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6867U -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6867U
CN218756867U CN202223100226.8U CN202223100226U CN218756867U CN 218756867 U CN218756867 U CN 218756867U CN 202223100226 U CN202223100226 U CN 202223100226U CN 218756867 U CN218756867 U CN 218756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vibration
plate
urceolus
elastic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002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凯
许胜�
庄宗晶
周礼贤
曹约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ey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Zhuo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Zhuo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Zhuo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002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6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6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6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中板,所述中板外表面顶部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力弹簧,所述中板内腔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杆和活塞。本实用新型通过中板、外筒、内杆、第一弹力弹簧和活塞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振动夯向上方向振动实现减震缓冲的效果,通过振动机带动夯板和支撑柱发生向上方向的振动时,进而使得第二弹力弹簧被压缩,从而达到进一步的缓冲效果,此时操作人员握住把手处的振动被大幅削弱了,从而防止了装置的振动对人们手部造成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背景技术
路基工程施工是指通过机械包括铲土运输机械(推土机、铲运机、平地机)、挖掘与装载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工程运输车辆和压实机械进行施工;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
目前操作人员在对建筑施工工地的路面进行夯实时,常常需要使用振动冲击夯设备,现有的振动冲击夯常常是通过操作人员通过手持冲击夯上方的把手,同时使得冲击夯底部的夯板与地面接触,通过运行冲击振动机使得夯板对地面的冲击作用,以达到对地面进行夯实的作用,但现有的振动冲击夯在对地面有一个冲击作用的同时也对操作人员手部也有一个冲击的力,在操作人员长时间的使用振动冲击夯的时候,将会出现对人们手部造成损伤的情况,从而不便于人们的使用,因此提出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通过振动机带动夯板和支撑柱发生向上方向的振动时,使得内杆带动活塞在外筒的内腔之中发生向上方向的移动,此时活塞向上移动使得外筒内部的气体被压缩,使得内杆向上的动能在活塞对外筒内部气体压缩后转变成内能,同时配合第一弹力弹簧的被压缩,通过一过程的实现,从而对振动机和夯板向上方向的移动实现了减振效果,当振动机带动夯板振动的频率过大时,此时内杆推动外筒和中板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弹力弹簧被压缩,从而达到进一步的缓冲效果,此时操作人员握住把手处的振动被大幅削弱了,使本结构具有振动夯向上方向振动实现减震缓冲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中板,所述中板外表面顶部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力弹簧,所述中板内腔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杆和活塞,所述外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力弹簧,所述内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夯板,所述夯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振动机,所述限位杆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和限位杆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杆外表面的底部均与中板内腔的四角处活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弹力弹簧活动套接在限位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弹力弹簧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橡胶圈位于中板的下方,所述橡胶圈的顶部与中板的下表面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杆的外表面与第一弹力弹簧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第一弹力弹簧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活塞的下表面与内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顶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一侧前后端支撑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中板、外筒、内杆、第一弹力弹簧和活塞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对振动夯向上方向振动实现减震缓冲的效果,通过振动机带动夯板和支撑柱发生向上方向的振动时,使得内杆带动活塞在外筒的内腔之中发生向上方向的移动,此时活塞向上移动使得外筒内部的气体被压缩,使得内杆向上的动能在活塞对外筒内部气体压缩后转变成内能,同时配合第一弹力弹簧的被压缩,通过一过程的实现,从而对振动机和夯板向上方向的移动实现了减振效果,当振动机带动夯板振动的频率过大时,此时内杆推动外筒和中板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弹力弹簧被压缩,从而达到进一步的缓冲效果,此时操作人员握住把手处的振动被大幅削弱了,从而防止了装置的振动对人们手部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弹力弹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限位杆;3、中板;4、外筒;5、内杆;6、支撑柱;7、夯板;8、振动机;9、第一弹力弹簧;10、第二弹力弹簧;11、橡胶圈;12、顶板;13、把手;14、滚轮;15、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限位杆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中板3,中板3外表面顶部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力弹簧10,中板3内腔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外筒4,外筒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杆5和活塞15,外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力弹簧9,内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支撑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夯板7,夯板7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振动机8,限位杆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11,限位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12;通过振动机8带动夯板7和支撑柱6发生向上方向的振动时,使得内杆5带动活塞15在外筒4的内腔之中发生向上方向的移动,此时活塞15向上移动使得外筒4内部的气体被压缩,使得内杆5向上的动能在活塞15对外筒4内部气体压缩后转变成内能,同时配合第一弹力弹簧9的被压缩,通过一过程的实现,从而对振动机8和夯板7向上方向的移动实现了减振效果,当振动机8带动夯板7振动的频率过大时,此时内杆5推动外筒4和中板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弹力弹簧10被压缩,从而达到进一步的缓冲效果,此时操作人员握住把手13处的振动被大幅削弱了。
