公布的公告号为CN213114660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大基坑和小基坑,所述支护钢网层与围护桩、加固钢梁、混凝土顶板以及混凝土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柱的端部滑动连接有抵固柱,所述抵固板抵紧贴合在支护钢网层上。该装置通过支护钢网层和抵固板便于对基坑上松动的岩土进行有效的挡护,通过滑板、固定槽和第一钢弹簧,便于抵固柱带动抵固板抵紧压实在支护钢网层上,护坡作用力强,有利于避免了基坑周围岩土的松动现象,通过硅橡胶座、支撑钢圈和第二钢弹簧,使得抵固板便于对支护钢网层进行更有力的缓震支撑,有利于延长支护钢网层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强对基坑周围岩土的防松动效果,增强了支护结构的使用效率。
以上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需要将支撑用的各种板一直抬起之后进行固定,较为费力,同时也较为浪费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杆,且所述连接套筒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凹槽,所述连接套筒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孔洞,所述连接套筒的一侧设置有横板,且所述横板的一侧开设有孔洞,且所述横板与连接套筒通过固定螺栓螺栓连接,所述横板的底端设置有支护板,且所述支护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所述横板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板滑动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板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且所述横板的正表面设置有螺栓,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横板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定位孔,相邻的所述支护板之间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的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通过限位槽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竖板与连接套筒,利用连接套筒连接横板,通过横板内部开设的限位槽与支护板上的限位板相连接,利用限位板上开设的定位孔与螺栓相连接,从而尽可能的将支护板固定在横板的底端,并利用设置的隔板上的滑动板从限位槽的一端插入,之后将隔板推至支护板的一侧来尽可能的对横板进一步的支撑,同时利用设置的限位槽、限位板以及滑动板来尽可能的避免需要一直抬起支护板与隔板直至固定所浪费的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板的正表面设置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分别螺栓连接于所述竖板以及所述隔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固定板与隔板以及竖板进行连接,尽可能的固定隔板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且所述安装套筒的一侧底端螺栓连接有底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底板与安装套筒进行连接,来尽可能的将支护板、竖板以及横板三者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套筒以及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护板,且所述第二护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杆,且所述固定螺杆贯穿所述第二护板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套筒以及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护板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母,且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螺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固定螺杆与安装套筒以及底板进行连接,并通过将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杆进行连接,来尽可能的将第二护板进行固定,利用设置的第二护板深入异形基坑中的小基坑中来进行对小基坑进行支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护板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杆插接的插槽,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且所述第二护板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卡块卡接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卡块卡进卡槽内部,将固定螺杆底端插进卡槽内部,从而尽可能的增加第二护板底端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的竖板与连接套筒,利用连接套筒连接横板,通过横板内部开设的限位槽与支护板上的限位板相连接,利用限位板上开设的定位孔与螺栓相连接,从而尽可能的将支护板固定在横板的底端,并利用设置的隔板上的滑动板从限位槽的一端插入,之后将隔板推至支护板的一侧来尽可能的对横板进一步的支撑,同时利用设置的限位槽、限位板以及滑动板来尽可能的避免需要一直抬起支护板与隔板直至固定所浪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板;2、连接套筒;3、横板;4、固定螺栓;5、支护板;6、隔板;7、固定板;8、安装套筒;9、底板;10、第二护板;11、支撑板;12、限位板;13、定位孔;14、固定螺杆;15、固定螺母;16、卡槽;17、插槽;18、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竖板1,竖板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套筒2,竖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连接套筒2的底端开设有供螺杆螺纹连接的凹槽,连接套筒2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孔洞,连接套筒2的一侧设置有横板3,且横板3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横板3与连接套筒2通过固定螺栓4螺栓连接,横板3的底端设置有支护板5,且支护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且横板3的底端开设有供限位板12滑动的限位槽,且限位板12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13,且横板3的正表面设置有螺栓,且螺栓贯穿横板3并螺纹连接于定位孔13,相邻的支护板5之间设置有隔板6,且隔板6的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通过限位槽滑动连接于横板3;利用设置的竖板1与连接套筒2,利用连接套筒2连接横板3,通过横板3内部开设的限位槽与支护板5上的限位板12相连接,利用限位板12上开设的定位孔13与螺栓相连接,从而尽可能的将支护板5固定在横板3的底端,并利用设置的隔板6上的滑动板从限位槽的一端插入,之后将隔板6推至支护板5的一侧来尽可能的对横板3进一步的支撑,同时利用设置的限位槽、限位板12以及滑动板来尽可能的避免需要一直抬起支护板5与隔板6直至固定所浪费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竖板1的正表面设置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分别螺栓连接于竖板1以及隔板6;利用设置的固定板7与隔板6以及竖板1进行连接,尽可能的固定隔板6的位置。