如图1、2、3、4所示,支撑架1和限位杆2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限位杆2外表面的底部均与中板3内腔的四角处活动连接,第二弹力弹簧10活动套接在限位杆2的外表面,第二弹力弹簧10的顶部与顶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圈11位于中板3的下方,橡胶圈11的顶部与中板3的下表面接触;通过橡胶圈11的设计,当中板3向下移动复位时,从而起到对中板3的底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第二弹力弹簧10的设计,从而当振动机8的振动幅度较大时,从而当外筒4、内杆5和第一弹力弹簧9之间的配合满足不了对振动机8和夯板7的减振时,起到二次的缓冲效果。
如图2、3、4所示,内杆5的外表面与第一弹力弹簧9的内腔活动套接,第一弹力弹簧9的底部与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塞15的下表面与内杆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内杆5带动活塞15在外筒4的内腔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弹力弹簧9的配合,从而起到对支撑柱6、夯板7和振动机8向上方向的振动起到缓冲和减振的效果;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当振动机8带动夯板7和支撑柱6发生向上方向的振动时,会使得内杆5带动活塞15在外筒4的内腔之中发生向上方向的移动,活塞15向上移动使得外筒4内部的气体被压缩,使得内杆5向上的动能在活塞15对外筒4内部气体压缩后转变成内能,同时配合第一弹力弹簧9的被压缩,这时这个过程不论是在弹簧受压缩还是在势能释放的过程中均是存在的,这里的原理就与阻尼器所类似,消耗弹簧的能量,并通过将势能或者动能转化内能,这时就起到了对支撑柱6、夯板7和振动机8的向上方向的振动起到了减振。
如图1、2所示,顶板1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3,一侧前后端支撑架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滚轮14;通过把手13和滚轮14的设计,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推动装置移动,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首先操作人员运行振动机8,振动机8的运行将会带动夯板7发生上下方向的振动,当振动机8带动夯板7和支撑柱6发生向上方向的振动时,此时会使得内杆5带动活塞15在外筒4的内腔之中发生向上方向的移动,此时活塞15向上移动使得外筒4内部的气体被压缩,使得内杆5向上的动能在活塞15对外筒4内部气体压缩后转变成内能,同时配合第一弹力弹簧9的被压缩,通过一过程的实现,从而对振动机8和夯板7向上方向的移动实现了减振效果,当振动机8带动夯板7振动的频率过大时,此时内杆5推动外筒4和中板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弹力弹簧10被压缩,从而达到进一步的缓冲效果,此时操作人员握住把手13处的振动被大幅削弱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所述限位杆(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中板(3),所述中板(3)外表面顶部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力弹簧(10),所述中板(3)内腔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外筒(4),所述外筒(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杆(5)和活塞(15),所述外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力弹簧(9),所述内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夯板(7),所述夯板(7)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振动机(8),所述限位杆(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11),所述限位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和限位杆(2)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杆(2)外表面的底部均与中板(3)内腔的四角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力弹簧(10)活动套接在限位杆(2)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弹力弹簧(10)的顶部与顶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11)位于中板(3)的下方,所述橡胶圈(11)的顶部与中板(3)的下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5)的外表面与第一弹力弹簧(9)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第一弹力弹簧(9)的底部与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5)的下表面与内杆(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3),一侧前后端所述支撑架(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滚轮(14)。
CN202223100226.8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Active CN218756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0226.8U CN218756867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0226.8U CN218756867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6867U true CN218756867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00226.8U Active CN218756867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6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5094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路面整平装置
CN201826245U (zh) 液压振动夯实机
CN218540648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液压振动夯实机
CN214888084U (zh) 一种液压高速夯实机活塞杆保护结构
CN109137876B (zh) 一种可回收下落夯锤能量的强夯机
CN218756867U (zh) 一种地面压实用的振动冲击夯
CN208293555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装置
CN108487224A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冲击夯
CN211646385U (zh) 一种多功能预制桩的桩锤装置
LU503689B1 (en) A cable trench backfill soil compaction device
CN207405448U (zh) 一种平板夯
CN214573866U (zh) 一种建筑手持冲击夯
CN206667005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公路夯土机
CN215105230U (zh) 一种工程施工移动式地基夯实装置
CN215758968U (zh) 一种防倾斜的建筑工程用夯实机
CN213086762U (zh) 一种水利工程震动夯
CN218492484U (zh) 一种房建工程夯实装置
CN211849378U (zh) 一种道路建筑用路基压实装置
CN218090786U (zh) 一种建筑建造专用的地基夯实装置
CN218204303U (zh) 一种自行式垫土夯实装置
CN112695733B (zh) 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用地基夯实设备
CN111472241B (zh) 一种夯实机
CN217267380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夯实装置
CN213088628U (zh) 一种强夯机弹性缓冲装置
CN216973046U (zh) 一种城市交通隧道施工用混凝土夯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No. 75 Min'an Road, Qiuchun Town Street, Guangde Ci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242200

Patentee after: Anhui Key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41000 Room 101, Building 14, Xilongwan, Jiu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u Zhuosheng Construc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