工作原理:利用设置的竖板1与连接套筒2,利用连接套筒2连接横板3,通过横板3内部开设的限位槽与支护板5上的限位板12相连接,利用限位板12上开设的定位孔13与螺栓相连接,从而尽可能的将支护板5固定在横板3的底端,并利用设置的隔板6上的滑动板从限位槽的一端插入,之后将隔板6推至支护板5的一侧来尽可能的对横板3进一步的支撑,同时利用设置的限位槽、限位板12以及滑动板来尽可能的避免需要一直抬起支护板5与隔板6直至固定所浪费的时间,利用设置的固定板7与隔板6以及竖板1进行连接,尽可能的固定隔板6的位置。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竖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8,且安装套筒8的一侧底端螺栓连接有底板9,安装套筒8以及底板9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护板10,且第二护板10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杆14,且固定螺杆14贯穿第二护板10并螺纹连接于安装套筒8以及底板9,第二护板10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母15,且固定螺母15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杆14,第二护板10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11,且支撑板11的内部开设有供固定螺杆14插接的插槽17,支撑板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8,且第二护板10的底端开设有供卡块18卡接的卡槽16;利用设置的底板9与安装套筒8进行连接,来尽可能的将支护板5、竖板1以及横板3三者进行固定,利用设置的固定螺杆14与安装套筒8以及底板9进行连接,并通过将固定螺母15与固定螺杆14进行连接,来尽可能的将第二护板10进行固定,利用设置的第二护板10深入异形基坑中的小基坑中来进行对小基坑进行支护,利用设置的卡块18卡进卡槽16内部,将固定螺杆14底端插进卡槽16内部,从而尽可能的增加第二护板10底端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使用者利用设置的竖板1与连接套筒2,利用连接套筒2连接横板3,通过横板3内部开设的限位槽与支护板5上的限位板12相连接,利用限位板12上开设的定位孔13与螺栓相连接,从而尽可能的将支护板5固定在横板3的底端,并利用设置的隔板6上的滑动板从限位槽的一端插入,之后将隔板6推至支护板5的一侧来尽可能的对横板3进一步的支撑,同时利用设置的限位槽、限位板12以及滑动板来尽可能的避免需要一直抬起支护板5与隔板6直至固定所浪费的时间,利用设置的固定板7与隔板6以及竖板1进行连接,尽可能的固定隔板6的位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竖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套筒(2),所述竖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杆,且所述连接套筒(2)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凹槽,所述连接套筒(2)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孔洞,所述连接套筒(2)的一侧设置有横板(3),且所述横板(3)的一侧开设有孔洞,且所述横板(3)与连接套筒(2)通过固定螺栓(4)螺栓连接,所述横板(3)的底端设置有支护板(5),且所述支护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且所述横板(3)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板(12)滑动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板(12)的正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13),且所述横板(3)的正表面设置有螺栓,且所述螺栓贯穿所述横板(3)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定位孔(13),相邻的所述支护板(5)之间设置有隔板(6),且所述隔板(6)的固定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通过限位槽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的正表面设置有固定板(7),且所述固定板(7)分别螺栓连接于所述竖板(1)以及所述隔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8),且所述安装套筒(8)的一侧底端螺栓连接有底板(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8)以及所述底板(9)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护板(10),且所述第二护板(10)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杆(14),且所述固定螺杆(14)贯穿所述第二护板(10)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套筒(8)以及所述底板(9),所述第二护板(10)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母(15),且所述固定螺母(15)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螺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板(10)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11),且所述支撑板(11)的内部开设有供所述固定螺杆(14)插接的插槽(17),所述支撑板(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8),且所述第二护板(10)的底端开设有供所述卡块(18)卡接的卡槽(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2834.9U CN218757522U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2834.9U CN218757522U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57522U true CN218757522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51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92834.9U Active CN218757522U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57522U (zh) |
-
2022
- 2022-11-16 CN CN202223092834.9U patent/CN2187575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757522U (zh) | 一种多线立体交叉异型深基坑支护结构 | |
CN210827152U (zh) | 一种桥梁加固结构 | |
CN218346896U (zh) | 一种高精度钢柱固定安装结构 | |
CN217997960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河堤加固结构 | |
CN214302188U (zh) | 一种装配式节点结构 | |
CN213926290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建筑施工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 |
CN217298961U (zh) | 一种地铁明挖车站用可拆卸支撑挂板 | |
CN212670580U (zh) | 一种用于逆作法梁板施工的悬挂支撑体系 | |
CN217053792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柱预留钢筋固定施工装置 | |
CN216865316U (zh) | 一种基坑清槽找平装置 | |
CN220394622U (zh) | 一种再生混凝土电力工程基础 | |
CN215120653U (zh) | 一种光伏板前支脚安装架 | |
CN219387260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 | |
CN217053324U (zh) | 一种插入稳定的基桩 | |
CN218814487U (zh) | 一种建筑抗震砌体结构 | |
CN218090609U (zh) | 一种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用施工警示牌 | |
CN219576939U (zh) | 立体式光伏支架结构 | |
CN215803397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支护架 | |
CN217601339U (zh) | 一种水利建筑工程用护坡加固模板装置 | |
CN214942229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导座 | |
CN221167858U (zh) | 一种市政管道沟槽边坡支护的移动式钢板防护装置 | |
CN217601235U (zh) |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吊篮 | |
CN213539972U (zh) | 一种钢护栏底座预埋螺栓辅助定位装置 | |
CN210439996U (zh) | 一种勘察施工环保泥浆箱 | |
CN218623345U (zh) | 一种铝模板加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